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級英語教學課件資料之名人簡述

字號:

研究證明,小學時期是學生各方面全面發(fā)展的起步時期,這時候會更容易接受信息輸入,所以,英語語言學習在這一階段是很好的發(fā)展時期,更加容易吸引學生的興趣,當然,學不進去是多方面的原因。不妨從下面為您準備的資料里面去尋找學習英語語言的興趣。
    馬可·波羅
    馬可·波羅是世界的旅行家,1254年生于意大利威尼斯一個商人家庭。17歲時跟隨父親和叔叔,途徑中東,歷時四年多來到中國,在中國游歷了17年?;貒蟪隽艘槐尽恶R可·波羅游記》,記述了他在東方最富有的國家——中國的見聞,激起了歐洲人對東方的熱烈向往,對以后新航路的開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同時,西方地理學家還根據書中的描述,繪制了早期的“世界地圖”。馬可·波羅小時候,他的父親和叔叔到東方經商,來到元大都(今天的北京)并朝見過蒙古帝國的忽必烈大汗,還帶回了大汗給羅馬教皇的信。他們回家后,小馬可·波羅天天纏著他們講東方旅行的故事。這些故事引起了小馬可·波羅的濃厚興趣,使他下定決心要跟父親和叔叔到中國去。
    1271年,馬可·波羅17歲時,父親和叔叔拿著教皇的復信和禮品,帶領馬可·波羅與十幾位旅伴一起向東方進發(fā)了。他們從威尼斯進入地中海,然后橫渡黑海,經過兩河流域來到中東古城巴格達,從這里到波斯灣的出??诨魻柲酒澗涂梢猿舜瘪傊袊恕H欢?,這時卻發(fā)生了意外事件。當他們在一個鎮(zhèn)上掏錢買東西時,被強盜盯上了,這伙強盜乘他們晚上睡覺時抓住了他們,并把他們分別關押起來。半夜里,馬可·波羅和父親逃了出來。當他們找來救兵時,強盜早已離開,除了叔叔之外,別的旅伴也不知去向了。
    馬可·波羅和父親、叔叔來到霍爾術茲,一直等了兩個月,也沒遇上去中國的船只,只好改走陸路。這是一條充滿艱難險阻的路,是讓最有雄心的旅行家也望而卻步的路。他們從霍爾木茲向東,越過荒涼恐怖的伊朗沙漠,跨過險峻寒冷的帕米爾高原,一路上跋山涉水,克服了疾病、饑渴的困擾,躲開了強盜、猛獸的侵襲,終于來到了中國新疆。一到這里,馬可·波羅的眼睛便被吸引住了。美麗繁華的喀什、盛產美玉的和田,還有處處花香撲鼻的果園,馬可他們繼續(xù)向東,穿過塔克拉瑪干沙漠,來到古城敦煌,瞻仰了舉世聞名的佛像雕刻和壁畫。接著,他們經玉門關見到了萬里長城。
    最后穿過河西走廊,終于到達了上都——元朝的北部都城。這時已是1275年的夏天,距他們離開祖國已經過了四個寒暑了!馬可·波羅的父親和叔叔向忽必烈大汗呈上了教皇的信件和禮物,并向大汗介紹了馬可·波羅。大汗非常賞識年輕聰明的馬可·波羅,特意請他們進宮講述沿途的見聞,并攜他們同返大都,后來還留他們在元朝當官任職。聰明的馬可·波羅很快就學會了蒙古語和漢語。他借奉大汗之命巡視各地的機會,走遍了中國的山山水水,中國的遼闊與富有讓他驚呆了。他先后到過新疆、甘肅、內蒙古、山西、陜西、四川、云南、山東、江蘇、浙江、福建以及北京等地,還出使過越南、緬甸、蘇門答臘。他每到一處,總要詳細地考察當地的風俗、地理、人情。
    在回到大都后,又詳細地向忽必烈大汗進行了匯報。在《馬可·波羅游記》中,他盛贊了中國的繁盛昌明;發(fā)達的工商業(yè)、繁華熱鬧的市集、華美廉價的絲綢錦緞、寵偉壯觀的都城、完善方便的驛道交通、普遍流通的紙幣等等。書中的內容,使每一個讀過這本書的人都無限神往。17年很快就過去了,馬可·波羅越來越想家。
