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小學五年級上冊語文《天馬》課件

字號:

現(xiàn)代教育學提出了計算機輔助教學,這既向廣大教師提出了挑戰(zhàn),也給廣大教育工作者提供了現(xiàn)代教學手段。在利用課件進行教學時,教學內(nèi)容要具有直觀性,要使媒體內(nèi)容一目了然,在課堂上常常直接出示本節(jié)課的主題,直觀性有助于提高教學效果、傳承教學資源。下面是整理的北師大版小學五年級上冊語文《天馬》課件,歡迎閱讀與借鑒。
    
篇一

    教材簡析:
    全文以簡短的篇幅,精煉的文字描寫了1969年出土的這一東漢時期的藝術品的造型,表現(xiàn)了設計者的構思和獨立的匠心,贊揚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卓越的創(chuàng)造才能。
    全文五個自然段按其敘述順利,可分為四部分:⑴介紹"天馬是1969年出土的東漢時期的藝術珍品;[2]介紹銅奔馬的藝術成就;⑶介紹銅奔馬制作的科學原理;⑷總結贊揚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卓越的創(chuàng)造才能。
    教學目標:
    (1)掌握本課新學到的詞語,聯(lián)系上下文說說"卓越;"構思奇妙""匠心獨運"等詞語的意思。
    (2)選擇一件自己喜愛的工藝品,仔細觀察一下,再學習課文的寫法,把觀察到的和想到的內(nèi)容寫下來。
    (3)學會觀察方法,培養(yǎng)學生在全面觀察的基礎上進行重點觀察的能力。
    (4)理解課文內(nèi)容,向學生滲透熱愛勞動人民的思想教育。
    教學重點、難點:
    1.體會"天馬"所體現(xiàn)的奇特藝術想象力。
    2.了解銅奔馬在整體上保持平衡所包含的科學原理。
    3.從構思設計上了解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教具準備:掛圖、課件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同學們都知道,我們中華民族,有著五千年的燦爛文化,我們每一個炎黃子孫都為之而驕傲。這節(jié)課,就讓我們一同認識我們五千年文化中驕艷的一朵小花,我們五千年文化中璀璨的一顆明珠,它,就是名聞中外的藝術珍品--“天馬”。
    (板書:天馬)齊讀課題
    二、檢查預習
    1.出示生字詞:
    [1]指名朗讀,其他同學要認真聽,注意讀音是否正確。
    你對那些詞不理解?誰能來解答?你是怎樣解答的?(學習方法的指導)
    [2]你認為那個字容易寫錯?怎樣寫漂亮?
    2.指名朗讀課文
    你從這篇課文中讀懂了什么?哪些地方你不明白?
    (從課題或從不懂得句子中提出問題)質疑方法的指導。
    三、學習課文
    同學們,讓我們共同去領會一下這匹天馬無窮魅力。
    1、自讀第一節(jié)
    你從這一段中知道了什么?
    朗讀。
    2、過渡:旅游局為什么要把天馬作為中國旅游的圖形標記呢?
    3、默讀全文,思考:旅游局為什么要把天馬作為中國旅游的圖形標記呢?
    [1]朗讀第二段:從這段中你體會到什么?(天馬的歷史價值)指名朗讀
    [2]天馬是什么樣子?特別在哪里?
    小組討論、交流:
    (1)第三、五段:默讀:課文描寫了天馬身體的哪些部位,是如何描寫的?從這些描寫我們知道了什么?
    朗讀指導:怎樣表現(xiàn)出這是一匹難得的好馬是朗讀的要點。
    (2)過渡:其藝術成就淋漓盡致的體現(xiàn),還在第六節(jié)。
    這節(jié)寫了什么?(板書:奔跑)
    討論結合理解詞語。你從這段中體會到什么?
