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會使人聯(lián)想到漫山遍野的紅葉,想到麥浪滾滾的農(nóng)田,想到碩果累累的山野,也會讓人想到落葉飄零的悲涼,斷腸人在天涯的惆悵。。。。。。不同人眼中的秋天有著不同的意境,今天就讓我們走進秋天,來體味秋天中的喜怒哀樂。準備了以下內(nèi)容,供大家參考!
篇一
一、教學目的:
1、能有感情地朗讀進而背誦全詩。
2、品味詩意,激發(fā)學生熱愛生活、熱愛自然的愿望和熱情。
3、能以“秋天”為題,學寫一首小詩。
二、教學重點:
(教學目的1)
三、教學難點:
(教學目的2)
四、教學設(shè)想:
以多媒體畫面切入,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朗讀積極性;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能動性,激發(fā)他們自己感悟詩意。
五、教學時間:
一課時
六、教學過程:
(一)引秋:
導入新課,激發(fā)興趣(由秋天的景色或秋天的詩引入)。
(二)誦秋:
1、請一個學生朗讀全詩,其他同學聽字音是否準確;
2、生評;
3、師讀生聽(聽節(jié)奏、聽感情)(出示多媒體配樂畫面);
4、生評,師隨機點撥;
5、全班飽含感情地齊讀;
6、向同桌大聲朗讀自己喜歡的詩句;
7、向全班同學朗讀自己所知道的描寫秋景的詩文。
(三)品秋:
1、以4人為一組,探究全詩??梢匝芯坷蠋熃沂镜膯栴},也可互問互答(出示問題);
2、匯報探究結(jié)果;
3、仔細聆聽詩人的深情絮語,看看在自己的頭腦中形成了哪些畫面(由學生朗讀);
4、請同學們說出自己頭腦中浮現(xiàn)的畫面。
(四)寫秋:
1、請同學們根據(jù)自己對秋天的認識,也以“秋天”為題寫一首詩,或者畫一幅畫(出示音樂);
2、請同學們讀出自己的詩或展示自己的畫;
3、請同學們伴著音樂一起歌唱秋天(出示配樂畫面、生齊背誦)。
篇二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①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課文內(nèi)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②理解、積累“棲息、寥闊、枯涸、清洌、夢寐”等詞語。
過程與方法目標:
①通過反復朗讀、描繪畫面來把握作者的情感,體會詩歌的意境。
②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品味詩歌語言。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①感悟秋天,贊美秋天,熱愛秋天。
②培養(yǎng)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感情。
二、教學重難點:
①體會詩歌優(yōu)美的意境。
②揣摩、品味本文優(yōu)美的語言。
三、課時:二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提及秋天,我們自然聯(lián)想到碩果掛枝、糧倉滿溢、農(nóng)人慰心的笑容。的確,秋天是一個成熟和收獲的季節(jié),因為土地是真誠公允的,“一份耕耘一分收獲”是秋天用收成證明著播種者的品質(zhì);秋天又是寬容博大的,是秋天用慈母般的心腸去孕育勃勃生機的滿園春色?,F(xiàn)代詩人何其芳以他敏銳的詩心捕捉,繪寫出了秋天的風彩。
今天,就讓我們一同走進《秋天》,體味動人的秋魄。
2、介紹作者
何其芳(1912~1977),現(xiàn)代散文家、詩人、文藝評論家。1936年他與卞之琳、李廣田的詩歌合集《漢園集》出版,他的散文集《畫夢錄》于1937年出版,并獲得《大公報》文藝金獎。
