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一定要掌握的散文的讀文方法!

字號:

高中學習壓力也越來越大,漫無目的、毫無計劃的學習只會讓大家身心疲憊,不利于學習成績的提高,總結(jié)了學霸們的學習經(jīng)驗,整理了高中生一定要掌握的散文的讀文方法!快來學習吧。
    
    第一步:初讀文本,明確類屬
    根據(jù)散文閱讀的經(jīng)驗,先初步明確散文屬于哪種類型,如下:
    (1)寫人敘事散文:以寫人記事為主的散文。
    (2)寫景狀物散:以描繪景、物為主的散文,這類文章多是在描繪景物的同時抒發(fā)感情,或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屬抒情散文。
    (3)哲思散文:這類散文表現(xiàn)作者某種哲思。它也注重情感的抒發(fā),但更重于理智。它既有生動的形象,又有嚴密的邏輯;既要以情動人,又要以理服人;融形、情、理于一爐,合政論與文藝于一體。
    (4)文化散文:主要是一批從事人文學科或社會科學研究的學者創(chuàng)作的、在取材和行文上表現(xiàn)出鮮明的文化意識和理性思考色彩、有著深厚的人文情懷和終極追問的散文。
    第二步:抓住文眼,理清思路
    關(guān)于文眼
    一般說來,一篇文章中的關(guān)鍵語句總是有表征可循的。從內(nèi)容上看,要抓住能揭示文章題意、主旨的語句,抓住每一個段落中那些能概括段意的語句。從表達方式上看,要注意文章中那些直接抒情或間接抒情的句子,注意那些發(fā)表議論的語句。從結(jié)構(gòu)上看,要注意領(lǐng)起后文或收束前文的語句,前后呼應(yīng),承上啟下的語句,有重要指示代詞的語句,位于全文或全段開頭、結(jié)尾處的語句等。從修辭上看,要注意那些運用了比喻、反問、排比、象征等手法的語句以及語意比較含蓄的語句等等。
    文章中能顯示作者寫作意圖的詞語或句子叫“文眼”。“文眼”是窺看主題思想的窗口,理清全文脈絡(luò)的筋節(jié),掌握文章各部分相互聯(lián)系的關(guān)鍵。文眼是文章的精神凝聚點,能點出文眼,就是讀懂文章的一個標志。點出文眼的主要方法有:
    1、找概括強的語句或詞語。比如,文中的總結(jié)句往往有文眼。如郁達夫在《故都的秋》中“特別地來得清,來得靜,來得悲涼?!边@“清”“靜”“悲涼”,便是故都北平的秋在作家意念上的總投影,它構(gòu)成了文章的基調(diào)和底色。這種“清、靜、悲涼”正是故都秋的特色,是作者著力表現(xiàn)的東西。一片飄零的槐葉能打動情意,幾聲秋蟲的哀鳴更足以牽動心魄,這種深遠的憂思和孤獨者的冷落之感,正是郁達夫當時的心境。由于在客觀事物的描繪中融入了作家的情緒,自然要覺得落寞和悲涼,和故都北平一樣,作者的感情也蒙上了一層淡淡的秋意。郁達夫用他的情感繪出了一幅細膩深沉的主觀意境圖,它構(gòu)成了文章的骨架。讀者可在對秋色、秋味、秋的意境和秋的姿態(tài)的體味中,感受作品美的力量,“一切景語皆情語。”正如郁達夫自己所說,在散文中“總要把熱情滲入,不能不達到忘情忘我的境地。他筆下的自然景物——秋味、秋色、秋的意境和姿態(tài)就成為“皆著我之色彩”(王國維語),籠上了一層深遠的憂慮和冷落之情。這就是以情馭景,以情顯景的寫景抒情。
    2、找文章的中心段,段中點出文眼。有的在篇首,有的在篇中,有的在篇末。如《胡同文化》按照課文由表及里的行文順序和由簡易到繁難的思維規(guī)律,逐段概括它們的要點并進行整合。
    第一段的中心句是“大街、胡同都是正南正北、正東正西”“把北京切成一個又一個方塊。這種方正不但影響了北京人的生活,也影響了北京人的思想”。
    第二段中心句是“胡同的取名,有各種來源”。
    第三段寫胡同的寬窄、多少大。
    第四段為讀者描繪了胡同的安靜。
    第五段的關(guān)鍵句是“胡同、四合院,是北京市民的居住方式,也是北京市民的文化形態(tài)”。
