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滿分作文:最后一座土坯房

字號:

人們常說得作文者得天下,得作文者得高考,其實這話一點兒也不夸張,作文在高考語文占分高達60,超過了整個語文總分的三分之一,因此大家不得引起重視,把握每一次寫作文的機會。下面要給大家整理了高考滿分作文,希望大家可以看看其他同學寫的,再來和自己對比一下,找找差距,繼續(xù)加油。
    高考滿分作文:最后一座土坯房
    
    周末,我回到了“闊別”三月的家。
    天下高三一般忙,周六不休息,周日休半天。春節(jié)后,我再沒回過家。家在百里之外的深山里,回家一趟不容易。再過幾天就要高考了,學校放了兩天假,讓學生放松一下,以待最后一搏。同學們歸心似箭,周末一放學,頓“作鳥獸散”。
    我坐在長途班車上,恨不得汽車飛起來;一下車,步履匆匆地踏上一條羊腸路,走五六分鐘,就可以看見半山腰上的“土坯房”了。
    那土坯房,就是我的家。我家五口人一直住在那間老屋里。三十多年的風霜雨雪,把它剝蝕得滿目瘡痍。這些年,富起來的農民越來越多,漂亮的“小洋樓”鱗次櫛比,把山村點綴得如同別墅區(qū)一般富麗堂皇。漸漸地,我家的老屋竟成了村里最后一座土坯房,丑陋無比,有礙觀瞻。我家又是山村的制高點,這樣就有點滑稽,成了“雞立鶴群”。奇怪的是,父親是掙錢的好把式,干活不惜力氣,又有技術,但父親就是遲遲不蓋新房。鄉(xiāng)親們說父親是個守財奴,舍不得花錢。聽到這些善意的挖苦,手巧口拙的父親付之一笑,啥話也不說。我也不理解,早幾年負擔重,風燭殘年的爺爺奶奶??床?,現(xiàn)在日子好過了,父親還是按兵不動,真不知他葫蘆里裝的什么藥。
    轉過一道彎,奇跡出現(xiàn)了——土坯房竟然消失了,代之而起的是一座“小洋樓”,雪白的墻體,藍色的屋頂,在夕陽下熠熠生輝……
    我先是目瞪口呆,繼而驚喜地往家跑,顧不得“窈窕淑女”的形象,像個野小子。
    三月不見,家人親熱得不行,父母弟妹圍上來,這個說我胖了,那個說我廋了,這個說我白了,那個說我黑了。我應付幾句,趕緊屋里屋外看新房。
    這是一座兩層小樓。外墻貼著潔白的瓷磚,嶄新如洗;室內裝修簡潔而美觀,地板光可鑒人,天花板上懸掛著華美的燈飾,雍容典雅……母親一邊陪我參觀一邊說:“你爸早就想蓋房了,可蓋房子動靜大,怕影響你學習,咱上高中圖啥呢?不就是圖考上大學嗎?……你三個月不回家,你爸就趁這個機會動工了,他不讓對你說,怕你讀書不安心,老想著回家?guī)兔??!?BR>    是啊,家里大興土木,誰都不得安寧。父親口齒木訥卻心細如發(fā)。我心頭涌起一股暖流,彌漫到全身,不由得往父親懷里鉆,腦袋在那寬厚的胸口上貼了好久,像在聆聽父親的心跳。
    夜晚,我躺在舒適的席夢思床上,浮想聯(lián)翩。隨著我家新樓的竣工,村里最后一座土坯房成了歷史的陳跡。一滴水可以反射太陽的光輝,我家是億萬中國農民家庭的縮影。試看今日之中國,像我家這樣的農民家庭不知有多少。他們的生活發(fā)生了巨變,與新時期以前的農民不可同日而語……
    想著,想著,我眼前出現(xiàn)了幻覺——
    在學校舉行的才藝選拔大賽上,我聲情并茂地唱了兩支歌后,主持人考我一個老氣橫秋的問題:“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富強了,請你用一句話概括中國經濟發(fā)展的特點?!?BR>    我不假思索地回答:“億萬農民過上了小康生活,這就是中國經濟發(fā)展的特點!”
    嘩,臺下響起暴風雨般的掌聲……
    【點評】選材精當,真正做到了以小見大,通過我家住房的變遷表現(xiàn)當代中國農民生活的巨變,從一個側面揭示了“中國經濟發(fā)展的特點”這一重大主題;構思頗有特色,結構精致縝密,主要表現(xiàn)在文章前后的照應技巧上,前有伏筆,后有照應,二者吻合得天衣無縫。例如,開篇寫“三月沒回家”,既是高三生活的真實寫照,又為后文“土坯房”變成“新樓房”巧埋伏筆;中間部分寫父親“遲遲不蓋新房”,是設置懸念,后面母親陪我參觀時說的一番話是揭開謎底,前后有機銜接,不露痕跡。結尾頗具匠心,讓題旨自然浮出水面,把理性的思考化為形象的揭示,生動地詮釋了主題,使所供材料的主旨得以彰顯。此外,作者駕馭語言的功力也值得稱道,運用精彩的語言修飾,精妙的細節(jié)描寫,精當?shù)那苍~造句,勾勒出一幅山村生活質樸清新的圖景,使人如在畫中。
    高考滿分作文:愛你,我終生的選擇
    
