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觀察記錄大集合【三篇】

字號:


    幼兒園教師的觀察主要是有目的地獲取兒童行為中的信息,并將這些信息給予新的意義,進而促進和提升孩子的整體素質(zhì)。下面為您總結(jié)了幼兒園觀察記錄大集合【三篇】,歡迎各位教師品讀借鑒。
    幼兒園觀察記錄【一】
    午餐前,孩子們一個接一個的入廁小便洗手做餐前準(zhǔn)備。而南南則躲在男孩子的小便池邊上東瞅瞅西看看,完全沒有離開盥洗室的意向。
    保育老師請他加快速度,南南聽了,皺著眉頭往教室里走。他先是在蔬菜那組排隊,拿到餐盤后并沒有加菜而是轉(zhuǎn)身走向葷菜那組,輪到他之后,也沒有加菜,又轉(zhuǎn)而去米飯那組排隊,最終餐盤里只有一些白米飯。當(dāng)大家都開始吃的時候,南南慢吞吞的走到這些菜面前,不緊不慢的加菜,臉上沒有任何表情。
    我問他:“為什么現(xiàn)在才添菜?”
    他抬頭看看我,然后低頭對著餐盤說:“我只是看看今天吃的是什么。”
    “那為什么排隊看到了,又轉(zhuǎn)身走了呢?”
    他依舊低著頭,用很小的聲音說:“我想看看好不好吃?!?BR>    我摸了摸他的頭,請他回到座位用餐。吃午餐時,他細(xì)嚼慢咽,動作十分慢,幾天下來,總是最后一個吃完,但卻吃的很干凈。
    幼兒園觀察記錄【二】
    每天下午吃水果時,孩子們都很快洗完手,吃的時候還和小伙伴聊一些有趣的事。而南南總是默默在區(qū)角里觀察材料,或是做些別的事。
    這天他正在汽車加工廠看小零件,我輕輕走過去蹲下來問:“南南,你怎么不去吃?。俊彼^續(xù)看著零件不說話。
    “今天吃的是橙子,可甜了!”
    他抬頭對我說:“我看看零件,等等去?!?BR>    “快去吧,和好朋友一起吃水果,多開心?!?BR>    “我看看他們吃的好不好吃,好吃的話就去吃?!彼f到。
    我沒有讓他,默默走到邊上觀察著。他慢慢的走到橙子面前,看了許久,拿了最后一塊,吃得很干凈。
    思考
    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個體,都有自己獨特的感覺與情感。他們對身體的感受,對冷熱的體驗,對高低的理解都有自己的看法。就如慢性子的南南,有著自己細(xì)膩的觀察與體驗。對于他的行為,我進行了以下幾方面的思考:
    1.了解孩子行為背后的原因
    南南心思細(xì)膩,觀察每個菜,喜歡的菜就多加一些,不喜歡的就少加一些,雖然動作慢,但吃的很干凈。我想,這就是不同氣質(zhì),不同性格的孩子表現(xiàn)出的不同行為。
    2.聯(lián)系孩子生活背景再指導(dǎo)
    南南從小和爺爺奶奶一起生活,衣食住行均由奶奶包辦,能力方面就比較弱,包括吃飯時勺子的使用,加菜時動作的不熟練等。但他吃的很干凈,吃完后自覺整理好桌面。
    3.理解孩子的行為
    生活中成人很多時候的經(jīng)驗給予是多余的,當(dāng)孩子難以做到時,無端的責(zé)怪就落到他們身上。其實對于外界的探索與經(jīng)驗的獲得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孩子自己完成,更需要大人的尊重、理解、信任與適當(dāng)?shù)膸椭皇谴妗?BR>    幼兒園觀察記錄【三】
    幼兒性別:女
    幼兒年齡:5歲
    行為過程
    計智雨是一個活潑好動,性格開朗的女孩,平時很喜歡幫老師和小朋友做事情。但是每當(dāng)老師和小朋友指出她犯的錯誤時,她總是百般辯解,不肯認(rèn)錯。在一次手工活動中,她做了一會兒,忽然向我報告說,小組長沒發(fā)給她紙。我詢問了值日生和她旁邊的幼兒,都說發(fā)給她了。這次我沒再像往常對校耐心地詢問她,而是告訴全班小朋友,做手工的時候,每個人只有一張紙,剪壞了自己負(fù)責(zé)。有了這樣的前提,她就不能再得到紙,而只能在座位上看別人做手工。
    個案分析及措施方法
    分析:
    計智雨是個各方面發(fā)展較好的幼兒,在幼兒群體中有一種惟我獨尊的驕傲的感覺,從未覺得自己有什么不對的地方。另外,她在家中也有著特殊的地位:家長對她百般呵護,寵愛有加。即使她做錯了事,也沒有人對她說任何不是。長期以來,她不容任何人指出她所犯的錯誤,即使指出來,她也不承認(rèn)。
    措施:
    1、換位思考,移情訓(xùn)練:
    幼兒年齡小,很難體驗到撒謊時別人的心理感受。為了幫助她克服認(rèn)錯的不良行為。我利用她喜歡幫助老師和小朋友做事情的這一優(yōu)點,創(chuàng)設(shè)教育情境。當(dāng)她發(fā)東西時,我特意請一名幼兒說自己沒有收到。而她來告狀時,我什么都沒說。當(dāng)她第二次發(fā)東西時,同樣的事情又發(fā)生了。到第三次時,計智雨心急如焚地來告訴我:“老師,那洋怎么會這樣?明明是她不對,她卻始終不承認(rèn),還說是別人不對?!蔽业木陌才旁谟嬛怯甑纳砩嫌辛藦娏业姆磻?yīng)。本來為大家做事是一件很開心的事情,可是卻是不到別人的認(rèn)同,反而被小朋友冤枉,計智雨心理覺得很難過。我抓住她此時的心理感受與她耐心地交流,告訴她:“以前你不也是這樣嗎?你做錯了事,從來都不愿承認(rèn),還撿到別人身上。你想想看,別人會難受嗎?”她不好意思地點了點頭。通過這各方式,讓計智雨換位思考,體驗到撒謊時別人的心理感覺。這樣,她不愿認(rèn)錯的不良行為也漸漸得以改正。
    2、家園互補,共同糾錯。
    我在離園時與她的父母交換了意見,讓她們了解孩子在園的情況,并請她們配合老師,在家中也對孩子嚴(yán)格一點,犯了錯一定要指出來。通過批評加講道理,讓她明白,并不是她做的每一件事情都對,但只要勇于承認(rèn)錯誤并不斷改正,就是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