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這是個美麗燦爛、輝映著五光十色的迷人的字眼。愿你的明天無限美麗、無限燦爛、無限迷人!以下是為大家整理的《2018年成人高考專升本語文基礎(chǔ)鞏固試題【二】》供您查閱。
一、選擇題
1.下列出自聞一多《發(fā)現(xiàn)》中的詩句是()
A.這不是我的中華,不對,不對!
B.我愛這美麗的中華
C.這是我的中華,是的,是的!
D.這是咱們的中國
【標準答案】:A
2.《報劉一丈書》“斯則仆之褊衷,以此常不見悅于長吏”句,運用的修辭手法是()
A.比喻;B.夸張;C.反語;D.擬人
【標準答案】:C
3.歷史劇《屈原》的作者是()
A.郭沫若B.茅盾C.聞一多D.老舍
【標準答案】:A
4.下列《陌上?!吩娋渲?,在描寫羅敷美貌時采用了烘托手法的是()
A.自名為羅敷;B.耳中明月珠;
C.來歸相怨怒;;D.湘綺為下裙
【標準答案】:C
5.下列作品選自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的是()
A.《氓》B.《國殤》C.《陌上?!稤.《行路難》
【標準答案】:A
6.詩集《女神》的作者是()
A.聞一多;B.戴望舒;C.郭沫若;D.冰心
【標準答案】:C
7.杜甫詩歌的風格特點主要是()
A.豪放飄逸;B.慷慨悲涼;C.自然平淡;D.沉郁頓挫
【標準答案】:D
8.朱自清早期參加的文學團體是()
A.文學研究會B.創(chuàng)造社
C.新月社D.左翼作家聯(lián)盟
【標準答案】:A
9.《答司馬諫議書》“辟邪說,難壬人,不為拒諫”中,“壬人”的含義是()
A.仁義之人B.花言巧語之人
C.致怨之人D.賢明之人
【標準答案】:B
10.《李將軍列傳》中作者將李廣和李蔡對比的目的是凸顯李廣()
A.勇猛善射的武功;B.體恤部下的武德
C.終身未封的遭遇;D.治軍簡易的特點
【標準答案】:C
11.有“曲狀元”之稱的元曲作家是()
A.關(guān)漢卿;B.馬致遠;C.張養(yǎng)浩;D.王實甫
【標準答案】:B
12.《氓》從表現(xiàn)方法上說是一首()
A.勸誡詩;B.敘事詩;C.抒情詩;D.諷諫詩
【標準答案】:B
二、閱讀題
1.閱讀下列語段,回答文后問題:
吾在于天地之間,猶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見少,又奚以自多?計四海之在天地之間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澤乎?計中國之在海內(nèi),不似稊米之在太倉乎?號物之數(shù)謂之萬,人處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車之所通,人處一焉。此其比萬物也,不似毫末之在于馬體乎?
