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借鑒的幼教隨筆【三篇】

字號:

幼兒園教育的內容是廣泛的、啟蒙性的,可按照幼兒學習活動的范疇相對劃分為健康、社會、科學、語言、藝術等五個方面,還可按其它方式作不同的劃分。那么,幼教隨筆怎么寫?下面為您提供了值得借鑒的幼教隨筆【三篇】,供大家的參考。
    【一】當孩子摔倒以后
    戶外活動時間到了,隨著老師的一聲出去玩啦,小朋友們爭先恐后地往外奔。
    在教室上拿玩具的我發(fā)現(xiàn)小朋友都在看著什么,我剛想出去,唐柏涵著急地走進來:“陳老師,快看哪!張哲文摔倒了。”我緊走去,這時張哲文已經爬起,他咧著嘴,看上去摔得挺痛的。我連忙檢查他是否受傷。圍觀的小朋友卻沒有一人去扶他,去問候他一聲。這些孩子,怎么這樣沒有同情心?我思索著,決定趁此機會開個討論會。
    回活動室后,當我問:“張哲文摔倒了,我們該怎么辦?”孩子們歪著腦袋,眨著眼睛,我親切地叫他們圍坐在我的身邊,讓他們是怎么想的說一說。吳以諾說:“他的嘴都歪了,樣子真好笑。”魏妤萱則說:“我想拉他,他自己起來了。”邱天辰卻說:“哈哈,誰讓他不聽老師的話亂跑呢!”還有幾個小朋友說:“是他自己不小心跌倒的,不是我撞倒的?!甭犞⒆觽兲煺娴脑捳Z,我沒有肯定誰對誰錯,而是給他們講了一個故事《小黃鴨和小青蛙》。重點講述了小青蛙受傷了,小黃鴨怎樣說的,又是怎樣做的……
    小朋友們仰著小臉,靜靜聽著,不用太多的解釋,他們能明白故事的道理。反應最快,語言表達能力強的黃沐辰說:“老師,我知道了,我們要學習小黃鴨去關心幫助別人,剛才,張哲文摔倒了,我們應該扶他起來,摸摸他,問他摔疼了沒。”聽了黃沐辰的一番話,我心中欣慰,報以掌聲。
    這雖然是一件小事,老師只要藝術地引導點化,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日常生活中,利用故事對幼兒進行教育,比空口說教更有哲理性,且幼兒容易接受,這件事讓孩子們知道:當他人遇到困難不幸時,我們應該及時伸出援助之手和擁有火熱的心,而不該漠視旁觀。
    【二】捕捉孩子的創(chuàng)新火花
    創(chuàng)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學前教育是基礎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擔負為人才培養(yǎng)奠基的艱巨任務。因此,作為一名幼教工作者,應站在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高度,鼓勵孩子去標新立異,努力培養(yǎng)孩子的創(chuàng)新精神,訓練孩子的創(chuàng)新潛力。
    這天上午,在組織綜合活動歡樂的元宵節(jié)時,許多孩子都把逛花燈的歡樂場面和感受透過美術表現(xiàn)出來,當我走到佳音身邊發(fā)現(xiàn)她畫的盡是坦克車、大炮、戰(zhàn)斗機等,我似乎有點不滿意,心想這么歡樂、祥和的節(jié)日,你的畫*味怎樣這么濃。但是我轉念一想還是聽聽她有什么想法。于是我輕聲地問她為什么這樣畫,她興奮地說:"老師,這是解放軍叔叔開著坦克在里面點燈慶祝元宵節(jié);這是空軍把戰(zhàn)斗機的燈都開著把天空照亮了,他們也在慶祝元宵節(jié);還有……"。聽!孩子的想象力多么豐富,我真的很慶幸剛才有耐心傾聽佳音的想法,才沒有傷到她的自尊心,同時也讓自我傾聽到其內心的語言。因此,教師只有認真傾聽才能發(fā)現(xiàn)孩子的閃光點,切忌說"你怎樣這么煩呢!""你沒看我正忙著嗎,一邊玩去!""你真傻!"等傷害幼兒自尊心的話語。當孩子提問題或與你談話時就應放下手頭的事情,做出注意傾聽孩子說話的姿態(tài),善待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的*,促使他們產生創(chuàng)造的興趣。
