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的詩歌,大致可以以熙寧九年(1076年)王安石第二次罷相為界分為兩個階段,在內容和風格上有較明顯的區(qū)別。前期創(chuàng)作主要是“不平則鳴”,注重社會現(xiàn)實,反映下層人民的痛苦,傾向性十分鮮明,風格直截刻露;晚年退出政壇后,心情漸趨平淡,大量的寫景詩、詠物詩取代了前期政治詩的位置。后期創(chuàng)作“窮而后工”,致力于追求詩歌藝術,重煉意和修辭,下字工、用事切、對偶精,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豐神遠韻的風格在當時詩壇上自成一家,世稱“王荊公體”。王安石的詞,今存約二十余首,大致可分為抒寫情志和闡釋佛理兩類,“瘦削雅素,一洗五代舊習”。其抒情詞作,寫物詠懷,多選空闊蒼茫、淡遠純樸的形象,營造出一個士大夫文人特有的情致世界。下面是為大家?guī)淼耐醢彩秱涸埂び甏蚪蠘洹芳百p析,歡迎大家閱讀。
傷春怨·雨打江南樹
宋代:王安石
雨打江南樹。一夜花開無數(shù)。綠葉漸成陰,下有游人歸路。
與君相逢處。不道春將暮。把酒祝東風,且莫恁、匆匆去。
注釋
傷春怨:詞牌名。據(jù)吳曾《能改齋漫錄》卷十六,此為王安石夢中作。
恁:音nèn,拿奮反,如此。
鑒賞
這首詞上闋寫景,表明春色將殘?!坝甏蚪蠘?,一夜花開無數(shù)?!逼鹗锥鋵懘旱浇暇吧?。江南多雨,連貴如油的春雨也不稍缺,所以“雨打江南樹”?!坝辍笔秋h飄灑灑的細雨,是知時節(jié)的好雨,是杏花春雨江南的春雨,而不是孟浩然《春曉》中所寫的“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是催開百花的及時雨,而不是摧殘百花的風雨,所以下句才說“一夜花開無數(shù)”?!昂糜曛獣r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保ǘ鸥Α洞阂瓜灿辍吩娋洌┐河杲迪拢灰怪g,百花盛開,萬紫千紅的春天來到了。這是寫初春景色。但是好景不長,時不我待,轉瞬之間,陽春三月已過,就到暮春時節(jié)。“綠樹漸成陰,下有游人歸路”。三四兩句寫暮春景色。隨著時間的推移,現(xiàn)在已經(jīng)是“綠樹成陰果滿枝”了,花期已過,累累果實已經(jīng)掛滿枝頭。古語云:“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果樹下已有游人踏出的歸路,說明花期已過,游人漸少。上闋純寫春景,但寫景中已露惜春之意。
下闋抒情,詞人欲留住春光?!芭c君相逢處,不道春將暮?!币欢鋵懺~人與他的摯友剛相逢,正欲共賞美麗春景,無奈已經(jīng)到了暮春,花事已殘。這當然十分令人惋惜,于是詞人還想作努力,把春光留住:“把酒祝東風,且莫恁匆匆去?!弊髡邿o法,便把希望寄托東風身上。他端著酒杯,向東風祈禱:東風呀,你繼續(xù)地吹吧,不要匆匆而去。他知道,只要東風浩蕩,春意便不會闌珊。通過這一舉動,詞人的惜春之情、留春之意便躍然紙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