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是語文考試的重中之重,想要寫出好的作文,可以多看一些滿分作文,靈活運用來提升自己的作文分值。為大家?guī)?018高考滿分作文!我們來看一看吧!

語言
幾場大雪,幾次降溫后,立春近在眼前,年味越來越濃。我的君子蘭終于蓓蕾初放,這是蘭的語言,好應(yīng)景。
古人有菊之愛,“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有蓮之愛,“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毕矏劬犹m的人亦不少,美句不甚列舉。謙謙君子,幽幽如蘭!《孔子家語·在厄》:“芝蘭生幽谷,不以無人而不芳,君修道立德,不為窮困而改節(jié)?!?BR> 君子如蘭,君子之交淺如水。人們將真摯純潔的友誼,稱為“蘭誼”,故有“金蘭結(jié)拜”之稱;君子嫉惡如仇,則有“蘭艾同焚”、“蘭摧玉折”之用;君子性情高雅,恩蕙長留,也才有“蘭質(zhì)熏心”,“蘭薰桂馥”之贊。人們常說,君子志趣高雅如蘭,生于幽崖絕壑,不求聞達,抱芳守節(jié),馨香環(huán)繞。詩人屈原在《離騷》中曾將蘭作為佩飾之物,表示自已潔身自好的情操?!办杞x與薜芷佇,紉秋蘭以為佩”,抒發(fā)了自己不與世俗同流合污、茍合取容的胸懷,表現(xiàn)了一個正人君子的高風(fēng)亮節(jié)與胸襟坦蕩。作為一個做學(xué)問的君子,也得像蘭花一樣耐得住寂寞,自尊自愛,超越塵世煩惱。“蘭生幽谷,無人自芳”正合乎君子寧靜致遠,孤獨清高,不落俗不拘囿的性格。孔子喜蘭,認為“蘭為百香”。蘭自潔而潔人,人因蘭靜心靜氣而尊貴。
客廳里的那一盆蘭花,開得很熱鬧,一定是忘了還愛著某,或者忘了上一秒還涼著眸。一朵一朵細致地開,蘭花的一種,嘆息的一種。一心一意孤單地愛,癡情是言,枯萎是語。
君子之交清如茶。茶如人,有一個蓄勢的早年,有一個沸騰而尊的青春,有一個淡定的人生。飲茶不一定非得要名茶,相反許多好茶都來自山間隱士、來自高人親手炮制。人到中年,偷得浮生半日閑,用一壺茶讓時間靜下來,讓生活的千般滋味在這一刻回歸到茶的淳樸里,在一壺茶的清逸中,感受光陰深處的歲月,人到中年,生活不止該有的平淡、忙碌和煩惱,還要有詩意和遠方。茶的生活與蘭的生長有太多人之生命的歷程。茶的妙就妙在淡中有香、淡中有味,這是茶的語言。
魯迅先生在《喝茶》一文中寫道:有好茶喝,會喝好茶,是一種“清福”。怎么不是呢?仔細想來,其實人生亦如茶,苦澀中蘊含著甘甜,一道濃釅,二道清醇,三道趨淡。只有靜心品茗,喝出人生的酸甜苦辣,才能品味到一份怡然自得。人生,如果不能茶一生,何妨蘭一程?