請回答:
(1)這一語段運用的修辭手法有()
A.排比、比喻B.夸張、比擬C.反詰、比喻D.遞進、比擬
【標準答案】:C
(2)文中用來類比“人與萬物”之關(guān)系的語句是()
A.猶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B.不似毫末之在于馬體乎
C.不似礨空之在大澤乎D.不似稊米之在太倉乎
【標準答案】:B
(3)這一語段運用類比進行論證,其基本結(jié)論是()
A.在無限廣大的宇宙中,個人的認識和作用十分有限,無法有所作為;
B.在無限廣大的宇宙中,個人的認識和作用盡管有限,卻也不可低估;
C.在無限廣大的宇宙中,個人的認識和作用不可忽視,能夠有所作為;
D.在無限廣大的宇宙中,個人的認識和作用十分有限,反對自我夸耀
【標準答案】:D
2.讀下列語段,回答文后問題:遠雖材若不及巡者,開門納巡,位本在巡上,授之柄而處其下,無所疑忌,竟與巡俱守死,成功名。城陷而虜,與巡死先后異耳。兩家子弟材智下,不能通知二父志,以為巡死而遠就虜,疑畏死而辭服于賊。遠誠畏死,何苦守尺寸之地,食其所愛之肉,以與賊抗而不降乎?當其圍守時,外無蚍蜉蟻子之援,所欲忠者,國與主耳。而賊語以國亡主滅。遠見救援不至,而賊來益眾,必以其言為信。外無待而猶死守,人相食且盡,雖愚人亦能數(shù)日而知死處矣。遠之不畏死亦明矣。烏有城壞其徒俱死,獨蒙愧恥求活?雖至愚者不忍為。嗚呼!而謂遠之賢而力之邪?請回答:
(1)文中劃線句“授之柄而處其下”語句譯成現(xiàn)代漢語的正確表述是()
A.留給他話柄讓他嘲笑自己;
B.授予他權(quán)柄讓他指揮自己的部下;
C.留給他話柄讓他嘲笑自己的部下;
D.授予他權(quán)柄讓自己處于他之下
【標準答案】:D
(2)這一語段的主旨及其采用的寫作方法是()
A.為張巡辯誣,敘議結(jié)合、敘議結(jié)合
B.為許遠辯誣,夾敘夾議,以情動人
C.為張巡辯誣,夾敘夾議,以情動人
D.為許遠辯誣,夾敘夾議,敘議結(jié)合
【標準答案】:D
3.閱讀下列語段,回答文后問題:
人習于茍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國事、同俗自媚于眾為善。上乃欲變此,而某不量敵之眾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則眾何為而不洶洶然?盤庚之遷,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盤庚不為怨者故改其度,度義而后動,是而不見可悔故也。如君實責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為,以膏澤斯民,則某知罪矣,如曰今日當一切不事事,守前所為而已,則非某之所敢知。
請回答:
(1)本語段“盤庚之遷”的典故引自于()
A.《論語》;B.《尚書》;C.《春秋》;D.《孟子》
【標準答案】:B
(2)這一語段引用“盤庚之遷”典故用意是()
A.今日當一切不事事,守前所為而已;
B.不恤國事、同俗自媚于眾為善;
C.不量敵之眾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
D.不為怨者故改其度
【標準答案】:D
4.閱讀下列語段,回答文后問題:后孟嘗君出記,問門下諸客:“誰習計會,能為文收責于薛者乎?”馮諼署曰:“能?!泵蠂L君怪之曰:“此誰也?”左右曰:“乃歌夫長鋏歸來者也?!泵蠂L君笑曰:“客果有能也。吾負之,未嘗見也?!闭埗娭x曰:“文倦于事,憒于憂,而性檸愚,沉于國家之事,開罪于先生。先生不羞,乃有意欲為收責于薛乎?”馮諼曰:“愿之?!庇谑羌s車治裝,載券契而行。辭曰:“責畢收,以何市而反?”孟嘗君曰:“視吾家所寡有者。”驅(qū)而之薛。使吏召諸民當償者悉來合券。券遍合,起,矯命以責賜諸民,因燒其券。民稱萬歲。長驅(qū)到齊,晨而求見。孟嘗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見之,曰:“責畢收乎?來何疾也!”曰:“收畢矣?!薄耙院问卸?”馮諼曰:“君云‘視吾家所寡有者’。臣竊計,君宮中積珍寶,狗馬實外廄,美人充下陳;君家所寡有者,以義耳!竊以為君市義?!泵蠂L君曰:“市義奈何?”曰:“今君有區(qū)區(qū)之薛,不拊愛子其民,因而賈利之。臣竊矯君命,以責賜諸民,因燒其券,民稱萬歲。乃臣所以為君市義也?!泵蠂L君不說,曰:“諾,先生休矣!”請回答:
(1)文中“何市而反、怪其疾”兩句譯成現(xiàn)代漢語的正確表述按序是()
A.從哪個城市回來?因其返回太快感到奇怪
B.買什么回來?他得了奇怪的病
C.從哪個城市回來?他得了奇怪的病
D.買什么回來?因其返回太快感到奇怪
【標準答案】:D
