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課就是教師闡述在課堂教學中做什么、怎么做、為什么這樣做的教學研究活動。說課之前一般要事先寫出說課稿。從性質來看,說課具有說理性、科研型、工具性和交流性等特點。說課主要由說課者、說課內容、說課方法和聽評者四個基本要素組成。以下是整理的相關資料,望對您有所幫助。
【篇一】
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1、編輯指導思想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使學生了解學習認識色彩是人們生活的需要,是人們掌握美術文化的一部分。認識三原色中的黃色和藍色,引導學生分別欣賞以黃色、藍色為主的圖片,從而體驗色彩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學生對生活中色彩的感知能力。通過欣賞,感受黃色帶給人們的明亮、溫馨的感覺,感受藍色帶給人們的涼爽、清靜的感覺,提高學生運用色彩的能力、合作學習的能力和創(chuàng)造力。本課教材的意圖是通過緊密聯系生活實際,認識、感受黃色和藍色特有的魅力,幫助學生學會感知色彩現象,并從中體驗到黃色的畫和藍色的畫不同的美感,激發(fā)學生學習色彩的興趣,調動全體學生參與的積極性。
2、教材版面分析
本課占用了兩個版面,共展示了6幅以黃色為主的繪畫和6幅以藍色為主的畫面。它們都是分別以黃色和藍色為底色的。有的主體也是用黃色和藍色來表現的,但是主體和背景有比較明顯的深淺對比關系,有的畫面主體采用的是和底色對比明顯的其他顏色。作品的這些特征,教師應當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反復欣賞、體驗、感受,還可以把表現不同的兩幅作品,放到一起對比,使學生能比較容易地發(fā)現它們的不同,這樣有利于學生在繪畫創(chuàng)作時借鑒其表現方法。書中選用的都是繪畫作品,教師還可以給學生補充欣賞一些攝影作品,使學生有充分的時間和機會去體會色彩的魅力,感受黃色、藍色帶給人們的不同的美感,使學生逐漸豐富對色彩的感覺。
(二)教學目標
根據《美術新課程標準》的精神和教材要求,結合二年級學生特點,本著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發(fā)展學生的相象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和動手實踐能力,我確定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
①知識與技能:引導學生在黃色和藍色的畫情感體驗中,提高對色彩美的認識。
②過程與方法:通過聯系生活實際,以及以黃色、藍色為主的美術作品的展示,使學生感受和認識這兩種顏色,增強對色彩學習的興趣,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認識到它們。
③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引導學生在體驗黃色和藍色的畫情感中,提高對色彩美的認識,培養(yǎng)學生熱愛大自然和熱愛生活的情感。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使學生感受黃色與藍色,并解讀黃色與藍色以及在畫面上的應用。
教學難點:注意畫面主體和背景的色彩對比關系以及同類色之間的深淺對比。
二、說學情
由于二年級的學生對色彩已有一定的認識,但是他們的感受力、語言表達力較弱,對這一點,我采用多媒體教學來解決學生學習中的難點、疑點,激活學生的內在潛力,讓他們在寬松自由的氣氛中突破已知的形象轉化成經過大腦加工內化的形象,用自己的語言及繪畫語言符號再重新表現出來,達到本課的教學目標。
三、說教法、學法
本課的教學過程主要通過師生的互動,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是作為學生主動構建知識的幫助者、促進者,而不是知識的傳授者、灌輸者。因此在本課中,我主要采用了啟發(fā)式引導為主,以問題的呈現,結合運用多媒體、范畫等直觀教具,不段采用欣賞、啟發(fā)、歸納相結合的教學方法,使學生進一步了解感受色彩。在教學過程中,為學生創(chuàng)設“參與”氛圍,讓他們多動手進行大膽實踐,養(yǎng)成不怕挫折,不怕失敗,磨練頑強的意志力和創(chuàng)造力。
通過師生雙邊教學充分發(fā)揮學生主體的作用,探究學生內在的潛能,激活想象思維能力,迸發(fā)出學習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創(chuàng)設課堂的這種氛圍,讓學生的眼、腦、手得到協調的發(fā)展,思維意識達到從理性認識到感性認識的轉化,促進創(chuàng)造才能的盡情發(fā)揮和智力的發(fā)展。
在學法上,主要讓學生多次觀察思考,為學生創(chuàng)設情鏡,使他們在觀察思考中形成自己的思路和想象空間。在教學中,采用課堂討論,探究學習等形式,通過比較、分析、實踐讓學生以突破本課的重難點,以便很好的完成教學任務。
教具、學具準備:
幻燈、范畫、多媒體教學課件、彩筆、紙張、鉛筆
四、說教學過程:
第一環(huán)節(jié):語言組織教學
第二環(huán)節(jié):激趣導入
講故事《一對好朋友》,激發(fā)學生興趣,集中注意力。
第三環(huán)節(jié):欣賞圖片,認識色彩
展示圖片:圖片1向日葵花園;圖片2麥田;圖片3:秋天的森林
出示色相卡:檸檬黃、中黃、橙黃、土黃......