約好友,品香茗,難得半日清閑。愛書愛紙的人等于迷戀天上的月亮。原來,好文字就是天空的一輪滿月。清代人張潮在《幽夢影》中言:“少年讀書如隙中窺月,中年讀書如庭中望月,老年讀書如臺上玩月,皆以閱歷之深淺為所得之深淺耳。”想到了《石門頌》中的野鶴閑云,又想到了李斯的小篆,那《書譜》中的章法也淋漓盡現(xiàn)眼底。寫生這一詞,其實就是對生命的另外一種詮釋。自無論你用什么樣的方式,什么樣的姿態(tài),自然的去生活,做好自己,你還累嗎?誠如楊絳先生所說:“活到了一百歲,到最后才明白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最快樂的事就是自己內(nèi)心的淡定與從容,世界是他人的,與你毫無關(guān)系?!?BR> 這是人特有的語言。
桃紅柳綠,鳥語花香,秋雨連綿,火山地震,生活中處處有語言。不同的語言打開不同的世界,音樂、雕塑、程序、基因……莫不如此。世界是個萬花筒,語言姹紫嫣紅豐富生活,語言撲朔迷離演繹生命,語言基因密碼傳承文明。大自然的語言美其名曰為物候,物候已造福人類。只是大自然的語言成了人揭開宇宙奧秘的*。
抒一筆清遠前行,盈一懷陽光燦爛,采一串故鄉(xiāng)的煙云送給你,一指蒼茫處,淡淡流年香。書房里的君子蘭正艷,鮮嫩的莖蕊沾滿了年的味道,圍爐夜話,醉了歡喜,也美了憂傷……
荊韻湘語
詩經(jīng)是典型的北方語言:黃土上的事,黃土一樣的情感,他是中華平淡的多數(shù),寬厚、堅忍。然而我們最華美的篇章是水的:楚辭。
它的語言是晦澀的,是文人才能跨過的門檻。在語言愈加簡潔隨意的今天,“有美一人兮心不繹”,獨守著語言最典雅爛漫的用法。她是幽而獨芳的蘭芷,用語言的艱深把自己提升到庸眾不及的高度,避免了墮落為俚俗。當今很多學(xué)生在作文里引用詩經(jīng),因為詩經(jīng)是屬于大眾的,但匪彼君子,斷不敢用楚辭作為藻飾。她的語言傳遞出曲折的情感。如果說詩經(jīng)中的愛慕、悲苦把中國人從野獸中提拔出來,那么楚辭便把文人從庸眾中提拔出來。沒有宇宙心的人,斷問不出“日月安屬?列星安陳?”沒有自尊的人,定吟不出“超無為以至清兮,與泰初而為鄰?!痹娙?,和讀者,把自己提升到宇宙、泰初的視角,豈群小所能為?這是荊勛所傳襲的高節(jié):屈宋賈王,甚至是烏江自刎的項羽,孰非自重自愛?荊韻定是超遠的《承云》,亢介的《激楚》。
如果人能自我提升到君子的角度,便可越過晦澀曲折,看到其中的簡明與豐富,在語言有時虛偽的時代,有種可貴的誠實。湘水之畔的人們不善于隱藏情感。屈原問詹尹“吾寧悃悃款款樸以忠乎?”還含蓄,不多久就壓抑不住,大呼“誰知吾之廉貞?”聽者并不用揣度,就了然了。人與人之間真誠,自然生發(fā)出默契,是故詹尹曰:“用君之心,行君之意”,而漁夫則莞爾而笑,鼓枻而去。言語直白,很輕意到了“不可說”的境界。
詩人用詩語和自然交流:皇天平分四時兮,竊獨悲此廩秋。一語道盡自己的感受。而人對自然之語的解讀也不遲滯:貧士失職志不平。詩人是可以用自己的語言與自然對話的,這是可以體會物哀的語言。
就是湘水之畔的神明也誠實得可愛,湘君一句“君不行兮夷猶,蹇誰留兮中洲”,把他思念愛人,又略帶猜忌的內(nèi)心表露地毫無保留,單純而可愛。這是戀人不加掩飾的語言。
豐富的是語言之精神:“哀蟋蟀之宵征”,“悲回風(fēng)之搖蕙兮,心冤結(jié)而內(nèi)傷?!庇职炎约航档饺f物的地位上,去體察物情,詩人的內(nèi)心敏感而細致。湘語定是詩人站在萬物平等的地位上吟出的詩。
人皆仰視的荊韻,和眾生同具的湘語,奇異地結(jié)合而光輝耀眼。
最美的語言
丁立梅
回了趟老家。
這次回老家,我沒像往常一樣,預(yù)先給我爸我媽發(fā)布通知。我爸我媽毫無準備,他們真實的日常,便真實地坦露在我跟前。
上午十點鐘的光景。村莊安靜得像一座空城,輕微的風(fēng)吹,也能聽得見回響。地里的麥子熟了,有些已收割,有些還沒收割。大地緘默不語。
有小白狗不識我,遠遠沖我吠,扯著喉嚨跳上跳下,興奮得不得了。村莊里來的陌生人也少,它一定當我是陌生人了。我苦笑,我何嘗不是一個陌生人?