(2)在這段文字中,馮諼這個人物顯示的性格特征有()
A.深謀遠慮、機智果敢,膽識超人
B.老謀深算,獨斷專行;膽識超人
C.深謀遠慮、獨斷專行,膽識超人
D.老謀深算,機智果敢,膽識超人
【標準答案】:A
5.閱讀下列語段段,回答文后問題: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風徐來,水波不興。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請回答:
(1)這一語段中的“‘窈窕’”之章出于()
A.《詩經(jīng)·小雅》;B.《楚辭·九歌》;
C.《漢樂府·陌上?!?D.《詩經(jīng)·陳風》
【標準答案】:D
(2)這段文字通過對“風、月、水”的描寫,傳達出的作者情緒是()
A.舉酒屬客之樂;B.遺世獨立之樂;
C.泛舟赤壁之樂
【標準答案】:C
6.閱讀下列語段,回答文后問題: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數(shù)口之家可以無饑矣;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饑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涂有餓殍而不知發(fā)。人死,則曰:“非我也,歲也?!笔呛萎愑诖倘硕鴼⒅?,曰:“非我也,兵也?!蓖鯚o罪歲,斯天下之民至焉。請回答:
(1)文中加下劃線的“樹、謹、申”三個字的釋義按序是()
A.桑樹、認真辦好、反復教導B.栽種、謹嚴慎重、反復教導
C.栽種、認真辦好、反復教導D.桑樹、認真辦好、反復申述
【標準答案】:C
(2)文中闡明的實行王道的根本措施是()
A.辦好教育,推行孝悌;B.按需分配,敬老愛幼;
C.發(fā)展生產(chǎn),富而教民;D.發(fā)展生產(chǎn),平均分配
【標準答案】:C
(3)文中“人死,則曰:‘非我也,歲也。’是何異于刺人而殺之,曰:‘非我也,兵也?!鯚o罪歲,斯天下之民至焉”一段,運用的修辭手法和論證方法是()
A.比喻,類比推理B.比擬,對比推理
C.比擬,類比推理D.比喻,對比推理
【標準答案】:A
一、選擇題
1.下列出自聞一多《發(fā)現(xiàn)》中的詩句是()
A.這不是我的中華,不對,不對!
B.我愛這美麗的中華
C.這是我的中華,是的,是的!
D.這是咱們的中國
【標準答案】:A
2.《報劉一丈書》“斯則仆之褊衷,以此常不見悅于長吏”句,運用的修辭手法是()
A.比喻;B.夸張;C.反語;D.擬人
【標準答案】:C
3.歷史劇《屈原》的作者是()
A.郭沫若B.茅盾C.聞一多D.老舍
【標準答案】:A
4.下列《陌上?!吩娋渲?,在描寫羅敷美貌時采用了烘托手法的是()
A.自名為羅敷;B.耳中明月珠;
C.來歸相怨怒;;D.湘綺為下裙
【標準答案】:C
5.下列作品選自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的是()
A.《氓》B.《國殤》C.《陌上?!稤.《行路難》
【標準答案】:A
6.詩集《女神》的作者是()
A.聞一多;B.戴望舒;C.郭沫若;D.冰心
【標準答案】:C
7.杜甫詩歌的風格特點主要是()
A.豪放飄逸;B.慷慨悲涼;C.自然平淡;D.沉郁頓挫
【標準答案】:D
8.朱自清早期參加的文學團體是()
A.文學研究會B.創(chuàng)造社
C.新月社D.左翼作家聯(lián)盟
【標準答案】:A
9.《答司馬諫議書》“辟邪說,難壬人,不為拒諫”中,“壬人”的含義是()
A.仁義之人B.花言巧語之人
C.致怨之人D.賢明之人
【標準答案】:B
10.《李將軍列傳》中作者將李廣和李蔡對比的目的是凸顯李廣()
A.勇猛善射的武功;B.體恤部下的武德
C.終身未封的遭遇;D.治軍簡易的特點
【標準答案】:C
11.有“曲狀元”之稱的元曲作家是()
A.關(guān)漢卿;B.馬致遠;C.張養(yǎng)浩;D.王實甫
【標準答案】:B
12.《氓》從表現(xiàn)方法上說是一首()
A.勸誡詩;B.敘事詩;C.抒情詩;D.諷諫詩
【標準答案】:B
二、閱讀題
1.閱讀下列語段,回答文后問題:
吾在于天地之間,猶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見少,又奚以自多?計四海之在天地之間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澤乎?計中國之在海內(nèi),不似稊米之在太倉乎?號物之數(shù)謂之萬,人處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車之所通,人處一焉。此其比萬物也,不似毫末之在于馬體乎?