詩歌是何其芳喜愛運用的文學樣式。早期的作品鮮明地表現(xiàn)出一個小資產(chǎn)階級知識青年的思想感情和個性,較多徘徊于懷念、憧憬和夢幻中,留下寂寞和憂郁。
何其芳對于藝術(shù)形式的完美,表現(xiàn)出執(zhí)著的探求。在詩歌方面,他創(chuàng)作之初即十分講究完整的形式、嚴格的韻律、諧美的節(jié)奏,并注意表現(xiàn)出詩的形象和意境。因此,他的詩明顯地具有細膩和華麗的特色。
二、反復誦讀,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朗讀,要求
①標注生字詞,注音釋義
②注意劃分詩歌節(jié)奏
(1)注音
肥碩shuò棲qī息烏桕jiù夢寐mèi清冽liè枯涸hé鐮lián刀蟋蟀xīshuài廖闊liáokuò
(2)釋義
丁丁:形容伐木、彈琴等聲音。
肥碩:文中指果實又大又飽滿。
棲息:停留,休息(多指鳥類)。
寥闊:高遠空曠。也作“寥廓”。
枯涸:干涸,沒有水了。
清洌:水清。夢寐:睡夢。
幽谷:幽深的山谷。
2、學生聽朗讀錄音,可輕聲跟讀,把握詩歌節(jié)奏,熟悉讀歌內(nèi)容。
提示:詩歌的朗讀節(jié)奏有兩種劃分標準:按節(jié)拍劃分和按意義劃分?!肚锾臁房砂匆饬x標準劃分朗讀節(jié)奏。如:向/江面的/冷霧/撒下/圓圓/的/網(wǎng),收起/青鳊魚似的/烏桕葉的/影子。蘆篷上/滿載著/白霜,輕輕搖著/歸泊的/小槳。秋天/游戲在/漁船上。
3、全班有感情朗讀詩歌
4、請男/*朗讀(師生互評)
5、學生自由朗讀,思考:
文中描繪了幾幅畫,試著給它們?nèi)∩险R、漂亮的名字。(小組討論合作)
明確:農(nóng)家豐收圖、霜晨歸漁圖、少女思戀圖。
詩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這是一幅鄉(xiāng)村秋景圖?(學生回答,教師補充)
因為露珠、冷霧、白霜,表明了秋天的天氣特征;稻香、鐮刀體現(xiàn)農(nóng)家特色;秋蟲低鳴、蟋蟀聲使田野更遼闊;溪水干涸、更清洌,這些都暗示了是在秋天。
作者是按什么順序?qū)懢暗模吭姼枋惆l(fā)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明確:由遠及近的順序,抒發(fā)了作者熱愛秋天、贊美秋天的感情。
請同學懷著熱愛喜悅之情再次有感情的朗讀詩歌,爭取背誦。
三、作業(yè)
1、想象每幅畫面中人物的身份,活動,心情,用優(yōu)美的語言描繪你喜歡的一幅圖畫,并說說為什么喜歡這幅圖,或是把你喜歡的一幅圖畫繪畫出來,展示給同學。
2、反復朗讀詩歌,品味詩歌語言。
第二課時
一、描繪秋天、感悟秋天1、學生朗讀詩歌,漸入詩歌意境
2、請同學試著背誦詩歌
3、檢查作業(yè)請同學出示圖畫,并結(jié)合講解
請同學用優(yōu)美的語言描繪自己喜歡一幅圖畫。
師生互評,教師引導總結(jié),初步體味詩歌意境。
學生描繪畫面參考內(nèi)容:
農(nóng)家豐收圖:清晨朝露未唏的時候,有位農(nóng)人來到幽谷,丁丁的伐木聲震蕩山谷;田野里發(fā)散出稻香的氣息,金黃的波浪此起彼伏,稻田中有個身影在揮鐮割稻,晶瑩的汗珠濕透衣衫;果林中還有采摘瓜果的人,瓜果飄香,沁人心脾,摘下這些沉甸甸的秋天的禮物,放進背簍,這份喜悅要與親人一起分享……
霜晨歸漁圖:清晨的江南還彌漫著冷冷的霧氣,可以感到些許的涼意。遠遠地有個漁人搖著船槳向岸邊駛來。依稀可見船篷上掛著層白霜,漁人熟練地撒下漁網(wǎng),網(wǎng)上的青鳊魚就像烏桕葉,閃著銀色的光澤。歸航了,江面上傳來動人的漁歌,還有陣陣爽朗的笑聲……
少女思戀圖:原野上一片蟋蟀的鳴叫聲,溪水清澈見底。羊兒的咩咩聲陣陣傳來,秋天的美景讓人賞心悅目,牧羊女卻失去了往日的活潑。夏日里的笛聲悠遠、綿長,怎不見了那吹笛的少年?姑娘的心事誰能猜得透?