爸媽沒有應(yīng)聲走出來。家門半掩著,門前的場地上,晾曬著麥子。場地邊上,是我前年種下的花,兩三年的工夫,它們已蔓延成一大片了。是些大麗花、波斯菊,還有小野菊,它們正顏色絢爛,熱情高漲地開著。花叢中沒見到一根雜草,說明我媽肯定給它們除過草了。我關(guān)照過她的,一定要養(yǎng)好我的花。我媽記著了。
打我爸電話。我爸正在村部衛(wèi)生所輸液,他身體有炎癥,又查出身體內(nèi)長了個肌瘤。
村部挪了地方。我向一個人打聽怎么走,那人很熱心地把我送出好遠。
村部大院子里沒見到一個人。衛(wèi)生所的一間屋子里,人卻滿滿的,都是些老人,都在輸液,我爸在其中。看見我,他很激動,別的老人都沒有兒女去看望的,只他有。他一個勁地傻笑,嘴里重復(fù)地說的只有一句,乖乖呀,乖乖呀。兒女是他的藥,能止他一時的痛,讓他忘了疾病。
媽原來在家,在蠶房里忙著。媽很像一片草葉子了,縮在哪個角落里,很容易被人遺忘掉。我責(zé)怪媽,不是讓你不要再養(yǎng)蠶的么!
媽很委屈,她說,我家的桑葉長得那么好,那么好。媽的邏輯是,既然長得那么好,不養(yǎng)蠶就對不起桑葉了。媽又喃喃,家里的活計我不做,誰做?你爸又不能做。他得了這個倒霉的病,總是尿褲子,一天到晚我要幫他洗十幾條褲子。
爸聽見媽的話,很抱歉地笑,沮喪地跟我說,我有時都覺得沒活頭了。
我安慰他,爸,咱活著一天就賺了一天。你雖有病,可比起那些中風(fēng)躺在床上不能動的人,不是好很多了嗎?
爸點點頭,說,是啊,我還能吃還能睡,還能走還能動的。
咱有病就治病,積極地去應(yīng)對,萬事不要怕,有我呢,我會幫你安排得好好的。我繼續(xù)寬慰我爸,并塞給他一些錢。
媽這時跑過來告狀,說上次爸說帶她上街玩,結(jié)果去逛了一天,什么也沒舍得買,吃飯是買的盒飯,就蹲在冷風(fēng)口吃下去了。媽本是笑著說的,說著說著,就抹起眼淚。媽的眼淚,近年來特別多。
爸只好干笑,說,你這人,你這人,也是你同意買盒飯的,那天我們不也吃得挺飽嗎?
我實在不知說他們什么才好。想到風(fēng)里頭,兩個老人蹲在一起吃盒飯,我鼻子就發(fā)酸。
爸手頭也不是沒有錢。我姐說,他存著好幾萬呢。但爸一輩子窮怕了,節(jié)儉得近乎吝嗇,近乎摳。爸有他的理由,萬一呢,萬一出個什么事要用錢呢,到時沒錢,那不是讓子女受累了?
