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6加幾》本節(jié)課是在學生學習和掌握了9加幾的基礎進行的,計算加法的方法與上節(jié)相同。學生對用“湊十法”解決問題已有了初步的認識,因此本節(jié)課主要通過讓學生動手操作、比較、實現(xiàn)知識的遷移過程。準備了以下教案,希望對你有幫助!
篇一
教學內(nèi)容:
8、7、6加幾
教材分析:20以內(nèi)的進位加法是20以內(nèi)退位減法和多位數(shù)計算的基礎,著部分學習的好壞,將隊今后計算的正確和迅速程度產(chǎn)生直接的影響,本節(jié)課的內(nèi)容是在9加幾的基礎上學習的,對各種算法如“點數(shù)”,“接著數(shù)”,“湊十”都已經(jīng)有了比較,本節(jié)課主要是要求學生能用“湊十”進行計算。
教學評析:
一、情境入課,初探8加幾算法
師:星期天上午,小朋友們到公園去玩,先來了8個小朋友,又來了3個,一共要買幾張門票呢?
生:13張。
師: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生1:數(shù)出來的。
生2:從8接著往后數(shù)5個,就知道了。
生3:8+5算出的。
師:先來了8個,又來了5個,可以用加法8+5來算,(板書:8+5)那怎樣進行計算呢?能用小圓片擺擺,說說嗎?
學生操作
師:誰先來?
生:從5個里拿出2個給8,就有10了,加起來就是13了。
師:為什么要拿2個給8呢?誰能說的具體點???
生:以為8和2可以湊成10,從5里借2個給8是10,然后10和3加起來就是13了。
師:說得真好,表揚他。
板書8+5=13
/
23
10
師:看到8,想到了2,8+2=10,10+3=13,誰能來說說?
生1、2說
師:同桌說一說
練一練,8+38+68+48+78+8(抽幾題說算法)
評析:本課主要是在9+幾的基礎上,對湊十法有一定基礎上繼續(xù)來學習8加幾,7加幾及6加幾。以為有了9加幾的鋪墊,學生已經(jīng)能基本借助手中的學具進行湊十的計算,從教學實錄可看出,學生在學習8加幾時已經(jīng)比較得心應手了,教師通過適當飲彈,讓學生通過操作,積極得出計算的方法,無論是算法還是算理都比較清楚明了,了突出了學生學習的主體。
二、自主探索7加幾,6加幾
1、探索
師:小朋友們已經(jīng)會算8加幾了,你能來試試這兩題嗎?想一想,同桌互相說一說。(出示7+66+5)
小組討論
師:誰先來?
生1:算7+6時,看到7,想到3,把6分成3和3,7+3=10,10+3=13
師:說得蠻好,誰再來試試?
生2:看到7,想到3,把6分成3和3,7+3=10,10+3=13
師:為什么看到7都想到了3?
生:以為7和3湊成10。
師:怎么算6+5?
生1、2:看到6,想到4,把5分成4和1,6+4=10,10+1=11
師:大家都是這樣想的嗎?真棒!
2、小結
師:剛才我們在算的時候都是先--湊十,在算加幾。
3、練一練,猜猜我是誰?
出示:7+46+67+56+77+7
師:公園里也來了很多小動物,他們都躲在這些算式后面,我們把他們請出來八!
(算對一個,出示小動物,錯了說算法)
評析:在這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已經(jīng)完成了由扶到放的過程,放手讓學生大膽地進行嘗試,自主探索,讓學生經(jīng)歷整個學習的過程,體會到如何去學習,很好地進行了數(shù)學思想的啟發(fā)。教師采用順口溜的方式,理解湊十,記住算法,非常符合小學生的學習特點,并進行了質疑,鞏固了算理。另外練一練的設計頗具童趣,很好的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三、分類,揭題,小結
1、小組合作交流
師:每個四人小組都有一個信封,請組長拿出卡片,一起算一算,看哪組先完成。
2、請先完成的接受大家的考驗,計算。
3、分類
4、反饋:
生1:按照答案分。
生2:我們是按照答案的單雙分的。
生3:我們按照算式的第一個數(shù)分的,8加幾,7加幾,6加幾。
師:這正好是我們今天學的內(nèi)容,在計算時都是先湊十。分類只要有根據(jù),我們可以有很多種分法。
評析:此環(huán)節(jié)的設計頗具匠心,與所學分類相聯(lián)系,有一個知識的整合,使數(shù)學知識更體系化,滲透了構建的思想,尤其突出了“湊十”,有效的小組合作也鍛煉了學生之間的協(xié)調能力。
四、應用拓展
1、幫小螞蟻找家
師:小螞蟻聽說小朋友們這么能干,碰到麻煩就來找你們幫忙了,你看,背上寫了家的地址,送他們回家吧!
