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五年級上冊第五單元《梯形的面積計算》教案三篇

字號:

《梯形的面積》一課,是在學生掌握了平行四邊形和三角形面積計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準備了以下教案,希望對你有幫助!
     篇一
    教學內(nèi)容: 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五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第三節(jié)內(nèi)容。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在實際情境中,認識計算梯形面積的必要性,能運用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解決相應的實際問題。
    過程與方法:培養(yǎng)學生學會發(fā)現(xiàn)知識之間的規(guī)律,加強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和觀察能力,在小組合作探索的活動中,經(jīng)歷推導梯形面積公式的過程。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在探索梯形面積計算方法的過程中,獲得探索問題成功的體驗。
    教學重點:理解梯形面積的計算方法,正確計算梯形的面積。
    教學難點:梯形面積計算方法的推導過程。
    教學準備:給每個小組準備梯形若干個,剪刀一把;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創(chuàng)設情境。
    師:同學們,我們在學習平行四邊形和三角形面積的計算時,學到一種非常重要的學習方法,還記得是什么方法嗎?(轉(zhuǎn)化)
    師:誰來說說平行四邊形式三角形的面積是怎樣推導出來的?
    (根據(jù)學生所述,教師電腦演示平行四邊形和三角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師:推導平行四邊形和三角形面積公式時,我們都用到了轉(zhuǎn)化的方法,把我們要研究的圖形轉(zhuǎn)化成已經(jīng)學過的圖形來發(fā)現(xiàn)他們之間的聯(lián)系,進而推導出面積計算的公式。
    師:在生活中,我們能看到各種形狀的物體,(出示課件)這輛小汽車的車窗玻璃是什么圖形?還記得梯形各部分的名稱嗎?(出示課件)這是一大一小兩個梯形,你認為梯形面積的大小可能會與什么有關?它們之間到底有著怎樣的關系呢,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探究梯形的面積計算。(板書課題)
    二、猜測驗證,自主探究。
    師:現(xiàn)在請大家想一想,你準備怎么出梯形的面積?看來“轉(zhuǎn)化”這種方法確實很重要,我們在解決很多問題的時候都是利用已有的知識去解決新問題,那么你們認為梯形可以轉(zhuǎn)化成我們以前學過的什么圖形呢?
    1、生猜想。(平行四邊形、長方形、三角形……)
    2、公式探究。
    師:你們的這些想法是否正確呢?下面咱們一起來驗證一下。
    先給同學們30秒的時間獨立思考,自己想辦法。
    (30秒過后)
    師:好了,下面的時間請同學們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組內(nèi)先交流一下,然后選出一種好的方法,利用你們手中的學具推導出梯形面積公式。
    3、學生進行探究,師相機指導。
    4、生匯報。
    師:剛才老師在下面走的時候發(fā)現(xiàn)第x組的同學先推導出了梯形的面積公式,下面請第x組的同學派代表到前面展示一下你們是怎么做的。
    (生展臺展示)
    組1:我們組用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拼成了一個平行四邊形,得出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梯形面積的2倍,平行四邊形的高與梯形的高相等,平行四邊形的底等于梯形的上底與下底之和,從而推導出梯形的面積=(上底+下底)×高÷2(師隨機貼圖并板書)
    師:其它組有沒有不同的拼擺方法?(讓生在座位上說)
    請你說說你們組是怎么拼的,推導出的梯形面積公式是什么?
    組2:我們用兩個完全一樣的直角梯形拼成了一個長方形,推導出梯形的面積公式是梯形的面積=(上底+下底)×高÷2
    師:老師在下面走的時候發(fā)現(xiàn)有一個組采用了割補的方法推導出了梯形的面積公式,是哪個小組?請到前面展示一下。
    組3:我們選擇了一個梯形,沿著它的腰對折,然后剪開,再移到右邊拼成了一個平行四邊形,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與梯形的面積相等,平行四邊形的底等于梯形的上底與下底的和,平行四邊形的高等于梯形高的一半,所以梯形的面積=(上底+下底)×高÷2(師隨機貼圖)
    師:哪個小組還有不同的方法?
    組 4:我們組把梯形剪成了兩個三角形,得出梯形的面積等于兩個三角形面積之和,這個小三角形的底等于梯形的上底,高等于梯形的高,所以小三角形的面積=上底 ×高÷2,這個大三角形的底等于梯形的下底,高等于梯形的高,所以大三角形的面積=下底×高÷2,從而推導出梯形的面積=上底×高÷2+下底×高÷2(師隨機貼圖)
    (注:師在生匯報的過程中要讓生到黑板上畫出小三角形也就是鈍角三角形的高在哪里,并引導生說明鈍角三角形的高為什么和梯形的高相等)
    師:剛才同學們說出了這么多的方法,你們真了不起!老師也想出了一種方法,我們一起來看看。
    (幻燈出示轉(zhuǎn)化過程)
    師:誰能根據(jù)老師展出的這種方法推導出梯形的面積公式?
