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級下語文說課稿范例【三篇】

字號:

一個完整的說課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內(nèi)容:說教學目標、說教學內(nèi)容、說學生情況、說教學方法、說教學程序設計、說練習的內(nèi)容與方法。其中,在說教學內(nèi)容的時候,除了簡單介紹教學內(nèi)容在學科中的地位與作用以外,還要注意指出教學內(nèi)容的重點、難點和關鍵點。以下是整理的相關資料,望對您有所幫助。
     【篇一】
    尊敬的評委們,老師們,大家好!我叫汪俠,來自隨縣殷店鎮(zhèn)中心小學,是一名一年級語文老師,今天我說課的篇目是《夏夜多美》。下面我將從教材、學情、教法學法、教學過程、板書設計、教學反思六個方面來說說我對這篇課文的處理。
    一、說教材
    (一)說教材分析
    《夏夜多美》是人教版一年級下冊第15課,本單元是以快樂的夏天為主題,讓學生體會夏天的美好。這篇課文以學生喜聞樂見的童話形式講述了:在夏天的夜晚,一只小螞蟻不小心掉進池塘。是睡蓮、蜻蜓、螢火蟲幫助它回到了家。學習這篇課文,我們會感受到夏夜的景色美,助人為樂的精神更美。
    (二)說教材處理
    本課教學時間安排為兩課時,第一課時已經(jīng)與學生共同完成,我要說的是第二課時。
    這課時要說的三維目標是:
    1、知識與技能:理解課文內(nèi)容,運用“…的…”說話。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過程與方法:通過聆聽、表演讀,感悟等途徑,提升學生的想象。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讓學生感受夏夜景色的美,同時也領悟到助人為樂的精神更美。
    (三)說重點、難點
    重點: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難點:通過多種形式的讀,感受夏夜的美,不僅在景,更在心靈。
    二、說學情
    一年級的學生,他們年齡較小,自律性差,對知識的接受存在個體差異,但又有很強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時也渴望得到老師的認可。
    為鼓勵他們對課文有不同的見解,激發(fā)他們的主動意識,因此,我用了一套適合他們的教法與學法。
    三、說教法、學法
    本課我主要采用表演朗讀法,并輔以情境教學法進行教學:
    1、表演朗讀法:
    在學生學習課文的過程中,教師充分相信學生,為他們提供主動感知、積極思考、體味成功的平臺。表演的目的是為了促進孩子更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更好地理解課文。在指導表演時,要讓學生充分地讀,邊讀邊想象課文描繪的情形,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動、語言、動作及神情,學會想象與表演。
    2、情境教學法:
    這個情境是怎么創(chuàng)造的?主要是通過點教法和頭飾表演法達到的。思維科學的研究成果告訴我們:人們在接受信息時,無論如何強調(diào)、調(diào)動所有感官的必要性都不為過。這節(jié)課,通過動畫制作,讓學生邊看邊讀、邊聽邊觀察,加上優(yōu)美的樂曲做中介手段,以動物的頭飾為媒介,讓孩子快速進入學習的情境。
    本課的學法指導重點放在:朗讀表演和合作學習法。
    朗讀表演法與教法是相呼應的。主要是通過學習,讓學生明白表演是建立在讀懂、理解課文的基礎上,表演是為了更好地學習課文。
    四、說教學流程
    本課的教學流程,我將從以下五個環(huán)節(jié)進行。
    (教師自制頭飾道具:睡蓮、螞蟻、蜻蜓和螢火蟲)
    (一)復習導入
    我通過復習生字和詞語,以及指導一些字的寫法來導入。識字、寫字仍是一年級教學重點,語文課堂要讓孩子們喜歡漢字,有主動識字、寫字的愿望,這樣設計既能鞏固識字,又能讓學生們感受到漢字的形體美并能正確書寫漢字。
    (二)觀圖結合想象,感悟夏夜景色之美
    首先,展示文中圖畫,從直觀上給孩子們以強烈的視覺沖擊,讓“美”給他們留下初步印象。其次,用“…的…”形式把看見的景物說出來。后,學生閉上雙眼,在老師的描述下,把看見的和想到的再次整合,這樣既加深了學生對夏夜景色美的理解,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語言文字的運用能力以及口頭表達能力。
    (三)聽讀結合,感悟夏夜精神之美
    1、聽、看:(聽錄音,播放課文動畫)課文動畫簡單而富有情趣,他們一看到動畫就興趣高漲,會很容易明白小螞蟻是在眾人的互相幫助下回到了家,初步感受人物之間互助的精神美。
    2、分角色表演讀:學生們戴上自制的頭飾分角色表演讀課文,這樣既能活躍課堂氛圍,又調(diào)動孩子們的朗讀欲望,讓他們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并能在表演朗讀中再次感受互幫互助的精神美。
    (四)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朗讀
    學生們在充分感悟和理解課文的基礎上進行自由朗讀,能讓他們的情感得到升華,很容易做到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五)課外拓展
