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必修一物理第一次月考試題

字號:

真正的夢想,永遠在實現之中,更在堅持之中。累了,就停一停,讓手貼著手,溫暖冷漠的歲月;苦了,就笑一笑,讓心貼著心,體味至愛的撫摸;哭了,就讓淚水盡情流淌,痛徹心菲也是精彩。選擇一條道路,就選擇一種人生一種無悔一種執(zhí)著。陰霾終會蕩盡,獰笑終是無聊,卑鄙終會沉寂。精心為你準備了以下內容,感謝你的閱讀與分享!
    【一】
    1.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兩個物體間有彈力就一定有摩擦力
    B.運動的物體不可能受到靜摩擦力的作用
    C.力是使物體運動的原因
    D.木塊放在桌面上受到向上的支持力,這是由于桌面發(fā)生微小形變而產生的
    2.一個物體沿著斜面勻加速下滑,依次通過A、B、C三個位置,已知AB=6m,BC=10m,物體經過AB和BC用時均為2s,則物體經過B時的速度為()
    A.4m/sB.5m/sC.6m/sD.7m/s
    3.一滑塊以某一速度從斜面底端滑到頂端時,其速度恰好減為零.若設斜面全長L,滑塊通過最初34L所需時間為t,則滑塊從斜面底端到頂端所用時間為()
    A.43tB.53tC.32tD.2t
    4.火車勻加速直線前進,前端通過A點的時速度為,末端通過A點時速度為,則火車中點通過A點時速度為()
    5.在自由落體運動中,第一個2s、第二個2s、和第5s這三段時間內,相對應的三段位移之比為()
    A.1∶3∶5B.2∶6∶5C.2∶8∶7D.4∶12∶9
    6.物體在三個共點力作用下保持靜止狀態(tài),已知其中兩個力的大小分別是F1=7N,F2=9N,則第3個力F3的大小可能是()
    A.1NB.27NC.11ND.17N
    7.關于力的合成與分解,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合力與分力是等效替代關系,都同時作用在物體上
    B.合力一定小于每一個分力。
    C.當已知合力,和其中一個分力,則分解的結果可能是無數
    D.已知合力和兩個分力的方向,分解結果是的
    8.如圖所示.物體處于平衡狀態(tài),若保持a不變,當力F與水平方向夾角β多大時F有最小值()
    A.β=0B.β=
    C.β=αD.β=2α
    9.如圖所示,一木塊放在水平桌面上,在水平方向共受到三個力即F1、F2和摩擦力作用,木塊處于靜止狀態(tài).其中F1=10N、F2=2N.若撤去力F1,則木塊在水平方向受到的合力為()
    A.10N、方向向左B.6N、方向向右
    C.2N、方向向左D.零
    10.某物體正好能沿著斜面勻速下滑,則以下說法中,正確的是()
    A、物體受到重力、支持力、下滑力、摩擦力的作用
    B、物體只受到重力和支持力的作用
    C、物體對對斜面的壓力是彈力,是由于斜面發(fā)生形變而產生的
    D、物體所受的合外力為零
    11.如圖所示,水平橫梁一端插在墻壁內,另一端裝小滑輪B.一輕繩的一端C固定于墻壁上,另一端跨過滑輪后懸掛一質量m=8kg的重物,CBA=300,則滑輪受到繩子的作用力為(g=10N/kg)()
    A.40NB.40NC.80ND.80N
    12.關于物體的重心,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質量一定的物體,其重心位置不僅與形狀有關,還與質量分布情況有關
    B.質量分布均勻的物體,其重心一定在該物體上
    C.有規(guī)則幾何形狀的物體,其重心一定在幾何中心位置
    D.重心是物體各個部分所受重力的合力的等效作用點,重心不一定在物體上
    13.如圖是A、B兩物體同時由同一地點向同一方向做直線運動的v-t圖象,從圖象上可知在40s內()
    A.A做勻速運動,B做勻加速運動
    B.20s末A、B相遇
    C.20s末A、B相距最遠
    D.40s末A、B相距最遠
    14.有四個運動的物體A、B、C、D,物體A、B運動的s-t圖象如圖4中甲所示;物體C、D從同一地點沿同一方向運動的v-t圖象如圖4中乙所示.根據圖象做出的以下判斷,其中正確的是()
    A.物體A和B均做勻速直線運動且A的速度比B更大
    B.在0─3s的時間內,物體B運動的位移為15m
    C.t=3s時,物體C追上物體D
    D.t=3s時,物體C與物體D之間有間距
    15.如圖所示,在傾角為θ的光滑斜面上,重為G的物體受到水平推力F的作用,物體靜止不動,則物體對斜面的壓力大小為()
    A.F/sinθB.Gcosθ
    C.Gcosθ+FsinθD.Gcosθ+Fcosθ
    二、實驗題(共兩道小題,每空2分,共12分)
    16.在做“研究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實驗時,所用電源頻率為50Hz,取下一段紙帶研究如圖所示,設0點為計數點的起點,每5個點取一個計數點,則第一個計數點與起始點間的距離x1=________cm,計算此紙帶的加速度大小a=________m/s2;物體經過第3個計數點的瞬時速度為v3=________m/s.