爸是在為他和我媽的后事做準備,我心里明白,我只不說,假裝天還長著,地還久著,歲月還未老。
我拉他們一起站在門前的花旁拍照,我媽為此特地換了身新衣裳,笑得像個小女生。我爸也很認真地把翹起來的衣角理平,又換一頂新帽子戴頭上。我一手摟一個,叫一聲爸,再叫一聲媽。這世上最美的語言,我怕是叫一聲少一聲了。但眼下我還能叫著,我很感激了。

語言
幾場大雪,幾次降溫后,立春近在眼前,年味越來越濃。我的君子蘭終于蓓蕾初放,這是蘭的語言,好應(yīng)景。
古人有菊之愛,“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有蓮之愛,“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毕矏劬犹m的人亦不少,美句不甚列舉。謙謙君子,幽幽如蘭!《孔子家語·在厄》:“芝蘭生幽谷,不以無人而不芳,君修道立德,不為窮困而改節(jié)?!?BR> 君子如蘭,君子之交淺如水。人們將真摯純潔的友誼,稱為“蘭誼”,故有“金蘭結(jié)拜”之稱;君子嫉惡如仇,則有“蘭艾同焚”、“蘭摧玉折”之用;君子性情高雅,恩蕙長留,也才有“蘭質(zhì)熏心”,“蘭薰桂馥”之贊。人們常說,君子志趣高雅如蘭,生于幽崖絕壑,不求聞達,抱芳守節(jié),馨香環(huán)繞。詩人屈原在《離騷》中曾將蘭作為佩飾之物,表示自已潔身自好的情操?!办杞x與薜芷佇,紉秋蘭以為佩”,抒發(fā)了自己不與世俗同流合污、茍合取容的胸懷,表現(xiàn)了一個正人君子的高風(fēng)亮節(jié)與胸襟坦蕩。作為一個做學(xué)問的君子,也得像蘭花一樣耐得住寂寞,自尊自愛,超越塵世煩惱。“蘭生幽谷,無人自芳”正合乎君子寧靜致遠,孤獨清高,不落俗不拘囿的性格。孔子喜蘭,認為“蘭為百香”。蘭自潔而潔人,人因蘭靜心靜氣而尊貴。
客廳里的那一盆蘭花,開得很熱鬧,一定是忘了還愛著某,或者忘了上一秒還涼著眸。一朵一朵細致地開,蘭花的一種,嘆息的一種。一心一意孤單地愛,癡情是言,枯萎是語。
君子之交清如茶。茶如人,有一個蓄勢的早年,有一個沸騰而尊的青春,有一個淡定的人生。飲茶不一定非得要名茶,相反許多好茶都來自山間隱士、來自高人親手炮制。人到中年,偷得浮生半日閑,用一壺茶讓時間靜下來,讓生活的千般滋味在這一刻回歸到茶的淳樸里,在一壺茶的清逸中,感受光陰深處的歲月,人到中年,生活不止該有的平淡、忙碌和煩惱,還要有詩意和遠方。茶的生活與蘭的生長有太多人之生命的歷程。茶的妙就妙在淡中有香、淡中有味,這是茶的語言。
魯迅先生在《喝茶》一文中寫道:有好茶喝,會喝好茶,是一種“清福”。怎么不是呢?仔細想來,其實人生亦如茶,苦澀中蘊含著甘甜,一道濃釅,二道清醇,三道趨淡。只有靜心品茗,喝出人生的酸甜苦辣,才能品味到一份怡然自得。人生,如果不能茶一生,何妨蘭一程?
