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物理下學期知識點整理

字號:

高二年級有兩大特點:一、教學進度快。一年要完成二年的課程。二、高一的新鮮過了,距離高考尚遠,容易玩的瘋、走的遠的時候。導致:心理上的迷茫期,學業(yè)上進的緩慢期,自我約束的松散期,易誤入歧路,大浪淘沙的篩選期。因此,直面高二的挑戰(zhàn),認清高二,認清高二的自己,認清高二的任務,顯得意義十分重大而迫切。高二頻道為你整理了《高二物理下學期知識點整理》,希望對你的學習有所幫助!
    【一】
    一:黑體與黑體輻射
    1.熱輻射
    (1)定義:我們周圍的一切物體都在輻射電磁波,這種輻射與物體的溫度有關,所以叫熱輻射。
    (2)特點:熱輻射強度按波長的分布情況隨物體的溫度而有所不同。
    2.黑體
    (1)定義:在熱輻射的同時,物體表面還會吸收和反射外界射來的電磁波。如果一些物體能夠完全吸收投射到其表面的各種波長的電磁波而不發(fā)生反射,這種物體就是絕對黑體,簡稱黑體。
    (2)黑體輻射特點:黑體輻射電磁波的強度按波長的分布只與黑體的溫度有關。
    注意:一般物體的熱輻射除與溫度有關外,還與材料的種類及表面狀況有關。
    二:黑體輻射的實驗規(guī)律
    隨著溫度的升高,一方面,各種波長的輻射強度都有增加;另—方面,輻射強度的極大值向波長較短的方向移動。
    三:能量子
    1.能量子:帶電微粒輻射或吸收能量時,只能是輻射或吸收某個小能量值的整數(shù)倍,這個不可再分的小能量值E叫做能量子。
    2.大?。篍=hν。
    其中ν是電磁波的頻率,h稱為普朗克常量,h=6.626x10—34J·s(—般h=6.63x10—34J·s)。
    四:拓展:
    對熱輻射的理解
    (1).在任何溫度下,任何物體都會發(fā)射電磁波,并且其輻射強度按波長的分布情況隨物體的溫度而有所不同,這是熱輻射的一種特性。
    在室溫下,大多數(shù)物體輻射不可見的紅外光;但當物體被加熱到5000C左右時,開始發(fā)出暗紅色的可見光。隨著溫度的不斷上升,輝光逐漸亮起來,而且波長較短的輻射越來多,大約在15000C時變成明亮的白熾光。這說明同一物體在一定溫度下所輻射的能量在不同光譜區(qū)域的分布是不均勻的,而且溫度越高光譜中與能量大的輻射相對應的頻率也越高。
    (2).在一定溫度下,不同物體所輻射的光譜成分有顯著的不同。例如,將鋼加熱到約800℃時,就可觀察到明亮的紅色光,但在同一溫度下,熔化的水晶卻不輻射可見光。
    (3)熱輻射不需要高溫,任何溫度下物體都會發(fā)出一定的熱輻射,只是溫度低時輻射弱,溫度高時輻射強。
    【二】
    1基本介紹
    原子在化學反應中是小的微粒無法再變化。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構成。原子核由質子和中子構成,而質子和中子由三個夸克構成。電子的質量為9.1091x10-28-28">克,而質子和中子的質量分別是電子的1836倍和1839倍。
    2數(shù)量關系
    ①質量數(shù)(A)=質子數(shù)(Z)+中子數(shù)(N)
    ②質子數(shù)=核電荷數(shù)=原子核外電子數(shù)=原子序數(shù)
    注意:中子決定原子種類(同位素),質量數(shù)決定原子的近似相對原子質量,質子數(shù)(核電荷數(shù))決定元素種類;原子外層電子數(shù)決定整個原子顯不顯電性,也決定著主族元素的化學性質。
    3原子模型
    原子中除電子外還有什么東西?電子是怎么待在原子里的?原子中什么東西帶正電荷?正電荷是如何分布的?帶負電的電子和帶正電的東西是怎樣相互作用的?一大堆新問題擺在物理學家面前。根據科學實踐和當時的實驗觀測結果,物理學家發(fā)揮了他們豐富的想象力,提出了各種不同的原子模型。
    1901年法國物理學家佩蘭(JeanBaptistePerrin,1870-1942)提出的結構模型,認為原子的中心是一些帶正電的粒子,外圍是一些繞轉著的電子,電子繞轉的周期對應于原子發(fā)射的光譜線頻率,外層的電子拋出就發(fā)射陰極射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