    小結:同學們都知道,“馬踏飛燕”的飛燕,而是一只龍雀,龍雀是傳說中天上的神鳥,是傳說中的風神,飛行速度很快,這匹駿馬從飛燕身上飛快地踏過,而龍雀安然無恙,可見馬的動作是何等的輕快。我們不由得為它驚人的速度而驚嘆,都為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杰出的藝術創(chuàng)造力而拍案叫絕。
    出示句子:我們不敢肯定漢明帝迎取的就是這件工藝品,但至少可以說,這種題材的工藝品在當時就是非常珍貴的。
    體會句子中加點詞語的作用。
    (3)過渡:我們平時也見過許多雕塑作品,它們一般來說都有一個很大很重的底座,但這匹銅馬卻不是這樣的,它全身的重量都集中在足下的這只小小的飛燕上,這就有一個怎樣保持平衡的問題。
    自讀體會,讓學生充分討論,了解天馬精確的平衡,了解古代勞動人民已掌握了先進的科學文化知識。
    朗讀指導:怎樣表現(xiàn)出對古代勞動人民的驚嘆!
    4、小結:
    五、學習第七節(jié),總結全文。
    1、齊讀
    2、體會中心
    本節(jié)寫了什么?在全文有什么作用?本文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引申[演示:歌曲]
    由于近代清王朝的腐朽統(tǒng)治,我們暫時的落后了。五千年的文化是我們的驕傲,但同時更是我們的神圣不可推卸的責任,我們要把我們五千年的燦爛文化揚光大,要讓我們的祖國更加強大。
    就像剛才歌中唱的那樣,為了早日看到黃河母親的歡笑,看到黃河母親的歌唱,讓我們一起去努力吧!我堅信我們的祖國一定會像這匹揚蹄飛奔的駿馬一樣,大步地跨向新的世紀,大步地跨向新的輝煌!
    第二課時
    一、直奔中心,學習第3——6自然段。
    1.簡要回顧,指名看圖說說天馬的外形。
    2.出示
    這個飛行時的瞬間形象無比神奇,其高超的設計構思,就是在兩千年后的今天,也令人嘆服叫絕。
    ⑴理解“神奇”“高超”“嘆服叫絕”。
    ⑵提問: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神奇、高超,令人嘆服叫絕?
    3.理解“激發(fā)人們的想象力”。
    自由朗讀思考:
    [1]結合課文理解“體態(tài)輕盈”“神形兼?zhèn)洹钡囊馑肌?BR>    [2]作者抓住天馬的哪些方面寫的?怎樣進行描寫的?
    二、讀寫結合,強化訓練。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強化段與段的聯(lián)系的訓練,填上適當?shù)年P聯(lián)詞。
    幻燈出示:“馬踏飛燕”()外形逼真,()構思奇妙,()被稱為"藝術珍品"。
    3.進行小練筆:選擇一件自己喜愛的工藝品,仔細觀察一下,再學習課文的寫法,把觀察到的和想到的內(nèi)容寫下來。
    板書設計:天馬
    構思奇妙后蹄踏飛燕卓越的創(chuàng)造才能
    飛燕安然無恙
    平衡
    
篇二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說明文,作者從“天馬”的藝術價值、外形特點、名稱由來及象征意義等四個方面介紹了“天馬”這個藝術珍品,贊揚了西漢時期人民卓越的創(chuàng)造能力及“天馬”震撼人心的藝術價值。
    課文共7個自然段,按照說明的順序可分為五部分。
    第一自然段,介紹了“天馬”被我國旅游局確定為中國旅游的圖形標記。本段言簡意賅,點明主題。
    第二自然段,主要介紹了“天馬”是1969年出土的東漢時期的藝術珍品。
    第三、四、五自然段,主要介紹了“天馬”的外形特點。這部分是按照從整體到部分的說明順序來寫的,細膩入微、栩栩如生的描寫了“天馬”奔放自如的藝術造型。
    第六自然段,介紹了“天馬”名稱的由來。突出“天馬”構思之巧妙,設計之奇特。以“龍雀”為底座,讓人不僅感嘆這件藝術品設計的精妙絕倫,也讓人驚嘆于東漢時期勞動人民卓越的創(chuàng)造才能。
    第七自然段,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說明“天馬”作為中國旅游的圖形標志的意義。
    學校及學生狀況分析