    1292年春天,馬可·波羅和父親、叔叔受忽必烈大汗委托,護送一位蒙古公主到波斯成婚。他們趁機向大汗提出回國的請求。大汗答應他們,在完成使命后,可以轉路回國。1295年末,他們三人終于回到了闊別二十四載的親人身邊。他們從中國回來的消息迅速傳遍了整個威尼斯,他們的見聞引起了人們的極大興趣。他們從中國帶回的無數奇珍異寶,一夜之間使他們成了威尼斯的巨富。1298年,馬可·波羅參加了威尼斯與熱那亞的戰(zhàn)爭,不幸被俘。在獄中他遇到了作家魯思梯謙,于是便有了馬可·波羅口述、魯思梯謙記錄的《馬可·波羅游記》。這本書在歐洲廣泛流傳,激起了歐洲人對中國文明與財富的傾慕,最終引發(fā)了新航路和新大陸的發(fā)現。
    達·芬奇
    1452年4月15日,達·芬奇生于意大利佛羅倫薩城附近的芬奇鎮(zhèn)上。父親是當地有名的公證人,家庭富有。達·芬奇從小就表現出了繪畫天賦,他畫的小動物惟妙惟肖,于是父親就把他送到好友,畫家和雕刻家佛羅基阿的畫坊當學徒。
    達·芬奇來到畫坊以后,老師佛羅基阿就拿來一個雞蛋讓他畫,達·芬奇很快就畫了幾張,可是老師讓他繼續(xù)畫,一連幾天都是如此。達·芬奇終于不耐煩了,認為教師小瞧了他,讓他畫這么簡單的雞蛋。教師看出了他的心思,意味深長地說:“這個蛋可不簡單,世上沒有兩個完全相同的蛋,既使是同一個蛋,由于觀察角度不同,光線不同,它的形狀也不一樣啊。”達·芬奇恍然大悟,原來老師是為了培養(yǎng)他觀察事物和把握形象的能力呀。
    從此以后,他廢寢忘食地訓練繪畫基本功,學習各類藝術與科學知識,為他以后在繪畫和其它方面取得卓著的成就,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在當時,繪畫的選題和表現手法都受到封建教會的限制,但達·芬奇的思想不受其約束,崇尚解放、自由。
    1476年,佛羅基阿承擔制作《基督受洗》這幅畫,達·芬奇擔當老師的助手。但是,老師所畫的宗教人物墨守陳規(guī),毫無生氣。達·芬奇僅在畫面一角畫了一個側面天使,然而卻充滿了人間靈性,顯得活潑可愛,生動自然。兩相比較,頓使老師所繪的人物相形見絀。倔強的老師一方面為學生的才華驚嘆,一方面又自愧弗如,從此放下畫筆,專心從事雕刻了。
    達·芬奇一生在繪畫上孜孜追求,為我們留下許多名垂千古的杰作。其中最的是《最后的晚餐》和《蒙娜麗莎》?!蹲詈蟮耐聿汀肥沁_·芬奇為米蘭圣瑪麗亞修道院食堂而作的壁畫,取材于《圣經》中耶穌被他的門徒猶大出賣的故事。在這幅作品中,達·芬奇精彩地刻畫了當耶穌在晚餐上說出“你們中間有一個人出賣了我”這句話后,他的12個門徒瞬間的表情。透過每個人不同的神態(tài)表情,你可以洞察到他們每人的性格和復雜心態(tài)。畫面布局突出耶穌,門徒左右呼應。坐在中央的耶穌莊嚴肅穆,背景借明亮的窗戶襯托出他的光明磊落。叛徒猶大處于畫面最陰暗處,神色驚慌,喻示他心地齷齪丑惡,與耶穌形成鮮明對照。在這幅畫里,達·芬奇用現實主義的手法謳歌了真理與正義,鞭撻了叛徒的行為與邪惡勢力。為創(chuàng)作這幅畫,達·芬奇付出了驚人的勞動。為準確刻畫猶大這個人物,他到各種場合觀察罪犯、流氓和賭徒,反復揣摸他們的心態(tài)、神態(tài)和形態(tài),并畫了大量的速寫,直到畫出他滿意的形象。這幅畫的巨大成功致使以后的畫家沒人敢再涉足這個題材?!睹赡塞愃_》這幅肖像畫的原型是達·芬奇朋友的妻子。為作這幅畫,達·芬奇先研究了她的心理,為保持她歡愉的心情還特別請來豎琴師和歌手為她表演。達·芬奇極其準確地捕捉到了蒙那麗莎一瞬那的迷人微笑,用精湛的筆觸細致入微地描畫了她微妙的心理活動?,F在你看這幅畫時,依然會感受到她的微笑所蘊含的攝人心魄的力量。
    達·芬奇不僅是位成績裴然的藝術家,還是一位多才多藝的科學家。在科學研究上他花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取得了極大的成功。他深入地觀察研究動物、植物、地質乃至人體本身。他還模彷鳥的翅膀,設計了一個類似飛機的飛行機械。他還設計了許多先進的紡車、高效率的機床、沖床,最早提出了地質學的概念,第一次正確、全面地描述了人體骨骼、肌肉和人體比例。他的科學實踐為以后的科學家提供了思想的源泉。