二、師生合作,品析語言
請找出自己喜歡的詩句,并說說喜歡的理由(從內(nèi)容與修辭手法等方面分析,師生補充互評)
要求:先有感情的朗讀這句詩
說說喜歡的理由
如:
伐木聲飄出幽谷--從聽覺的角度,寫出了幽谷的深、靜。
放下飽食過稻香的鐮刀--“飽食”運用了擬人的修辭寫出了豐收之景;“稻香”從味覺角度,暗示稻子成熟,展示豐收的圖畫秋天棲息在農(nóng)家里--“棲息”運用擬人的修辭,概括秋天在農(nóng)人家里的狀況,將虛無的東西具體化,寫出了松弛、嫻靜的氛圍。輕輕搖著歸泊的小槳--“輕輕”顯示出漁人悠閑與自得的心情。
秋天游戲在漁船上--“游戲”一詞虛實相生,漁人是在漁船上游戲,并不在乎打了多少魚,更是在感受秋天,游戲秋天,寫出了那份閑適。
秋天夢寐在牧羊女的眼里--“夢寐”是朦朧的意思,寫出了少女的情懷,牧羊女的感情似喜似羞。
為什么“收起青鳊魚似的烏桕葉的影子”這個比喻用得好?
比喻青鳊魚像烏桕葉;另一層意思,江岸上烏桕樹,樹葉婆娑,倒映在江面,就好像網(wǎng)起的是烏桕葉的影子。用倒裝句體現(xiàn)漁民悠閑的心情。
三、品味詩歌意境
1、學生有感情朗讀詩歌
2、請同學(結(jié)合美句賞析和圖畫講解)說說課文表現(xiàn)了什么意境?并結(jié)合課文說說依據(jù)。
教師補充總結(jié):表現(xiàn)了清靜、清遠、清甜、清柔的意境。
四、仿寫歌詞,歌唱秋天
詩歌詩歌,好的詩就是一首歌,這首詩讓我想起了童年的一首歌《春天在哪里》,教師把詩歌第一小節(jié)改成了歌詞,作為范例:
秋天在哪里?秋天在哪里?秋天就在豐收的農(nóng)家里,
那里有稻谷,那里有瓜果,還有那背著背簍的農(nóng)家女。
請同學小組合作就把這首詩的二、三節(jié)模仿《春天在哪里》的歌詞改寫成一首秋天在哪里?并在小組內(nèi)演唱。
五、背誦比賽
采用自背、全班齊背、分組背等方式,調(diào)動學生的*。
六、作業(yè)
1、朗讀詩歌,爭取背誦。
2、摘抄以“秋”為內(nèi)容的詩文,并作點評。
板書設(shè)計:
秋天
何其芳
農(nóng)家豐收圖絢麗多彩
鄉(xiāng)村秋景圖霜晨歸漁圖喜愛贊美
少女思戀圖
篇三
一、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誦詩文,整體感知內(nèi)容,能用簡潔的語言概括三幅畫面的內(nèi)容。(重點)
2、體會詩歌優(yōu)美的意境,重點品味語言凝練、形象的特點,把握作者的感情。(難點)
3、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養(yǎng)親近大自然、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學方法
1、講讀-討論;2、學生多種形式練讀--體會、領(lǐng)悟--能有感情地表達。
三、教具
多媒體、PPT
四、教學過程
(一)引秋:導入新課。(由寫秋天的古詩引入,學生進行積累)。出示PPT(依次由學生朗讀,體會關(guān)于《秋天》的古代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
1、板書課題:秋天。
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一首現(xiàn)代詩--《秋天》,看看作者何其芳筆下的秋天是什么樣的?
