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歷史下冊知識點總結

字號:

如果把高中三年去挑戰(zhàn)高考看作一次越野長跑的話,那么高中二年級是這個長跑的中段。與起點相比,它少了許多的鼓勵、期待,與終點相比,它少了許多的掌聲、加油聲。它是孤身奮斗的階段,是一個耐力、意志、自控力比拚的階段。但它同時是一個厚實莊重的階段,這個時期形成的優(yōu)勢有實力。高二頻道為你整理了《高二歷史下冊知識點總結》,學習路上,為你加油!
    【一】
    四大發(fā)明:造紙術、指南針、*和活字印刷術。
    造紙術促進了歐洲文化的發(fā)展;*推動了歐洲*武器的發(fā)展,使騎士階層日益衰落;指南針促成了新航路的開辟,迎來了地理大發(fā)現(xiàn)的時代;印刷術推動了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促進了思想解放和社會進步。
    春秋時期,第一部詩歌總集是《詩經(jīng)》,為中國古典文學現(xiàn)實主義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奠定了基礎,被后世奉為儒家經(jīng)典。
    戰(zhàn)國時期,楚國的屈原,創(chuàng)作出“楚辭”體,又稱“*體”。他的代表作《離*》,是中國古代最長的一首抒情詩,具有浪漫主義的風格。
    漢代流行的文學體裁,稱為“賦”。東漢的張衡代表作《二京賦》,是漢賦中的佳作。
    唐朝的詩歌發(fā)展進入黃金時期。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李白,被后人稱為“詩仙”,代表作有《早發(fā)白帝城》等;另一位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杜甫,被后人稱為“詩圣”,代表作有“三吏”、“三別”
    詞是宋代文學的主流形式。著名的詞作家有婉約派的柳永,李清照,豪放派的蘇軾,辛棄疾等?!岸嗲樽怨艂x別”出自柳永的《雨霖鈴》,“花自飄零水自流”出自李清照之手。蘇軾是豪放派的開創(chuàng)者,辛棄疾的作品表達了恢復中原的雄心和壯志未酬的悲憤。
    到元代,有元曲。以關漢卿、馬致遠等人的創(chuàng)作成就。
    中國的小說興起于魏晉南北朝時期;唐代的短篇小說稱為傳奇;宋代說話藝術盛行,編出了許多話本,供說書人做底本;明清時期,小說進入蓬勃發(fā)展階段,在眾多的作品中,以《三國演義》、《水滸傳》、《西游記》和《紅樓夢》四部(四大名著)長篇小說最為著名。此外,文言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和諷刺小說《儒林外史》也是膾炙人口的佳作。
    漢字:源于圖畫,至商代形成完整體系。演變脈絡: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隸書、楷書。
    魏晉的楷書具有定鼎之功,王羲之貢獻。唐代的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的楷書各具特點。
    草書具有審美價值,東晉的王羲之、王獻之,唐朝的張旭、懷素等,都是草書大家。
    王羲之創(chuàng)作的《蘭亭序》,有“天下第一行書”的美譽。唐朝顏真卿,北宋蘇軾,元朝趙孟,明朝文征明等人的行書,也備受世人喜愛。
    到了元代,元雜劇把中國的戲曲藝術推向成熟階段。
    練習題:
    1.*、指南針和印刷術在西方發(fā)揮了重要作用,但它們在同時期的中國卻未能推進社會變革,主要原因在于當時的中國()
    A.固守自然經(jīng)濟的生產(chǎn)方式
    B.受到西方殖民者侵擾
    C.國家*、國力衰弱
    D.經(jīng)濟停滯倒退
    2.“‘四大發(fā)明’是中華民族的奇跡和驕傲,但羅盤針可以導航也可以看風水;*可以開礦筑路也可以制造*的武器?!本痛擞^點,甲乙同學展開爭論,甲:“四大發(fā)明一方面代表了輝煌的成就,另一方面在某種程度上*了中華民族的發(fā)展?!币遥骸翱茖W技術能否產(chǎn)生巨大的效益取決于社會環(huán)境?!睂住⒁彝瑢W的看法,你認為()
    A.甲正確,乙錯誤
    B.甲錯誤,乙正確
    C.甲、乙都正確
    D.甲乙都錯誤
    3.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圖標設計體現(xiàn)了中國悠久的文化。下圖為其中的一組圖標,你認為它的設計構思取材于中國書法藝術中的哪一種字體?()
    A.行書
    B.隸書
    C.篆書
    D.草書
    【二】
    諸子百家的主要代表人物:道家學派的老子和莊子;儒家學派的孔子、孟子和荀子;墨家學派的墨子;法家學派的韓非子等。
    孔子觀點:思想的核心是仁;統(tǒng)治者要“以德治民”,教育上主張“有教無類”。
    孟子觀點:把孔子的“仁”發(fā)展成為更加系統(tǒng)的“仁政”思想;進一步提出“民貴君輕”;主張“性本善”。
    荀子觀點:主張統(tǒng)治者施政用“仁義”和“王道”,提出“君舟民水”;主張“性本惡”。與孔孟相比,增加了法治的內(nèi)容
    漢代儒學成為正統(tǒng)思想:
    西漢,漢武帝接受董仲舒的主張:“春秋大一統(tǒng)”、“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三綱五常”
    為了推廣儒學,漢武帝在長安興辦太學。此后,儒學思想成為歷代統(tǒng)治者推崇的正統(tǒng)思想,也逐漸成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主流思想。
    宋明理學:
    南宋:朱熹,他是宋朝理學的集大成者,觀點:天理是作為道德規(guī)范的三綱五常,強調(diào)“存天理,滅人欲”。其著述《四書章句集注》,成為后世科舉考試依據(jù)的教科書。
    “離經(jīng)叛道”的李贄,自稱“異端”,挑戰(zhàn)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統(tǒng)地位。他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資本主義萌芽時期的要求。
    明末清初的三大思想家:黃宗羲、顧炎武和王夫之,共同觀點:反對君主**,重視手工業(yè)和商業(yè)的發(fā)展,批判繼承傳統(tǒng)儒學,促使我國傳統(tǒng)文化重新煥發(fā)了生機。
    黃宗羲認為君主*是“天下之大害”;顧炎武提出“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耳矣”(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他還主張“經(jīng)世致用”,著有《天下郡國利病書》;王夫之的唯物思想,啟示了近代人們的思維方法。
    練習題:
    稷下學宮(大約創(chuàng)建于齊桓公時期,至齊王建時衰弱)是古代齊國設立的一處專供各地學者著書論辯、傳道授業(yè)的場所和機構,是我國最早的由政府創(chuàng)辦的高等學府,也是我國最早的多學科的社會科學院。關于稷下學宮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稷下學宮具有政府的咨詢參議機構的性質
    B.當時云集稷下的主要學者有孟子、荀子等
    C.文學游說之士在此相互切磋駁難,形成了當時思想界的“百家爭鳴”的局面
    D.培養(yǎng)出了諸如孔子、董仲舒等儒學大家
    【答案】D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主流思想演變中的。由稷下學宮存在的時間“大約創(chuàng)建于齊桓公時期”,而孔子屬于春秋末時期的人,由此可推斷出D項是錯誤的,ABC均正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