    17、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時,先將橡皮條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木板上,另一端系上帶有繩套的兩根細繩。實驗時,需要兩次拉伸橡皮條,一次是通過兩細繩用兩個彈簧秤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條,另一次是用一個彈簧秤通過細繩拉橡皮條。
    (1)實驗對兩次拉伸橡皮條的要求中,下列那些說法是正確的
    A、將橡皮條拉伸相同長度即可
    B、將橡皮條沿相同方向拉即可
    C、將彈簧秤拉到相同刻度
    D、將橡皮條和繩的結點拉到相同位置
    (2)同學們在操作過程中有如下議論,其中對減小實驗誤差有益的說法是
    A、兩細繩必須等長
    B、彈簧秤、細繩、橡皮條都應與木板平行
    C、用兩彈簧秤同時拉細繩時兩彈簧秤示數之差應盡可能大
    D、拉橡皮條的細線要長些,標記同一細繩方向的兩點要近些
    (3)如下圖所示,是甲、乙兩位同學在做本實驗時得到的結果,其中F是用作圖法得到的合力,F′是通過實驗測得的合力,則哪個實驗結果是符合實驗事實的?_______(填“甲”或“乙”)
    三.計算題(共4小題,滿分43分.解答時要寫出必要的文字說明、方程式和主要的步驟,只寫最終答案的不能給分,有數值計算的題,答案中必須明確寫出數值和單位)
    18、(10分)一輛汽車以72km/h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行駛,現因故緊急剎車,已知汽車剎車過程中加速的的大小始終為5m/s2,求
    (1)汽車剎車3s末的速度;
    (2)汽車從開始剎車到6s末所通過的位移
    19.(10分)如圖所示,水平地面上有一個重115N的木箱。現用與水平方向夾角=37°斜向上的力F拉木箱,使木箱沿水平地面勻速運動。
    已知F=25N,sin37°=0.6,cos37°=0.8。
    (1)求地面對木箱的支持力大?。?BR>    (2)求木箱與地面間的動摩擦因數。
    20.(11分)如圖所示,一輕質三角形框架B處懸掛一定滑輪(質量可忽略不計)。一體重為500N的人通過跨定滑輪的輕繩勻速提起一重為300N的物體。
    (1)此時人對地面的壓力是多大?
    (2)斜桿BC,橫桿AB所受的力是多大?
    21、(12分)汽車前方120m有一自行車正以6m/s的速度勻速前進,汽車以18m/s的速度追趕自行車,若兩車在同一條公路不同車道上作同方向的直線運動,求:
    (1)經多長時間,兩車第一次相遇?
    (2)若汽車追上自行車后立即剎車,汽車剎車過程中的加速度大小為2m/s2,則再經多長時間兩車第二次相遇?
    附加題:
    22、如圖所示,O為動滑輪的軸,用軟繩CO將動滑輪懸掛在天花板上,繩CO與豎直方向成150角,物體A和B用跨過定滑輪的輕繩連接。已知物體B重N,地面對B的支持力N,整個系統(tǒng)處于平衡狀態(tài),試求:
    (1)物體A重多少?
    (2)物體B對地面的摩擦力?
    (3)若把B的位置往右移動,當B放到CO繩與豎直方向的夾角為300時,此系統(tǒng)恰好不能保持平衡狀態(tài),求B和地面之間的動摩擦因數為多少?