約好友,品香茗,難得半日清閑。愛書愛紙的人等于迷戀天上的月亮。原來,好文字就是天空的一輪滿月。清代人張潮在《幽夢影》中言:“少年讀書如隙中窺月,中年讀書如庭中望月,老年讀書如臺上玩月,皆以閱歷之深淺為所得之深淺耳。”想到了《石門頌》中的野鶴閑云,又想到了李斯的小篆,那《書譜》中的章法也淋漓盡現(xiàn)眼底。寫生這一詞,其實就是對生命的另外一種詮釋。自無論你用什么樣的方式,什么樣的姿態(tài),自然的去生活,做好自己,你還累嗎?誠如楊絳先生所說:“活到了一百歲,到最后才明白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最快樂的事就是自己內(nèi)心的淡定與從容,世界是他人的,與你毫無關(guān)系?!?BR> 這是人特有的語言。
桃紅柳綠,鳥語花香,秋雨連綿,火山地震,生活中處處有語言。不同的語言打開不同的世界,音樂、雕塑、程序、基因……莫不如此。世界是個萬花筒,語言姹紫嫣紅豐富生活,語言撲朔迷離演繹生命,語言基因密碼傳承文明。大自然的語言美其名曰為物候,物候已造福人類。只是大自然的語言成了人揭開宇宙奧秘的*。
抒一筆清遠前行,盈一懷陽光燦爛,采一串故鄉(xiāng)的煙云送給你,一指蒼茫處,淡淡流年香。書房里的君子蘭正艷,鮮嫩的莖蕊沾滿了年的味道,圍爐夜話,醉了歡喜,也美了憂傷……
荊韻湘語
詩經(jīng)是典型的北方語言:黃土上的事,黃土一樣的情感,他是中華平淡的多數(shù),寬厚、堅忍。然而我們最華美的篇章是水的:楚辭。
它的語言是晦澀的,是文人才能跨過的門檻。在語言愈加簡潔隨意的今天,“有美一人兮心不繹”,獨守著語言最典雅爛漫的用法。她是幽而獨芳的蘭芷,用語言的艱深把自己提升到庸眾不及的高度,避免了墮落為俚俗。當今很多學(xué)生在作文里引用詩經(jīng),因為詩經(jīng)是屬于大眾的,但匪彼君子,斷不敢用楚辭作為藻飾。她的語言傳遞出曲折的情感。如果說詩經(jīng)中的愛慕、悲苦把中國人從野獸中提拔出來,那么楚辭便把文人從庸眾中提拔出來。沒有宇宙心的人,斷問不出“日月安屬?列星安陳?”沒有自尊的人,定吟不出“超無為以至清兮,與泰初而為鄰?!痹娙?,和讀者,把自己提升到宇宙、泰初的視角,豈群小所能為?這是荊勛所傳襲的高節(jié):屈宋賈王,甚至是烏江自刎的項羽,孰非自重自愛?荊韻定是超遠的《承云》,亢介的《激楚》。
如果人能自我提升到君子的角度,便可越過晦澀曲折,看到其中的簡明與豐富,在語言有時虛偽的時代,有種可貴的誠實。湘水之畔的人們不善于隱藏情感。屈原問詹尹“吾寧悃悃款款樸以忠乎?”還含蓄,不多久就壓抑不住,大呼“誰知吾之廉貞?”聽者并不用揣度,就了然了。人與人之間真誠,自然生發(fā)出默契,是故詹尹曰:“用君之心,行君之意”,而漁夫則莞爾而笑,鼓枻而去。言語直白,很輕意到了“不可說”的境界。
詩人用詩語和自然交流:皇天平分四時兮,竊獨悲此廩秋。一語道盡自己的感受。而人對自然之語的解讀也不遲滯:貧士失職志不平。詩人是可以用自己的語言與自然對話的,這是可以體會物哀的語言。
就是湘水之畔的神明也誠實得可愛,湘君一句“君不行兮夷猶,蹇誰留兮中洲”,把他思念愛人,又略帶猜忌的內(nèi)心表露地毫無保留,單純而可愛。這是戀人不加掩飾的語言。
豐富的是語言之精神:“哀蟋蟀之宵征”,“悲回風(fēng)之搖蕙兮,心冤結(jié)而內(nèi)傷?!庇职炎约航档饺f物的地位上,去體察物情,詩人的內(nèi)心敏感而細致。湘語定是詩人站在萬物平等的地位上吟出的詩。
人皆仰視的荊韻,和眾生同具的湘語,奇異地結(jié)合而光輝耀眼。
最美的語言
丁立梅
回了趟老家。
這次回老家,我沒像往常一樣,預(yù)先給我爸我媽發(fā)布通知。我爸我媽毫無準備,他們真實的日常,便真實地坦露在我跟前。
上午十點鐘的光景。村莊安靜得像一座空城,輕微的風(fēng)吹,也能聽得見回響。地里的麥子熟了,有些已收割,有些還沒收割。大地緘默不語。
有小白狗不識我,遠遠沖我吠,扯著喉嚨跳上跳下,興奮得不得了。村莊里來的陌生人也少,它一定當我是陌生人了。我苦笑,我何嘗不是一個陌生人?