    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題記
    每當那一輪紅日從東方冉冉升起,每當那一片旗幟在晨風中飄然揚起,我都會默默對自己說:愛你,我愛你。
    溫柔如你,如柳的愛撫,如被窩的溫暖,你給遠方的赤子最溫柔的愛。建國初期,西方列強對你虎視眈眈,不僅軍事上威脅,經濟上封鎖,連你的幼子也不放過!當太平洋那端傳來你的孩子——錢學森、錢偉長急切的求救,你絲毫也不曾耽擱地發(fā)出你深切的呼喚,毫不猶豫地展開了你溫暖的懷抱。終于,懷抱赤子忠心的游子回到了最愛的母親身邊。
    傲岸如你,如山的雄偉,如鋼鐵的臂膀,你給熱血的華夏大地撐起一片不屈的天堂。沒有人會想到曾經的盟友也會背叛,沒有人會想到曾經的幫助也會變成刺你的劍。當蘇聯(lián)背信棄義的撤走全部援華物資和專家,當蘇聯(lián)苛刻地要求返還所有已耗盡的糧食果菜,你挺了挺本就堅挺的脊梁,擔著這分外沉重的擔子,領導你的人民走上了償還外債的艱辛旅程。即使如此,你也從不曾放棄你傳承五千年的傲岸,從未放棄你與生俱來的傲岸不屈!
    飛騰如你。如鷹的不羈,如火車的長鳴,你給貧弱的經濟帶來翻天覆地的巨變。從建國初的一貧如洗,到現(xiàn)在的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從只能建造土坯木房到成功研制出戰(zhàn)斗力極強的“殲-20”戰(zhàn)斗機;從九十年代的“中國制造”到如今的“中國智造”的華麗轉身,你成就的何止是一國的夢想啊,真正堪稱是一個世界的奇跡!
    正如艾青所言: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因為愛你,而將你的每一個變化攝入腦海;因為愛你,而將你的每一個足跡用心記錄;因為愛你,而向天空大聲宣誓:愛你,我終生的選擇!我最摯愛的祖國!
    高考滿分作文:張愛玲的遺憾
    