    【二】
    1.如圖所示為伽利略1604年做斜面實驗時的一頁手稿照片,照片左上角的三列數據如其下表。表中第二列是時間,第三列是物體沿斜面運動的距離,第一列是伽利略在分析實驗數據時添加的。根據表中的數據,并結合已學內容,你認為下列結論正確的是()
    A.伽利略首先建立了平均速度、瞬時速度和加速度等概念
    B.伽利略比他的前人更偉大,就在于他首先采用了以實驗檢驗猜想和假設的科學方法
    C.物體運動的距離與時間的平方成正比
    D.物體運動的加速度與重力加速度成正比
    2.關于運動學,下列說法正確的有()
    A.瞬時速度可以看成時間趨于無窮小時的平均速度
    B.位移、速度、加速度都是矢量
    C.研究火車通過路旁一根電線桿時,火車可以看作質點
    D.初速度為零的豎直下落的運動就是自由落體運動
    3.一質點沿x軸做直線運動,其圖像如圖所示.質點在t=0時位于x=5m處,開始沿x軸正向運動.當t=8s時,質點在x軸上的位置為()
    A.x=3mB.x=8mC.x=9mD.x=14m
    4.某人在t=0時刻,觀察一個正在做勻加速直線運動的質點,現只測出了該質點在第3s內及第7s內的位移,則下列說法正確是()
    A.不能求出任一時刻的瞬時速度B.能求出任一時刻的瞬時速度
    C.不能求出第3s末到第7s初這段時間內的位移D.能求該質點加速度
    5.在平直公路上行駛的汽車a和b的速度一時間(v-t)圖線,分別如圖中曲線a和b所示,若時刻兩車剛好運動到同一位置,則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在時刻,兩車加速度方向相反
    B.在t=0時刻,b車位于a車的前方
    C.在時間內,兩車的速度方向相反
    D.在時間內,b車的平均速度比a車大
    6.如圖所示,物體從O點由靜止出發(fā)開始做勻加速直線運動,途經A、B、C三點,其中|AB|=2m,|BC|=3m。若物體通過AB和BC這兩段位移的時間相等,則OA之間的距離等于()
    A.mB.mC.mD.m
    7.氣球以的加速度從靜止開始豎直上升,離地5s后,從氣球上自由掉下一物體,不計空氣阻力,g取,則物體到達地面所需時間為()
    A.B、C、D、15s
    溫馨提示:做完選擇題后請你務必把答案轉填到第三頁選擇題答題欄內
    選擇題答題欄
    題號1234567
    答案
    實驗與填空題(每空2分,共8分)
    8.研究小車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實驗裝置如圖(a)所示,其中斜面傾角θ可調.打點計時器的工作頻率為50Hz。紙帶上計數點的間距如圖(b)所示,其中每相鄰兩點之間還有4個記錄點未畫出.
    ①部分實驗步驟如下:
    A.測量完畢,關閉電源,取出紙帶.
    B.接通電源,待打點計時器工作穩(wěn)定后放開小車.
    C.將小車停靠在打點計時器附近,小車尾部與紙帶相連.
    D.把打點計時器固定在平板上,讓紙帶穿過限位孔.
    上述實驗步驟的正確順序是:________(用字母填寫).
    ②圖(b)中標出的相鄰兩計數點間的時間間隔T=________s.
    ③計數點5對應的瞬時速度大小計算式為v5=________.
    ④為了充分利用記錄數據,減小誤差,小車加速度大小的計算式應為a=_______.
    計算題(共21分。要求寫出必要的文字說明、主要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驟,有數值計算的要明確寫出數值和單位,只有最終結果的不得分。)
    9.(6分)某型號的艦載飛機在航空母艦的跑道上加速時,發(fā)動機產生的加速度為,所需的起飛速度為,跑道長100m。通過計算判斷,飛機能否靠自身的發(fā)射裝置從艦上起飛?為了使飛機在開始滑行時就有一定的加速度,航空母艦裝有彈射裝置。對于該型號的艦載飛機,彈射系統(tǒng)必須使它具有多大的初速度?
    10.(7分)2014年10月2日,在仁川亞運會田徑男子4X100米接力決賽中,由蘇炳添、謝震業(yè)、陳時偉和張培萌組成的中國隊以37秒99的成績打破亞洲紀錄并奪得冠軍,為中國隊獲得一枚含金量極高的金牌。假設甲、乙兩運動員在訓練交接棒的過程中發(fā)現:甲經短距離加速后能保持9m/s的速度跑完全程;乙從起跑后到接棒前的運動是勻加速的。為了確定乙起跑的時機,需在接力區(qū)前適當的位置設置標記。在某次練習中,甲在接力區(qū)前處作了標記,并以的速度跑到此標記時向乙發(fā)出起跑口令。乙在接力區(qū)的前端聽到口令時起跑,并恰好在速度達到與甲相同時被甲追上,完成交接棒。已知接力區(qū)的長度為。
    求:(1)此次練習中乙在接棒前的加速度;
    (2)在完成交接棒時乙離接力區(qū)末端的距離。
    11.(8分)某人在相距10m的A、B兩點間練習折返跑,他由靜止從A出發(fā)跑向B點,到達B點后立即返回A點。設加速過程和減速過程都是勻變速運動,加速過程和減速過程的加速度的大小分別是和,運動過程中的速度為4m/s,從B點返回過程中達到速度后即保持該速度運動到A點,求:
    (1)從B點返回A點過程中以速度運動的時間;
    (2)從A運動到B點與從B運動到A兩過程的平均速度大小之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