    我校一貫倡導學生多讀書、讀好書,這對積淀學生的文化底蘊及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都有很大幫助。但鑒于我校屬“私立”性質的學校,學生的來源不固定,入學時間不統(tǒng)一,學生的知識水平及文化基礎參差不齊。部分學生博覽群書,涉獵各種不同的信息和知識,而也有一部分學生,除了現(xiàn)用的教科書及老師提供的必讀書籍和必背古詩之外,幾乎沒有能力和時間再去讀其他的書籍,這也就造成課外知識越來越出現(xiàn)兩極分化的情況。課外知識是課內(nèi)知識的鋪墊和拓展,如果不注意積累課外知識,對理解課本的知識就會感覺困難。針對這些現(xiàn)狀我校推出“預習導學”,來幫助學生搜集、整理相關信息,有目的、有計劃的預習課文。
    教學目標
    1.朗讀,理清本文的說明順序,體會天馬作文中國旅游的圖形標記的象征意義。
    2.積累文中的優(yōu)美詞匯和語句,反復誦讀。
    3.體會作者嚴謹、生動的表達方法,學習作者此語表達的準確性、嚴謹性、負責性。
    教具準備:課件、電腦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同學們,本單元的主題是“馬”。馬,因為它的性格粗獷、堅毅又積極進取,所以一直得到人們的頌揚和贊美。
    出示“駿馬奔騰圖”。
    1.讓學生用一句話說一說看到了什么?
    2.讓學生看課文插圖“天馬”,用一句話說說你見到的這匹“天馬”是怎么樣的?
    3.(激起學習興趣)想不想了解作者陳樹青怎樣描寫“天馬”的?
    板書:天馬(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
    要求:①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標出不認識的生字、詞,用方便可行的方法解決。
    ②不理解的地方畫出“問題泡泡”。
    2.指名朗讀,其他同學認真聽,注意讀音是否正確。
    ①糾正讀音。
    ②你對哪些詞不理解?誰來解答?你是怎樣得出答案的?(學習方法的指導)
    ③你認為哪個字容易寫錯?怎么樣些才漂亮?
    3.快速默讀課文,說說你還有哪些不懂的問題。
    (為什么以“天馬”作為中國旅游的圖形標記?為什么不采用“馬踏飛燕”、“青銅奔馬”等稱呼?“天馬”一出土,為什么全國震驚?……)(質疑方法的指導)
    三、精讀課文,理解內(nèi)容
    1.我們先來解決第一個問題:為什么以天馬為中國旅游的圖形標記?仔細讀讀課文的2-6自然段,談談你對這個問題的理解。可以把自己的想法,跟同學交流一下。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解決問題,小組交流。
    3.全班交流:
    ?歷史悠久——漢代的藝術作品,剛出土就震驚全國轟動世界,因其造型獨特、工藝精湛,造成很大的影響。
    ?藝術品中的杰作——樣子:體態(tài)輕盈、神形兼?zhèn)洹⑸鷦印⒏惺艿搅α?、激發(fā)人們的聯(lián)想,高超的設計構思令人叫絕,細微之處具有濃厚的中國特色和風格。
    ?象征歷史悠久的文化古國——中國,正在騰空飛速前進。
    4.通過讀書我們都知道,天馬原來有個非常形象、優(yōu)雅的名字——“馬踏飛燕”,后來為什么改了?
    5.哦,原來是這個原因?。。私怙w廉),我們的文物考古工作者對待工作非常認真,有著非常嚴謹?shù)墓ぷ鲬B(tài)度,對待藝術品反復研究,給我們還原了接近真實情況的歷史。
    6.出示投影:
    我們不敢肯定漢明帝迎取的就是這件工藝品,但至少可以說,這種題材的工藝品在當時就是非常珍貴的。
    把這個句子大聲多讀幾遍,說說你從加點的部分體會到了什么?
    小結:作者在這里是非常謹慎的說法,不是十分肯定。并不是因為作者說話模棱兩可,而是因為作者也無從考察史實是不是這樣,所以表達上非常嚴謹、準確,體現(xiàn)了作者細致負責的寫作態(tài)度。
    四、總結:
    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用詞要生動、準確、寫作態(tài)度要細致負責、感受到了“天馬”是藝術珍品、象征意義,作旅游標記的原因,掌握了快速閱讀的方法。)
    五、作業(yè)
    1.“日積月累”中給我們提供了許多四字詞,請你把它們抄寫兩遍,掌握寫法,注意再從課文中找一些類似的四字詞,抄寫兩遍。
    2.熟讀課文,做到有感情的朗誦。
    第二課時
    一、復習
    1.聽寫生字、詞。
    2.說說為什么以“天馬”作為中國旅游的圖形標志?