    張愛玲是上海灘的傳奇,用賈平凹的話說,她是個“會說是非的女狐子”“嘟嘟嘟地嘮叨不已”。張的文筆也很不錯,時而雋永,時而辛辣,哪一本書不是風靡全國幾十年可是,為什么張愛玲直到今天都只是一個“作家”,而鮮有書評家尊其為“偉大作家”呢
    我想,張氏的遺憾,緣于她自己為自己設定的小環(huán)境。
    張愛玲的書多寫些上海灘老弄堂里大家族的細屑小事,多寫些白流蘇們的愛情。而20世紀里,人世間的滄桑巨變,民族的大悲大喜,便都只成了搭建起來的一個個舞臺背景,隱在這一段段兒女情長背后,只為證明這些傳奇戀情足可以“傾城”。時代的大背景,民族的大環(huán)境,就這樣隱隱約約、影影綽綽存在于遙遠的地方,讓人看得不真,覺得不深。而張愛玲,卻沉溺在自己過去簪纓世家的小天地里,偶爾探出頭看一眼外面的世界,便又縮回去,繼續(xù)她小環(huán)境里瑣細的感情描摹。
    20世紀,文壇巨星們閃耀于天空,而這些文壇驕子們,正是把自己融入時代洪流向前的大環(huán)境中,正是把自己的才情與民族的命運相結合,才取得了如此輝煌的成就。
    魯迅為民族療傷醫(yī)疾,以尖銳的文匕刺向時弊,他是我們的“民族魂”夏衍敢為人先,一篇《包身工》,讓人們關注更多的“蘆柴棒”何其芳從重慶奔赴延安,擺脫了田園牧歌的空虛,把握住了民族的脈搏沈從文從古都遙望湘西,為紛亂的中國呼喚粹然的凈土……他們,讓自己置身于時代的大環(huán)境中,與最廣大的民眾一起沉浮,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而時代回饋他們的,是他們的千古文章,文采風流,是青的永垂美名,萬人敬仰。
    很顯然,張愛玲沒有這樣做,終其一生,她也沒有擺脫沒落世家代言人的角色,她的心也沒有走出過雕欄畫棟的宅院。這個積蘊深厚的環(huán)境讓她有“出名要趁早”的強烈意識,卻把她的思想鉗制了,限制了她取得更大的成就。張愛玲的雜文其實對人性的認識也是比較深刻的,只是囿于社會閱歷的不足和接觸人群的單一,她無法寫出更多有深度的文章。不然,以張愛玲的才情,怕會有更多的經典傳世。
    天井四方方,小魚囿中央。只喝井里水,永遠養(yǎng)不長?;蛟S,張愛玲的遺憾正在于此。斯人已去,留給我們的,只是高墻庭院里,一個美麗但卻蒼涼而孤獨的背影。
    【我的點評】這篇作文的特點有四。
    一是扣題緊。作文緊緊抓住第一則材料構思,強調了環(huán)境對人的影響作用,“在小魚缸里不管養(yǎng)多長時間,也只能長到3寸來長”。張愛玲正是這樣的一個典型。
    二是選材精。張愛玲的散文影響很大,不僅因為其文辭優(yōu)美,更因為其在近半個世紀的時間里是被否定和列入禁讀范圍的。張愛玲生活在抗日戰(zhàn)爭時期,她的散文表現(xiàn)了她自己生活在那個時代背景下的一些瑣屑小事和深閨憂怨,但那時的民族精神不需要這樣的情調,以為應當鼓勵民族精神,慷慨激昂,同仇敵愾。加上她的婚姻經歷,使得她的散文不僅沒有與當時的時代背景合拍,甚至她的行為還觸及了當時我們民族情感的敏感部分,這使得她及她的散文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受到了批判。改革開放以后,人們以開放寬容的態(tài)度對待歷史,對待文學,張愛玲及其作品也就逐漸在讀者中產生了巨大影響。考場作文能夠以此作為材料,實乃考生獨具智慧和能力。選材精到而典型,使這篇考場應制之作具備了非同一般的效應。
    三是思辨性。選擇張愛玲,本身就具有思辨性。像張愛玲這樣一個具有歷史爭議性的人物,如何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思辨邏輯來很好地把握這個人物及其文學作品,是十分具有挑戰(zhàn)性的。對張愛玲了解不透,對歷史知之膚淺,缺少思辨能力是怎么也不能更不敢談的。文章將張愛玲與眾多的文壇巨星相比較,在同樣的時代背景下,“文壇驕子們,正是把自己融入時代洪流向前的大環(huán)境中,正是把自己的才情與民族的命運相結合,才取得了如此輝煌的成就”,而“張氏的遺憾,緣于她自己為自己設定的小環(huán)境”。這也成了“張愛玲直到今天都只是一個‘作家’,而鮮有書評家尊其為‘偉大作家’”的強有力論據(jù)。這是多么嚴密而精準的思維和判斷??紙霏h(huán)境下,一個中學生能夠寫出如此有力道的文章,實在讓人驚嘆!
    四是文辭美。從行文看,短短874個字是在考場上完成的。首先,題目明確而引人深思。以“張愛玲的遺憾”命題,既亮明了全文的觀點,“遺憾”二字又引人生疑,發(fā)人深思。其次,開頭簡明而有力。評價張愛玲,引用賈平凹,又是反問句,又是設問句,短短幾句直搗文章的核心觀點。第三,語言精準而有氣勢。第三段概括張愛玲,第五段敘述文壇巨星們的成就,前者準確而強調開頭簡明精要,后者鋪排而講究語言氣勢。結尾雖短,但詩化語句,精煉而耐人尋味。該文得滿分,實在應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