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上冊語文《散步》教案三篇

字號:

課文圍繞“散步”這一中心事件,寫了四件小事:“我”勸母親去散步,兒子發(fā)現(xiàn)有趣的散步隊形,母親和“我”的兒子發(fā)生分歧,“我”背母親、“我”的妻子背“我”的兒子,表達了豐富多樣的親情--“孝敬”“慈愛”以及中年人的“家庭責任”。準備了以下教案,希望對你有幫助!
     篇一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整體感知課文;練習朗讀和圈點勾畫,積累語言;鍛煉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
    2、過程與方法:抓住關鍵語句精讀課文,自主、合作、探究,領悟課文深長的意味。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感受文章字里行間的愛與親情,形成尊老愛幼、珍愛親情、珍愛生命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尋找典型詞句,理解課文深長的意味,學習發(fā)現(xiàn)并表達生活當中的一舉一動的愛之美。
    【教學方法】朗讀法、圈點勾畫法、合作探究法
    【課型】新授課
    【教學用具】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上個周六,這張照片在短短的10個小時之內(nèi)在全球的轉載量超過250萬。一對父子走在人行道上,天下著滂沱大雨,父親全身濕透,而右手的傘則堅定地聚在兒子頭上,呵護他不受風吹雨打。那這一個小舉動能感動全世界的網(wǎng)友,甚至讓人們在深夜淚流滿面,我覺得呀是我們對愛與美有著天然的感動之心,而這種愛與美的小組成單位由社會小的基本組成細胞--家庭成員間的愛構成。今天,我們共同學習作家莫懷戚的敘事散文--《散步》,體悟那字里行間流淌的一舉一動間的愛。(板書課題:散步莫懷戚)
    二、感知課文
    1、自由朗讀:
    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語句。勾畫出生字詞語。
    2、檢查指導:
    (1)讀生字詞。
    分歧(qí)霎(shà)時拆散(sàn)水波粼粼(lín)
    各得其所嫩芽信服
    (2)小組朗讀:
    8個小組各派一名代表讀一段。明確感情基調(diào):輕松愉快
    思考本文講述了怎樣一個故事,用簡練的語言概述“散步”的過程。
    簡單評點學生的朗讀。
    3、概括散步過程:并分析第1段。(生齊讀)。
    三、精讀感悟:
    生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部分朗讀并賞析。
    1、分析第1段。
    冒號:強調(diào)。長鏡頭拉近拍攝。想象畫面的流動。(生讀第1段)
    明確:瞧這一家子:三代,四口人,兩對*。
    2、通過分析人物來感悟文章。
    (1)兒子、小孩子
    喜歡的原因,表現(xiàn)在哪?文中如何描寫的?讀一讀。
    明確:第5段。可愛。激動。聰明。童趣。(板書兒子:機靈可愛)
    (2)妻子
    喜歡的原因,表現(xiàn)在哪?文中如何描寫的?讀一讀。
    明確:第6段(尊重丈夫)第8段(疼愛兒子)
    “聽,蹲,背,走”四個動作就讓我們看到一個“賢妻良母”的形象。
    (板書:妻子:賢妻良母)
    (3)母親
    喜歡的原因,表現(xiàn)在哪?文中如何描寫的?讀一讀。
    明確:按先后順序,把直接描寫母親的語句讀一讀。
    第2段(體諒兒子的孝心,尊重兒子)第7段(疼愛小孫子)
    通過母親的眼睛,我們看到遠處的美景。(生讀)
    點撥寫景部分的朗讀。(生讀)
    點撥:望--由近及遠,金色、整齊、水波粼粼,視線拉遠拉長。
    (師范讀)(生齊讀)(板書母親:善解人意)
    (4)“我”
    喜歡的原因,表現(xiàn)在哪?文中如何描寫的?讀一讀。
    明確:第2、8段(關心母親身體)第6段(委屈兒子,遷就母親)
    時日還長,言下之意是陪母親“時日短”--引出第3段(生讀)
    點撥:太遲,挺,熬,總算(老師范讀)
    “春天總算來了”,你看那南方初春的田野--引出第4段(生讀)
    點撥:大塊小塊、隨意、密,咕咕,生命
    明確:生命真美?。∽x這段話,用生命的美滋養(yǎng)我們的眼,用生命的美營養(yǎng)我們的心。(生齊讀第4段)
    盡孝要趁早啊!哪怕是滿足母親的一個小小的心愿。于是,在產(chǎn)生“走大路”與“走小路”的分歧的時候,我斷然決定-“走大路”。
    (板書:孝敬母親)
    于是,這樣,我們在陽光下……引出第8段(生齊讀第8段)
    分析這段“整個世界”。結合課后練習一,想象畫面,換個角度擬題目。