    生口頭敘述。
    師:你真聰明!其實推導梯形面積公式的方法還有很多很多,有興趣的同學可利用課下時間進一步探究。
    師:好了,如果用s表示梯形的面積,用a、b和h分別表示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那么梯形的面積公式用字母可以怎樣來表示?
    生:s=(a+b)h÷2
    (師板書)
    師:請同學們觀察這個公式,想一想,要想求梯形的面積必須知道哪些條件?
    由此看來梯形面積的大小與它的上、下底和高這三個因素有關,那么,在計算時應注意什么呢?
    三、實踐運用,解決問題
    接下來我們一起走進生活,來解決一個實際問題。
    師:課件出示例題:
    (這是我國長江三峽水電站大壩,它的橫截面的一部分是梯形,求它的面積。)
    師:讓生以快的速度在練習本上只列式不解答。老師算了一下這道題的結果,等于10530平方米,同學們可利用課下時間驗證一下老師算的到底對不對。
    師:梯形的面積應用很廣泛,在很多物體中經(jīng)常會看到梯形。下面我們來解決另一個日常生活中的問題。(幻燈出示)
    一輛汽車側面的兩塊玻璃是梯形(如下圖),它們的面積分別是多少?
    師:好,剩下的時間我們來解決其他問題。
    1.算出下面每個梯形的面積。(單位:厘米)90 頁第3題
    2.判斷題。
    (1)兩個梯形都能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 )
    (2)兩個形狀一樣的梯形一定能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 )
    (3)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一定能拼成一個平行 四邊形。 ( )
    (4)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梯形面積的2倍。( )
    3選擇題
    (1)梯形的上底是4米,下底是6米,高是5米,它的面積是( ) 。
    A. 45平方米 B. 25平方米 C. 25米
    ( 2 ) 一個梯形上底是80厘米,下底是12分米.高是5分米,它的面積是( )平方分米。
    A 50 B. 25 C. 230
    4. 90 頁第3題
    5、一條新挖的渠道,橫截面是梯形,渠口寬2.8米,渠底寬1.4米,渠深1.2米. 橫截面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四、小結。
    師:這節(jié)課同學們在探索的過程中發(fā)揮了自己的聰明才智,利用轉(zhuǎn)化的思想創(chuàng)造出了多種推導梯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方法,并能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你們真了不起!今后我們將會利用這種方法來探究更多的有關圖形的知識。相信你們今后會有更加出色的表現(xiàn)
     篇二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實際情境中,認識計算梯形面積的必要性。
    2在自主探索活動中,讓學生經(jīng)歷推導梯形面積公式的過程。
    3能運用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解決相應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難點:
    理解梯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幫助學生形成思考問題的習慣。
    教學準備:
    梯形紙片、多媒體課件、剪刀。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回顧平行四邊形、三角新的面積公式,想一想:三角型面積的公式是怎么推導出來的
    二探究新知
    實際操作,自主探究。
    電腦演示地24頁的情境圖,啟發(fā)學生思考:如何把體型轉(zhuǎn)化成我們已經(jīng)學過的圖形呢?
    1獨立操作,自主探索。
    學生用事先準備的學具自己進行剪拼,在探索的過程中,逐步形成特有的思考問題的習慣。
    2小組討論。
    四人小組繼續(xù)運用轉(zhuǎn)化的方法將梯形轉(zhuǎn)化成前面學過的圖形,進而求出梯形的面積。
    3交流匯報,發(fā)現(xiàn)規(guī)律。
    (1)引導觀察,轉(zhuǎn)化后的圖形與原來的梯形有什么關系?請學生用語言描述梯形面積的推導過程。
    (2)聯(lián)系三角形的面積公式,分析理解:為什么梯形和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都要除以2?