6+67+56+59+68+78+()()+()
2、剩下8+()()+()
師:想想辦法把他們也送回家。
生:填上3,送到……
3、小結
五、課堂作業(yè)
評析:小螞蟻回家的設計非常富有童趣,不僅鞏固了8、7、6加幾,而且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體會到助人為樂的樂趣,尤其開放題的設計拓寬了練習的范圍,,起到了很好的鞏固作用。
篇二
【教學內(nèi)容】
教科書第91-92頁例2、例3,8、7、6加幾。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實際情境中,正確計算8加幾、7加幾。6加幾。
2、在觀察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訓練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在操作、討論、交流中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得出多樣化的算法。
3、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學習興趣,使學生想學,樂學,會學。
【教學重點】
學會8加幾、7加幾、6加幾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培養(yǎng)學生算法的多樣化。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求知的*
(錄像出示8個小朋友去運動場跑步,然后,又來了5個小朋友的情景。)
1.教師創(chuàng)設情境:星期天上午,天氣非常好,小文、小麗、小明等8個小朋友到體育館去鍛煉。他們正在跑道上跑步時,又來了他們的5個同學。這時跑步的一共有多少個小朋友?他們想請同學們幫忙算一下。同學們想幫這個忙嗎?先在小組里討論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好嗎?
2.小組合作討論。
3.小組匯報交流。
教師小結:同學們想出的這幾種辦法都不錯,這4種方法你喜歡哪一種方法?
二、動手操作,自我感悟,探求新知
1.學生回答后教師指出:如果用計算的方法,應該怎樣列算式呢?
學生回答,教師板書8+5。
師:8+5應該怎樣計算呢?請同學們在小組里用小棒擺一擺。
[小組匯報交流,由于學生有了9加幾的基礎,所以很容易想到用“湊十法”來解決這個問題。
教師再請幾個小組說一下他們是怎么做的。教師根據(jù)幾個小組匯報操作的情況,邊板書邊小結:同學們真聰明,都想到了從5根小棒中拿出2根,跟8根小棒湊成10根,10根小棒再加上剩下的3根,就等于13根小棒,這種方法真不錯。其他小組還有不同的計算方法嗎?]
由于有了9加幾的基礎,所以其他方法,如數(shù)數(shù)法、接數(shù)法便不再出現(xiàn)或很少出現(xiàn)。
2.師:剛才我們通過擺小棒,計算出了8+5=13,現(xiàn)在我們不擺小棒,只看算式,你能計算出8+4、7+6、6+5的結果嗎?
[學生匯報,因為計算8加5時,學生用擺小棒的辦法研究過了,所以用“湊十法”計算這三個算式應該沒什么問題,教師這時應多讓幾個學生說想法。]
教師在學生匯報的基礎上,小結“湊十”的方法:同學們剛才都是把8、7、6分別湊成10,然后用10再加上剩下的數(shù),這也就是我們今天共同研究的主要內(nèi)容8、7、6加幾的計算方法。(教師板書課題)
三、鞏固內(nèi)化,發(fā)散思維
師:同學們真不簡單,自己想出了做8、7、6加幾的題的方法,這種方法跟我們學過的9加幾的方法有什么關系?(一樣)那老師這里有一道題目8+9,看哪個同學想到的方法多?
[教師對這3種方法都予以肯定,并特別表揚第3種方法。教師滲透“交換加數(shù)的位置,得數(shù)不變”的規(guī)律。教師用課件演示9+8=17想的過程和8+9=17想的過程,以幫助學生實現(xiàn)學習的遷移。]
四、應用新知,解決問題
1.(課件出示)圈一圈,算一算。
2.(課件出示)1路公交車上原來有6個人,又上來了7個人,這時車上有多少人?