    參考:愛、家、美、*、背負、責任、親情、母與子、春天來了、美的風景(補充:作者的寫作契機)
    而沉重的責任,自需背負,所以我在文中設計了--背:背小的,背老的;將整個世界背起來,中青年人責無旁貸。
    --莫懷戚《<散步>的寫作契機》
    再瞧這“尊老愛幼”的一家子--(齊讀第8段)
    愛、家、美、*、背負、責任、親情、母與子、春天來了、美的風景
    愛過知情重啊。再瞧這“尊老愛幼”的一家子--
    四、品味語言:選擇自己喜歡的句子分析。
    五、創(chuàng)新表達:圍繞“親情”學生完成仿寫訓練。
    普通的散步,折射出了美麗的愛和親情,這種寫作手法叫“以小見大”。一句話、一個動作、一個眼神、一個守候的身影……都包含濃濃的親情,愛在一舉一動間,請同學們組內(nèi)交流,再按照要求完成仿寫練習并分享。
    要求:按照句式,圍繞主題完成仿寫練習。注意“小事情”中見“大情感”。
    親情是受傷時,父母那溫暖的懷抱。親情是,。
    參考:親情是下雨時,父親為你撐起的那把傘。
    親情是受傷時,父母那溫暖的懷抱。
    親情是饑餓時,一碗熱氣騰騰的湯。
    六、結語:
    同學們,人類的愛無需豪言壯語,它就在一舉一動的平凡的言行之間,父親為兒子撐傘,兒子背起老母親,父母無私付出,兒女真誠回報。即使它再平凡再細小,這份愛,也足以讓全世界為之感動。它需要我們用一生的光陰來感悟,同學們,但愿這節(jié)課能成為你人生路上的一筆財富。
     篇二
    設計思想:
    七年級學生正處于發(fā)展獨立思維的重要階段,不再喜歡被動地接受知識,他們的自尊心、主動性和求知欲已大大提高了,同時,學生已經(jīng)具有了一定的分析、理解、審美和口頭表達能力。在教學中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讓學生做問題的發(fā)現(xiàn)者、思考者、探索者。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整體感知課文內(nèi)容,通過比較閱讀提高情趣
    2、過程與方法:
    揣摩重點詞句的含義,品味文章的語言美。
    了解“以小見大”的表現(xiàn)手法。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培養(yǎng)尊老愛幼、珍愛親情、珍愛生命的美好品德,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
    教學重點:
    1揣摩精美詞句,品味語言美。
    2培養(yǎng)學生遵老愛幼、珍惜親情、珍愛生命的情感
    教學難點:
    體會文章的人性美并理解文章后一句話。
    教法設計:
    誦讀品味法點撥引導法
    教法指導:
    引導學生說事、品情、賞景、析意、悟法。
    教學準備:
    (1)歌曲《家和萬事興》《讓愛住我家》
    (2)ppt
    教學過程:
    一.歌曲導入
    播放《家和萬事興》,讓學生說出歌名。背出“家和”的兩句--“妻賢福星廣”、“母慈兒孝敬”?,F(xiàn)在我國正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家庭是社會的細胞,一個家庭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乃至全世界的縮影。家庭和諧了,社會就和諧了。
    今天,我們就來共同學習莫懷戚的《散步》。作者:莫懷戚,重慶人,當代作家,重慶師范大學教授。
    二.聽讀入境,積累字詞。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熬分歧意思霎時散步拆散盡頭粼粼背起后背蹲下
    2、理解下列詞語在文中的意思:
    信服熬分歧意思拆散各得其所委屈盡頭粼粼自然仔細
    三.自讀課文,整體感知。
    1、搶答:散步的人有?(我,我的母親,我的妻子和兒子。)
    散步的地點是?(田野)
    散步的季節(jié)是?(初春)
    散步的過程中發(fā)生了什么?用原文中的一個詞回答。(分歧)
    2.想一想本文圍繞著哪幾個人寫了一件什么事?了解事情發(fā)生的時間、地點、起因、經(jīng)過、結果。
    文章講述了一家祖孫三代四口人:“我”、“母親”“妻子”和“兒子”,在南方初春田野散步。后來發(fā)生了分歧,終“母親”遷就了孫子,改走小路的事情。
    四、深入課文,尋找真情。
    1、過渡:你們聽得很認真,值得褒獎,但要想真正走進作者的內(nèi)心世界,還需多讀。
    請看清要求,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要求:a.朗讀時把握好語氣、語調(diào),注意停頓;
    b.思考:散步過程中發(fā)生了什么分歧?我是怎樣解決的?
