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成人高考專升本作文

字號:

高分作文肯定不是臨場訓練出來的,而是平時*出來的,它需要你平時多閱讀,多觀察,多積累,提升我們的境界,錘煉我們的思想。文章恰如人的影子,人的境界提高了,思想獨立了,文章自然也立竿見影。
    
    有競爭才有發(fā)展
    在鹿特丹世乒賽上,中國隊又包攬了全部冠軍,在自豪驕傲的同時,一些極具憂患意識的人也表示對中國長期壟斷某項體育比賽可能會不利于發(fā)展的擔憂,我認為這應該引起人們的重視。壟斷必能會造成不公平,打擊選手的積極性,缺乏競爭力,從而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發(fā)展,競爭力越強,發(fā)展的動力越大。
    曾經女排、乒乓球、跳水都是中國的“壟斷項目”,可為了這些項目的長期進步與發(fā)展,我們不保留“核心技術”積極與其他國家的選手與教練交流與合作。不壟斷,促競爭,使中國及世界的體育事業(yè)繁榮發(fā)展。在中國教練郎平的指導下,俄羅斯女排成績驕人;在外籍教練米盧的輔導下,中國男足第成功出線!公平的競爭促進了體育事業(yè)的發(fā)展。
    在文化發(fā)展的道路上,競爭亦促進發(fā)展,春秋戰(zhàn)國時期是中國歷第一個也是為瑰麗豐富的文化繁榮期。孫子提倡“仁者愛人,克己復禮”;孟子主張“為政以德”;老子崇尚“清靜無為”;莊子曾經夢蝶化仙;墨子力行“兼愛非攻,節(jié)葬節(jié)用”;韓非子開創(chuàng)“法、術、勢”令人嘆為感觀止……。是競爭促成了百家爭鳴的文化繁榮局面,這是“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后的文化“大一統(tǒng)”事情無法達到的高峰。
    在經濟發(fā)展的道路上,道與理亦然。在20世紀80年代我國國營企業(yè)逐漸喪失活力而成為國家財政負擔,造成了不利于經濟發(fā)展的局面,政府開始了大力闊斧的企業(yè)改革,創(chuàng)新地打破了單一公有制,實行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fā)展的經濟政策;以宏觀調控為主,加大企業(yè)自主權;將深化國有企業(yè)公司股份制改革作為目標與重點,在競爭中,國有企業(yè)積極改革與創(chuàng)新,再次煥發(fā)了生機與活力。是競爭促進了經濟的發(fā)展。
    宗教改革打破教會壟斷教育,培養(yǎng)了無數啟蒙運動的先驅;打破官窯壟斷,民窯技藝更勝一籌;百家講壇引起電視電視國家說教熱后,后起之秀----文化中國、開壇等使國學熱得以持續(xù)與發(fā)展……
    競爭是發(fā)展的強大動力。在競爭的壓力下,我們前進、突圍、避險、拼搏……競爭不是成功的墳墓,而是成功的搖籃,有競爭,才有發(fā)展!
    北京的符號——老舍與北京
    我看見祥子手里撥弄著現洋,心中盤算著買車,嘴里念叨著自己的小九九;我看見王順發(fā)忙著擦桌子抹茶碗招呼客人,手里拎著老北京的大茶壺,壺嘴徐徐吐著水霧;我看見沙子龍直視徒眾一言不發(fā),心中暗道“不傳!不傳!”,堂前老北京那支鏢局長槍,靜靜倚立墻角,與主人遙相呼應……
    讀老舍先生的書,仿佛被書中人物引領著,游覽北京的街巷,呼吸北京的氣息,欣賞北京的色彩,聆聽北京的節(jié)奏,感受北京的心情……老舍先生的作品,就是老北京的符號??!
    那是老北京的絲絲縷縷、點點滴滴。似一段京胡弦語,激越鏗鏘,余韻悠長;如一壺茉莉花茶,馥郁芬芳,回味無窮。
    老舍先生雖然祖籍山東,可他卻生在北京,長在北京,更無比地愛著北京。他愛老北京的一切,在他眼中,老北京正如舊歷年張貼的年畫:喜慶、稚拙,又不失王者的大氣;細致、精巧,更傳達著文化的氣息。于是,老舍先生的文字,老舍先生的名字,也因此成了北京的象征、北京的符號。
    老舍先生出過國,留過洋,他自然懂得時代終究會推動“老北京”變成“新北京”,這是一種欣喜與哀婉交織的復雜情感。這種情感,也常常在他的作品中流露出├礎—《四世同堂》的主人公瑞宣,喜歡逛八面槽、大柵欄、琉璃廠,可他也嘆惋“在不久的將來,這些店鋪都會消失”。正因為此,老舍先生在北京新時代的舞臺上,努力創(chuàng)造著新北京的語言和形象,創(chuàng)造著新北京的符號。
    于是,作為北京符號發(fā)現者、熱愛者和創(chuàng)造者的老舍先生,也成為了北京歷史與現實的,北京人眼里與心中的,一座永恒的豐碑。
    不能承受的文化之輕
    時代的車輪伴著巨響轟隆而行,身邊的風景有如飄去的野姜花,舊的離開,新的綻放。真正的文化,那沉淀了千年的文化,被太多的紛繁取代。當今的文化生活又多又雜,這些雜而不精,多而不良的文化,成了正在成長的我們生命中不能承受的文化之輕。
    武俠言情如今大行其道。古老的線裝名著在書架中黯然無光,武俠言情等通俗文學卻批著閃亮的精裝外衣高高在上。不可置否,現在的學子們可看的書是十分廣泛的,那個在昏黃油燈下抄書,苦苦問人借書的時代已經離我們太遠太遠了,隨便走到喧鬧的馬路上,各種書籍便“歷歷在目”。這些影響,造就了一大批沒什么能力卻叛逆、獨斷專橫的孩子,不禁令人嘆息。
    除去書文化,音樂文化也正受著侵蝕。流行音樂歌詞的你儂我儂暫且不談,卻連古典音樂也遭受災難,有的成了廣告的背景,有的成了商業(yè)的手段。古老教堂里回響的圣樂,卻也被加入了許多流行歌手的歌曲,美其名曰多元,甚至用此來宣傳,在如今古典與現代的“三八線”逐漸消失的時候,純正的古典音樂又將何去何從?
    除此之外,當今的文化生活還有其它的弊病,電視劇拍的粗制濫造,韓劇日劇卻令青年學生為之瘋狂,做起了狂想的FANS。本該在校園凈土中單純生活著的我們,卻被過多的文化生活圍截的窒息。忽然發(fā)現青春有白發(fā),米蘭昆德拉曾說,生活的壓力、負擔等等,成了生命中不能承受的輕,看看當今的文化生活吧,它太亂,太多,不精細又粗鄙過多,它正在成為我們生活中不能承受的文化之輕,請正視這個問題,我相信,凈土終將到來,文化終會還以純凈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