3.(課件出示)小兔找家:每個小兔身上有一個算式,每個小屋上有一個得數(shù),學生做對后,小兔子就能回到自己家。
4.(課件出示)寫算式。根據(jù)圖中情景,寫出算式,看哪個同學寫得又多又好。
五、課堂小結,畫龍點睛(略)
【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是在學生對湊十法有一定基礎的前提下進行教學的。由于有了9加幾的鋪墊,引導學生通過擺小棒湊十的方法進行計算,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嘗試7、6加幾的方法,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練習課
【教學內(nèi)容】
練習二十一第1-8題。
【教學目標】
使學生會用學過的數(shù)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訓練學生用不同方法解決同一個問題,感受數(shù)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具準備】
口算卡片。
【教學過程】
一、基本練習
1、口算(搶答)
6+5 6+7 8+6 9+3 8+8 9+8 6+8 7+4 9+4 8+5 8+7 7+9
2、練習二十一第5題,學生獨立完成。在書上寫得數(shù),教師巡視,并訂正。
二、創(chuàng)設情境
1、練習二十一的第1題。
[先出示轉盤,讓學生弄清題意,轉動轉盤,知道用中心的數(shù)依次去加外面的每一個數(shù)。
然后讓同座相互說,在讓四人小組進行接力賽,看哪組算的又對又快。]
2、練習二十一的第8題。
[觀察小猴圖,你們知道圖上畫的是什么?指名說一說圖的意思?
指名板書,其余同學在書上完成。集體訂正。]
四、小結本節(jié)課的學習情況。
五、作業(yè):
練習二十一的第4、6、7、9題,在書上完成,集體訂正。]
【教學反思】
通過練習使學生懂得了同一個問題可以用不同的方法來解決問題。使學生進一步感受到數(shù)學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篇三
教學內(nèi)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 數(shù)學》(人教版)一年級上冊教材103-106頁例1、例2、例3及“做一做”以及練習十九第3、6、7、8題
一、教材簡析:
這部分教學內(nèi)容是在學生已經(jīng)學習了“20以內(nèi)的進位加法——9加幾”的計算的基礎上進行學習。學生已經(jīng)學習了“點數(shù)”、“接著數(shù)”、“湊十法”等計算方法,本節(jié)課的計算方法與此相同。因此,本節(jié)課的教材引導學生把已經(jīng)學習過的“9加幾” 的計算方法遷移到“8、7、6加幾”的學習中來,使學生能進行正確的口算。例1主要出現(xiàn)“接著數(shù)”、“湊十法”兩種方法解決問題。例2只給出算式,要求學生在例1的基礎上,直接思考采用“湊十法”,進行計算。例3呈現(xiàn)了三種計算方法:
1、拆小數(shù)、湊大數(shù);2、拆大數(shù)、湊小數(shù);3、交換加數(shù)位置。允許學生根據(jù)題目選擇自己喜歡的計算方法,但是重點還是掌握“湊十法——拆小數(shù)、湊大數(shù)”。例3之后“做一做”安排了四道鞏固練習題。第1題有實物圖,讓學生“圈一圈”,在動手操作中熟悉8、7湊十的過程。第2題,讓學生“填一填”,寫出7、8湊十的過程,進一步熟悉用“湊十法”口算的方法。第3、4題讓學生通過口算直接說出得數(shù),鞏固8、7、6加幾的口算方法。
二、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目標
學會用“湊十法”,計算8、7、6加幾的題目,能用多種方法思考計算過程,培養(yǎng)思維的靈活性。
(二)過程與方法
經(jīng)歷“8、7、6加幾”的計算方法的形成過程,體驗遷移類推、歸納概括的思想和方法。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主動參與學習的精神。
三、教學重點:進一步理解“湊十法”,自主探究得出計算8、7、6加幾的各種方法。
教學難點:把另一個加數(shù)分成幾和幾,才能和8、7、6“湊十”,同時體現(xiàn)算法多樣化。
四、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小棒
五、教學方法:
教法:圖示、對比、信息收集、問題發(fā)現(xiàn)相結合教學方法。
學法:自主探究法
六、預設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圣誕狂歡”的情境,為復習鋪墊。
師:“圣誕節(jié)到了,圣誕老人不光給大家準備了禮物,還準備開狂歡PARTY,想不想?yún)⒓影。宽樌^關后就可以獲得PARTY的入場劵。
第一關:快速填數(shù)
8+( )=10 7+( )=10 6+( )=10
8+2+3=( ) 6+4+5=( ) 7+3+4=( )
第二關:快速搶答
10+6= 8+2= 7+10=
7+3= 6+4= 10+8=
9+2= 9+5= 9+8=
(后三題讓學生說說計算過程。)
(設計意圖:復習的知識點是簡單枯燥的,但是根據(jù)一年級兒童好動的特點,創(chuàng)設符合兒童認知的情境,以慶祝節(jié)為切入點,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調動積極性。)
二、情境導入,自主探究。
1、恭喜大家獲得了“圣誕狂歡PARTY”的入場劵。圣誕老人還邀請了一些小朋友和我們一起參加“PARTY”,你瞧,大門口多熱鬧?。?BR> (1)提問:從圖中你獲得了哪些數(shù)學信息?(左邊有5個人,右邊有8個人)
(2)你能提出什么問題?(一共有多少人?)
