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讀后感800字:《藍(lán)色的海豚島》

字號:

讀書不但可以滋潤讀者的心靈,充實讀者的精神世界,還能夠潛移默化的影響讀者面對生活的狀態(tài),多讀一些好的書籍吧,它會讓你受益終身。相信不久的以后你也會愛上讀書!為您提供相關(guān)精彩!歡迎您的關(guān)注及閱讀!
    【篇一】
    奇跡是這樣創(chuàng)造的
    ——《藍(lán)色的海豚島》讀后感
    一座孤島,一個女孩,十八年,這些詞組合在一起,你會想到什么?
    或許是女孩因沒有食物而餓死,或許是女孩被島上的野獸咬死,或許是因為十八年寂寞、冷清而崩潰,但是《藍(lán)色的海豚島》卻講述了這樣一個不同的故事。
    在太平洋中有一個島嶼,形狀像一條側(cè)躺的海豚,所以就叫海豚島。島的周圍有海豚在游泳,有海獺在嬉戲,有海象在爭雄。以前,這個島上住著印第安人,他們受到捕捉海獺的阿留申人的殺害,不得已,幸存者只能離開這個島去東方居住??ɡ葹榱藳]有來得及上船的的弟弟拉莫跳下了船,因為她不能留弟弟一個人在島上??墒谴_走了,弟弟也被狗咬死了??ɡ染认铝艘赖艿艿哪菞l狗朗圖阿魯,并與它成為了忠實的朋友??ɡ群瓦@條狗孤零零地在海豚島上生活了十八年,歷盡了艱險,才得以生存了下來。
    讀完這部小說,我看到了一個不一樣的卡拉娜,熱愛生命的品質(zhì)而感動,這些都值得我們學(xué)習(xí)。
    她是勇敢的。在荒島上,她自己獨自制造武器和捕魚工具,與猛獸作斗爭,在黑暗孤獨的時候,她穿著鸕鶿羽毛長裙單純的相信美好,并不恐懼世界帶給他的災(zāi)難,而是勇往直前。她嘗遍了人世間的各種苦難,體會了各種艱辛,卻都沒有退卻。
    她是寬容的。雖然弟弟拉莫被野狗朗圖阿魯咬死了,但在危機(jī)時刻,她拋棄舊怨,還是義不容辭的救了朗圖阿魯,在以后的生活中,她與它成為了忠實的、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伙伴。
    她是友好的。她相信了阿留申女孩,在與女孩的秘密交往中,她聽到了很多年無法聽到的人類的聲音,她第獲得了來自“敵人”的寶貴友誼,這友誼給予了她幸福和快樂。
    一個女孩在一座孤島憑著勇敢,憑著友好,憑著寬容,孤零零的生活了十八年,堅持了十八年,也幸福了十八年,就這樣,她創(chuàng)造了一個奇跡。
    【篇二】
    放寒假時,老師布置了一道作業(yè),讀高爾基“人間三部曲”其中一部?;氐郊?,我認(rèn)真的查找了一些網(wǎng)站,在網(wǎng)上,閱讀了其中一部??童年。
    作者高爾基是一位偉大的作家,在俄國,乃至世界文壇,都有的極大的盛譽(yù),《童年》也可以說成是他的代表作。
    20天后,我終于讀完了這部偉大的作品,關(guān)掉網(wǎng)頁,我心里久久不能平靜,想起了許多許多。高爾基那悲慘、令人憐憫,令人感嘆,令人同情的童年故事,頓時把我吸引住了。故事生動地再現(xiàn)了19世紀(jì)七八十年代俄羅斯下層人民的生活狀況。
    故事生動地再現(xiàn)了19世紀(jì)七八十年代俄羅斯下層人民的生活狀況。在這樣一個彌漫著殘暴和仇恨的家庭里,幼小的阿廖沙過早地體會到人間的痛苦,骯臟和丑惡,那幼小的心靈因受到許多許多次沉重打擊而深深震動。而外祖母和那些像外祖母一樣的人,甚至可以說成算是阿廖沙的親人,保護(hù)和支持了阿廖沙……展示了那些充滿殘酷、野蠻、愚昧、污*的令人窒息的生活。阿廖沙深深地體會到沙皇專制制度的腐敗、丑惡。老百姓身處黑暗而不知的奴性與麻木,和年輕一代反抗黑暗、奴役,追求自由、光明的追求自己所希望的生活苦難歷程。
    其實,阿廖沙的原型就是高爾基本人,高爾基借阿廖沙這個人物來描述自己的童年。高爾基用真實優(yōu)美的文筆描述了自已苦難而令人難以置信童年,我為自己而慶幸——我沒有出生在那個年代,不可能受到那種痛苦,自己沒有失去親人……我很幸福,甚至可以說我很幸運(yùn),被家長寵著。每天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中,聽著老師講課;回家有大魚大肉等著你品嘗;你想要什么,就給你什么。
    我的童年,同其他同齡人一樣幸福,雖然沒有父母的陪伴,但我的祖父祖母把我養(yǎng)育成人,我同樣感到了溫暖,同樣感到了幸福,同樣感到了同齡人所感受到的一切。
    但是高爾基,他卻不同,高爾基很少有安寧的日子,幾乎天天有人傷害他、辱罵他、欺負(fù)他。他必須要承受這我們這個年齡所不能承受了,但他還是想我們一樣成長,在那樣可怕的環(huán)境里都可以出高爾基這種大師,我們這樣的環(huán)境還不出人才的話,那真是愧對于父母。
    我想,高爾基要告訴我們的是:要執(zhí)著求知、不怕困難、持之以恒、永遠(yuǎn)以那種積極,勇于拼搏的態(tài)度對待現(xiàn)在和未來的生活!