    2、請同學讀一讀自己喜歡的句子,其他同學認真聆聽,作出評價。
    3、研討。
    a.散步過程中發(fā)生了什么分歧呢?(媽媽要走大路,大路平順;兒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b.那么,“我”如何決定的呢?(走大路)“我”為什么做出這樣的決定?
    c.假如,“我”當時決定依從兒子走小路,那會怎么樣呢?
    d.文中能表現(xiàn)“我”孝敬母親的句子還有那些?
    4.其實一個家庭要想和美,“敬老”是一個決定的因素。家庭和美,還需要家庭成員間相親相愛。下面,請分小組交流一下,文中還有哪些地方看出這家人的相親相愛?試著用用一個詞語評價文中人物。
    “我”孝順;
    妻子賢良;
    母親慈愛、謙讓、有涵養(yǎng);
    兒子乖巧、可愛。
    這是一個和和美美的家庭。(幸福的家庭、和諧的家庭、令人羨慕的家庭……)
    四、品味語言,探尋美點。
    1、導入。
    這篇文章之所以感染力十足,是因為它的語言。如果我們細細咀嚼、品味,會感受到它的非凡魅力!
    下面請同學們賞讀課文,找出喜歡的句子,圈點勾畫,并與同桌交流喜歡的原因。
    1、把握好角度:遣詞、修辭、句式、情感表達、寫作方法等角度。
    2、交流時請用上“我喜歡的句子是--因為它--”或“我感受深的句子是--它--”等句式。)
    2、請同學說說喜歡的句子。
    示例:我喜歡的句子是“她的眼睛隨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兩行整齊的桑樹,盡頭一口水波粼粼的魚塘?!币驗檫@句話描繪出了充滿詩情畫意的田園風光,揭示了“小路有意思”的內(nèi)涵,點明了走小路的原因,展現(xiàn)了母親充分理解孫兒愿望的內(nèi)心世界。
    3、引導、點撥。
    4、過渡語。
    這里有充滿詩情畫意的景,這里有崇尚美德的人,這里更有動人心弦的情!老師也深愛這篇文章。我喜歡文章后一段,尤其是后一句話。
    五、深入探究、突破難點。
    1、投影出示后一句話,齊讀。
    2、請同學說說對這句話的理解。
    我背母親是尊老的表現(xiàn),妻子背兒子是愛幼的表現(xiàn)。從這句話可以看出我們一家人尊老愛幼。
    母親老了,容不得什么閃失;孩子太小,不得不小心。
    3、著重談“整個世界”,順勢談談“以小見大”手法)
    4、結語。
    是?。≈心暌淮嫌欣?,下有小,責任重大。他們既善待衰老生命,又呵護幼小的生命!有了他們,我們的傳統(tǒng)美德才能得以發(fā)揚,我們的家庭才能日趨和諧!他們真了不起!
    六、暢談收獲、暢敘親情。
    那么,三十年后,各位同學也人到中年,你們會以文中的“我”與“妻子”為榜樣,善待老人,勇敢地挑起那份沉甸甸的擔子嗎?同學們,旅途中你一定受益匪淺吧?請談一談。
    2、學生談收獲,教師點撥。
    3、同桌交流。
    七、課堂總結,深化情感。
    文中“我”和妻子就代表著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贍養(yǎng)老人,又要撫養(yǎng)孩子,肩負著承前啟后的責任,體現(xiàn)了“我”對生活的一種責任感、使命感。整個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組成。一個家庭是這樣,一個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嘗不是這樣?所以說背起的是整個世界。這樣大詞小用,透露出作者大有深意,他想說的意思,超出了事情本身?!拔摇北衬赣H,妻背兒子,從表面上看,“我”害怕他們摔著,其實也就是對老的尊敬,對小的愛護。作者在字里行間流露出一種對生活的熱愛,對生命的珍愛,生命就像一只永不熄滅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傳遞。
    (這部分是對課文的咀嚼和消化階段,也是學生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的佳時機,所以教師要充分信任學生,用暗示等方式鼓勵學生,適時啟發(fā)。盡可能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八.板書設計
    散步
    1、人物:母親:老邁、順從、愛幼
    我:孝敬
    妻子:賢惠、孝順、克己、體貼、溫柔
    兒子:天真可愛、聰明伶俐
    2、時間:春初
    3、地點:南方田野
    4、事件:散步,一波三折:⑴母親不愿出來
    ⑵走大路小路分歧
    ⑶母親改變主意--走小路
    5、情感:濃濃親情:*情、父子情、*情、祖孫情【敬老愛幼、互敬互愛】