(3)怎樣列式?(8+5) 還可以怎樣列式呢?(5+8)
(4)8+5 、5+8該怎樣計算呢?動動腦,想一想。
(學情預設:數(shù)數(shù)的方法;接著數(shù);湊十法。)
(5)誰能把自己的想法告訴大家?
(可以用湊十法)
你想把誰湊成十?
把8湊成十,要分出幾?那5個還剩下幾個?
把5湊成十,要分出幾?那8個還剩下幾個?
(全班齊讀計算過程)
(設計意圖:知識并不能簡單地由教師傳授給學生,而只能由每個學生依照自己已有的知識和經(jīng)驗加以“建構”。學生在學過“9加幾”的知識基礎上,放手讓學生探究算法,加深對“湊十法”的理解,能很好的幫助學生主動把9加幾的計算方法遷移到8加幾中來。)
(6)誰來小結一下:
8和幾湊成十? 八湊二
9和幾湊成十? 九湊一
把7湊成十呢?6湊成十呢?5湊成十呢? 七湊三來六湊四,兩五相湊正滿十。
(7)把我們剛才的發(fā)言可以總結成一首兒歌,叫《湊十歌》
湊十歌
九湊一,八湊二,
七湊三來六湊四,
兩五相湊正滿十。
(設計意圖:用歌謠的形式小結湊十法,讀起來瑯瑯上口,能令學生記憶深刻,興致較高。)
2、練習鞏固“湊十法”
這首湊十歌不光好聽,還很有用。圣誕老人這有幾道計算題就可以用它來解決。
教師提問:8+4 為什么要分出這個2? 8湊2
7+6 為什么要分出這個3? 7湊3
6+5 為什么要分出4 6湊4
8+9 除了用湊十法,還可以想我們前面學過的哪個算式?
(設計意圖:將例2和例3合為一道練習題,能避免計算課機械重復性地訓練,有了8加幾的多種計算方法基礎,學生對于7+6、6+5應該也能想到用“湊十法”來進行計算。)
三、運用所知,鞏固練習。
神秘的圣誕樹終于出現(xiàn)了,盛大的狂歡PARTY開始啦!只要你參加活動就能贏得禮物哦!
(設計意圖:將練習題以豐富多彩的活動形式呈現(xiàn),配上色彩鮮明的各種圖片,避免了計算課單調、無趣,能提高學生做題的興趣。)
活動一:領取圣誕物品!
1、先圈出10個,再說算式。
先圈出10個,再說算式。
1、學生獨立完成。
2、全班交流。
(設計意圖:將課本做一做第1題圖片換成與情境緊密聯(lián)系的“圣誕衣服”和“圣誕老人玩偶”圖片,使整個情境更完整。通過學生動手“圈一圈”完成湊十的過程,能使學生進一步熟悉“湊十法”。)
活動二:圣誕節(jié)計算比賽!
1、學生獨立完成,同桌之間互相檢查,訂正錯誤。
2、男生齊說第一題的計算過程。女生齊說第二題的計算過程。
活動三:射擊氣球比賽!
(設計意圖:射擊氣球,加上配音,生動有趣。既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鞏固練習8、7、6加幾的口算,提高計算的速度。)
活動四:找朋友!
1、學生先獨立思考30秒。
2、游戲:你問我答
師:小兔的朋友是誰?
生:小兔的朋友是……
活動五:孵小雞比賽!
指名學生口答。
(設計意圖:活動四、活動五,使學生進一步熟悉用“湊十法”口算的方法。)
活動六:數(shù)螃蟹!
師:從圖中你獲得什么數(shù)學信息?問題是什么?
(左邊有8只螃蟹,右邊有7只螃蟹,一共有幾只螃蟹?)
師:你能列出算式嗎?(學生先動筆在練習本上寫算式,再全班交流。)
(設計意圖:讓學生用所學8加幾的知識解決有“?只”螃蟹問題,為進一步用數(shù)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做準備。)
(五)全課小結:
在今天的學習中我們不僅解決了數(shù)學問題,而且還進一步熟練了用湊十法口算20以內(nèi)的進位加法。希望在課后大家能多多練習,提高計算速度和正確率。
今天你都學到了哪些知識?在這堂課上你有哪些地方做得很好?你還可以向誰學習?
