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優(yōu)秀作文范文三篇

字號:


    生活是寫作的源泉,豐富多采的大自然和人類社會,不僅為我們提供了取之不盡的寫作材料,而且為我們提供了生動鮮活的關(guān)于寫作形式與寫作技巧的深刻啟示。下面是收集整理的高二優(yōu)秀作文范文三篇,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篇一】
    “孝”是一個經(jīng)典的話題,無論在哪一時期,“孝”都是一個正人君子立身于世的行為準則,然而,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孝”的真正含義不再為人們所知,大部分的80后、90后們只知道努力工作,為父母提供富裕的物質(zhì)生活就是孝。他們所不知的是每一年的春節(jié),這個全家團圓的時刻,這些盼子女歸家的父母們或拄杖門前,或守在團圓飯前默默地等候。有的年青人總會有忙不完的工作,掙不完的工資,家庭似乎就是一種牽絆。
    現(xiàn)今隨著科技的發(fā)展,年青人會在每年的父親節(jié)、母親節(jié)等節(jié)日來臨之際透過網(wǎng)絡發(fā)布祝福信息,也許這真的是真摯的祝福,體現(xiàn)了一份孝心。但是也不能排除作秀的可能性,求贊求轉(zhuǎn)發(fā),這種虛情假意也不可能不存在。況且現(xiàn)今大部分的父母對于網(wǎng)絡還是陌生的,對于這些祝福也無法切實感受,所以說靠網(wǎng)絡祝福示孝意義并不是很大。
    那么究竟要怎樣才能展示最美最簡單的孝呢?
    子女的孝心孝行是需要靠行動來展示的。在現(xiàn)實生活中,遺棄老人與*父母的事件層出不窮,這種大不孝的行為正在深受社會譴責,而這恰恰說明這個社會上有“孝”這個觀念的人是占絕大部分的。孝敬父母,既要敬又要孝,孝于敬都是動詞,因此孝敬孝敬并不僅僅是從嘴里講出就完事的,孝敬需要付諸行動。孝,很簡單,抽出時間陪父母嘮嘮家常,?;丶铱纯淳褪且环N孝。
    孝需要實踐,更需要理性。不僅是在物質(zhì)生活中滿足父母,還要去充實他們的精神生活,或者說就是在父母面前證明你的存在感。金山銀山,不如子女在一旁。這是空巢老人們的心里話,子女們提供了金山銀山,驗證了他們的孝行,但是母子連心,那兩顆心始終是要有所依傍的。都說家是在外游子歸來的幸福港灣,心靈的皈依。父母老了,總覺得身邊少了什么,努力支撐了一個家庭那么久終于可以有份閑心安定下來了。當這兩顆心回歸本位,就需要孝來維持了。
    孝,自古以來就有許多經(jīng)典例子,郯子鹿乳奉母,二十四孝,“香九齡,能溫席”等等例子。他們孝的共同點就是付諸實際行動。孝心和孝行的完美結(jié)合,便在中華傳統(tǒng)美德的史冊上寫下了一段段的至孝佳話。因此,我們的孝,不在于單純地表達,而在于實際行動。
    【篇二】
    拐杖的材質(zhì)多種多樣,拐杖上的花紋也是多種多樣的,拐杖有木棍做的,用金屬做的,用塑料做的……拐杖的材質(zhì)已經(jīng)讓人眼花繚亂,拐杖上花紋的勾勒更叫人驚艷。
    說起拄拐杖的人,我們潛意識里都會認為他是老弱病殘。其實,本就應該是這樣。但隨著時代的變遷,拄拐杖的人也在變化。
    什么是拐杖?
    拐杖是人行走時用以支撐的棍子。人們可以用拐杖來探路,防身,裝飾。然而,在這個燈紅酒綠,物欲膨脹的社會,拐杖也在慢慢變質(zhì)。越來越多的人拄著拐杖幫助自己“成功”。他們模糊了拐杖原本的意義,使拐杖褪去了原本的色彩。
    為什么要拄拐杖?