2、師:PPT出示學習目標,生:齊讀學習目標。
3、師:PPT出示了解作者和寫作背景;生:了解作者和寫作背景。
(二)誦秋:
1、老師范讀,學生聽(聽節(jié)奏、聽感情,并在書上劃出節(jié)奏);(多媒體播放教師范讀視頻),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和朗讀熱情。
2、抽一學生朗讀全詩,其他同學聽字音是否準確;學生互評。出示生字PPT。
3、點評學生朗讀情況,肯定好的方面,糾正不足。
4、由男生、*和全班分別飽含感情地齊朗誦。
(三)品秋:
出示PPT,學生探究問題:1、詩中描繪了幾幅圖?2、每一幅圖描繪了哪些景物?師生共同探究、解析全詩。引導學生根據(jù)教師提示的問題,體會語言的的凝練、形象和表達的思想感情,師同時根據(jù)學生的回答進行板書。
詩人用精粹的語言描寫農(nóng)家生活,每一句詩都是一幅畫面,三節(jié)詩又組成三幅復合畫面。畫面的組合造成了既流動又整合的秋的氛圍。先請同學們找出每節(jié)詩中畫龍點睛的詩句,先概括畫面,再品析語言。
1、第一幅畫面是“農(nóng)家豐收圖”。(板書)這里不是寫某個農(nóng)夫,而是寫普通的農(nóng)家活動。寫了兩個場景,一是山谷伐木,一是籬間背瓜果?!皾M披”形象生動?!帮h”字貼切傳神。伐木聲與清晨、露珠等意象構(gòu)成一幅清凈潤澤的有聲畫?!暗鞠恪笔谷藵M口生香?!帮柺场睂懾S收之景,擬人。“肥碩的瓜果”也見出豐收之景。后一句總束,畫龍點睛?!皸ⅰ币辉~意味雋永,是擬人。
2、第二幅畫面是“霜晨歸漁圖”(或“漁家秋景圖”)。(板書)畫面包含一系列活動:撒網(wǎng),收漁,搖槳?!袄潇F”烘托出一派朦朧的詩意,又與季節(jié)吻合。“青鳊魚似的烏桕葉的影子”比喻似拙實妙,耐人尋味?!皻w泊”既寫景,又暗示時間,與上文“清晨”呼應(yīng)。“游戲”一詞虛實相生。
3、第三幅畫面是“少女思戀圖”。(板書)從野草、蟋蟀和溪水寫起,相當于古人所謂“感興”的寫法,即先言他事,由興而感,由景入情。本節(jié)詩寫出了由外景向內(nèi)情的過渡,寫出了初戀從無到有的過渡。秋天特有的景致。充滿詩情畫意。以問句出現(xiàn),語言搖曳多姿。“滿流”與“香與熱”“笛孔”搭配,在“夏夜”的映襯下,詩味盎然?!澳裂蚺笨稍娺^“棲息在農(nóng)家里”“游戲在漁船上”的秋天?那牛背上的笛聲是否表達過、勾起過少女的情懷?她的眼里一定寫滿了秋天的景象,她的心里一定微顫著喜悅與夢想。
4、學生完成誦、品秋專項練習。
(四)思秋:小組合作探究完成思秋練習。
(五)課堂小結(jié)
這是一幅絢麗多彩的鄉(xiāng)村秋景圖。詩不長,只有三節(jié),卻將幽谷、農(nóng)舍、漁舟、牧羊女……諸般景致皆收筆下。這是棲息在農(nóng)家的秋天,是游戲在漁船上的秋天,是夢寐在牧羊女眼里的秋天,更是充滿詩意的秋天。在創(chuàng)作手法上,詩人在每節(jié)詩后都有畫龍點睛的總結(jié),突出秋天主題,一唱三嘆。在意象表達上,繼承了傳統(tǒng)詩詞的余韻,展現(xiàn)了古典美,韻味實足。
詩人超越了“悲秋”情結(jié),以積極的心態(tài)描寫秋天的美景,頌揚了秋天的活力和生機,體現(xiàn)了詩人高尚的情操和曠達的情懷。作為青少年的同學們,更應(yīng)該奮發(fā)拼搏,努力求知,為迎接自己的收獲之秋做好準備!
