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誦是口語交際的一種重要形式。朗誦不僅可以提高閱讀能力,增強藝術(shù)鑒賞,更為重要的是,通過朗誦,讀者可以陶冶性情,開闊胸懷,文明言行,增強理解,可以有效地培養(yǎng)對語言詞匯細致入微的體味能力,以及確立口語表述形式的自我鑒別能力。以下是整理的相關(guān)資料,望對您有所幫助。
【篇一】
《靜夜思》
誦讀經(jīng)典,登峰攬勝
世界上有一個古老的國家,
它的每一個字,都是一幅美麗的畫;
它的每一個字,都是一首優(yōu)美的詩。
這古老的國度就是我們偉大的祖國,
這如詩如畫的文字就是我們意蘊深遠的漢字。
每一個漢字,都跳躍著中國人的氣息,
每一首詩歌都演繹著中國人的智慧。
經(jīng)典詩詞典藏著五千年的歷史文化,
經(jīng)典詩詞演繹著不朽歷史的風骨鏗鏘。
從長城腳下,
從故宮的深院之中,
從甲骨的波濤之中,
從竹簡的一橫一豎之中,
從改革的大潮之中,
從中國騰飛的行程中,
帶著五千年中華的厚重,
帶著五千年中華的悠遠,姍姍走來。
它猶如夏日的繁星,閃爍著奪目的光彩;
它又如春日的百花,散發(fā)著馥郁的芳香。
它似一顆璀璨的明珠,在文學藝術(shù)的星空中熠熠生輝;
它又似一股升騰了千年的香氣,在文學藝術(shù)的長廊上彌漫、繚繞。從《詩經(jīng)》到《楚辭》,
從陶淵明到“建安七子”,
從唐詩到宋詞到元曲,
*迭起,名家輩出,精彩紛呈。
誦讀經(jīng)典,我們尋找萬里河山的廣闊;
對話圣賢,我們感受千年文字的力量。
我們在這漢字織就的錦繡中穿行,
我們在這聲韻匯成的河川里徜徉,
在這里,我們拜讀孔孟老莊,聆聽古圣先賢的諄諄教誨;
我們吟誦唐詩宋詞,追慕前輩大家的獵獵風采。
我們在云走霞飛、潮起潮落間感受流動的壯美,
我們在長河落日、大漠孤煙中體會遼闊的蒼茫;
我們在青山碧水、花紅柳綠間目睹色彩的絢麗,
我們在花開花落、草長鶯飛中感嘆生命的輪回。
在這里,我們可以和智者進行穿越時空的心靈對話;
可以在自然的懷抱里凈化靈魂,放飛情感;
可以感悟生命的崇高與偉大,獲得深刻的人生啟迪;
可以透過那未暗淡的刀光劍影,解讀昨日的戰(zhàn)爭……
灑脫不拘的李白,沉郁悲壯的杜甫,
渾然天成的陳子昂,清朗雄健的王之渙,
恬淡閑靜的孟浩然,鬼斧神工的李賀,
質(zhì)樸親切的白居易,清新淡雅的李清照,
凄婉纏綿的李煜,濃墨重彩的晏殊,
豪放曠達的蘇軾,凝重流暢的陸游……
這些活潑生動的面孔,帶著他們特有的風采,
或豪邁,或婉約,或凝重,或閑適,
從散發(fā)著油墨清香的古詩詞中,沿著字里行間向我們走來,
那鏗鏘有力的吟唱,那心憂天下的胸襟,那回眸一笑的嫵媚,
怎能不讓我們被吸引、被折服?
上下五千年,縱橫九萬里,
巍巍大中華,浩浩民族風。
今天,讓我們循著國學經(jīng)典的路徑,
穿越千年的時空與古圣先賢邂逅。
穿越時空的隧道,我們在中華五千年燦爛的文化詩篇中,
摘取著最明亮的那顆星,他就是唐代浪漫詩人李白。
漫步在詩人古典優(yōu)雅的浪漫情緒中,
讓我們感受詩人飄泊他鄉(xiāng)的孤寂凄涼之情。
背井離鄉(xiāng),前路漫漫,何日是歸年。
皓月當空,望月思鄉(xiāng),美麗而憂傷的詩句汩汩而出,
一首《靜夜思》被譽為“千古思鄉(xiāng)第一詩”
千百年來慰藉了萬千讀者無盡的膜拜!
【篇二】
《臨江仙》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古來多少英雄是非成敗,猶如大浪淘沙轉(zhuǎn)眼成空
宇宙永恒,英雄功業(yè),恰如夕陽,美好短暫
明代文學家楊慎的一首詠史之作《臨江仙》,
作為《三國演義》的開篇,家喻戶曉,耳熟能詳。
豪放中有含蓄,高亢中有深沉。
基調(diào)慷慨悲壯,讀來令人蕩氣回腸、回味無窮,平添萬千感慨。歷古千年,是非榮辱,你爭我奪,不過如此!
【篇三】
《飲湖上初晴后雨》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
素以人間仙境著稱的西湖,
古往今來,迷醉了多少風流才子,文人雅士。
在這個的多情溫柔的“西子”里,
曾經(jīng)收容了多少大文豪的柔情,
沉淀了多少歷史的前塵往事。
才情橫溢的詩人蘇軾高歌詠嘆、潑墨抒懷,
揮筆寫下了膾炙人口的*佳作《飲湖上初晴后雨》,
西湖晴雨皆宜的美景躍然紙上,鮮活傳神。
讓我們跟隨蘇軾一同領略綺麗優(yōu)美的西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