圖片4:湖邊美景
出示色相卡:普藍、群青、鈷藍、湖藍......
通過欣賞自然中的美景,激發(fā)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并引入本課內容
第四環(huán)節(jié):作品分析
1、品位黃色
欣賞分析梵高的《向日葵》、《阿爾的房間》、《收割中的田園風景》,體會黃色帶給人們的感受。
2、感悟藍色
欣賞對比分析梵高的《星月夜》,畢加索的《拿煙斗的男孩》,感悟藍色帶給人們的美。
通過欣賞繪畫大師的作品,啟發(fā)學生探索感悟色彩的美。
3、認識三原色、三間色
出示三原色:紅色、黃色、藍色
三間色:紅+黃=橙、黃+藍=綠、藍+紅=紫
通過引入黃色與藍色的間色綠色,讓學生了解更多的色彩。
第四環(huán)節(jié):學生實踐
學生根據自己的繪畫實際情況選擇其一
A、將黑白的線描畫,變成漂亮的藍色調或者黃色調的畫。
B、揮動你手中的彩筆,自己創(chuàng)作一張藍色調或者黃色調的畫。
教師通過激勵性的語言,鼓勵學生在生活中要善于發(fā)現美、表現美,創(chuàng)造美。用自己的聰明的智慧與靈巧的雙手去感受、創(chuàng)造美好的生活。]
第五環(huán)節(jié):評價拓展
教師評價:在學生作畫時評價展示,啟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作。
課后拓展采用“連一連”的游戲,來展示畫中的黃顏色:朱磦、藤黃;藍顏色:三青、花青。
【篇二】
各位老師好!
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人民美術出版社教材第一冊中的第7課《下雨啦》一課。下面,我著重從教材分析、教學方法、學法指導、教學程序和板書設計五個方面來談談我對本課的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
根據《美術新課程標準》所確立的階段目標,《下雨啦》一課屬于“造型·表現”學習領域,即“通過看看、畫畫、做做等方法,大膽、自由地把所見所聞、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現出來,體驗造型活動的樂趣?!北菊n教學時數為1課時。雨是生活中常見的自然現象,它可以給人類帶來益處,也可以使人類蒙受災難。可是在兒童看來,下雨是一件有趣而令人激動的事情,它能夠給孩子帶來創(chuàng)造的靈感和真實的體驗。本課是一節(jié)繪畫練習課,創(chuàng)作的內容可以分為兩類,一是表現雨,畫出自己對雨的感受;二是表現雨中的情景,可以是真實的回憶,也可以是建立于真實基礎上的想象。讓學生了解一些有關雨的科學知識。
二、學生情況分析
這節(jié)課要面對的是一年級的學生,這一學齡兒童是想象思維為活躍的時期,他們那快樂的、充滿童真、童趣的,有著不受制約的想象力。他們的想象力豐富,思維非?;钴S,個性突出,具備初步的表現能力。
三、設計思路
通過引發(fā)學生的生活體驗,引導學生會議、觀察對下雨時的感受,同時教師及時的與學生進行交流、討論,并進一步展開想象。鼓勵學生大膽的說出自己的真實感受,激發(fā)他們的表現欲望和創(chuàng)作熱情,讓他們帶著不拘形式的去大膽繪畫。
四、教學目標
l、回憶下雨時的感受,表現出下雨時的真實情景或自己關于雨的想象。
2、選擇各種形態(tài)不同的線條表達出對雨的印象。
3、體驗用繪畫的形式表達自己感受的樂趣。
五、課前準備:
1、讓學生回憶下雨時的情景,及雨中人物、景物的特征。
2、教師搜集有關雨景的圖片、錄像、音樂等資料。
六、教學過程
(一)、組織、導入
1、組織教學:課前學生做好準備。
2、欣賞導入:播放歌曲《小雨沙沙》引起學生對雨的回憶。
3、出示課件:讓學生觀看雨的圖片,利用學生的好奇心激發(fā)他們的繪畫興趣。
4、引出本課課題――《下雨啦》。
(二)、創(chuàng)設情境、滲透知識
1、教師向學生簡單介紹“雨”的形成。