(設計意圖:整理本節(jié)課所學內(nèi)容,突出重點、難點。通過學生的自評、互評,學會反思,改進學習策略,明確下階段學習方向。)
篇一
教學內(nèi)容:
8、7、6加幾
教材分析:20以內(nèi)的進位加法是20以內(nèi)退位減法和多位數(shù)計算的基礎,著部分學習的好壞,將隊今后計算的正確和迅速程度產(chǎn)生直接的影響,本節(jié)課的內(nèi)容是在9加幾的基礎上學習的,對各種算法如“點數(shù)”,“接著數(shù)”,“湊十”都已經(jīng)有了比較,本節(jié)課主要是要求學生能用“湊十”進行計算。
教學評析:
一、情境入課,初探8加幾算法
師:星期天上午,小朋友們到公園去玩,先來了8個小朋友,又來了3個,一共要買幾張門票呢?
生:13張。
師: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生1:數(shù)出來的。
生2:從8接著往后數(shù)5個,就知道了。
生3:8+5算出的。
師:先來了8個,又來了5個,可以用加法8+5來算,(板書:8+5)那怎樣進行計算呢?能用小圓片擺擺,說說嗎?
學生操作
師:誰先來?
生:從5個里拿出2個給8,就有10了,加起來就是13了。
師:為什么要拿2個給8呢?誰能說的具體點???
生:以為8和2可以湊成10,從5里借2個給8是10,然后10和3加起來就是13了。
師:說得真好,表揚他。
板書8+5=13
/
23
10
師:看到8,想到了2,8+2=10,10+3=13,誰能來說說?
生1、2說
師:同桌說一說
練一練,8+38+68+48+78+8(抽幾題說算法)
評析:本課主要是在9+幾的基礎上,對湊十法有一定基礎上繼續(xù)來學習8加幾,7加幾及6加幾。以為有了9加幾的鋪墊,學生已經(jīng)能基本借助手中的學具進行湊十的計算,從教學實錄可看出,學生在學習8加幾時已經(jīng)比較得心應手了,教師通過適當飲彈,讓學生通過操作,積極得出計算的方法,無論是算法還是算理都比較清楚明了,了突出了學生學習的主體。
二、自主探索7加幾,6加幾
1、探索
師:小朋友們已經(jīng)會算8加幾了,你能來試試這兩題嗎?想一想,同桌互相說一說。(出示7+66+5)
小組討論
師:誰先來?
生1:算7+6時,看到7,想到3,把6分成3和3,7+3=10,10+3=13
師:說得蠻好,誰再來試試?
生2:看到7,想到3,把6分成3和3,7+3=10,10+3=13
師:為什么看到7都想到了3?
生:以為7和3湊成10。
師:怎么算6+5?
生1、2:看到6,想到4,把5分成4和1,6+4=10,10+1=11
師:大家都是這樣想的嗎?真棒!
2、小結
師:剛才我們在算的時候都是先--湊十,在算加幾。
3、練一練,猜猜我是誰?
出示:7+46+67+56+77+7
師:公園里也來了很多小動物,他們都躲在這些算式后面,我們把他們請出來八!
(算對一個,出示小動物,錯了說算法)
評析:在這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已經(jīng)完成了由扶到放的過程,放手讓學生大膽地進行嘗試,自主探索,讓學生經(jīng)歷整個學習的過程,體會到如何去學習,很好地進行了數(shù)學思想的啟發(fā)。教師采用順口溜的方式,理解湊十,記住算法,非常符合小學生的學習特點,并進行了質疑,鞏固了算理。另外練一練的設計頗具童趣,很好的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三、分類,揭題,小結
1、小組合作交流
師:每個四人小組都有一個信封,請組長拿出卡片,一起算一算,看哪組先完成。
2、請先完成的接受大家的考驗,計算。
3、分類
4、反饋:
生1:按照答案分。
生2:我們是按照答案的單雙分的。
生3:我們按照算式的第一個數(shù)分的,8加幾,7加幾,6加幾。
師:這正好是我們今天學的內(nèi)容,在計算時都是先湊十。分類只要有根據(jù),我們可以有很多種分法。
評析:此環(huán)節(jié)的設計頗具匠心,與所學分類相聯(lián)系,有一個知識的整合,使數(shù)學知識更體系化,滲透了構建的思想,尤其突出了“湊十”,有效的小組合作也鍛煉了學生之間的協(xié)調能力。
四、應用拓展
1、幫小螞蟻找家
師:小螞蟻聽說小朋友們這么能干,碰到麻煩就來找你們幫忙了,你看,背上寫了家的地址,送他們回家吧!
