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級會計職稱《會計實務》同步練習題:遞延所得稅資產

字號:

應廣大學員需求,整理發(fā)布“2018年中級會計職稱《中級會計實務》同步練習題:遞延所得稅資產”學過的知識點是否掌握?不會做題思路?切勿錯過我們的所得稅相關練習題,希望在的幫助下,你能掌握考點的同時熟悉做題思路。
    【例題】甲公司于20×8年1月1日購買乙公司80%股權,形成非同一控制下企業(yè)合并。因會計準則規(guī)定與適用稅法規(guī)定的處理方法不同,在購買日產生可抵扣暫時性差異300萬元。假定購買日及未來期間企業(yè)適用的所得稅稅率為25%。
    購買日,因預計未來期間無法取得足夠的應納稅所得額,未確認與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相關的遞延所得稅資產75萬元。購買日確認的商譽為50萬元。
    在購買日后6個月,甲公司預計能夠產生足夠的應納稅所得額用以抵扣企業(yè)合并時產生的可抵扣暫時性差異300萬元,且該事實于購買日已經存在,則甲公司應作如下會計處理:
    借:遞延所得稅資產750000
    貸:商譽500000
    所得稅費用250000
    假定,在購買日后6個月,甲公司根據(jù)新的事實預計能夠產生足夠的應納稅所得額用以抵扣企業(yè)合并時產生的可抵扣暫時性差異300萬元,且該新的事實于購買日并不存在,則甲公司應作如下會計處理:
    借:遞延所得稅資產750000
    貸:所得稅費用750000
    【綜合題】(2016年考題節(jié)選)甲公司2015年年初的遞延所得稅資產借方余額為50萬元,與之對應的預計負債貸方余額為200萬元;遞延所得稅負債無期初余額。甲公司2015年度實現(xiàn)的利潤總額為9520萬元,適用的企業(yè)所得稅稅率為25%,且預計在未來期間保持不變;預計未來期間能夠產生足夠的應納稅所得額用以抵扣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甲公司2015年度發(fā)生的有關交易和事項中,會計處理與稅收處理存在差異的相關資料如下:
    資料一:2015年8月,甲公司向非關聯(lián)企業(yè)捐贈現(xiàn)金500萬元。
    資料二:2015年9月,甲公司以銀行存款支付產品保修費用300萬元,同時沖減了預計負債年初貸方余額200萬元,2015年年末,保修期結束,甲公司不再預提保修費。
    資料三:2015年12月31日,甲公司對應收賬款計提了壞賬準備180萬元。
    【答案】
    (1)計算甲公司2015年度的應納稅所得額和應交所得稅。
    2015年的應納稅所得額=9520+500-200+180=10000(萬元)
    2015年的應交所得稅=10000×25%=2500(萬元)
    (2)根據(jù)資料一至資料三,逐項分析說明甲公司每一交易或事項對遞延所得稅的影響金額(如無影響的,也應明確指出無影響)。
    資料一,屬于非暫時性差異,對遞延所得稅無影響。
    資料二,導致可抵扣暫時性差異減少200萬元,應轉回遞延所得稅資產50萬元,對遞延所得稅的影響金額為50萬元。
    資料三,導致可抵扣暫時性差異增加180萬元,應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45萬元,對遞延所得稅的影響金額為-45萬元。
    (3)根據(jù)資料一至資料三,逐筆編制甲公司與遞延所得稅有關的會計分錄(不涉及遞延所得稅的,不需要編制會計分錄)。
    資料二:
    借:所得稅費用50
    貸:遞延所得稅資產50
    資料三:
    借:遞延所得稅資產45
    貸:所得稅費用45
    (4)計算確定甲公司利潤表中應列示的2015年度所得稅費用。
    甲公司利潤表中應列示的2015年度所得稅費用=2500+50-45=2505(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