什么是嫉妒呢?嫉妒是對才能、名譽(yù)、地位或境遇比自己好的人心懷怨恨,并不夾雜什么羨慕?!蛾P(guān)于談?wù)摱始傻某跞h論文》是為大家準(zhǔn)備的,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篇一:
嫉妒,和喜怒哀樂一樣,恐怕也是人類的一種心理本能。看見誰比誰強(qiáng),或是自己不如別人,往往心里不好受,“嫉妒”立即擾亂起來就像蟲子一般立即擾亂起。
自古以來因嫉妒而鑄成大錯的人也夠多了:龐涓嫉妒孫臏的才能,想方設(shè)法來害他,結(jié)果卻全軍覆沒在孫臏的手中;《三國演義》中的周瑜因嫉妒諸葛亮而吐血身亡。龐涓和周瑜都是難得的人才,因嫉妒而死,真不值得。難怪人們常說,嫉妒是無謂地自尋煩惱,是無能的表現(xiàn)!
然而,從某些意義上說,嫉妒也并不是反面的。一個人能嫉妒,說明他有上進(jìn)心。首先,說明他看到了自己與別人的距離;其次說明他不甘心落后與這一差距,奮進(jìn)之心更加堅定。難道我們能說這是無謂的自尋煩惱嗎,是無能的表現(xiàn)嗎?要說無能,那些把嫉妒看得隨意得人,安于落后別人得人,自暴自棄得人,雖未自尋煩惱,但不是更無能嗎?
嫉妒,是一種心理本能。它既有正面,也有反面。只是在于我們應(yīng)該怎樣看待,怎樣處理。我們不能因嫉妒而傷害他人身心,也許因為嫉妒,會使你更加充滿力量的去前進(jìn),去奮斗!
我們不能說嫉妒有害,也不能說嫉妒無害。重點(diǎn)的是我們怎樣去看待而已!
篇二:
在《草船借箭》中,周瑜看到諸葛亮才華橫溢,處處勝過自己,便心生歹念想害死諸葛亮。他以軍中缺箭為由,令諸葛亮三天造好十萬支箭。誰知諸葛亮滿口答應(yīng),并立下了軍令狀。周瑜暗自高興,滿以為這下可以除掉諸葛亮了。而博學(xué)多才的諸葛亮,利用他淵博的知識,夜觀星象,乘著大霧,去曹營“借”了十萬多支箭回來復(fù)命,使周瑜的陰謀未能得逞。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的確有這種人。他們生怕別人超過他,當(dāng)別人有了成績、受到別人的贊揚(yáng)時,他不但不虛心學(xué)習(xí),而且,還在別人背后說長道短。這是一種損人不利己的做法,實際上是極其狹隘、卑鄙的庸俗作風(fēng)。
數(shù)學(xué)家華羅庚就不是這樣的人。他小時侯算術(shù)成績很差,還常常不及格。他并沒有因此而去嫉妒優(yōu)秀同學(xué),而是常常勉勵自己:別人也是人,自己也是人,別人做得到的,我也做得到。于是,他研究別人為什么考得這么好,取人之長補(bǔ)己之短,最終成為了一位數(shù)學(xué)家,這是一種多么可貴的進(jìn)取精神?。?BR> 我也有嫉妒別人的時候,當(dāng)別人考得比我好時,我不是去分析我錯的原因,而是希望他下次出個大錯,好和我扯平。想起來,真的好慚愧。
嫉妒這個東西,害處十分大。我們一定要從小克服它,做一個品德高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