6+67+56+59+68+78+()()+()
2、剩下8+()()+()
師:想想辦法把他們也送回家。
生:填上3,送到……
3、小結
五、課堂作業(yè)
評析:小螞蟻回家的設計非常富有童趣,不僅鞏固了8、7、6加幾,而且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體會到助人為樂的樂趣,尤其開放題的設計拓寬了練習的范圍,,起到了很好的鞏固作用。
篇二
【教學內(nèi)容】
教科書第91-92頁例2、例3,8、7、6加幾。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實際情境中,正確計算8加幾、7加幾。6加幾。
2、在觀察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訓練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在操作、討論、交流中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得出多樣化的算法。
3、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學習興趣,使學生想學,樂學,會學。
【教學重點】
學會8加幾、7加幾、6加幾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培養(yǎng)學生算法的多樣化。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求知的*
(錄像出示8個小朋友去運動場跑步,然后,又來了5個小朋友的情景。)
1.教師創(chuàng)設情境:星期天上午,天氣非常好,小文、小麗、小明等8個小朋友到體育館去鍛煉。他們正在跑道上跑步時,又來了他們的5個同學。這時跑步的一共有多少個小朋友?他們想請同學們幫忙算一下。同學們想幫這個忙嗎?先在小組里討論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好嗎?
2.小組合作討論。
3.小組匯報交流。
教師小結:同學們想出的這幾種辦法都不錯,這4種方法你喜歡哪一種方法?
二、動手操作,自我感悟,探求新知
1.學生回答后教師指出:如果用計算的方法,應該怎樣列算式呢?
學生回答,教師板書8+5。
師:8+5應該怎樣計算呢?請同學們在小組里用小棒擺一擺。
[小組匯報交流,由于學生有了9加幾的基礎,所以很容易想到用“湊十法”來解決這個問題。
教師再請幾個小組說一下他們是怎么做的。教師根據(jù)幾個小組匯報操作的情況,邊板書邊小結:同學們真聰明,都想到了從5根小棒中拿出2根,跟8根小棒湊成10根,10根小棒再加上剩下的3根,就等于13根小棒,這種方法真不錯。其他小組還有不同的計算方法嗎?]
由于有了9加幾的基礎,所以其他方法,如數(shù)數(shù)法、接數(shù)法便不再出現(xiàn)或很少出現(xiàn)。
2.師:剛才我們通過擺小棒,計算出了8+5=13,現(xiàn)在我們不擺小棒,只看算式,你能計算出8+4、7+6、6+5的結果嗎?
[學生匯報,因為計算8加5時,學生用擺小棒的辦法研究過了,所以用“湊十法”計算這三個算式應該沒什么問題,教師這時應多讓幾個學生說想法。]
教師在學生匯報的基礎上,小結“湊十”的方法:同學們剛才都是把8、7、6分別湊成10,然后用10再加上剩下的數(shù),這也就是我們今天共同研究的主要內(nèi)容8、7、6加幾的計算方法。(教師板書課題)
三、鞏固內(nèi)化,發(fā)散思維
師:同學們真不簡單,自己想出了做8、7、6加幾的題的方法,這種方法跟我們學過的9加幾的方法有什么關系?(一樣)那老師這里有一道題目8+9,看哪個同學想到的方法多?
[教師對這3種方法都予以肯定,并特別表揚第3種方法。教師滲透“交換加數(shù)的位置,得數(shù)不變”的規(guī)律。教師用課件演示9+8=17想的過程和8+9=17想的過程,以幫助學生實現(xiàn)學習的遷移。]
四、應用新知,解決問題
1.(課件出示)圈一圈,算一算。
2.(課件出示)1路公交車上原來有6個人,又上來了7個人,這時車上有多少人?