請回答:
(1)這一語段運用的修辭手法有()
A.排比、比喻B.夸張、比擬C.反詰、比喻D.遞進、比擬
【標準答案】:C
(2)文中用來類比“人與萬物”之關(guān)系的語句是()
A.猶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B.不似毫末之在于馬體乎
C.不似礨空之在大澤乎D.不似稊米之在太倉乎
【標準答案】:B
(3)這一語段運用類比進行論證,其基本結(jié)論是()
A.在無限廣大的宇宙中,個人的認識和作用十分有限,無法有所作為;
B.在無限廣大的宇宙中,個人的認識和作用盡管有限,卻也不可低估;
C.在無限廣大的宇宙中,個人的認識和作用不可忽視,能夠有所作為;
D.在無限廣大的宇宙中,個人的認識和作用十分有限,反對自我夸耀
【標準答案】:D
2.讀下列語段,回答文后問題:遠雖材若不及巡者,開門納巡,位本在巡上,授之柄而處其下,無所疑忌,竟與巡俱守死,成功名。城陷而虜,與巡死先后異耳。兩家子弟材智下,不能通知二父志,以為巡死而遠就虜,疑畏死而辭服于賊。遠誠畏死,何苦守尺寸之地,食其所愛之肉,以與賊抗而不降乎?當其圍守時,外無蚍蜉蟻子之援,所欲忠者,國與主耳。而賊語以國亡主滅。遠見救援不至,而賊來益眾,必以其言為信。外無待而猶死守,人相食且盡,雖愚人亦能數(shù)日而知死處矣。遠之不畏死亦明矣。烏有城壞其徒俱死,獨蒙愧恥求活?雖至愚者不忍為。嗚呼!而謂遠之賢而力之邪?請回答:
(1)文中劃線句“授之柄而處其下”語句譯成現(xiàn)代漢語的正確表述是()
A.留給他話柄讓他嘲笑自己;
B.授予他權(quán)柄讓他指揮自己的部下;
C.留給他話柄讓他嘲笑自己的部下;
D.授予他權(quán)柄讓自己處于他之下
【標準答案】:D
(2)這一語段的主旨及其采用的寫作方法是()
A.為張巡辯誣,敘議結(jié)合、敘議結(jié)合
B.為許遠辯誣,夾敘夾議,以情動人
C.為張巡辯誣,夾敘夾議,以情動人
D.為許遠辯誣,夾敘夾議,敘議結(jié)合
【標準答案】:D
3.閱讀下列語段,回答文后問題:
人習于茍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國事、同俗自媚于眾為善。上乃欲變此,而某不量敵之眾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則眾何為而不洶洶然?盤庚之遷,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盤庚不為怨者故改其度,度義而后動,是而不見可悔故也。如君實責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為,以膏澤斯民,則某知罪矣,如曰今日當一切不事事,守前所為而已,則非某之所敢知。
請回答:
(1)本語段“盤庚之遷”的典故引自于()
A.《論語》;B.《尚書》;C.《春秋》;D.《孟子》
【標準答案】:B
(2)這一語段引用“盤庚之遷”典故用意是()
A.今日當一切不事事,守前所為而已;
B.不恤國事、同俗自媚于眾為善;
C.不量敵之眾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
D.不為怨者故改其度
【標準答案】:D
