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三年級滿分作文三篇

字號:


    作文(composition)是經(jīng)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下面是收集整理的小學生三年級滿分作文三篇,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篇一】有趣的吊床
    那天,爸爸下班回家,神秘兮兮地從包里拿出一團紅紅綠綠的繩索在我眼前一晃,說給我買來了一張吊床。我既高興又好奇。吃過晚飯,我就迫不及待催爸爸陪我去樓下公園玩吊床。
    我們來到公園健身器旁,爸爸先看了一下,然后迅速地抖開吊床,利用健身器的幾根鐵管,三下五除二就把吊床系了個結(jié)結(jié)實實?!斑??還真神奇,剛才還扭做一團的繩索,現(xiàn)在居然變成了一張鏤空的大網(wǎng)。”我真佩服爸爸。
    “小公主,請上去試一試吧?”爸爸笑著說?!皶粫粝聛戆??”我有點擔心地問?!安粫?,你瞧!我這么重都禁得住?!闭f完爸爸一*坐進了吊床,“可舒服呢!快上來試試吧!”聽爸爸這么一說,我趕緊脫了鞋子爬進了這張鏤空的大網(wǎng)。剛躺好,爸爸就用力推了我一把,“哇!好舒服啊”我大叫著跟隨著大網(wǎng)一起搖了起來。哈哈哈„„這吊床還真有趣:一會兒搖到南邊,一會兒搖到北邊;一會兒高,一會兒低;一會兒急,又一會兒緩。我在里面就像一條快活的小魚。
    【篇二】我和媽媽比辛苦
    自從我讀書以來,每天都起得很早,吃過早飯就匆匆忙忙往學校里跑,然后拿出課本開始領讀。叮鈴鈴,上課了,我又端端正正坐好,認真地聽老師上課,好容易下課了,可也不能玩,還要抓緊時間完成老師布置的各項作業(yè),讓老師批改。有時回家后我還要完成媽媽額外留給我的其他作業(yè),我覺得自己好辛苦。上周末晚上,我偷偷地給媽媽寫了一封信,信是這樣寫的:鄭宇哲:早上6:30起床,7:00在小區(qū)公園鍛煉身體,7:15分吃飯去學校,上午完成了數(shù)學和語文各一張練習,背誦了兩篇課文,吃完午飯開始訂正錯題,下午通過了音樂考試,還完成了三張練習,下午放學回到家,完成了老師布置的四項作業(yè),還把你臨走前留給我的那張數(shù)學和語文試卷也完成了„„媽媽你知道我們家辛苦的是誰嗎?
    第二天早上,我剛起床,就在餐桌上發(fā)現(xiàn)了媽媽留給我的一張紙條。只見上面寫著:乖孩子,媽媽知道你每天學習很努力,你的確是我們家中辛苦的一個。知道嗎?你是爸爸、媽媽的驕傲,所以媽媽再苦再累也愿意!
    讀著媽媽的留言,我禁不住哭了。其實媽媽比我辛苦,只是她不說。媽媽,我的好媽媽,我以后再也不跟你比辛苦了。你能原諒我嗎?
    【篇三】我的發(fā)現(xiàn)
    假期里,媽媽帶我到鄉(xiāng)下奶奶家去玩。在奶奶家,我有了一個有趣的新發(fā)現(xiàn)。好奇的朋友就請接著往下看,聽我給你慢慢說來。
    有一天在奶奶家,我天生的玩性又冒了出來。不安分的我一手拿著一個面包,一手拿著一支紅粉筆從屋里興奮地跑出來,一面啃著好吃的面包,一邊用筆在地上畫起了我心中的“超人和怪獸”大戰(zhàn)的漫畫。不一會兒我就畫好了,可笑的故事把我逗得哈哈大笑,前俯后仰„„不經(jīng)意間我發(fā)現(xiàn)在我灑落下來的面包屑處有一群黑褐色的螞蟻在分享我的面包。我忙拿來一個小瓶子,捉了幾只螞蟻。我想看看螞蟻從多高的地方摔下來才能摔死,因我以前看到過一篇文章說螞蟻是摔不死的昆蟲。借此機會我想驗證一下這個說法是不是對的,并想找出原因。我站直了身子,把螞蟻從我肩膀高的地方摔下去了,我又很快的蹲下去查看螞蟻的降落處,發(fā)現(xiàn)螞蟻沒有被摔死,在地上很快的翻了個跟頭又逃走了。我不斷增加自己的高度,站到木橙上、椅子上可螞蟻都沒有死一只,好象在和我對著干似的。我漸漸地沒有了耐心,索性站到了桌子上,踮起腳把手伸到高處,狠狠地把螞蟻摔了下去。終于,它還是沒有被摔死,而是得意的又逃走了„„我百思不得其解,為什么螞蟻從那么高的地方摔下來而不死呢?我想了種種原因,都覺得不太可能。突然,我靈光一閃:難道是跟它的體型結(jié)構(gòu)和降落方式有關?我急忙找來放大鏡,又從瓶中倒出了一只小螞蟻,仔細地觀察起螞蟻來。
    發(fā)現(xiàn)螞蟻除了有兩只長長的觸角外,還有那長長的六只絨毛般的細腳,竟相當于螞蟻身高的四倍多!為了弄清楚螞蟻在空中的動態(tài)情況,我又找來鑷子夾了一只螞蟻,讓她懸在空中。這時,只見螞蟻的六只細腳不斷地在空中劃動。螞蟻身小體輕,加上空氣對它的浮力,那六只不斷劃動的腳,可能起到了調(diào)節(jié)平衡的作用,因此,當螞蟻落地時,她那六只細長的腳就像六根強有力的小彈簧,對整個身體著地起到了緩沖作用也分散了螞蟻從高空摔落下來時的力的落腳點。這樣,螞蟻就理所當然地不會摔死了
    通過這個“發(fā)現(xiàn)”,我明白了只要細心觀察,認真思考,生活中有很多科普知識我們都能弄明白,讀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