3.(課件出示)小兔找家:每個小兔身上有一個算式,每個小屋上有一個得數(shù),學生做對后,小兔子就能回到自己家。
4.(課件出示)寫算式。根據(jù)圖中情景,寫出算式,看哪個同學寫得又多又好。
五、課堂小結,畫龍點睛(略)
【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是在學生對湊十法有一定基礎的前提下進行教學的。由于有了9加幾的鋪墊,引導學生通過擺小棒湊十的方法進行計算,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嘗試7、6加幾的方法,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練習課
【教學內(nèi)容】
練習二十一第1-8題。
【教學目標】
使學生會用學過的數(shù)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訓練學生用不同方法解決同一個問題,感受數(shù)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具準備】
口算卡片。
【教學過程】
一、基本練習
1、口算(搶答)
6+5 6+7 8+6 9+3 8+8 9+8 6+8 7+4 9+4 8+5 8+7 7+9
2、練習二十一第5題,學生獨立完成。在書上寫得數(shù),教師巡視,并訂正。
二、創(chuàng)設情境
1、練習二十一的第1題。
[先出示轉盤,讓學生弄清題意,轉動轉盤,知道用中心的數(shù)依次去加外面的每一個數(shù)。
然后讓同座相互說,在讓四人小組進行接力賽,看哪組算的又對又快。]
2、練習二十一的第8題。
[觀察小猴圖,你們知道圖上畫的是什么?指名說一說圖的意思?
指名板書,其余同學在書上完成。集體訂正。]
四、小結本節(jié)課的學習情況。
五、作業(yè):
練習二十一的第4、6、7、9題,在書上完成,集體訂正。]
【教學反思】
通過練習使學生懂得了同一個問題可以用不同的方法來解決問題。使學生進一步感受到數(shù)學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篇三
教學內(nèi)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 數(shù)學》(人教版)一年級上冊教材103-106頁例1、例2、例3及“做一做”以及練習十九第3、6、7、8題
一、教材簡析:
這部分教學內(nèi)容是在學生已經(jīng)學習了“20以內(nèi)的進位加法——9加幾”的計算的基礎上進行學習。學生已經(jīng)學習了“點數(shù)”、“接著數(shù)”、“湊十法”等計算方法,本節(jié)課的計算方法與此相同。因此,本節(jié)課的教材引導學生把已經(jīng)學習過的“9加幾” 的計算方法遷移到“8、7、6加幾”的學習中來,使學生能進行正確的口算。例1主要出現(xiàn)“接著數(shù)”、“湊十法”兩種方法解決問題。例2只給出算式,要求學生在例1的基礎上,直接思考采用“湊十法”,進行計算。例3呈現(xiàn)了三種計算方法:
1、拆小數(shù)、湊大數(shù);2、拆大數(shù)、湊小數(shù);3、交換加數(shù)位置。允許學生根據(jù)題目選擇自己喜歡的計算方法,但是重點還是掌握“湊十法——拆小數(shù)、湊大數(shù)”。例3之后“做一做”安排了四道鞏固練習題。第1題有實物圖,讓學生“圈一圈”,在動手操作中熟悉8、7湊十的過程。第2題,讓學生“填一填”,寫出7、8湊十的過程,進一步熟悉用“湊十法”口算的方法。第3、4題讓學生通過口算直接說出得數(shù),鞏固8、7、6加幾的口算方法。
二、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目標
學會用“湊十法”,計算8、7、6加幾的題目,能用多種方法思考計算過程,培養(yǎng)思維的靈活性。
(二)過程與方法
經(jīng)歷“8、7、6加幾”的計算方法的形成過程,體驗遷移類推、歸納概括的思想和方法。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主動參與學習的精神。
三、教學重點:進一步理解“湊十法”,自主探究得出計算8、7、6加幾的各種方法。
教學難點:把另一個加數(shù)分成幾和幾,才能和8、7、6“湊十”,同時體現(xiàn)算法多樣化。
四、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小棒
五、教學方法:
教法:圖示、對比、信息收集、問題發(fā)現(xiàn)相結合教學方法。
學法:自主探究法
六、預設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圣誕狂歡”的情境,為復習鋪墊。
師:“圣誕節(jié)到了,圣誕老人不光給大家準備了禮物,還準備開狂歡PARTY,想不想?yún)⒓影。宽樌^關后就可以獲得PARTY的入場劵。
第一關:快速填數(shù)
8+( )=10 7+( )=10 6+( )=10
8+2+3=( ) 6+4+5=( ) 7+3+4=( )
第二關:快速搶答
10+6= 8+2= 7+10=
7+3= 6+4= 10+8=
9+2= 9+5= 9+8=
(后三題讓學生說說計算過程。)
(設計意圖:復習的知識點是簡單枯燥的,但是根據(jù)一年級兒童好動的特點,創(chuàng)設符合兒童認知的情境,以慶祝節(jié)為切入點,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調動積極性。)
二、情境導入,自主探究。
1、恭喜大家獲得了“圣誕狂歡PARTY”的入場劵。圣誕老人還邀請了一些小朋友和我們一起參加“PARTY”,你瞧,大門口多熱鬧?。?BR> (1)提問:從圖中你獲得了哪些數(shù)學信息?(左邊有5個人,右邊有8個人)
(2)你能提出什么問題?(一共有多少人?)