(學生對雨有了科學的認識。豐富了有關雨的知識,活躍課堂氣氛,為學生創(chuàng)作奠定基礎。)
2、按照強弱程度,雨可以分為小雨、中雨、暴雨。給學生放一段分別表現小雨、中雨、暴雨的音樂。(學生們感受出表現小雨、中雨、暴雨的音樂。)
3、在雨中,人、動物會是怎樣的?
4、下雨時你的心情怎樣?
(三)、繪畫練習
1、教師和學生一起分析教材中的學生作品。(構思自己的作品)
2、鼓勵學生在創(chuàng)作時要不拘形式,大膽表現。(通過練習,生動、大膽地表現出自己對下雨的真情實感。)
3、啟發(fā)學生畫出雨中的情景。(鼓勵學生大膽的說,這樣既能為創(chuàng)作做鋪墊,又可以達到相互交流的效果)。
4、組織學生交流、討論自己的作品。
5、教師針對典型作業(yè)及時進行點評。提高學生的表現能力,豐富情感,增強自信心。
6、同學之間相互學習,取長補短。以此帶動全班學生整體表現水平的提高。
7、小結:讓學生知道萬物生長離不開水,為了我們的生存環(huán)境更美好,應該學會利用資源。
課后總結:
學生嘗試用不同的工具和材料,大膽自由地把自己的所感、所想表現出來,體驗美術活動的樂趣,獲得對美術學習的持久興趣。通過學生作業(yè),可以看出學生們的思維非?;钴S,充滿活力和自信,本課在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精神,發(fā)展美術實踐能力,陶冶高尚的審美情趣和完善人格方面都有積極的作用。
【篇三】
說教材
《畫家和牧童》是小學語文第四冊教材第六單元的一篇課文。本組教材圍繞人物的優(yōu)秀品質編選課文,誠信孝敬父母貫穿始終,寓優(yōu)秀的思想品質教育于生動有趣,感人肺腑的故事之中。課文講述的是一個牧童指出唐朝畫家戴高畫中的錯誤,戴嵩虛心接受的事。戴嵩身為畫家,面對一個牧童的指正,其他人感到是一聲炸雷,而戴嵩卻從善如流,既為自己的錯誤感到慚愧,又非常誠摯地向牧童道謝,虛心之美德令人感動?!扒Ы倘f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課文以人入勝的情節(jié)和充滿童真童趣的語言滲透了謙虛,實事求是和敢于向權威挑戰(zhàn)的人文理念,是一篇有益于發(fā)展學生想象能力、表達能力,培養(yǎng)學生優(yōu)秀品質的好課例。
二、說學情
本課教學的活動對象是二年級的小學生,他們活潑好動,善于模仿,表現欲強,通過一年多的學習,他們已經具備了初步的自主識字能力,自讀自悟,合作學習的能力。
三、教學目標
1、借助漢語拼音,認識13個生字,讀準字音。會寫“抹、拱、擠”3個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通過學習1至4自然段,體會“戴嵩是一位的畫家”。
四、教學重點:認識13個生字,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學習1至4自然段,體會“戴嵩是一位的畫
五、具體教學設計
下面,我就粗略地說一說我的設計思路。
在上課前,我把課題板在黑板上,"畫家"寫的稍大,"牧童"寫的較小,接著情學生說一說我為什么要這樣寫課題,同學們可以各抒己見,答案不,這樣做的目的是想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同時也為學生理解畫家和牧童身上的優(yōu)秀品質埋下伏筆。