爸媽沒有應(yīng)聲走出來。家門半掩著,門前的場地上,晾曬著麥子。場地邊上,是我前年種下的花,兩三年的工夫,它們已蔓延成一大片了。是些大麗花、波斯菊,還有小野菊,它們正顏色絢爛,熱情高漲地開著。花叢中沒見到一根雜草,說明我媽肯定給它們除過草了。我關(guān)照過她的,一定要養(yǎng)好我的花。我媽記著了。
打我爸電話。我爸正在村部衛(wèi)生所輸液,他身體有炎癥,又查出身體內(nèi)長了個肌瘤。
村部挪了地方。我向一個人打聽怎么走,那人很熱心地把我送出好遠。
村部大院子里沒見到一個人。衛(wèi)生所的一間屋子里,人卻滿滿的,都是些老人,都在輸液,我爸在其中。看見我,他很激動,別的老人都沒有兒女去看望的,只他有。他一個勁地傻笑,嘴里重復(fù)地說的只有一句,乖乖呀,乖乖呀。兒女是他的藥,能止他一時的痛,讓他忘了疾病。
媽原來在家,在蠶房里忙著。媽很像一片草葉子了,縮在哪個角落里,很容易被人遺忘掉。我責(zé)怪媽,不是讓你不要再養(yǎng)蠶的么!
媽很委屈,她說,我家的桑葉長得那么好,那么好。媽的邏輯是,既然長得那么好,不養(yǎng)蠶就對不起桑葉了。媽又喃喃,家里的活計我不做,誰做?你爸又不能做。他得了這個倒霉的病,總是尿褲子,一天到晚我要幫他洗十幾條褲子。
爸聽見媽的話,很抱歉地笑,沮喪地跟我說,我有時都覺得沒活頭了。
我安慰他,爸,咱活著一天就賺了一天。你雖有病,可比起那些中風(fēng)躺在床上不能動的人,不是好很多了嗎?
爸點點頭,說,是啊,我還能吃還能睡,還能走還能動的。
咱有病就治病,積極地去應(yīng)對,萬事不要怕,有我呢,我會幫你安排得好好的。我繼續(xù)寬慰我爸,并塞給他一些錢。
媽這時跑過來告狀,說上次爸說帶她上街玩,結(jié)果去逛了一天,什么也沒舍得買,吃飯是買的盒飯,就蹲在冷風(fēng)口吃下去了。媽本是笑著說的,說著說著,就抹起眼淚。媽的眼淚,近年來特別多。
爸只好干笑,說,你這人,你這人,也是你同意買盒飯的,那天我們不也吃得挺飽嗎?
我實在不知說他們什么才好。想到風(fēng)里頭,兩個老人蹲在一起吃盒飯,我鼻子就發(fā)酸。
爸手頭也不是沒有錢。我姐說,他存著好幾萬呢。但爸一輩子窮怕了,節(jié)儉得近乎吝嗇,近乎摳。爸有他的理由,萬一呢,萬一出個什么事要用錢呢,到時沒錢,那不是讓子女受累了?
爸是在為他和我媽的后事做準備,我心里明白,我只不說,假裝天還長著,地還久著,歲月還未老。
我拉他們一起站在門前的花旁拍照,我媽為此特地換了身新衣裳,笑得像個小女生。我爸也很認真地把翹起來的衣角理平,又換一頂新帽子戴頭上。我一手摟一個,叫一聲爸,再叫一聲媽。這世上最美的語言,我怕是叫一聲少一聲了。但眼下我還能叫著,我很感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