(六)布置作業(yè):寫秋練習
板書設(shè)計
農(nóng)家里的秋天--飄、飽食、肥碩、棲息:清幽、喜悅----農(nóng)家豐收圖漁船上的秋天--冷霧、滿、輕輕、游戲:清冷、悠閑----霜晨歸漁圖牧羊女眼里的秋天--寥闊、滿流、香與熱、夢寐:清靜、香甜----少女思戀圖
贊美、熱愛
【小組探究答案】
1、青鳊魚(biān)烏桕葉(jiù)滿載(zài)歸泊(bó)
2、比喻,收起青鳊魚,悠閑。
3、秋天游戲在漁船上。
4、“輕輕”顯示出漁人悠閑自得的心情?!皻w泊”既寫景,又暗示時間,與上文“清晨”呼應(yīng)。
5、A、明凈B、忠實C、豐盛D、嚴峻E、勤勉
6、贊美秋天之美;對秋天展開思考,并贊美秋天的勤勉精神。
7、首尾呼應(yīng)(前后照應(yīng)),其作用是使結(jié)構(gòu)完整,內(nèi)容渾然一體,突出文章中心。
8、《秋思》
9、去掉不好。因為“更”字在此起強調(diào)作用,強調(diào)在對秋天的思索中,其“勤勉”精神是重要的。
篇一
一、教學目的:
1、能有感情地朗讀進而背誦全詩。
2、品味詩意,激發(fā)學生熱愛生活、熱愛自然的愿望和熱情。
3、能以“秋天”為題,學寫一首小詩。
二、教學重點:
(教學目的1)
三、教學難點:
(教學目的2)
四、教學設(shè)想:
以多媒體畫面切入,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朗讀積極性;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能動性,激發(fā)他們自己感悟詩意。
五、教學時間:
一課時
六、教學過程:
(一)引秋:
導入新課,激發(fā)興趣(由秋天的景色或秋天的詩引入)。
(二)誦秋:
1、請一個學生朗讀全詩,其他同學聽字音是否準確;
2、生評;
3、師讀生聽(聽節(jié)奏、聽感情)(出示多媒體配樂畫面);
4、生評,師隨機點撥;
5、全班飽含感情地齊讀;
6、向同桌大聲朗讀自己喜歡的詩句;
7、向全班同學朗讀自己所知道的描寫秋景的詩文。
(三)品秋:
1、以4人為一組,探究全詩??梢匝芯坷蠋熃沂镜膯栴},也可互問互答(出示問題);
2、匯報探究結(jié)果;
3、仔細聆聽詩人的深情絮語,看看在自己的頭腦中形成了哪些畫面(由學生朗讀);
4、請同學們說出自己頭腦中浮現(xiàn)的畫面。
(四)寫秋:
1、請同學們根據(jù)自己對秋天的認識,也以“秋天”為題寫一首詩,或者畫一幅畫(出示音樂);
2、請同學們讀出自己的詩或展示自己的畫;
3、請同學們伴著音樂一起歌唱秋天(出示配樂畫面、生齊背誦)。
篇二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①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課文內(nèi)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②理解、積累“棲息、寥闊、枯涸、清洌、夢寐”等詞語。
過程與方法目標:
①通過反復朗讀、描繪畫面來把握作者的情感,體會詩歌的意境。
②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品味詩歌語言。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①感悟秋天,贊美秋天,熱愛秋天。
②培養(yǎng)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感情。
二、教學重難點:
①體會詩歌優(yōu)美的意境。
②揣摩、品味本文優(yōu)美的語言。
三、課時:二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提及秋天,我們自然聯(lián)想到碩果掛枝、糧倉滿溢、農(nóng)人慰心的笑容。的確,秋天是一個成熟和收獲的季節(jié),因為土地是真誠公允的,“一份耕耘一分收獲”是秋天用收成證明著播種者的品質(zhì);秋天又是寬容博大的,是秋天用慈母般的心腸去孕育勃勃生機的滿園春色?,F(xiàn)代詩人何其芳以他敏銳的詩心捕捉,繪寫出了秋天的風彩。