然后讓學生讀課文,找一找哪些語句說明戴嵩畫畫的本領很大?這一塊是教學重點也是教學難點,在教學中,我滲透了兩個句式的訓練然后讓學生讀課文,找一找哪些語句說明戴嵩畫畫的本領很大?這一塊是教學重點也是教學難點,在教學中,我滲透了兩個句式的訓練,"一……就……","一會兒……一會兒……"的句式練習說話。與此同時,我抓住課文中不同人物的語言,作為訓練重點指導朗讀,引導學生把自己當作課文中不同的人物去表現不同人物的表情、動作及語言,使學生能夠深刻的理解課文,感悟人物品質。如將學生帶入"紛紛夸贊"的情境,分角色朗讀,使學生一遍又一遍地與文本交流直接對話。再如當戴嵩聽到牧童提出異議時與他對話時的態(tài)度和語氣,練習分角色朗讀,從而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到戴嵩的品質。同時我還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意識,如"想象一下除了商人和教書先生,還會有什么樣的人,怎樣稱贊戴嵩的畫呢?","當牧童擠進來大喊'畫錯了!'時,剛才紛紛夸贊的人們心理會想些什么呢?"。這些創(chuàng)造性的說話訓練充分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情趣。又如課文學到后,學生已感悟出兩個人物的品質。我在這時設計了"你有什么話想對虛心的畫家或勇敢的小牧童說嗎?"這一創(chuàng)造性說話訓練的環(huán)節(jié),馬上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學生的情緒又被調動了起來。
【篇一】
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1、編輯指導思想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使學生了解學習認識色彩是人們生活的需要,是人們掌握美術文化的一部分。認識三原色中的黃色和藍色,引導學生分別欣賞以黃色、藍色為主的圖片,從而體驗色彩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學生對生活中色彩的感知能力。通過欣賞,感受黃色帶給人們的明亮、溫馨的感覺,感受藍色帶給人們的涼爽、清靜的感覺,提高學生運用色彩的能力、合作學習的能力和創(chuàng)造力。本課教材的意圖是通過緊密聯系生活實際,認識、感受黃色和藍色特有的魅力,幫助學生學會感知色彩現象,并從中體驗到黃色的畫和藍色的畫不同的美感,激發(fā)學生學習色彩的興趣,調動全體學生參與的積極性。
2、教材版面分析
本課占用了兩個版面,共展示了6幅以黃色為主的繪畫和6幅以藍色為主的畫面。它們都是分別以黃色和藍色為底色的。有的主體也是用黃色和藍色來表現的,但是主體和背景有比較明顯的深淺對比關系,有的畫面主體采用的是和底色對比明顯的其他顏色。作品的這些特征,教師應當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反復欣賞、體驗、感受,還可以把表現不同的兩幅作品,放到一起對比,使學生能比較容易地發(fā)現它們的不同,這樣有利于學生在繪畫創(chuàng)作時借鑒其表現方法。書中選用的都是繪畫作品,教師還可以給學生補充欣賞一些攝影作品,使學生有充分的時間和機會去體會色彩的魅力,感受黃色、藍色帶給人們的不同的美感,使學生逐漸豐富對色彩的感覺。
(二)教學目標
根據《美術新課程標準》的精神和教材要求,結合二年級學生特點,本著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發(fā)展學生的相象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和動手實踐能力,我確定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
①知識與技能:引導學生在黃色和藍色的畫情感體驗中,提高對色彩美的認識。
②過程與方法:通過聯系生活實際,以及以黃色、藍色為主的美術作品的展示,使學生感受和認識這兩種顏色,增強對色彩學習的興趣,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認識到它們。
