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自傳說中的黃帝以來已經(jīng)有五千多年。五千多年的歷史有很多知識需要同學們學習和掌握。那么有哪些知識點是與中國歷史有關的呢?下面就給大家分享下關于中國歷史百科知識,歡迎閱讀!
中國歷史百科知識(一)
1、司馬遷生活在漢武帝時候,是我國古代偉大的史學家、文學家。他寫的《史記》是我國歷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被譽為紀傳體史書的開山之作。記述了從傳說中的黃帝到漢武帝時期約3000年的主要史事。(魯迅譽之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北宋司馬光編寫了我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它按年、月、日的順序,記述了上起戰(zhàn)國下至五代末1362年的歷史。
2、隋唐時期繪畫成就的是吳道子,人稱“畫圣”,有“吳帶當風”的美稱;北宋畫家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是當時風俗語畫的代表作;元代畫家趙頫的畫被稱為”神品”。
3、隋唐書法:“顏筋柳骨”中“顏”指顏真卿,人稱“顏體”,“柳”指柳公權,人稱“柳體”。
4、1839年6月3日林則徐開始在廣州虎門海灘當眾銷毀鴉片。1840年6月,中英鴉片戰(zhàn)爭正式開始。1842年8月,英國侵略者強迫清政府的代表簽定了中英《南京條約》。主要內(nèi)容: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賠款2100萬銀元;割香港島給英國;英商進出口貨物繳納的稅款,中國須同英國商定。★《南京條約》是中國近代第一個不平等條約。鴉片戰(zhàn)爭以后,中國從封建社會逐步變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鴉片戰(zhàn)爭是中國歷史的轉折點,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5、1856年英法聯(lián)軍發(fā)動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1860年英法侵略者火燒圓明園。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前后,俄國通過不平等條約割占中國東北和西北領土150多萬平方千米,是近代侵吞中國領土最多的國家。
6、1876年左宗棠率軍進入新疆,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設立行省,正式收復新疆。
7、1894年甲午中日戰(zhàn)爭爆發(fā)。黃海海戰(zhàn)中致遠艦管帶鄧世昌英勇作戰(zhàn),壯烈犧牲。1895年4月,李鴻章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在日本馬關談判,被迫簽訂了中日《馬關條約》。主要內(nèi)容:清政府割遼東半島給日本;賠償日本軍費白銀2億兩;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商埠(通商口岸深入內(nèi)地最遠);允許日本在通商口岸開設工廠等?!恶R關條約》是繼《南京條約》以來最嚴重的不平等條約,大大加深了中國的半殖民地化,進一步加深了中國的民族危機。
8、為鎮(zhèn)壓壓中國人民的反帝斗爭,1900年8月八國聯(lián)軍在英國海軍中將摩爾的率領下攻占北京。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英、法、美、俄、德、日、意、奧等國,簽訂了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主要內(nèi)容是:清政府賠款白銀4.5億兩,本息共計9.8億兩,分39年付清,以海關等稅收作保;劃定北京東交民巷為“使館界”,允許各國駐兵保護,不準中國人居住;清政府保證嚴禁人民參加反帝活動;清政府拆毀北京到大沽的炮臺,允許帝國主義國家派兵駐扎北京到山海關鐵路沿線要地。
★《辛丑條約》給中國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負擔,嚴重損害了中國的主權。從此,清政府完全成為帝國主義統(tǒng)治中國的工具,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中國歷史百科知識(二)
1、《辛丑條約》簽訂以后,資產(chǎn)階級革命思想迅速傳播。1905年孫中山在東京成立了中國第一個全國規(guī)模的資產(chǎn)階級革命政黨——同盟會。孫中山把同盟會的綱領“驅(qū)逐韃虜,恢復中華,創(chuàng)立民國,平均地權”概括為“民族”、“民權”、“民生”三大主義,稱為三民主義,是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的指導思想。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起義爆發(fā)。1912年元旦,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镆饬x:辛亥革命,是中國近代的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資產(chǎn)階級民主革命。頒布了具有資產(chǎn)階級共和國憲法性質(zhì)的《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它*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由于資產(chǎn)階級政治上的軟弱性,它不可能充分依靠和發(fā)動廣大群眾,這次革命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zhì)(失敗)。