今天,就讓我們一同走進《秋天》,體味動人的秋魄。
2、介紹作者
何其芳(1912~1977),現(xiàn)代散文家、詩人、文藝評論家。1936年他與卞之琳、李廣田的詩歌合集《漢園集》出版,他的散文集《畫夢錄》于1937年出版,并獲得《大公報》文藝金獎。
詩歌是何其芳喜愛運用的文學樣式。早期的作品鮮明地表現(xiàn)出一個小資產(chǎn)階級知識青年的思想感情和個性,較多徘徊于懷念、憧憬和夢幻中,留下寂寞和憂郁。
何其芳對于藝術(shù)形式的完美,表現(xiàn)出執(zhí)著的探求。在詩歌方面,他創(chuàng)作之初即十分講究完整的形式、嚴格的韻律、諧美的節(jié)奏,并注意表現(xiàn)出詩的形象和意境。因此,他的詩明顯地具有細膩和華麗的特色。
二、反復誦讀,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朗讀,要求
①標注生字詞,注音釋義
②注意劃分詩歌節(jié)奏
(1)注音
肥碩shuò棲qī息烏桕jiù夢寐mèi清冽liè枯涸hé鐮lián刀蟋蟀xīshuài廖闊liáokuò
(2)釋義
丁丁:形容伐木、彈琴等聲音。
肥碩:文中指果實又大又飽滿。
棲息:停留,休息(多指鳥類)。
寥闊:高遠空曠。也作“寥廓”。
枯涸:干涸,沒有水了。
清洌:水清。夢寐:睡夢。
幽谷:幽深的山谷。
2、學生聽朗讀錄音,可輕聲跟讀,把握詩歌節(jié)奏,熟悉讀歌內(nèi)容。
提示:詩歌的朗讀節(jié)奏有兩種劃分標準:按節(jié)拍劃分和按意義劃分?!肚锾臁房砂匆饬x標準劃分朗讀節(jié)奏。如:向/江面的/冷霧/撒下/圓圓/的/網(wǎng),收起/青鳊魚似的/烏桕葉的/影子。蘆篷上/滿載著/白霜,輕輕搖著/歸泊的/小槳。秋天/游戲在/漁船上。
3、全班有感情朗讀詩歌
4、請男/*朗讀(師生互評)
5、學生自由朗讀,思考:
文中描繪了幾幅畫,試著給它們?nèi)∩险R、漂亮的名字。(小組討論合作)
明確:農(nóng)家豐收圖、霜晨歸漁圖、少女思戀圖。
詩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這是一幅鄉(xiāng)村秋景圖?(學生回答,教師補充)
因為露珠、冷霧、白霜,表明了秋天的天氣特征;稻香、鐮刀體現(xiàn)農(nóng)家特色;秋蟲低鳴、蟋蟀聲使田野更遼闊;溪水干涸、更清洌,這些都暗示了是在秋天。
作者是按什么順序?qū)懢暗模吭姼枋惆l(fā)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明確:由遠及近的順序,抒發(fā)了作者熱愛秋天、贊美秋天的感情。
請同學懷著熱愛喜悅之情再次有感情的朗讀詩歌,爭取背誦。
三、作業(yè)
1、想象每幅畫面中人物的身份,活動,心情,用優(yōu)美的語言描繪你喜歡的一幅圖畫,并說說為什么喜歡這幅圖,或是把你喜歡的一幅圖畫繪畫出來,展示給同學。
2、反復朗讀詩歌,品味詩歌語言。
第二課時
一、描繪秋天、感悟秋天1、學生朗讀詩歌,漸入詩歌意境
2、請同學試著背誦詩歌
3、檢查作業(yè)請同學出示圖畫,并結(jié)合講解
請同學用優(yōu)美的語言描繪自己喜歡一幅圖畫。
師生互評,教師引導總結(jié),初步體味詩歌意境。
學生描繪畫面參考內(nèi)容:
農(nóng)家豐收圖:清晨朝露未唏的時候,有位農(nóng)人來到幽谷,丁丁的伐木聲震蕩山谷;田野里發(fā)散出稻香的氣息,金黃的波浪此起彼伏,稻田中有個身影在揮鐮割稻,晶瑩的汗珠濕透衣衫;果林中還有采摘瓜果的人,瓜果飄香,沁人心脾,摘下這些沉甸甸的秋天的禮物,放進背簍,這份喜悅要與親人一起分享……
霜晨歸漁圖:清晨的江南還彌漫著冷冷的霧氣,可以感到些許的涼意。遠遠地有個漁人搖著船槳向岸邊駛來。依稀可見船篷上掛著層白霜,漁人熟練地撒下漁網(wǎng),網(wǎng)上的青鳊魚就像烏桕葉,閃著銀色的光澤。歸航了,江面上傳來動人的漁歌,還有陣陣爽朗的笑聲……
少女思戀圖:原野上一片蟋蟀的鳴叫聲,溪水清澈見底。羊兒的咩咩聲陣陣傳來,秋天的美景讓人賞心悅目,牧羊女卻失去了往日的活潑。夏日里的笛聲悠遠、綿長,怎不見了那吹笛的少年?姑娘的心事誰能猜得透?