    由于達·芬奇的激進資產階級人文主義政治觀,使他受到封建宗教勢力的長期迫害。1517年已是65歲高齡的他,拖著病軀仍然被迫離開了祖國,僑居法國。兩年后,這位藝術巨擎溘然長逝。
    雨果
    維克多·雨果是法國浪漫主義學運動的領袖,是法國文學最偉大的作家之一。
    他的一生幾乎跨越整個19世紀,他的文學生涯達60年之久,創(chuàng)作力經久不衰。他的浪漫主義小說精彩動人,雄渾有力,對讀者具有永久的魅力。雨果1802年生于法國南部的欠尚松城。祖父是木匠,父親是共和國軍隊的軍官,曾被拿破侖的哥哥西班牙王約瑟夫·波拿巴授予將軍銜,是這位國王的親信重臣。
    雨果天資聰慧,9歲就開始寫詩。15歲寫的《讀書樂》受到法蘭西學士院的獎勵;20歲時因發(fā)表詩集的《頌歌與雜詩》,國王路易十八賜給他年金。
    1827年,雨果發(fā)表劇本《克倫威爾》及其序言。劇本雖未能演出,但那篇序言卻被認為是法國浪漫主義的宣言,成為文學劃時代的文獻。它對法國浪漫主義文學的發(fā)展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
    1830年,雨果的劇本《歐那尼》在法蘭西院大劇院上演,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確立了浪漫主義在法國文壇上的主導地位?!稓W那尼》寫的是16世紀西班牙一個貴族出身的強盜歐那尼反抗國王的故事,雨果贊美了強盜的俠義和高尚,表現了強烈的反封建傾向。
    1830年7月,法國發(fā)生了“七月革命”,封建復辟王朝被翻了。雨果熱情贊揚革命,歌頌那些革命者,寫詩哀悼那些在巷戰(zhàn)中犧牲的英雄。
    1831年發(fā)表的《巴黎圣母院》是雨果最富有浪漫主義小說。小說的情節(jié)曲折離奇,緊張生動,變幻莫測,富有戲劇性和傳奇色彩。故事發(fā)生在中世紀。
    “愚人節(jié)”那天,流浪的吉卜賽藝人在廣場上表演歌舞,有個叫埃斯梅拉達的吉卜賽姑娘吸引了來往的行人,她長得美麗動人舞姿也非常優(yōu)美。這時,巴黎圣母院的副主教克羅德·弗羅洛一下子對美麗的梅拉達著了迷,他內心燃燒著情欲之火,瘋狂地愛上了她。于是他命令教堂敲鐘人,相貌奇丑無比的卡西莫多把埃斯梅拉達搶來。
    結果法國國王的弓箭隊長法比救下了埃斯梅拉達,抓住了卡西莫多。他把敲鐘人帶到廣場上鞭笞,善良的吉卜賽姑娘不計前仇,反而送水給卡西莫多喝。敲鐘人雖然外貌丑陋,內心卻純潔高尚,他非常感激埃斯梅拉達,也愛上了她。天真的埃斯梅拉達對法比一見鐘情,兩人約會時,弗羅洛悄悄在后面跟著,出于嫉妒,他用刀刺傷了法比,然后逃跑了。埃梅斯拉達卻因謀殺罪被判死刑。
    卡西莫多把埃斯梅拉達從絞刑架下搶了出來,藏在巴黎圣母院內,弗羅洛趁機威脅吉卜賽姑娘,讓她滿足他的情欲,遭到拒絕后,把她交給了國王的軍隊,無辜的姑娘被絞死了??ㄎ髂鄳嵟匕迅チ_洛推下教堂摔死,他擁抱著埃斯梅拉達的尸體也死去了。小說表現了雨果對封建政府和教會的強烈憎恨,同時也反映了他對下層人民的深切同情。
    “七月革命”之后,法國建立了以金融家路易·菲力浦為首的大資產階級統(tǒng)治的“七月王朝?!逼咴峦醭粩鄬τ旯M行拉攏,1841年雨果被選入法蘭西學士院,1845年,路易·菲力浦封他為法蘭西貴族世卿,還當上了貴族院議員。雨果創(chuàng)作中的斗爭熱情減弱了,1843年,他寫了一個神秘主義劇本《衛(wèi)戍官》,上演時被觀眾喝倒彩,遭到了失敗。雨果為此沉默了將近10年沒有寫作。
    1848年6月,巴黎人民舉行革命,*了七月王朝,成立了共和國。開始雨果對革命并不理解,但當大資產階級陰謀消滅共和國時,雨果卻成了一個堅定的共和主義者。1851年12月,路易·波拿巴發(fā)動政變,雨果參加了共和黨人組織的反政變起義。