    絕大多數(shù)人是為了他們眼中所謂的“成功”,為了金錢、地位、名譽?!盁崃易YR我校女婿埃里克·白茲格2014年榮獲諾貝爾化學獎”。安徽蚌埠一中在學校電子屏上打出這條標語,蚌埠一中因為得主吉娜初、高中都畢業(yè)于該校。顯然,蚌埠一中手中的拐杖是“女婿埃里克·白茲格”。蚌埠一中倚著這根與自己毫無關(guān)系的拐杖,也想沾沾光,往自己臉上貼金。
    但還是有一部分人拄著拐杖是為了自己的國家,為了自己的民族。東漢和三國時期,劉備沒有強勢的父輩,他只是一個城市手工匠。可以說沒有權(quán)勢的劉備輸在了起跑線上??蓜渥约赫伊烁照?,這根拐杖就是漢王朝。因為漢王朝與他同姓,他從這里找到了自己的父系統(tǒng)。父親確定了,劉備沿著這根拐杖確定自己的人生目標。他是皇室貴族,到哪里都要把這根拐杖帶在身邊。久而久之,他真把自己當成要申大義于天下的漢室之后,別人也被他*,真把他當成皇室,承認了他手中的拐杖。當然,最后劉備真成了申大義于天下的漢室。劉備拄著手中的拐杖是為了申大義于天下,為了百姓,為了民族。蜀漢集團能躋身天下三強之一,跟劉備手中的拐杖是很有關(guān)系的。
    拐杖該不該拄呢?
    在這風云滔滔的人世,人們手中的拐杖已悄悄變質(zhì),人們也漸漸失去自己的靈魂,他們不知道要怎樣去用手中的拐杖,他們盲目地追求,不管對錯,他們失去本真,丟掉自我。他們手中的拐杖不再是支撐走路的幫手,而是成了一種讓他們“成功”的工具。
    夕陽下,一對拄著拐杖的老人,步履蹣跚。陪著他們的是路人的問候與關(guān)心,此外再無多余。
    【篇三】
    彼岸,秦桑低綠枝,燕草碧如絲。或可滿載一船秋色,平鋪十里湖光,看那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閉上眼睛,便可小揖輕舟,夢入芙蓉浦。
    昌黎先生曰:“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所以,朋友們,就讓這一切在腦海中聯(lián)翩,請不要試圖去登上彼岸,因為:美啊,是距離成就了你。
    美國阿拉斯加州有一個叫杰普的小鎮(zhèn),旅游業(yè)十分繁榮,該鎮(zhèn)只有一個景點,就是一個湖心小島。它的參觀方式十分奇特:“游人只準站在岸邊眺望,而不可以登島旅游?!边h遠望去,小島籠罩在一片紫霞中,風吹過,舞起萬千藤蘿,美極了,讓不少游客流連忘返。其實,那只是一座荒蕪的小島,上面長滿了野生植物。美國人用距離造就了它的美麗。
    其實美國人如此,我們中國人又何嘗不知曉此理呢?
    “中庭月色正清明,無數(shù)楊花過影”,那張先亦知曉落花須有月色的距離方顯隱約之美?!笆栌皺M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那林和靖亦明白透著黃昏才可欣賞的朦朧之美?!昂险瓢咨徎ㄎ撮_,隔岸楊柳月如霜”,便是那含蓄之美亦須隔著嬋娟才越顯婉約。
    彼岸,永遠燈火闌珊。
    可如果我們試圖登上彼岸呢??
    兩只相愛的刺猬想要走得更近去欣賞對方,結(jié)果卻被彼此身上的刺扎得傷痕累累。當距離消減的時候,美也隨之消減了。
    耶穌得道以后,回鄉(xiāng)布道。許多人都從四面八方趕來,成為他忠實的信徒。人們都把他當做高高在上的神之子。可后來有人認出他是木匠的兒子后,眾門徒一哄而散。因為失去了距離屏障,人們對美的敬畏也就蕩然無存了。
    現(xiàn)今有不少人在考據(jù)蒙娜麗莎的原型??晌蚁雴?,如果人們知道了原型,那蒙娜麗莎的微笑還那么迷人嗎?如果人們知道了斷臂之因,維納斯還那么流行嗎?如果人們知道了一切,樓蘭古國還那么美妙嗎??
    美啊,是距離造就了你。彼岸,燈火闌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