二、師生合作,品析語言
請找出自己喜歡的詩句,并說說喜歡的理由(從內(nèi)容與修辭手法等方面分析,師生補充互評)
要求:先有感情的朗讀這句詩
說說喜歡的理由
如:
伐木聲飄出幽谷--從聽覺的角度,寫出了幽谷的深、靜。
放下飽食過稻香的鐮刀--“飽食”運用了擬人的修辭寫出了豐收之景;“稻香”從味覺角度,暗示稻子成熟,展示豐收的圖畫秋天棲息在農(nóng)家里--“棲息”運用擬人的修辭,概括秋天在農(nóng)人家里的狀況,將虛無的東西具體化,寫出了松弛、嫻靜的氛圍。輕輕搖著歸泊的小槳--“輕輕”顯示出漁人悠閑與自得的心情。
秋天游戲在漁船上--“游戲”一詞虛實相生,漁人是在漁船上游戲,并不在乎打了多少魚,更是在感受秋天,游戲秋天,寫出了那份閑適。
秋天夢寐在牧羊女的眼里--“夢寐”是朦朧的意思,寫出了少女的情懷,牧羊女的感情似喜似羞。
為什么“收起青鳊魚似的烏桕葉的影子”這個比喻用得好?
比喻青鳊魚像烏桕葉;另一層意思,江岸上烏桕樹,樹葉婆娑,倒映在江面,就好像網(wǎng)起的是烏桕葉的影子。用倒裝句體現(xiàn)漁民悠閑的心情。
三、品味詩歌意境
1、學生有感情朗讀詩歌
2、請同學(結(jié)合美句賞析和圖畫講解)說說課文表現(xiàn)了什么意境?并結(jié)合課文說說依據(jù)。
教師補充總結(jié):表現(xiàn)了清靜、清遠、清甜、清柔的意境。
四、仿寫歌詞,歌唱秋天
詩歌詩歌,好的詩就是一首歌,這首詩讓我想起了童年的一首歌《春天在哪里》,教師把詩歌第一小節(jié)改成了歌詞,作為范例:
秋天在哪里?秋天在哪里?秋天就在豐收的農(nóng)家里,
那里有稻谷,那里有瓜果,還有那背著背簍的農(nóng)家女。
請同學小組合作就把這首詩的二、三節(jié)模仿《春天在哪里》的歌詞改寫成一首秋天在哪里?并在小組內(nèi)演唱。
五、背誦比賽
采用自背、全班齊背、分組背等方式,調(diào)動學生的*。
六、作業(yè)
1、朗讀詩歌,爭取背誦。
2、摘抄以“秋”為內(nèi)容的詩文,并作點評。
板書設(shè)計:
秋天
何其芳
農(nóng)家豐收圖絢麗多彩
鄉(xiāng)村秋景圖霜晨歸漁圖喜愛贊美
少女思戀圖
篇三
一、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誦詩文,整體感知內(nèi)容,能用簡潔的語言概括三幅畫面的內(nèi)容。(重點)
2、體會詩歌優(yōu)美的意境,重點品味語言凝練、形象的特點,把握作者的感情。(難點)
3、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養(yǎng)親近大自然、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學方法
1、講讀-討論;2、學生多種形式練讀--體會、領(lǐng)悟--能有感情地表達。
三、教具
多媒體、PPT
四、教學過程
(一)引秋:導入新課。(由寫秋天的古詩引入,學生進行積累)。出示PPT(依次由學生朗讀,體會關(guān)于《秋天》的古代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
1、板書課題:秋天。
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一首現(xiàn)代詩--《秋天》,看看作者何其芳筆下的秋天是什么樣的?
