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人類還沒有產(chǎn)生文字以前,人們便以口口相傳的形式,傳播著自己的歷史和文化。下面就和一起來閱讀下這篇義鵲憐孤的中國寓言故事,歡迎閱讀!
義鵲憐孤
很久很久以前,在大慈山的南面有一棵大樹,樹干有兩圍粗,樹枝壯實,樹葉寬大。有兩只喜鵲飛到這棵大樹上忙著筑巢,它們就要做母親了。過了不久,兩只喜鵲各自生下了小喜鵲,兩個家庭熱熱鬧鬧,日子過得又溫馨又紅火。喜鵲媽媽每天飛出去找食,回來后,一口一口喂給孩子們吃。雖然喜鵲媽媽十分辛苦,可心里覺得很幸福。
過了不久,發(fā)生了一件很不幸的事情。一位喜鵲媽媽在出外覓食時被老鷹叼走了,它再也回不來了。它那兩個可憐的孩子已經(jīng)一天一夜沒吃東西,也沒見到它們的媽媽回來,失去媽媽的小鵲十分悲哀地哭呀哭呀,那聲音十分凄涼。
小鵲的哭聲傳到鄰居喜鵲家里,這家的媽媽馬上對自己的孩子們說:"你們聽,我們鄰居家的小鵲哭得多傷心啊!我過去看看,你們乖乖地在家呆著別動,等我回來!"說完,喜鵲媽媽離開了自己的孩子們,很快飛到了喜鵲孤兒的家中。
看到鄰居家的喜鵲媽媽,兩只小鵲哭得更傷心了,它們向喜鵲媽媽哭訴自己失去了媽媽。鄰居家的喜鵲媽媽憐憫地撫摸著小鵲說:"孩子們,別哭了!今后我就是你們的媽媽,你們就是我的孩子!走,到我們家去吧!"于是喜鵲媽媽把這兩只小鵲一個個叼起來,放進自己的巢里,還囑咐自己的孩子,要好好和這兩只小鵲一起生活、玩?!,F(xiàn)在,它們的家雖然有些擠,但大家相親相愛,過得也很快樂。失去了媽媽的兩只小鵲受到這家喜鵲媽媽的照顧,它們也把這里當做了自己的家。喜鵲媽媽的生活負擔增加了一倍,它每天更辛苦了,可它毫無怨言。
喜鵲只是一種鳥類,卻能如此懂得憐憫、愛護弱者,這樣講仁講義。而我們有些人卻毫無人性,不仁不義,因此,他們是連禽獸都不如的。
鸚鵡救火
有一只鸚鵡,離開家去看外面更廣闊的世界。飛了幾天,它又累又餓地來到了一座山林,打算暫時在這里安身。一只小松鼠看到了這只來自異鄉(xiāng)的鸚鵡,馬上蹦蹦跳跳地跑遍了整個山林,把這個消息告訴給所有的動物:"快去看哪,來客人了,來客人了!"動物們?yōu)辂W鵡舉行了盛大的歡迎儀式,鳥兒們唱起動聽的歌,小鹿們翩翩起舞,小猴們?yōu)辂W鵡采來了好多好多美味的漿果,讓它吃了個飽。鸚鵡面對這一切,十分感動。
在接下來的幾個月中,所有的飛禽走獸都待鸚鵡特別好,鸚鵡也盡自己的能力為大家做事,大家都很喜歡它。
雖然生活得很快樂,但是時間一長,鸚鵡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鄉(xiāng)來。于是它向大家告別說:"這么多天來,大家對我的照顧,使我非常感激,但我必須回家去了,希望你們多多保重。"動物們依依不舍地把鸚鵡送了一程又一程,還是不得不兩下分手了。
過了些日子,不幸的事情發(fā)生了。這座山林忽然起了大火。這場火燒得可厲害了,烈焰滾滾,映紅了半邊天,百里之外都看得見。山林中的動物們無處逃竄,死傷無數(shù),情況讓人慘不忍睹。
鸚鵡遠遠地望見了這邊的大火,心中暗叫"不好",它不辭勞苦地日夜趕路,趕到了著火的山林邊。它一次次地飛到附近的河邊,將羽毛在水中沾濕,然后把水灑向山林。也不知這樣來來回回飛了多少趟,鸚鵡累得頭昏眼花,幾次險些被熱浪吞沒,身上的羽毛也被燒焦了,但是火勢一點也沒有減弱,反而越燒越旺。鸚鵡毫不氣餒,還是不斷地灑著水。
天上的天神看見了,就對鸚鵡說:"你也太自不量力了,憑你用羽毛灑的那一點水,是根本撲滅不了山火的,你這是何必呢,搞不好還會把自己的性命都搭進去!"鸚鵡回答說:"我知道也許幫不了什么忙,可是我曾經(jīng)寄住在那里,那里所有的動物都非常善良,待我非常好。無論如何,我一定要為它們竭盡全力,決不能眼睜睜地看著它們活活被燒死!"
天神聽了這番話,很受感動,立即撲滅了山林大火,鸚鵡的朋友們終于得救了。
鸚鵡的這一行為確實很值得我們學習。重感情、講信義、知恩圖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在朋友、親人遇到危險或困難的時候,我們應該不遺余力地伸出援助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