    (3)經(jīng)觀察分析后,引導學生得出結論,并用字母公式來表示。
    三看書質(zhì)疑,交流感想
    閱讀第24頁內(nèi)容,回顧自己探索梯形面積公式的過程,并與同伴談談自己的想法。
    完成課前提出的問題
    四鞏固應用,拓展提高
    完成25頁習題
    五全課總結與反思
    通過本課的學習,你又有哪些收獲?你在學習方法上又有了那些提高
     篇三
    【教學內(nèi)容】
    九年義務教育小學《數(shù)學》教科書(人教版)第九冊。
    【教材分析】
    梯形而積的計算是在學生學會計算平行四邊形、三角形的面積計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材的編排不同于平行四邊形和三角形。它的編排特點是引導學生把梯形轉(zhuǎn)化為已經(jīng)學過的圖形。
    再求面積。因此教材的編寫跨越了數(shù)方格的感性認識階段。引導學生思考怎樣仿照求三角形面積的方法。用轉(zhuǎn)化的思想。探究梯形面積的計算方法。這部分內(nèi)容是學生以后學習圓面積和立體圖形表面積的基礎。
    【學情分析】
    學習本課內(nèi)容時學生己經(jīng)掌握了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的面積計算方法。而且在學習平行四邊形、三角形面積時。對轉(zhuǎn)化、平移等數(shù)學思想的方法己經(jīng)有了一定的認識。學生具備一定的知識和方法基礎。因此。梯形面積的學習是運用舊知識解決新問題。實現(xiàn)遷移類推和新舊轉(zhuǎn)化。進一步發(fā)展學生思維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動手實踐能力。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用轉(zhuǎn)化的思想方法自行嘗試學習,通過不同途徑探究推導出梯形面積的計算方法。學會應用公式計算梯形的面積。
    2.進一步發(fā)展學生利用舊知識解決新問題的能力。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造思維能力、動手實踐能力。通過討論、爭辯、操作和推理。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發(fā)展學生的空間概念。
    3.向?qū)W生滲透轉(zhuǎn)化的思想。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和競爭意識。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同樣大小的梯形紙片(至少四弓長)。剪刀。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引入探究情境
    1.教師談話:請說出所學過的平面圖形的面積計算公式。
    2.教師出示一個梯形。提問:“這是什么圖形?’’看到這個圖形大家想提出關于這個圖形的什么問題?
    3.猜測:梯形面積計算能轉(zhuǎn)化成我們以前學過的圖形面積來進行計算嗎?
    4.下面就請同學利用手中的材料動手實踐。進行驗證。
    【設計意圖】:通過義習。梳理學過的直線型圖形的而積計算公式。并通過質(zhì)疑激發(fā)學生自主探究的*。
    二、自主探究,尋求規(guī)律
    (一)推導面積計算公式1.談話指導:請同學們根據(jù)我們以前學過的有關平面圖形面積計算公式推導的知識和方法。利用自己手中的材料以小組為單位嘗試推導梯形的面積。
    2.學生嘗試探究驗證。教師巡視觀察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并幫助學習有困難的小組。
    【設計意圖】:給學生提供充分動手動腦的機會,給學生利用舊知探求新知的時間。把知識產(chǎn)生的過程創(chuàng)造出來。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精神并學會探究的方法。
    3.展示匯報自己的學習成果。
    (1)讓學生自由發(fā)表意見,說出自己轉(zhuǎn)化推導的方法。
    (2)教師配合學生的敘述。用課件演示梯形是如何轉(zhuǎn)化成己學過的平而圖形的,并讓其他同學質(zhì)疑、評價(這里可能會出現(xiàn)拼一拼、割補、分一分等多種方案)。
    4.引導學生總結計算公式。
    (”教師提問:“誰能總結出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請說明你的根據(jù)。”
    (2)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回答進行小結并板書:
    梯形的面積=(上底+下底)X高=25.根據(jù)推導過程和公式。讓學生提出問題:
    (1)二上底加下底”指的是什么?
    (2)為什么要“除以2"?
    (3)通過對三角形、梯形面積計算公式的學習。你有哪些新的發(fā)現(xiàn)和收獲(讓學生談想法)?
    6.教師小結:(略)7.讓學生用字母表示出梯形的面積的計算公式: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不僅知道了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而且更明確如此計算的原因。達到“知其然。
    更知其所以然”的學習效果。培養(yǎng)學生科學學習的習慣和創(chuàng)新能力。通過教師的課件演示,使學生形象地感知轉(zhuǎn)化思想的內(nèi)涵。
    (二)運用公式。進行計算1.出示例題:一條新挖的渠道,橫截面是個梯形。渠口寬2.8米。渠底寬1.4米,渠深1.2米。它的橫截面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2.學生自己嘗試獨立計算。
    3.學生互相出題進行公式應用練習。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互相出題訓練。不但鞏固了知識。而且實現(xiàn)學生真正的自主參與。同時充分地發(fā)揮了學生的聰明才智,使訓練多樣而有趣。變苦學為樂學。
    三、鞏固練習完成做一做。
    2.完成練習十九的1-4題。
    3.靈活變換條件。聯(lián)系實際進行練習。
    4.拓展嘗試:下圖是兩個相同的汽角三角形補在一起。求涂色部分的面積。(單位:分米)
    【設計意圖】:靈活的練習是檢驗學習效果的有效方法。聯(lián)系實際能充分體現(xiàn)學以致用的原則。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更應該服務于生活,因此。聯(lián)系實際的練習才是更為科學的訓練方法。
    【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的學習是由學生獨立思考、討論、歸納、概括解決的。體現(xiàn)了學生主體的發(fā)展。但不足之處是:由于學生個體間發(fā)展的不平衡。因此并不是每一個學生都能去積極地思考、討論。另外。還應多提一些開放性強的問題。使學生的思維得到充分的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