(3)怎樣列式?(8+5) 還可以怎樣列式呢?(5+8)
(4)8+5 、5+8該怎樣計算呢?動動腦,想一想。
(學情預設:數(shù)數(shù)的方法;接著數(shù);湊十法。)
(5)誰能把自己的想法告訴大家?
(可以用湊十法)
你想把誰湊成十?
把8湊成十,要分出幾?那5個還剩下幾個?
把5湊成十,要分出幾?那8個還剩下幾個?
(全班齊讀計算過程)
(設計意圖:知識并不能簡單地由教師傳授給學生,而只能由每個學生依照自己已有的知識和經(jīng)驗加以“建構”。學生在學過“9加幾”的知識基礎上,放手讓學生探究算法,加深對“湊十法”的理解,能很好的幫助學生主動把9加幾的計算方法遷移到8加幾中來。)
(6)誰來小結一下:
8和幾湊成十? 八湊二
9和幾湊成十? 九湊一
把7湊成十呢?6湊成十呢?5湊成十呢? 七湊三來六湊四,兩五相湊正滿十。
(7)把我們剛才的發(fā)言可以總結成一首兒歌,叫《湊十歌》
湊十歌
九湊一,八湊二,
七湊三來六湊四,
兩五相湊正滿十。
(設計意圖:用歌謠的形式小結湊十法,讀起來瑯瑯上口,能令學生記憶深刻,興致較高。)
2、練習鞏固“湊十法”
這首湊十歌不光好聽,還很有用。圣誕老人這有幾道計算題就可以用它來解決。
教師提問:8+4 為什么要分出這個2? 8湊2
7+6 為什么要分出這個3? 7湊3
6+5 為什么要分出4 6湊4
8+9 除了用湊十法,還可以想我們前面學過的哪個算式?
(設計意圖:將例2和例3合為一道練習題,能避免計算課機械重復性地訓練,有了8加幾的多種計算方法基礎,學生對于7+6、6+5應該也能想到用“湊十法”來進行計算。)
三、運用所知,鞏固練習。
神秘的圣誕樹終于出現(xiàn)了,盛大的狂歡PARTY開始啦!只要你參加活動就能贏得禮物哦!
(設計意圖:將練習題以豐富多彩的活動形式呈現(xiàn),配上色彩鮮明的各種圖片,避免了計算課單調、無趣,能提高學生做題的興趣。)
活動一:領取圣誕物品!
1、先圈出10個,再說算式。
先圈出10個,再說算式。
1、學生獨立完成。
2、全班交流。
(設計意圖:將課本做一做第1題圖片換成與情境緊密聯(lián)系的“圣誕衣服”和“圣誕老人玩偶”圖片,使整個情境更完整。通過學生動手“圈一圈”完成湊十的過程,能使學生進一步熟悉“湊十法”。)
活動二:圣誕節(jié)計算比賽!
1、學生獨立完成,同桌之間互相檢查,訂正錯誤。
2、男生齊說第一題的計算過程。女生齊說第二題的計算過程。
活動三:射擊氣球比賽!
(設計意圖:射擊氣球,加上配音,生動有趣。既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鞏固練習8、7、6加幾的口算,提高計算的速度。)
活動四:找朋友!
1、學生先獨立思考30秒。
2、游戲:你問我答
師:小兔的朋友是誰?
生:小兔的朋友是……
活動五:孵小雞比賽!
指名學生口答。
(設計意圖:活動四、活動五,使學生進一步熟悉用“湊十法”口算的方法。)
活動六:數(shù)螃蟹!
師:從圖中你獲得什么數(shù)學信息?問題是什么?
(左邊有8只螃蟹,右邊有7只螃蟹,一共有幾只螃蟹?)
師:你能列出算式嗎?(學生先動筆在練習本上寫算式,再全班交流。)
(設計意圖:讓學生用所學8加幾的知識解決有“?只”螃蟹問題,為進一步用數(shù)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做準備。)
(五)全課小結:
在今天的學習中我們不僅解決了數(shù)學問題,而且還進一步熟練了用湊十法口算20以內(nèi)的進位加法。希望在課后大家能多多練習,提高計算速度和正確率。
今天你都學到了哪些知識?在這堂課上你有哪些地方做得很好?你還可以向誰學習?
(設計意圖:整理本節(jié)課所學內(nèi)容,突出重點、難點。通過學生的自評、互評,學會反思,改進學習策略,明確下階段學習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