    【篇三】
    每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的童年,不管它是快樂的,還是令人厭煩的,都使我們難以忘懷。童年反映了我們兒時的喜怒哀樂,我想這些喜怒哀樂早已在我們心靈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是,當(dāng)我看完《童年》這本書后,我知道高爾基的童年是與眾不同的。
    主人公阿廖沙痛苦黑暗的童年是在一個典型的俄羅斯小市民的家庭里度過的,他幼年喪父,跟隨悲痛欲絕的母親和慈祥的外祖母,到專橫的、瀕臨破產(chǎn)的小染坊主外祖父家,卻經(jīng)常挨暴戾的外祖父的毒打。在外祖父家,他認(rèn)識了很多人,其中包括兩個自私、貪得無厭的、為了分家不顧一切的舅舅,還有兩個表哥。樸實、深愛著阿廖沙的“小茨岡”(伊凡)每次都用胳膊擋外祖父打在阿廖沙身上的鞭子,盡管會被抽得紅腫。但強(qiáng)壯的他,后來卻在幫二舅雅科夫抬十字架時給活活的壓死了。
    阿廖沙的童年中,父子、兄弟、夫妻之間勾心斗角;為爭奪財產(chǎn)常常為一些小事爭吵、斗毆……但幸好這世界也不完全是丑陋不堪的一面,身邊還會有善良正直的人存在,他們給了阿廖沙信心和力量,使他看到了光明和希望,并相信黑暗終將過去,未來是屬于光明的。在他生命中重要的一個人便是他的外祖母,她把蜜送到了阿廖沙的心窩中去了。作品中外祖母是慈藹、有人性的形象,她總是用她的溫存給予阿廖沙愛的種子,種子發(fā)芽了,長成了參天大樹,有了羽翼的保護(hù),阿廖沙的世界就不會再任憑風(fēng)吹雨打了。祖母撫慰了他心靈上的創(chuàng)傷,而真正教他做一個正直的人的是老長工格里戈里。當(dāng)然那個善良、樂觀、富于同情心的“小茨岡”也同樣教會了阿廖沙如何面對生活的艱難,但他卻被兩個舅舅給害死了,然而我覺得與其說是被他們害死的,還不如說是被這個黑暗的社會所吞噬的。
    和高爾基相比,我們的童年是燦爛的,是彩色的;是沒有煩惱痛苦的,更是無憂無慮的。在家里,父母寵愛著,關(guān)心著,保護(hù)著。在學(xué)校,有老師的教導(dǎo)和同學(xué)們的陪伴。而高爾基呢?與我們恰恰相反。在如此邪惡和污*的社會中,他那顆光明和博愛的心沒有動搖,沒有被污染,反而變得越加開闊、光明。也許,這就是他成功的秘訣吧!
    在歡樂中,在悲傷中,在愛與恨的交織中,他的童年就這樣匆匆而過。在閱讀中,我發(fā)現(xiàn)他的愛,尋思他的恨,品味著冥冥之中黑暗的光明。
    我想,高爾基的童年要告訴我們的是:要執(zhí)著求知、不怕困難、持之以恒、永遠(yuǎn)以那種積極,勇于拼搏的態(tài)度對待現(xiàn)在和未來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