③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引導學生在體驗黃色和藍色的畫情感中,提高對色彩美的認識,培養(yǎng)學生熱愛大自然和熱愛生活的情感。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使學生感受黃色與藍色,并解讀黃色與藍色以及在畫面上的應用。
教學難點:注意畫面主體和背景的色彩對比關系以及同類色之間的深淺對比。
二、說學情
由于二年級的學生對色彩已有一定的認識,但是他們的感受力、語言表達力較弱,對這一點,我采用多媒體教學來解決學生學習中的難點、疑點,激活學生的內在潛力,讓他們在寬松自由的氣氛中突破已知的形象轉化成經過大腦加工內化的形象,用自己的語言及繪畫語言符號再重新表現出來,達到本課的教學目標。
三、說教法、學法
本課的教學過程主要通過師生的互動,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是作為學生主動構建知識的幫助者、促進者,而不是知識的傳授者、灌輸者。因此在本課中,我主要采用了啟發(fā)式引導為主,以問題的呈現,結合運用多媒體、范畫等直觀教具,不段采用欣賞、啟發(fā)、歸納相結合的教學方法,使學生進一步了解感受色彩。在教學過程中,為學生創(chuàng)設“參與”氛圍,讓他們多動手進行大膽實踐,養(yǎng)成不怕挫折,不怕失敗,磨練頑強的意志力和創(chuàng)造力。
通過師生雙邊教學充分發(fā)揮學生主體的作用,探究學生內在的潛能,激活想象思維能力,迸發(fā)出學習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創(chuàng)設課堂的這種氛圍,讓學生的眼、腦、手得到協調的發(fā)展,思維意識達到從理性認識到感性認識的轉化,促進創(chuàng)造才能的盡情發(fā)揮和智力的發(fā)展。
在學法上,主要讓學生多次觀察思考,為學生創(chuàng)設情鏡,使他們在觀察思考中形成自己的思路和想象空間。在教學中,采用課堂討論,探究學習等形式,通過比較、分析、實踐讓學生以突破本課的重難點,以便很好的完成教學任務。
教具、學具準備:
幻燈、范畫、多媒體教學課件、彩筆、紙張、鉛筆
四、說教學過程:
第一環(huán)節(jié):語言組織教學
第二環(huán)節(jié):激趣導入
講故事《一對好朋友》,激發(fā)學生興趣,集中注意力。
第三環(huán)節(jié):欣賞圖片,認識色彩
展示圖片:圖片1向日葵花園;圖片2麥田;圖片3:秋天的森林
出示色相卡:檸檬黃、中黃、橙黃、土黃......
圖片4:湖邊美景
出示色相卡:普藍、群青、鈷藍、湖藍......
通過欣賞自然中的美景,激發(fā)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并引入本課內容
第四環(huán)節(jié):作品分析
1、品位黃色
欣賞分析梵高的《向日葵》、《阿爾的房間》、《收割中的田園風景》,體會黃色帶給人們的感受。
2、感悟藍色
欣賞對比分析梵高的《星月夜》,畢加索的《拿煙斗的男孩》,感悟藍色帶給人們的美。
通過欣賞繪畫大師的作品,啟發(fā)學生探索感悟色彩的美。
3、認識三原色、三間色
出示三原色:紅色、黃色、藍色
三間色:紅+黃=橙、黃+藍=綠、藍+紅=紫
通過引入黃色與藍色的間色綠色,讓學生了解更多的色彩。
第四環(huán)節(jié):學生實踐
學生根據自己的繪畫實際情況選擇其一
A、將黑白的線描畫,變成漂亮的藍色調或者黃色調的畫。
B、揮動你手中的彩筆,自己創(chuàng)作一張藍色調或者黃色調的畫。
教師通過激勵性的語言,鼓勵學生在生活中要善于發(fā)現美、表現美,創(chuàng)造美。用自己的聰明的智慧與靈巧的雙手去感受、創(chuàng)造美好的生活。]
第五環(huán)節(jié):評價拓展
教師評價:在學生作畫時評價展示,啟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作。
課后拓展采用“連一連”的游戲,來展示畫中的黃顏色:朱磦、藤黃;藍顏色:三青、花青。
【篇二】
各位老師好!