4.閱讀下列語段,回答文后問題:后孟嘗君出記,問門下諸客:“誰習計會,能為文收責于薛者乎?”馮諼署曰:“能?!泵蠂L君怪之曰:“此誰也?”左右曰:“乃歌夫長鋏歸來者也?!泵蠂L君笑曰:“客果有能也。吾負之,未嘗見也?!闭埗娭x曰:“文倦于事,憒于憂,而性檸愚,沉于國家之事,開罪于先生。先生不羞,乃有意欲為收責于薛乎?”馮諼曰:“愿之?!庇谑羌s車治裝,載券契而行。辭曰:“責畢收,以何市而反?”孟嘗君曰:“視吾家所寡有者。”驅(qū)而之薛。使吏召諸民當償者悉來合券。券遍合,起,矯命以責賜諸民,因燒其券。民稱萬歲。長驅(qū)到齊,晨而求見。孟嘗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見之,曰:“責畢收乎?來何疾也!”曰:“收畢矣?!薄耙院问卸?”馮諼曰:“君云‘視吾家所寡有者’。臣竊計,君宮中積珍寶,狗馬實外廄,美人充下陳;君家所寡有者,以義耳!竊以為君市義?!泵蠂L君曰:“市義奈何?”曰:“今君有區(qū)區(qū)之薛,不拊愛子其民,因而賈利之。臣竊矯君命,以責賜諸民,因燒其券,民稱萬歲。乃臣所以為君市義也?!泵蠂L君不說,曰:“諾,先生休矣!”請回答:
(1)文中“何市而反、怪其疾”兩句譯成現(xiàn)代漢語的正確表述按序是()
A.從哪個城市回來?因其返回太快感到奇怪
B.買什么回來?他得了奇怪的病
C.從哪個城市回來?他得了奇怪的病
D.買什么回來?因其返回太快感到奇怪
【標準答案】:D
(2)在這段文字中,馮諼這個人物顯示的性格特征有()
A.深謀遠慮、機智果敢,膽識超人
B.老謀深算,獨斷專行;膽識超人
C.深謀遠慮、獨斷專行,膽識超人
D.老謀深算,機智果敢,膽識超人
【標準答案】:A
5.閱讀下列語段段,回答文后問題: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風徐來,水波不興。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請回答:
(1)這一語段中的“‘窈窕’”之章出于()
A.《詩經(jīng)·小雅》;B.《楚辭·九歌》;
C.《漢樂府·陌上?!?D.《詩經(jīng)·陳風》
【標準答案】:D
(2)這段文字通過對“風、月、水”的描寫,傳達出的作者情緒是()
A.舉酒屬客之樂;B.遺世獨立之樂;
C.泛舟赤壁之樂
【標準答案】:C
6.閱讀下列語段,回答文后問題: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數(shù)口之家可以無饑矣;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饑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涂有餓殍而不知發(fā)。人死,則曰:“非我也,歲也?!笔呛萎愑诖倘硕鴼⒅?,曰:“非我也,兵也?!蓖鯚o罪歲,斯天下之民至焉。請回答:
(1)文中加下劃線的“樹、謹、申”三個字的釋義按序是()
A.桑樹、認真辦好、反復教導B.栽種、謹嚴慎重、反復教導
C.栽種、認真辦好、反復教導D.桑樹、認真辦好、反復申述
【標準答案】:C
(2)文中闡明的實行王道的根本措施是()
A.辦好教育,推行孝悌;B.按需分配,敬老愛幼;
C.發(fā)展生產(chǎn),富而教民;D.發(fā)展生產(chǎn),平均分配
【標準答案】:C
(3)文中“人死,則曰:‘非我也,歲也。’是何異于刺人而殺之,曰:‘非我也,兵也?!鯚o罪歲,斯天下之民至焉”一段,運用的修辭手法和論證方法是()
A.比喻,類比推理B.比擬,對比推理
C.比擬,類比推理D.比喻,對比推理
【標準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