2、師:PPT出示學習目標,生:齊讀學習目標。
3、師:PPT出示了解作者和寫作背景;生:了解作者和寫作背景。
(二)誦秋:
1、老師范讀,學生聽(聽節(jié)奏、聽感情,并在書上劃出節(jié)奏);(多媒體播放教師范讀視頻),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和朗讀熱情。
2、抽一學生朗讀全詩,其他同學聽字音是否準確;學生互評。出示生字PPT。
3、點評學生朗讀情況,肯定好的方面,糾正不足。
4、由男生、*和全班分別飽含感情地齊朗誦。
(三)品秋:
出示PPT,學生探究問題:1、詩中描繪了幾幅圖?2、每一幅圖描繪了哪些景物?師生共同探究、解析全詩。引導學生根據(jù)教師提示的問題,體會語言的的凝練、形象和表達的思想感情,師同時根據(jù)學生的回答進行板書。
詩人用精粹的語言描寫農(nóng)家生活,每一句詩都是一幅畫面,三節(jié)詩又組成三幅復合畫面。畫面的組合造成了既流動又整合的秋的氛圍。先請同學們找出每節(jié)詩中畫龍點睛的詩句,先概括畫面,再品析語言。
1、第一幅畫面是“農(nóng)家豐收圖”。(板書)這里不是寫某個農(nóng)夫,而是寫普通的農(nóng)家活動。寫了兩個場景,一是山谷伐木,一是籬間背瓜果?!皾M披”形象生動?!帮h”字貼切傳神。伐木聲與清晨、露珠等意象構(gòu)成一幅清凈潤澤的有聲畫?!暗鞠恪笔谷藵M口生香?!帮柺场睂懾S收之景,擬人。“肥碩的瓜果”也見出豐收之景。后一句總束,畫龍點睛?!皸ⅰ币辉~意味雋永,是擬人。
2、第二幅畫面是“霜晨歸漁圖”(或“漁家秋景圖”)。(板書)畫面包含一系列活動:撒網(wǎng),收漁,搖槳?!袄潇F”烘托出一派朦朧的詩意,又與季節(jié)吻合。“青鳊魚似的烏桕葉的影子”比喻似拙實妙,耐人尋味?!皻w泊”既寫景,又暗示時間,與上文“清晨”呼應(yīng)。“游戲”一詞虛實相生。
3、第三幅畫面是“少女思戀圖”。(板書)從野草、蟋蟀和溪水寫起,相當于古人所謂“感興”的寫法,即先言他事,由興而感,由景入情。本節(jié)詩寫出了由外景向內(nèi)情的過渡,寫出了初戀從無到有的過渡。秋天特有的景致。充滿詩情畫意。以問句出現(xiàn),語言搖曳多姿。“滿流”與“香與熱”“笛孔”搭配,在“夏夜”的映襯下,詩味盎然?!澳裂蚺笨稍娺^“棲息在農(nóng)家里”“游戲在漁船上”的秋天?那牛背上的笛聲是否表達過、勾起過少女的情懷?她的眼里一定寫滿了秋天的景象,她的心里一定微顫著喜悅與夢想。
4、學生完成誦、品秋專項練習。
(四)思秋:小組合作探究完成思秋練習。
(五)課堂小結(jié)
這是一幅絢麗多彩的鄉(xiāng)村秋景圖。詩不長,只有三節(jié),卻將幽谷、農(nóng)舍、漁舟、牧羊女……諸般景致皆收筆下。這是棲息在農(nóng)家的秋天,是游戲在漁船上的秋天,是夢寐在牧羊女眼里的秋天,更是充滿詩意的秋天。在創(chuàng)作手法上,詩人在每節(jié)詩后都有畫龍點睛的總結(jié),突出秋天主題,一唱三嘆。在意象表達上,繼承了傳統(tǒng)詩詞的余韻,展現(xiàn)了古典美,韻味實足。
詩人超越了“悲秋”情結(jié),以積極的心態(tài)描寫秋天的美景,頌揚了秋天的活力和生機,體現(xiàn)了詩人高尚的情操和曠達的情懷。作為青少年的同學們,更應(yīng)該奮發(fā)拼搏,努力求知,為迎接自己的收獲之秋做好準備!
(六)布置作業(yè):寫秋練習
板書設(shè)計
農(nóng)家里的秋天--飄、飽食、肥碩、棲息:清幽、喜悅----農(nóng)家豐收圖漁船上的秋天--冷霧、滿、輕輕、游戲:清冷、悠閑----霜晨歸漁圖牧羊女眼里的秋天--寥闊、滿流、香與熱、夢寐:清靜、香甜----少女思戀圖
贊美、熱愛
【小組探究答案】
1、青鳊魚(biān)烏桕葉(jiù)滿載(zài)歸泊(bó)
2、比喻,收起青鳊魚,悠閑。
3、秋天游戲在漁船上。
4、“輕輕”顯示出漁人悠閑自得的心情?!皻w泊”既寫景,又暗示時間,與上文“清晨”呼應(yīng)。
5、A、明凈B、忠實C、豐盛D、嚴峻E、勤勉
6、贊美秋天之美;對秋天展開思考,并贊美秋天的勤勉精神。
7、首尾呼應(yīng)(前后照應(yīng)),其作用是使結(jié)構(gòu)完整,內(nèi)容渾然一體,突出文章中心。
8、《秋思》
9、去掉不好。因為“更”字在此起強調(diào)作用,強調(diào)在對秋天的思索中,其“勤勉”精神是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