    四人為一小組討論:說說你身邊有沒有像睡蓮、小蜻蜓、螢火蟲那樣的
    五、說板書
    學生通過看板書,能幫助他們很好的理解教材,增加信息刺激的強度,提高他們學習的效率。
    教學反思
    本堂課,我以讀書訓練為經(jīng),語言文字訓練為緯,引導學生采用“自讀、自悟、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以饒有興趣的讀、想、演、議、寫等方法,調(diào)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過程,促進對課文的理解。同時運用多媒體,利用電教手段,創(chuàng)設多種情景,使學生完全置身于課文所描繪的情景之中,寓教于樂,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充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調(diào)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使他們能更好的學習課文。
    我的說課已經(jīng)結束,懇請評委老師們給予指正。
     【篇二】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們大家好,我說課的內(nèi)容是人教版一年級下冊第16課《要下雨了》,我從以下六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說教材
    《要下雨了》一課是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第二冊第四組中的講讀課文。這是一篇科學童話,它不僅可以讓學生了解下雨前種種自然現(xiàn)象,而且是一篇發(fā)展學生語言、發(fā)展學生思維的好課例。
    二、說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1、學習生字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通過閱讀課文,知道“魚游水面,燕子低飛,螞蟻搬家”這些自然現(xiàn)象是快要下雨的征兆。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培養(yǎng)觀察大自然的興趣,能分角色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使學生知道“魚游水面,燕子低飛,螞蟻搬家”是下雨前的征兆。
    教學難點:通過對話的朗讀體會,知道下雨前“魚游水面,燕子低飛,螞蟻搬家”的原因。
    三、說教法學法
    在教學這節(jié)課時,應用“3143”情境課堂教學模式進行教學,以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練為主線貫穿課堂,以情境教學為核心,按四步教學流程進行操作,這四步是:1、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課題;2、憑借情境,自主構建;在這一步里,先讓學生自主嘗試,再分小組合作學習,后探究點撥;3、拓展情境,達標訓練;4、聚焦情境,評價反思。學生通過“看圖體驗,思考問題,朗讀,拓展”等學習方法,在扎實的朗讀訓練中理解課文,培養(yǎng)能力。
    四、說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課題
    1、出示課件看圖片,揭示課題。
    2、過渡:除了這些現(xiàn)象,還有哪些現(xiàn)象也能預示天要下雨了呢?想知道嗎?讓我們一起學習《要下雨了》
    3、板書課題。
    二、憑借情境,自主構建
    (一)充分自讀,整體感知
    1、認讀字詞。
    2、觀看課文朗讀視頻:課文先后出現(xiàn)了哪幾種小動物(教師板書;小白兔、小燕子、小魚、螞蟻)
    2、學生自由、輕聲地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標出自然段的順序號。
    (二)、由扶到放,學習課文
    1、指導學習一至三自然段。
    (1)、指名讀第一自然段。學習生字“彎、直”,通過做動作理解詞義。
    (2)、學生自由讀二、三自然段,用“—”畫出小白兔的話,用“﹏”畫出小燕子的話。
    (3)、分角色朗讀對話。
    (4)、重點指導讀“我正忙著捉蟲子呢!”這句話。
    (5)、小結方法:讀、畫。
    2、按以上方法小組合作學習四至七自然段。
    (1)、學生讀、畫。
    (2)、匯報交流。
    3、放手學習八、九段
    ▲啟發(fā)學生思考:
    (1)、聽了小動物們的話,小白兔相信了嗎?
    (2)、天真的下雨了嗎?
    ▲指導學生讀出小白兔焦急的肯定語氣。
    三、拓展情境,達標訓練。
    1、我正忙著搬東西呢!
    李老師正忙著改作業(yè)呢!
    ____正_____呢?
    2、口頭填空
    (1)、要下雨了,燕子____________。
    (2)、要下雨了,小魚____________。
    (3)、要下雨了,螞蟻____________。
    (4)、要下雨了,天氣____________。
    3、課外拓展:你還知道下雨前會出現(xiàn)哪些現(xiàn)象嗎?
    四、聚焦情境,評價反思。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知道了什么?