    又如:《奇妙的繩子》創(chuàng)新主題活動中,孩子們選取了自我喜歡的繩子隨處玩,任意在手中擺動,一會兒變成搖擺的樹枝、一會兒變成風吹的小樹在晃動、一會兒變成小朋又在跳舞,一會兒變成一幅美麗的圖畫、、、、、、。這一活動中,讓幼兒在玩繩中探索積累,層層撥開層層發(fā)散,由一點向多點想象,采用層層遞進的時光讓幼兒層層創(chuàng)新層層發(fā)展,有體驗到模仿到創(chuàng)新的結構動靜結合,給予孩子充分想象、創(chuàng)造和自由表現(xiàn)的空間,充分錯金幼兒的創(chuàng)新潛力的發(fā)展,嘗試繩子的多種玩法。
    幼兒的創(chuàng)造力更多的是受好奇心的驅動,讓幼兒感受到老師是自我最忠實的支持者。因此,教師應了解、認識、尊重幼兒,使幼兒感到老師是能夠溝通的,是對其充分支持和合作的,從而大膽地去創(chuàng)造,激發(fā)孩子的閃光點,讓孩子更加自信、用心主動的進行探索、學習,萌發(fā)創(chuàng)造的激情,表現(xiàn)自我的感受。
    【三】合作的快樂
    在建構區(qū)活動中,我發(fā)現(xiàn)孩子們的搭建活動大多是自己玩自己的。有的幼兒不能專注于自己的活動,像今天我們的主題是家鄉(xiāng)的小橋,趙俊喆小朋友雖然手里拿著積木,卻在不斷地觀望其他小朋友,一會跑到毛毛前面看看,一會又跑到墨墨前面問問,總是在詢問別人“你建的是什么呀?”“請問我這個你需要不要?”“你這塊積木好像放的不對吧?”喆喆在整個活動期間不是觀望就是走來走去,因為三番兩次的詢問總是打斷其他幼兒的活動,所也讓別的小朋友覺得反感,而到頭來自己的搭建活動也都是簡單擺弄、淺嘗輒止。
    針對喆喆這樣的幼兒較長時間在一個區(qū)域無所事事游走和單調重復動作的現(xiàn)象,我想到了創(chuàng)造合作機會讓孩子們一起搭建的方法。自己像幼兒一樣進入建構區(qū),邊玩邊說“哎呀,我想試試看搭興慶公園的小橋,當我說到這里時,有幾個幼兒就被吸引了過來問我:“你想搭什么樣的呢?”“老師,我去過興慶公園我看到過公園里那種小橋啊,”“看到孩子們對這個話題非常感興趣,都有想搭建的*,于是我想通過引發(fā)討論的方式對幼兒的合作方法進行指導。
    “孩子們,我太需要你們幫助我了,可是你們這么多人一起來會手忙腳亂的,我們一起設計一個方案好不好?”就這樣我們定好了主題和方案,因為有的幼兒經驗少,一時不知所措,我們又一起討論了大家各自擅長的事,制定了分工協(xié)作方案。有的孩子主動提出看圖解,而平平時亂走亂跑的喆喆小朋友要主動搬運積木,剩下的孩子就負責搭建。這樣一來每個孩子都興致勃勃、有事可做,在活動中變得積極主動。當涼亭搭好的時候,每個孩子的臉上都露出了甜甜的笑容,合作游戲讓他們感到愉悅和自豪。
    通過體驗合作可以讓幼兒知道,原來幾個人的游戲比一個人的游戲更有趣,只有讓幼兒在合作的基礎上體驗到成功的快樂,才能激發(fā)幼兒合作的興趣和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