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人民美術出版社教材第一冊中的第7課《下雨啦》一課。下面,我著重從教材分析、教學方法、學法指導、教學程序和板書設計五個方面來談談我對本課的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
根據《美術新課程標準》所確立的階段目標,《下雨啦》一課屬于“造型·表現”學習領域,即“通過看看、畫畫、做做等方法,大膽、自由地把所見所聞、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現出來,體驗造型活動的樂趣?!北菊n教學時數為1課時。雨是生活中常見的自然現象,它可以給人類帶來益處,也可以使人類蒙受災難。可是在兒童看來,下雨是一件有趣而令人激動的事情,它能夠給孩子帶來創(chuàng)造的靈感和真實的體驗。本課是一節(jié)繪畫練習課,創(chuàng)作的內容可以分為兩類,一是表現雨,畫出自己對雨的感受;二是表現雨中的情景,可以是真實的回憶,也可以是建立于真實基礎上的想象。讓學生了解一些有關雨的科學知識。
二、學生情況分析
這節(jié)課要面對的是一年級的學生,這一學齡兒童是想象思維為活躍的時期,他們那快樂的、充滿童真、童趣的,有著不受制約的想象力。他們的想象力豐富,思維非?;钴S,個性突出,具備初步的表現能力。
三、設計思路
通過引發(fā)學生的生活體驗,引導學生會議、觀察對下雨時的感受,同時教師及時的與學生進行交流、討論,并進一步展開想象。鼓勵學生大膽的說出自己的真實感受,激發(fā)他們的表現欲望和創(chuàng)作熱情,讓他們帶著不拘形式的去大膽繪畫。
四、教學目標
l、回憶下雨時的感受,表現出下雨時的真實情景或自己關于雨的想象。
2、選擇各種形態(tài)不同的線條表達出對雨的印象。
3、體驗用繪畫的形式表達自己感受的樂趣。
五、課前準備:
1、讓學生回憶下雨時的情景,及雨中人物、景物的特征。
2、教師搜集有關雨景的圖片、錄像、音樂等資料。
六、教學過程
(一)、組織、導入
1、組織教學:課前學生做好準備。
2、欣賞導入:播放歌曲《小雨沙沙》引起學生對雨的回憶。
3、出示課件:讓學生觀看雨的圖片,利用學生的好奇心激發(fā)他們的繪畫興趣。
4、引出本課課題――《下雨啦》。
(二)、創(chuàng)設情境、滲透知識
1、教師向學生簡單介紹“雨”的形成。
(學生對雨有了科學的認識。豐富了有關雨的知識,活躍課堂氣氛,為學生創(chuàng)作奠定基礎。)
2、按照強弱程度,雨可以分為小雨、中雨、暴雨。給學生放一段分別表現小雨、中雨、暴雨的音樂。(學生們感受出表現小雨、中雨、暴雨的音樂。)
3、在雨中,人、動物會是怎樣的?
4、下雨時你的心情怎樣?