2、1915年陳獨秀、李大釗、魯迅等激進民主主義者,高舉“民主”和“科學”兩面大旗,以《新青年》和北京大學為主要陣地掀起了新文化運動。內(nèi)容:提倡民主,反對專制;提倡科學、反對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把斗爭鋒芒指向維護封建制度的禮教。意義:新文化運動,是我國近代歷空前的一次思想大解放運動,激發(fā)了廣大青年追求新思想的熱情,促使人們沖破封建思想的羅網(wǎng),探索救國救民的新出路。
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傳播馬克思主義在為新文化運動的主流。1918年,李大釗發(fā)表了《庶民的勝利》《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兩篇文章,他說:“試看將來的環(huán)球,必是赤旗的世界”。1919年他發(fā)表了《我的馬克思主義觀》從此,中國革命進入一個新時期。
3、辛亥革命后,出現(xiàn)了剪發(fā)辨、易服飾、改稱呼等社會習俗方面的變化。國民初年,中山裝、旗袍是最為時尚的服裝。
4、五四運動1919年5月4日,北京3000多名學生在天安門前集會,舉行**,五四運動爆發(fā),他們高呼“外爭國權,內(nèi)懲國賊”,一致要求懲辦親日派賣國賊曹汝霖、陸宗輿、章宗祥。五四愛國運動的導火線:巴黎和會拒絕中國人民正義要求(中國外交失敗)。領導:先進知識分子。中心:前期在北京,后期在上海。主力:前期是青年學生,后期是工人階級。意義:五四愛國運動,是一場徹底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它標志著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五四精神:五四精神指徹底地不妥協(xié)地反帝反封建的愛國精神。(愛國、進步、民主、科學)
5、1921年7月23日,各地共產(chǎn)主義派代表在上海舉行中國共產(chǎn)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偉大的中國共產(chǎn)黨誕生了!★意義:中國共產(chǎn)黨的成立,是中國歷開天辟地的大事,自從有了中國共產(chǎn)黨,中國革命的面貌就煥然一新了。
6、1924年4月國民黨“一大”召開,標志著國共合作的正式確立。國共兩黨合作的政治基礎是新三民主義。
1924年5月,在蘇聯(lián)和中國共產(chǎn)黨的幫助下,孫中山在廣州黃埔創(chuàng)辦了“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即黃埔軍校),為中國革命培養(yǎng)了大批軍事政治人才。
7、1926年7月,國民革命軍正式出師北伐,北伐的主要對象是吳佩孚、孫傳芳、張作霖三派軍閥。5月,以共產(chǎn)黨員和共青團員為骨干的第四軍葉挺獨立團,奉命作為北伐先鋒,首先開赴湖南前線,獨立團英勇作戰(zhàn),贏得“鐵軍”的稱號。蔣介石任北伐軍總司令。主戰(zhàn)場是湖南、湖北。
8、1927年4月18日,蔣介石在南京成立“國民政府”,建立起代表大地主大資產(chǎn)階級利益的反動統(tǒng)治?!八摹ひ欢?、“七·一五”*事變標志著第一次國共合作全面破裂,轟轟烈烈的國民革命失敗了。
9、1927年8月1日,周恩來、賀龍、葉挺、朱德等率領革命軍在南昌舉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tǒng)治的第一槍,成為中國共產(chǎn)黨獨立領導武裝斗爭和獨立創(chuàng)建人民軍隊的開始。1927年秋收起義后,毛澤東率領部隊到達井岡山,10月創(chuàng)建了中國革命的第一個根據(jù)地——井岡山革命根據(jù)地。這是中國共產(chǎn)黨探索農(nóng)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這一正確革命道路的開始。1928年4月,朱德和毛澤東在井岡山勝利會師,正式組建第一支新型人民軍隊——中國工農(nóng)紅軍第四軍。
中國歷史百科知識(三)
1、我國的四大發(fā)明指的是:造紙術、印刷術、指南針和火藥。東漢蔡倫改進造紙術,他創(chuàng)造成的紙又被稱為“蔡侯紙”;隋唐時期發(fā)明了雕版印刷術,唐朝868年印制的《金剛經(jīng)》,是世界上現(xiàn)存最早的、標有確列日期的印刷品。北宋畢昇發(fā)明了活字印刷術,比歐洲早400年;戰(zhàn)國時制成的”司南”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儀器,北宋時制成指南針,并開始用于航海,13世紀傳入歐洲。宋元時期,火藥在戰(zhàn)爭中廣泛使用。
2、四部古典科技巨著:北宋沈括所著的《夢溪筆談》是一部百科全書式科技名著;明代醫(yī)學家和藥物學家李時珍著成《本草綱目》,此書被譽為“東方醫(yī)學巨典”。明末徐光啟所著《農(nóng)政全書》,是一部集我國古代農(nóng)業(yè)科學之大成的著作;明末宋應星著《天工開物》,總結農(nóng)業(yè)和手工業(yè)生產(chǎn)技術,此書被譽為“17世紀中國的工藝百科全書”。
3、唐代影響、成就的詩人當推李白、杜甫和白居易。李白的詩雄奇飄逸,想象豐富,激昂奔放,富有浪漫主義精神。人稱“詩仙”;杜甫詩的內(nèi)容多位反映社會現(xiàn)實生活,語言精煉細膩,感情真摯動人,富有現(xiàn)實主義精神,后人稱他為“詩圣”,稱他的詩為“詩史”,代表作是“三吏”“三別”。白居易的詩具有通俗易懂,形象生動,純樸自然的風格,代表作有《秦中吟》《新樂府》。
4、宋詞:北宋時的蘇軾(豪放派)、兩宋之際的李清照(婉約派)和南宋時的辛棄疾(愛國詞)。
5、在明朝以敘事為主的通俗文學成為中國文學的主流。明清時期的四大名著有羅貫中的《三國演義》(明)、施耐庵的《水滸傳》(明)、吳承恩的《西游記》(明)和曹雪芹的《紅樓夢》(清)?!度龂萘x》是我國第一部長篇歷史小說,《紅樓夢》是中國古典小說的顛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