     篇三
    教學設想:
    當代作家莫懷戚的《散步》是一篇精美雋永,玲瓏剔透、蘊籍豐富的親情散文。文章篇幅不長,寫的也是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一家人一起散步,卻于小小的散步中折射出親情人性的亮麗之光;于輕描淡寫之中顯出蘊籍含蓄雋永的詩意;于娓娓道來里展示曉暢素雅的美的語言?;蛟S是久居繁華的燈紅酒綠的都市,很少看到全家老小一同散步的情形,或許是缺少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也很少看見全家老小外出時和諧相處的情形。因此,每每看到這篇散文,總覺得有些東西觸動我的心靈,總會引起我們的向往和思考,就算看百遍也不厭倦,仍有常讀常新的感覺……
    于是,面向七年級的學生教學《散步》,首先是朗讀,帶著學生美美地讀,進入散文中描繪的優(yōu)美情境,感受自然之美、人情之美;然后是概括故事情節(jié),欣賞人情美;難點在于探究美,即探究美的根源——家庭和諧幸福的秘訣,學會創(chuàng)造美。
    教學目標:
    一、有感情地朗讀全文,學會通過語音、語調(diào)、語速、重音的變化表達情感;
    二、概括文章內(nèi)容,品味欣賞精美雋永語言;
    三、體會親情之美,培養(yǎng)對家庭對社會的責任感。
    教學時數(shù):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散步本是很平常的事情。然而,在日常生活中,全家人一起出來散步,卻并不多見。你和全家人一同散步過么?能否說說全家人一同散步的故事?(幾個人一起?在哪散步?開心么?)
    鼓勵學生大膽、主動的表達。
    師:聽了大家剛才說的的散步故事,在孩子們看來確實很有意思。那么,在成年人看來,散步是否也很有意思呢?讓我們一起同當代作家莫懷戚一起散步去!
    二、誦讀
    (一)自由讀。
    要求:聲音洪亮,讀準字音,注意把握好停頓、重音、語速、語調(diào)。
    (二)分角色讀。
    數(shù)名學生依次有感情地朗讀1-8段。讀完后師生共同評價字音、停頓、語調(diào)等是否恰當?shù)乇磉_了情感。
    (三)通過剛才的朗讀,我們可以了解到:
    1一家人有哪幾個?在什么時候什么地方散步?
    明確:一家四口。母親、我、妻子、兒子。在南方初春的田野散步。
    2你可以感受到一家人去散步時怎樣的心情?說說你是從那些文字感受到的。
    明確:一家人散步很高興,從“但是春天總算來了。我的母親又熬過了一個嚴冬?!币约懊枥L春景生機勃勃的景象可以感受到一家人高興的心情。一家人去散步心情很愉快。從文中的景物描寫、細節(jié)描寫等可以體會到。
    景物描寫如:
    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塊小塊的新綠隨意地鋪著,有的濃,有的淡;樹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著水泡。這一切都使人想起一樣東西——生命。
    細節(jié)描寫如:
    我和母親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兒子走在后面。小家伙忽然叫起來:“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后面也是媽媽和兒子。”我們都笑了。
    可見一家人和諧相處,在春意盎然的田野散步,其樂融融。
    三、解讀
    (一)讀分歧
    1一家人在一起,總會有一些矛盾、分歧。“我”一家四口也會有。這次散步有什么分歧?
    明確:母親要走大路,大路平順;我的兒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2分歧的解決由誰決定?為什么?
    明確:分歧的解決由我決定,因為“一切都取決于我。我的母親老了,她早已習慣聽從她強壯的兒子;我的兒子還小,他還習慣聽從他高大的父親;妻子呢?在外面,她總是聽我的?!?BR>    3分歧終怎樣解決的?為什么采取這樣的辦法?
    明確:后,我決定委屈兒子,走大路。但母親又改變主意了,說走小路。
    我決定委屈兒子,因為我伴同他的時日還長;母親改變主意,是因為關愛孫子,寧愿委屈自己也要讓孫子開心。
    4通過這個分歧的解決,你發(fā)現(xiàn)這一家四口人各有怎樣的特點?
    答案不,言之成理即可。
    如:我——沉著果斷
    妻子——賢惠
    母親——慈愛,疼愛孫子,信賴兒子
    孩子——乖巧、聰明活潑
    (二)鮮花送給誰
    我們常把鮮花送給可敬的人。這里只有一束鮮花,如果是你,你會把這束鮮花送給這家人里的哪一個?你送鮮花給他時,能否說出送她鮮花的理由?