    五、說板書設計
    板書是教師精心構思的藝術結晶,是學生感知信息的視覺渠道,是發(fā)揮了敘述智力和形成良好的思維品質(zhì)的橋梁。我的板書,既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又能激發(fā)他們強烈的學習興趣。還能用較為清晰的思路引導學生背誦課文內(nèi)容。
     【篇三】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小壁虎借尾巴》是一篇科普童話,課文借助擬人的手法,通過小壁虎向小魚、老牛、燕子借尾巴的故事,講了幾種動物尾巴的特點,揭示了“動物尾巴都有用”這樣一個道理。文章生動有趣,深入淺出,把小動物有禮貌和它們之間真誠相待的美好形象表述得栩栩如生,使孩子們既學習了科學知識,又受到了美的熏陶。
    2.教學目標
    根據(jù)本課在教材中所處的位置,以及學生的知識水平和思維能力,我從三個維度設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學會課文中的9個生字以及生字組成的新詞。
    能力目標:了解小魚,黃牛,燕子,壁虎,尾巴用處及壁虎尾巴再生的特點。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能力。
    德育目標:教育學生禮貌待人
    3.教學重難點
    認識生字,讓學生懂得魚牛燕子壁虎尾巴的用處,接受禮貌教育,是本課的教學重點;讓學生理解小壁虎尾巴得用處和特點是本課的難點。
    4.教具準備課件
    5.課時安排本課教學用兩課時。今天我要說的是第一課時。
    二、說教法、學法
    根據(jù)本課的課型特點及語言特色,我將采用情景教學法,以讀促悟。學習中采用“先扶后放,扶放結合”的方式,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學習中利用典型詞語、句子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與邏輯思維訓練。
    三、說教學程序
    (一)謎語激趣,引入新課
    1.師:四肢短短,身體扁平;墻上爬行,專吃蚊蠅;尾巴易斷,斷了再生。
    2.學生猜出后,揭示課題。今天我們一齊來學習《小壁虎借尾巴》的故事。
    3、我們線觀看一段無聲動畫片,學生準備給動畫片配音。
    4、學生在興趣引導下,按照要求自由讀課文。
    (1)畫出本課生字詞,還要想辦法記住它。(2)注意讀準字音,認清字形。
    (3)讀通課文,標出自然段的序號。
    5、交流熟記生字的好辦法,以捉迷藏游戲的方式,認讀句子。
    【讓學生根據(jù)要求讀課文、使學生讀有目的,能避免單純地、盲目地讀書,從而養(yǎng)成良好的讀書習慣?!?BR>    (二)先扶后放,逐層精讀。
    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后,為更好地為課文配音,必須理清文章思路:包括故事的起因、經(jīng)過、結果,故事中有誰,干了什么事、說了什么話等,實際是引導學生充分研讀課文。
    1.尋求壁虎借尾巴的原因。
    要想知道“小壁虎為什么借尾巴”得從哪幾個自然段找答案。學生選第1、2自然段。學生很快就把借尾巴的原因找到了:“因為小壁虎的尾巴掙斷了,他覺得沒有尾巴很難看,所以他想去借一條尾巴”。
    (2)假如小壁虎不掙斷尾巴,會出現(xiàn)什么情況?從壁虎掙斷尾巴,可以看出小壁虎的尾巴有什么作用?(保護自己)
    【一年級的學生在回答這個問題時,大都是說小壁虎的尾巴是被蛇咬斷的。為了培養(yǎng)學生認真讀書的習慣,通過仔細讀書,使學生明白,小壁虎的尾巴是掙斷的。并在此基礎上講清了壁虎的尾巴,有保護自己生命的作用。】
    2.梳理壁虎借尾巴的經(jīng)過。
    原因找到了,接下來了解借尾巴的過程。引導學生學習第三、四、五自然段??圩 霸鯓咏琛敝攸c分析,此環(huán)節(jié)采用“從扶到放”的教學程序:學習第三自然段以扶為主,學習第四自然段采用半扶半放的教法,學習第五自然段,以放手讓學生自學為主。這個由扶到放的過程,就是教給學生讀書方法的過程,也是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的過程。
    (1)以扶為主,領學課文第三自然段。
