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托班觀察記錄與分析【三篇】

字號:

認真觀察、分析幼兒在游戲中的行為,能夠幫助教師認識幼兒的認知和社會性發(fā)展等信息,進而采取行之有效的引導策略,幫助幼兒解決問題、提升經驗、獲得進步。那么,教師應該怎樣做好觀察記錄呢?今天為您推薦了2019托班觀察記錄與分析【三篇】,歡迎大家的參考借鑒。
    【篇一】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和教學工作中,常會聽到某某小朋友打我了,某某小朋友搶我玩具了等等的現象。當孩子們之間發(fā)生這些現象時,我認為我們老師要善于處理。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之間爭吵是常有的事。一般來說,只要吵架沒有危險,我們不必亂加干預,隨孩子們自己去。孩子們吵架,其實并不是壞事。它是兒童成長過程中的“必修課”,也是孩子自我教育的有力手段。因為在爭吵、打架的過程中,孩子有一個認識自我的問題,期間各自還要申辯自己的主張,這在某種程度上也是孩子自我教育的有力手段,也是相互間的體力與能力、智力的“較量”。當然在必需時,我們可采取適當的方法,進行“干預”,指導孩子解決矛盾,恢復友誼。
    如果孩子確實受到了委屈,不要立即“興師問罪”。因為這樣做,對孩子并無益處。正確的做法是,應先調查一下孩子受委屈的原因和過程。如果是孩子先惹怒另一位孩子,因而另一方才還手,那就要首先指出這位孩子開始時的過錯,并要他向另外的孩子道歉,然后再指出“還手不對”的錯誤。這樣矛盾就能得到妥善解決。
    幼兒園是孩子邁向社會的第一步,接下來他們馬上就要進入小學,能夠與同伴友好相處,適應集體生活是他們成長過程中很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對孩子今后的心理發(fā)展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老師遇到這樣的情況應該通過一些實例正確引導、教育孩子在與同伴的交往中要學會謙讓、等待、要有耐心,教育他們在與小伙伴有矛盾時應講道理,要學會尊重別人。
    【篇二】
    觀察時間:12月13—23日
    觀察地點:xxx
    觀察對象:琪琪
    觀察目的:觀察幼兒生活行為方面,改進幼兒健康的生活態(tài)度
    兒童表現及行為:
    近在不經意中發(fā)現琪琪小朋友常有不健康的生活行為:經常搶占別人的東西,活動中總是喜歡自由走動或與同伴交談。交談內容以“奧特曼”為主要內容,如果談得興趣盎然時,拳腳相交。但平時他喜歡幫助老師做事——分碗筷,擺椅子,搬桌子等,可是總是一馬當先,和同伴爭執(zhí)。
    分析:
    好動是孩子的天性,喜歡做事是他的本質,他喜歡做事,他并不知道做某件事的行為是對還是錯的,總是希望得到同伴和老師們對他的這種行為作出評價和認同、贊賞。同時希望在一些行為上得到老師和同伴的注意和信任。
    措施:
    糾正不健康的生活行為:在我與他交談后,讓他明白一些他人物品與自己物品區(qū)別的道理。我向家長反饋了他的情況,請家長在家中多留意幼兒的行為,建議家長說理育兒。在活動中,我把他調到前面,可隨時注意到他的行為,繼續(xù)觀察他的表現,在必要時可立刻制止他,適宜時表揚他。活動后,我經常與他聊天,說說家里,說說幼兒園的好朋友,引導他多看一些有益的電視,談談智慧樹等少兒電視里的內容。
    【篇三】
    觀察時間:20xx.9.7
    觀察對象:全體幼兒
    觀察目標:讓幼兒遵守紀律(自覺地排隊喝水)
    觀察記錄:課間吃點心時,孩子們排隊準備喝水,大家你擠我我擠你,擁成一堆,雖然我大聲叫喊:"不要擠,排好隊,慢慢來.''但是沒人聽,更有孩子象小火車一樣沖撞到了第一,并且嘴里還嚷嚷著:"別擠別擠!''
    分析原因:每個孩子都有爭第一的想法,每個孩子都有爭第一的權利,我只是一味的向孩子們提要求卻沒有考慮這樣的要求是否合理,孩子們是何感受.
    措施:
    再次吃點心活動時,我不再喊叫,而是站在一旁靜靜的觀察他們,幾分鐘以后,我問:"以后咱們繼續(xù)象今天這樣排隊好不好?''孩子們異口同聲的說:"好!''上沖在前面的那個孩子不高興得說:"老師,剛才他還踩了我的腳呢.''看準時機我連忙提出問題:"那我們該怎麼辦呢?''于是孩子們你一言我一語討論開來.后孩子們達成了共識:每天選兩個小朋友當小組長,男孩子一個,女孩子一個,小組長可以站第一,但是還要看哪個小朋友不守紀律擠著站。
    效果:
    全班幼兒逐漸的不止在吃點活動,甚至在其他集體活動中也不再擁擠,而是由小組長維持秩序大家共同遵守規(guī)則.由于規(guī)則是孩子們自己參與制定的,所以,他們都愿意接受.這樣很好的培養(yǎng)了他們的自律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