    學生討論交流。
    師集中學生的意見。一般學生都集中在把鮮花送給母親或“我”。因此教師適時把學生分為兩組。
    有哪些同學要把鮮花送給母親?請你來說說送母親鮮花的理由。
    有哪些同學要把鮮花送給“我”?請你來說說送“我”鮮花的理由。
    歸納學生的理由:
    母親年紀大了,身體不好,寧愿委屈自己,順從孫子的心愿;母親能聽從而子的勸告來散步等,可見母親很善良,無私,關愛家人。而且培養(yǎng)出了這樣懂事、負責任的兒子——“我”,所以把鮮花送給母親。
    “我”作為一家之主,能帶著一家人出來散步,能正確決策,選擇母親想走的大路,而且到了一處,就主動蹲下來,背起母親,可見“我”既是一位嚴格的父親,是一家之主,又是一位孝子,團結妻子一同承擔了贍養(yǎng)老人、撫養(yǎng)教育孩子的重大責任。所以鮮花應當送給“我”。
    其實,文中的“我”的妻子也有可敬之處——能顧全大局,能理解、信賴、支持丈夫(在外面她總是聽我的),能和丈夫齊心協(xié)力,共同承擔贍養(yǎng)老人、撫養(yǎng)教育孩子的重大責任,卻是一位賢妻。
    四、美讀
    (一)不知大家是否發(fā)現(xiàn),這一家四口如此和睦相處的秘訣是什么?他們雖然年齡不同,身體狀況不同,有過矛盾、分歧,但是都有一個共同點,正是這個共同點使分歧順利解決,你能否用一個字來概括這個共同點?
    明確:這個共同點就是每個家庭成員都懷有對家人真誠的——關愛。
    (二)你從哪些文字體會到他們之間真誠的關愛?有感情地朗讀這些文字,說說你的體會。
    學生有感情的朗讀交流,教師適當點撥。
    如:第三段“天氣很好。今年的春天來得太遲,太遲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是春天總算來了。我的母親又熬過了一個嚴冬?!?BR>    品析:
    兩個“太遲”,看似重復、啰嗦,其實是有用意的,正因為春天來得太遲,才會有一些老人挺不住,才會有春來后的慶幸“我母親又熬過了一個嚴冬”。一個“又”字,包含了欣喜;一個“熬”字,只有在“煎熬”“熬藥”中用到,一般是指在漫長的痛苦中掙扎才用“熬”字,可見母親在冬天多么難受,終于盼到春天了,又多么欣喜!看似平常的一段話,其實蘊含了兒子對母親、對老年人很真摯很深沉的關愛之情。因此這四句話,前兩句讀春天太遲讀得較為沉重、緩慢,后兩句讀出春天來了,母親熬過來了的欣喜,要讀得輕快、昂揚。
    (三)齊讀后一段,邊讀邊想像、思考:
    1“我的母親雖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兒子雖然很胖,畢竟幼小,自然也輕。”為什么“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wěn)穩(wěn)地,走得很仔細”?
    明確:我和妻子慢慢地,穩(wěn)穩(wěn)地,走得很仔細,都是盡力想讓背上的母親、兒子更穩(wěn)當、更舒適。
    2如何理解“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
    問題分解:
    (1)“我”背上的是誰?妻子背上的是誰?僅指這兩個人么的軀體么?
    明確:我背上的是母親,妻子背上的是兒子。不只是兩個人的軀體,而是說我和妻子承擔了贍養(yǎng)老人、撫養(yǎng)教育孩子的重任。
    (2)為何說這兩樣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
    贍養(yǎng)老人、撫養(yǎng)教育孩子就是中年人的神圣使命。因為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家庭和諧幸福直接關系到社會的和諧穩(wěn)定。對于一個中年人來說,他首先要解決好的問題就是照顧好自己的家,贍養(yǎng)好自己的老人,撫養(yǎng)教育好自己的孩子。這就是中年人的整個世界。這一點就是中國的傳統(tǒng)美德,也就是中國人做得好。有培根的名言為證:哺育子女是動物也有的本能,贍養(yǎng)父母才是人類的文化之舉,這個,全世界數(shù)中國人做得好。
    五、拓展延伸
    我們通過這一篇《散步》,感受到家庭之美,親情之美,同時,也感受到中年人肩上沉甸甸的責任感,使命感。作為中學生的你,是否感受到你肩上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