    A.學習第1、2句,出示句式:小壁虎爬到哪里?看見什么?通過讀與說,學生弄明白了:小壁虎爬到小河邊,看見小魚搖著尾巴在河里游來游去,這時教師扣住“搖”字問:小魚為什么能在河里自由自在地游來游去呢?(學生回答是因為小魚搖著尾巴)教師就因勢利導,讓學生用手勢演示“搖”的動作,教師進一步問:寫小壁虎爬到小河邊怎么要寫爬呀爬?(說明小壁虎爬的時間長,爬的路程長,這為后面突破教學難點:小壁虎尾巴再生的特點,埋下了伏筆)
    B.學習第3、4句。出示句式:小壁虎怎么說,小魚怎么答。
    比較下面的句子和標點?!靶◆~,你把尾巴借給我!”“小魚姐姐,把您的尾巴借給我行嗎?”引導學生理解用上“姐姐、您、行嗎”等詞語,及詢問的語氣,說明小壁虎很有禮貌。小魚說:“不行!我要用尾巴撥水?!毙◆~說:“不行啊,我要用尾巴撥水呢?!币龑W生體會加上“啊”“呢”這些語氣詞,可以表現(xiàn)小魚是友好拒絕,和因為不能把尾巴借給小壁虎而為難的心情。
    C、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對話。
    這樣運用比較法,抓住重點詞句,學生很快就明白小壁虎十分禮貌,這既進行了語言文字訓練,又進行了文明禮貌教育。收到教育、教學合二為一的效果,體現(xiàn)文道統(tǒng)一的原則。
    四、五自然段采用以上方法教學,使學生處于輕松、愉快、積極思維的氣氛中,做到面向全體,發(fā)揮教師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
    另外,借助“小魚用尾巴撥水”“黃牛用尾巴趕蠅子”、“燕子用尾巴掌握方向”。提問:你們從中明白了什么道理?進行歸納推理。由個別現(xiàn)象,總結出一般結論——動物的尾巴都有用。(總結板書)
    3.弄清壁虎尾巴的特點、用處。
    既然動物的尾巴都有用,那么壁虎的尾巴也有用。有什么用呢?課文中沒有直接說明,是教學的難點,如何突破這個難點,先得弄清壁虎尾巴的特點。學生自由讀六、七自然段,找出壁虎心情變化的詞語。(難過——高興)【壁虎尾巴一掙就斷,斷了能長出新的來,這種易斷、重新生長的現(xiàn)象叫做再生】這一特點對它有什么用處?對照前文,可知壁虎尾巴有自我保護作用。這部分的教學是一種演繹推理,由一般結論推斷出個別現(xiàn)象,至此突破了難點。
    4、總結全文,擴散思維。
    (1)通過學習,學生知道了這幾種動物尾巴的作用。你們還知道哪些動物尾巴有什么用?播放課件,讓學生說說他們尾巴的作用。如果僅僅只讓學生說說這些動物尾巴的作用就沒有體現(xiàn)語文課的特點,可以讓學生模仿第三自然段的結構句式說一段話。
    比如:小壁虎爬呀爬、爬到大樹上,看見猴子在樹上搖來晃去,小壁虎說:“猴子大叔,您把尾巴借給我行嗎?”猴子說:“不行啊,我要用尾巴蕩秋千呢!”這樣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又能使學生把所學知識轉化成能力,從而獲得成功的快樂。
    (2)結語設疑。按課文內(nèi)容延伸設疑,在教完課文后指導學生討論:如果以后小壁虎尾巴再斷了,還會去借巴嗎?既緊扣課文重點,引導學生利用已學知識加以總結,突出難點——壁虎尾巴可以再生。
    至此,課文思路已經(jīng)清晰,人物、語言、情感也已明了,為動畫片配音的時機成熟,再配以班得瑞清新優(yōu)美的《清晨》鋼琴曲,效果自然值得期待。
    (三)作業(yè)設計:根據(jù)教學目標,強化教學效果,我設計如下作業(yè):
    1、有感情朗讀課文。
    2、課外延伸:小壁虎看到長出的新尾巴真開心呀!它要去告訴他的好朋友。請同學們也來當當小作家,像課文那樣,編個小故事。
    析:得法于課內(nèi),延伸于課外,提高語文實踐能力,這是語文教學的至高境界,也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的好辦法,我想通過這種訓練,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均能得到發(fā)展。
    【識字方法】
    1、猜字謎:
    你錯一半。(借)蟲子爬到文字邊。(蚊)看字它是蟲,其實不是蟲。(蛇)
    2、按結構分類:半包圍:虎、逃上下:壁左右:借、蚊、蛇、姐、新
    3、熟字換偏旁:借-錯-蠟逃-跳-挑難-堆-推-準新-聽-近-
    4、同偏旁字:姐-媽-奶-妹-姨蚊-蛇-蠅-螞-蟻-蜻-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