    路易·波拿巴上臺后建立了法蘭西第二帝國。他實行恐怖政策,對反抗者無情鎮(zhèn)壓。雨果也遭到迫害,不得不流亡國外。流亡期間,雨果一直堅持對拿破侖三世的斗爭,他寫政治諷刺小冊子和政治諷刺詩,猛烈抨擊拿破侖三世的*統(tǒng)治。這時期,他先后發(fā)表了長篇小說《悲慘世界》、《海上勞工》和《笑面人》?!侗瘧K世界》是雨果的代表作。
    小說的情節(jié)大致是這樣的:農民出身的貧窮工人冉阿讓有一次看見姐姐的幾個孩子餓得直哭,于是去偷面包,不幸被人抓住,判了5年徒刑。他幾次越獄,被抓回來又加判了共14年刑期,結果為了一塊面包坐了19年的牢。
    出獄之后,冉阿讓到處遭人白眼,沒有工作,沒有飯吃,他發(fā)誓一定要向社會復仇。這時,一個叫米里哀的主教感化了他,他決心行善積德,做一個好人。
    他化名馬德蘭,在一個城市辦了個工廠,成為富翁。他為貧窮的人提供就業(yè)機會,給他們飯吃,給他們房子,他處處樂于助人,被市民們選為市長。這時,市里來了一個叫芒汀的姑娘,她原是農村姑娘,到城里做工,被人誘騙生下一個女兒。她把女兒珂賽特寄養(yǎng)在一個旅店老板家中,老板是個惡棍,趁機敲詐她,芒汀被迫賣掉美麗的頭發(fā)、漂亮的牙齒,又賣身當了妓女,最后貧困交加,病得奄奄一息,冉阿讓聽說后立即去照顧她,答應在她死后撫養(yǎng)她女兒珂賽特。這時,警察沙威正追捕失蹤多年的苦役犯冉阿讓,在馬德蘭市,他抓住了一個貧窮的工人,認為他就是冉阿讓,準備把他送進監(jiān)獄,為了救這個無辜的工人,冉阿讓挺身而出,主動承認了自己的身份
    。他又落入警察手中,去監(jiān)獄的路上,他設法逃脫了。冉阿讓馬上找到珂賽特,帶著她躲在一個僻偏的修道院里。多年過去了,珂賽特已長成了一個漂亮的大姑娘,她和一個共和黨人馬呂斯相愛了。1832年,巴黎爆發(fā)了共和黨領導的起義,遭到七月王朝的血腥鎮(zhèn)壓,馬呂斯身負重傷,冉阿讓冒著生命危險通過下水道把他救了出來。
    這時,沙威混進起義者隊伍進行偵察,被抓住后判處死刑,由冉阿讓去執(zhí)行命令,槍斃沙威,但冉阿讓卻把沙威放了。沙威在冉阿讓的高尚人格前羞愧難容,投河自殺。珂賽特和馬呂斯結婚了,年輕人非常幸福。冉阿讓一個人過著孤獨的日子,最后他死在了珂賽特的懷里。
    《悲慘世界》揭露了資本主義社會的尖銳矛盾和貧富懸殊,描寫了下層人民的痛苦命運,提出了當時社會的三個迫切問題:“貧窮使男子潦倒,饑餓使婦女墮落,黑暗使兒童羸弱,”猛烈抨擊了資產階級法律的虛偽。全面反映了19世紀前半期法國的社會政治生活。所以,小說受到全世界人民的歡迎。
    到了20世紀,它又多次被改編成電影,同樣吸引了無數的觀眾。1870年普法戰(zhàn)爭爆發(fā),法國在色當兵敗之后,普魯士軍隊直逼巴黎。在這國家危亡的緊要關頭,雨果在流亡了19年之后回到了祖國。
    他到處發(fā)表演講,號召法國人民起來抗擊德國侵略者,保衛(wèi)祖國。他還用他的著作和朗誦詩歌得來的報酬買了2門大炮,表現了崇高的愛國精神。巴黎公社起義時,雨果并不理解這次革命。
    但當公社失敗后,反動政府瘋狂鎮(zhèn)壓公社社員時,雨果又憤怒譴責反動派的獸行,他呼吁赦免全部公社社員,并在報紙上宣布將自己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的住宅提供給流亡的社員作避難所。為此,他的家遭到反動暴徒的襲擊,他自己險些喪命,但他仍然堅持自己的立場。
    1885年,雨果逝世。法國人民為這位偉大的詩人舉行了國葬。他的遺體被安葬在專門安葬偉人的先賢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