    第六段的主要意思不是第一句“胡同文化是一種封閉的文化”,而在第二句“住在胡同里的居民大都安土重遷,不大愿意搬家”,因為本段下面的材料都是寫北京人不愿“挪窩兒”的?!鞍餐林剡w”只是“封閉文化”的一種表現(xiàn),并非惟一表現(xiàn),這可以從下面的段落中找到根據(jù)。
    第七段寫北京人追求住家要“獨門獨院”,其本質(zhì)也是自我封閉,他們寧愿把自己關(guān)進比胡同更小的盒子一般的四合院里。
    第八段從物質(zhì)生活方面寫北京人的封閉文化。他們滿足現(xiàn)有的一切,拒絕外界事物到了固執(zhí)的程度,說“北京的熬白菜也比別處好吃”,同樣寫出北京人的易滿足。
    第九段寫了北京人在政治方面的封閉,他們生為“民主運動策源地”的“民”,卻對民主運動漠然視之,其思想本質(zhì)仍是滿足于現(xiàn)有的生活。
    第十到第十二段對“胡同文化”的封閉性質(zhì)作更深入的剖析,指出其精義是“忍”。封閉的胡同文化所期望的是一種低水平低層次的心理滿足,當這種期望的水平或?qū)哟伪蝗藶榈夭粩鄩旱蜁r,滿足會變得愈來愈不容易,這時“忍”就成了維持這種文化不可或缺的心理基礎(chǔ)。在這三段中,作者各選取一個典型材料來表現(xiàn)“忍”。所以說它們典型,是因為這些材料都是通過北京人在忍無可忍的情境中逆來順受忍氣吞聲,來暴露正是“忍”在支撐著胡同文化。
    后三段(第十三至十五段)寫了胡同文化的發(fā)展趨向,隨著胡同的衰敗、沒落,胡同文化也在走向消亡。
    全文的意思大致如下:以封閉保守為表現(xiàn),以“忍”為精義的胡同文化,曾長期支配北京人的生活和思想,現(xiàn)在這一切正在不可逆轉(zhuǎn)地走向過去。
    在完成上述學習的過程中,應(yīng)注意總結(jié)概括要點的規(guī)律,如勾畫關(guān)鍵語句、從具體材料中分析寫作意圖等等。
    3、抓感情的凝聚點。作者的感情總是會在文中一處凝聚在一點,尤其是散文,這一點是感情的鋪展,找到了這一點,就是找到了文眼。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反映了作者淡淡的喜悅。作者這一心情,從篇首的“這幾天心里頗不寧靜”一句中,已微露出來了。作者的感情也正凝聚在這一點上,它是全篇的文眼。
    關(guān)于思路
    文章的思路通常表現(xiàn)在文章的取材、線索、順序、開頭、結(jié)尾、過渡、照應(yīng)、段落層次的關(guān)系等方面,理清文章思路可以從這些方面入手。例如,散文通常都有敘事、抒情、寫景的線索,抓住線索就等于把握了文章意脈。從文章結(jié)構(gòu)看有總分式、承接式、并列式、遞進式等結(jié)構(gòu)形式,理出結(jié)構(gòu)層次,思路也就清楚了。通常是從各段內(nèi)容的綜合歸納入手,有主句的段,把主句畫出來,內(nèi)容相近的段落可以合并概括。議論性的文章講究觀點和材料的關(guān)系,閱讀時要注意分析推理過程和各部分之間的邏輯關(guān)系,注意畫出各段的中心句。沒有中心句的段落,要歸納出每段的要點,從而了解作者思維流程中的每一個凝聚點。不同的文章,思路不同,閱讀時理清思路的方法和途徑自然也不同。加強這方面的訓練,對提高我們把握文章的準確性、深刻性和條理性是很有益處的。
    以上簡單來說:理清思路,歸納勾連,濃縮成文。
    首先:以自然段落為單位,標畫圈點領(lǐng)起句段、過渡句段,標志事件階段過程的時間詞,標志段落之間語意因果、轉(zhuǎn)折、并列的關(guān)聯(lián)詞,標志層次的總分詞語,段落間的指代詞,段落中心句,表達主旨的議論抒情句段。
    其次:合并,即對總分段落、前后因果段落、前后并列段落合并歸納,形成幾個層次。提取,即以層次為單位,提取主體內(nèi)容。一般截取原文語句加以組合。
    后:把標畫圈點和提取的文字進行前后勾連,適當添加關(guān)聯(lián)詞,形成一篇邏輯較為通順的簡易小短文。