(三)、繪畫練習
1、教師和學生一起分析教材中的學生作品。(構思自己的作品)
2、鼓勵學生在創(chuàng)作時要不拘形式,大膽表現。(通過練習,生動、大膽地表現出自己對下雨的真情實感。)
3、啟發(fā)學生畫出雨中的情景。(鼓勵學生大膽的說,這樣既能為創(chuàng)作做鋪墊,又可以達到相互交流的效果)。
4、組織學生交流、討論自己的作品。
5、教師針對典型作業(yè)及時進行點評。提高學生的表現能力,豐富情感,增強自信心。
6、同學之間相互學習,取長補短。以此帶動全班學生整體表現水平的提高。
7、小結:讓學生知道萬物生長離不開水,為了我們的生存環(huán)境更美好,應該學會利用資源。
課后總結:
學生嘗試用不同的工具和材料,大膽自由地把自己的所感、所想表現出來,體驗美術活動的樂趣,獲得對美術學習的持久興趣。通過學生作業(yè),可以看出學生們的思維非?;钴S,充滿活力和自信,本課在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精神,發(fā)展美術實踐能力,陶冶高尚的審美情趣和完善人格方面都有積極的作用。
【篇三】
說教材
《畫家和牧童》是小學語文第四冊教材第六單元的一篇課文。本組教材圍繞人物的優(yōu)秀品質編選課文,誠信孝敬父母貫穿始終,寓優(yōu)秀的思想品質教育于生動有趣,感人肺腑的故事之中。課文講述的是一個牧童指出唐朝畫家戴高畫中的錯誤,戴嵩虛心接受的事。戴嵩身為畫家,面對一個牧童的指正,其他人感到是一聲炸雷,而戴嵩卻從善如流,既為自己的錯誤感到慚愧,又非常誠摯地向牧童道謝,虛心之美德令人感動?!扒Ы倘f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課文以人入勝的情節(jié)和充滿童真童趣的語言滲透了謙虛,實事求是和敢于向權威挑戰(zhàn)的人文理念,是一篇有益于發(fā)展學生想象能力、表達能力,培養(yǎng)學生優(yōu)秀品質的好課例。
二、說學情
本課教學的活動對象是二年級的小學生,他們活潑好動,善于模仿,表現欲強,通過一年多的學習,他們已經具備了初步的自主識字能力,自讀自悟,合作學習的能力。
三、教學目標
1、借助漢語拼音,認識13個生字,讀準字音。會寫“抹、拱、擠”3個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通過學習1至4自然段,體會“戴嵩是一位的畫家”。
四、教學重點:認識13個生字,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學習1至4自然段,體會“戴嵩是一位的畫
五、具體教學設計
下面,我就粗略地說一說我的設計思路。
在上課前,我把課題板在黑板上,"畫家"寫的稍大,"牧童"寫的較小,接著情學生說一說我為什么要這樣寫課題,同學們可以各抒己見,答案不,這樣做的目的是想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同時也為學生理解畫家和牧童身上的優(yōu)秀品質埋下伏筆。
然后讓學生讀課文,找一找哪些語句說明戴嵩畫畫的本領很大?這一塊是教學重點也是教學難點,在教學中,我滲透了兩個句式的訓練然后讓學生讀課文,找一找哪些語句說明戴嵩畫畫的本領很大?這一塊是教學重點也是教學難點,在教學中,我滲透了兩個句式的訓練,"一……就……","一會兒……一會兒……"的句式練習說話。與此同時,我抓住課文中不同人物的語言,作為訓練重點指導朗讀,引導學生把自己當作課文中不同的人物去表現不同人物的表情、動作及語言,使學生能夠深刻的理解課文,感悟人物品質。如將學生帶入"紛紛夸贊"的情境,分角色朗讀,使學生一遍又一遍地與文本交流直接對話。再如當戴嵩聽到牧童提出異議時與他對話時的態(tài)度和語氣,練習分角色朗讀,從而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到戴嵩的品質。同時我還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意識,如"想象一下除了商人和教書先生,還會有什么樣的人,怎樣稱贊戴嵩的畫呢?","當牧童擠進來大喊'畫錯了!'時,剛才紛紛夸贊的人們心理會想些什么呢?"。這些創(chuàng)造性的說話訓練充分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情趣。又如課文學到后,學生已感悟出兩個人物的品質。我在這時設計了"你有什么話想對虛心的畫家或勇敢的小牧童說嗎?"這一創(chuàng)造性說話訓練的環(huán)節(jié),馬上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學生的情緒又被調動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