    3.全班齊讀課文。
    二、積累、運用
    1.你昨天都搜集了哪些四字詞?能不能說說它們的意思?怎么用?
    2.通過預習和昨天的學習,我們已經(jīng)掌握了課文中的內(nèi)容。課文主要圍繞“天馬”展開敘述,你們認為課文圍繞這一點講了那幾方面的內(nèi)容呢?(旅游標記;介紹來歷;介紹外形;名稱由來;點明意義。)
    3.同學們談得很好,課文基本上是按照“總——分——總”的說明順序來描寫“天馬”的。請同學們把自己對課文層次的理解整理成提綱筆記寫下來。
    4.再讀課文,說說讀了課文之后,你對馬有了哪些新的了解?(不僅是人類的好朋友,而且象征了不斷進取的精神。)
    板書設計:
    歷史悠久
    天馬體態(tài)輕盈神形兼?zhèn)鋰乐?BR>    旅游標記藝術品杰作生動、力量、聯(lián)想細致
    含義深刻令人叫絕、中國特色和風格負責
    名稱的由來
    教學反思:
    蘇霍姆林斯基曾經(jīng)說過:“教育——首先是關懷備至地、深思熟慮地小心翼翼的去觸及幼小的心靈?!痹谡Z文課上,教師要真正把學生當做學習的主體,把教學視為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對話,就要尊重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尊重學生的認識能力,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自主學習心理氛圍,讓課堂真正成為富有活力的課堂。在《天馬》這課的教學中,讓我感觸頗深,到底給孩子一個什么樣的語文課堂?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反思一下。
    記得在課程改革開始的時候,很多教師、家長這樣說:“課程改革雖是一個實驗的過程,但它卻關系著千千萬萬個孩子一生的命運!”教育家杜威說過:“給孩子一個什么樣的教育,就意味著給孩子一個什么樣的生活!”我的體會是:“教師在乎什么,學生就發(fā)展什么?!?BR>    一、給學生一個“情感的課堂”。
    1.雖然這篇課文是篇說明文,但是文中從介紹“天馬”的藝術造型到“天馬”名稱的由來,無處不洋溢著作者的驚嘆和欣賞之情,特別是課文后一段揭示為什么把“天馬”作為中國旅游的圖形標志,更是把作者的情感推向*。所以,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感知作者的情感,觸摸作者的心靈。通過“體態(tài)輕盈、神形兼?zhèn)?、生動健美、自由奔放……”詞語,體會“天馬”這個藝術珍品的價值和蘊含的象征意義。
    2.尊重“需要”,注重“激趣”。
    通過多種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或展示直觀“天馬”圖、或搜集或巧設懸念……激發(fā)他們的閱讀*和動機,創(chuàng)造“我要學”、“我想學”的積極教學氣氛。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在教學這篇課文時,從網(wǎng)上搜集了關于“天馬”的各種圖片和資料,當這些逼真的圖片呈現(xiàn)在孩子們眼前的時候,我是那樣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他們渴求的眼神!他們太想了解這件藝術珍品了!我扣之心弦地提出:“你們想問些什么呢?你還想說些什么?”孩子們個個興趣盎然,躍躍欲試?!凹とぁ睒O大地調(diào)動了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學過程也就變得快樂。
    3.教學活動中要注重置師生于課文、作者、情景之中,也就是“溶情”。
    “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保虒W當中的“情”猶如教與學雙邊活動的“催化劑”,有了它,學生才會在教師的點撥下進入課文佳境。
    二、給學生一個“交流的課堂”。
    實現(xiàn)學生語文本的對話,是學生參與課堂的有效方式。引導學生通過質疑來參與交流,一方面指導學生的質疑能力,一方面指導學生通過生生對話,師生對話等促進文章的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