    第三步:以形解神,深層解讀
    散文是一種自由多樣,關(guān)注真實世相的文體,重在“形散而神不散”。要想領(lǐng)略要旨,首先要有一個整體把握,獲得一個全局印象,得到一個理解的支點。
    這可以從三個方面著手:
    1、從形象入手把握主旨
    散文如同詩歌,通過形象來表情達意。散文中的形象既包括具體人物,也包括典型環(huán)境下的具體群體或個體,甚至是一種意象,一種精神的象征。要領(lǐng)會散文的主旨,就應(yīng)以整體閱讀為基礎(chǔ),注意形象的特點、意義及背景。
    2、從理清文脈入手把握主旨
    文章脈絡(luò)是作者思維的方向,是文章構(gòu)筑的框架。一般分為文脈、語脈,文脈指上下文意義的內(nèi)在聯(lián)系,語脈是上下文照應(yīng),銜接的語言線索。語脈是思路的外部標志。我們這里所說的理清,更多的是一個尋找語言線索到理清思路的過程,從而達到整體把握的目的。
    3、 從材料入手,歸納文章內(nèi)容要點
    有些散文的主旨比較明確而集中,把握起來相對容易,只需要找出文中能直接表達作者感情或觀點態(tài)度的關(guān)鍵語句稍加錘煉即可。但大部分散文主旨比較含蓄而分散,這就需要從各種材料中歸納提煉,進行全面把握。
    第四步:品味鑒賞,揣摩意蘊
    整體閱讀把握主旨之后,還需要進一步深層理解文章,品味鑒賞文章,需要細讀文本,一般可從三個方面思考。
    1、作者選用哪些材料
    這里說的材料,除了語言材料外,更多是指形象材料,事理材料。形象材料就是作者為表現(xiàn)主題所塑造的形象,可以是一種景物,一種情景,還有可以是一些畫面。事理材料是作者選取的能表現(xiàn)文章主旨的事例和理論。歷史文化散文是抓住一些文化古跡的獨特的文化內(nèi)涵進行解讀。
    2、運用哪些表達方式、表現(xiàn)手法和修辭手法
    表達方式,表現(xiàn)手法,修辭手法都是屬于表達技巧的范疇。鑒賞散文的表達技巧應(yīng)該聯(lián)系文章的主旨與背景聯(lián)系作品的具體內(nèi)容與語境,不能架空分析。表達方式有記敘、說明、議論、描寫、抒情。表現(xiàn)手法有想象、聯(lián)想、象征、渲染、烘托、對比、抑揚、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等等。常見的修辭手法有比喻、擬人、排比、借代、設(shè)問、反問等等。閱讀散文,不僅要能夠把握主旨,也要學會欣賞這些表達技巧的妙處,以便對一篇散文有個全方位的把握,提高自己的閱讀水平和寫作水平。
    3、抓重要語句,準確理解其含意
    對語言的理解是閱讀散文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
    散文中的重要語句有兩大類,具體形象性語言和抽象概括性語言。具體形象性語句主要指那些運用了比喻、擬人、夸張、借代等修辭手法的語句,還包括含有形象生動的形容詞、動詞、名詞的語句以及含有意蘊豐富的詞語的語句,準確理解這些語句的含義直接影響到文章主旨的把握。運用了修辭手法的語句可結(jié)合修辭手法的作用來理解。
    意蘊豐富,含義新穎的詞語,要結(jié)合其在文中的位置來理解;含有形象生動的形容詞、動詞、名詞等詞語的語句,要結(jié)合其語境和這些詞本身的特點來理解;抽象概括的語句,有的是作為觀點態(tài)度在文中出現(xiàn),這類語句應(yīng)結(jié)合闡述這一觀點態(tài)度的材料來理解;有的是作為材料在文中出現(xiàn),這類語句應(yīng)結(jié)合它支持的觀點來理解。另外,有些抽象概括的語句需要聯(lián)系生活實際和已有知識來具體透徹理解。
    此外,品味鑒賞,還需要把握散文的技巧散文的技巧即散文的寫作特色,包括謀篇布局、遣詞造句等多方面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