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年級語文上冊復習學案

字號:


    現(xiàn)代人總結成功的幾大要素:正確的思想、不懈的行動、偉大的性格、嫻熟的技能、天賜的機會、寶貴的健康。可見,想取得成功,不僅要吃“苦中苦”,也要相關條件的配合支持,那些光知道吃苦的人,那些吃了不值得吃的苦的人,那些把吃苦當成解決一切問題法寶的人,恐怕只能繼續(xù)在“苦中苦”的怪圈里徘徊。為大家整理了《高一年級語文上冊復習學案》更多精彩內容,請持續(xù)關注本站!
    【一】
    【原文欣賞】《旅夜書懷》
    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
    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
    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翻譯:
    微風吹拂著江岸的細草,那立著高高桅桿的小船在夜里孤零地停泊著。
    星星垂在天邊,平野顯得寬闊;月光隨波涌動,大江滾滾東流。
    我難道是因為文章而著名嗎?年老病多也應該休官了。
    自己到處漂泊像什么呢?就像天地間的一只孤零零的沙鷗。
    簡介:
    《旅夜書懷》是唐代詩人杜甫創(chuàng)作的一首五言律詩。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
    背景:
    唐代宗永泰元年(765)正月,杜甫辭去節(jié)度參謀職務,返居成都草堂。(765)四月,嚴武死去,杜甫在成都失去依靠,遂攜家由成都乘舟東下,經(jīng)嘉州(今四川樂山)、榆州(今重慶市)至忠州(今四川忠縣)。此詩約為途中所作。
    字詞:
    (1)岸:指江岸邊。
    (2)危檣:高豎的桅桿。危,高。檣,船上掛風帆的桅桿。
    (3)獨夜舟:是說自己孤零零的一個人夜泊江邊。
    (4)星垂平野闊:星空低垂,原野顯得格外廣闊。
    (5)月涌:月亮倒映,隨水流涌。大江:指長江。
    (6)名豈:這句連下句,是用“反言以見意”的手法寫的。杜甫確實是以文章而著名的,卻偏說不是,可見另有抱負,所以這句是自豪語。休官明明是因論事見棄,卻說不是,是什么老而且病,所以這句是自解語了。
    (7)官應老病休:官倒是因為年老多病而被罷退。應,認為是、是。
    (8)飄飄:飛翔的樣子,這里含月“飄零”、“飄泊”的意思,因為這里是借沙鷗以寫人的飄泊。
    練習題:
    1、詩的前四句寫“旅夜”的情景,最能體現(xiàn)作者情感的景物有哪些?你認為哪個動詞用得,為什么?
    2、詩的后四句是“抒懷”,試運用“知人論事,以意逆志”的方法賞析之。
    答案:
    1、(1)細草、微風、危檣、星垂、月涌
    (2)“垂”“涌”,垂即垂掛之意,滿天星辰垂掛在廣闊平坦的田野之上;涌即奔涌之意,一輪圓月倒映在奔騰的江水之中,隨著江水奔涌向前。
    (3)襯托出平原的廣闊和江浩蕩之勢。
    (4)以樂景襯哀情,用宏大廣闊之景來反襯內心的孤寂。
    2、(1)這是反話,立意至為含蓄,詩人素有抱負,但長期不能施展,因此聲名竟文章而著,這實在不是他的心愿,他的休官主要不是因為老病,而是由于被排擠。
    (2)頸聯(lián)表現(xiàn)出詩人心中的不平,同時揭示出政治上失意是他漂泊、孤寂的根本原因。
    (3)尾聯(lián)借景抒情(比喻),深刻地表現(xiàn)了詩人內心漂泊無依的傷感。
    【二】
    【原文欣賞】《諫太宗十思疏》
    臣聞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源不深而望流之遠,根不固而求木之長,德不厚而望國之治,雖在下愚,知其不可,而況于明哲乎?人君當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將崇極天之峻,永保無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儉,德不處其厚,情不勝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sè)源而欲流長者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憂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實繁,能克終者蓋寡。豈取之易而守之難乎?昔取之而有馀(yú同“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憂,必竭誠以待下;既得志,則縱情以傲物。竭誠則吳越為一體,傲物則骨肉為行路。雖董之以嚴刑,振之以威怒,終茍免而不懷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載舟覆舟,所宜深慎。
    奔車朽索,豈可忽乎?君人者,誠能見可欲,則思知足以自戒;將有作,則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則思謙沖而自牧;懼滿溢,則思江海下百川;樂盤游,則思三驅以為度;憂懈怠,則思慎始而敬終;慮壅(yōng)蔽,則思虛心以納下;懼讒邪,則思正身以黜惡;恩所加,則思無因喜以謬賞;罰所及,則思無因怒而濫刑??偞耸?,宏茲九德。簡能而任之,擇善而從之,則智者盡其謀,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爭馳,君臣無事,可以盡豫游之樂,可以養(yǎng)松喬之壽,鳴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勞神苦思,代下司職,役聰明之耳目,虧無為之大道哉?
    翻譯:
    我聽說想要樹木生長,一定要穩(wěn)固它的根;想要泉水流得遠,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想要國家安定,一定要厚積道德仁義。源泉不深卻希望泉水流得遠,根系不牢固卻想要樹木生長。道德不深厚卻想要國家安定,我雖然地位低見識淺,(也)知道這是不可能的,更何況(您這)聰明睿智(的人)呢!國君處于皇帝的重要位置,在天地間尊大,就要推崇皇權的高峻,永遠保持政權的和平美好。如果不在安逸的環(huán)境中想著危難,戒奢侈,行節(jié)儉,道德不能保持寬厚,性情不能克服*,這也(如同)挖斷樹根來求得樹木茂盛,堵塞源泉而想要泉水流得遠啊。
    (古代)所有的帝王,承受了上天賦予的重大使命,他們沒有一個不為國家深切地憂慮而且治理成效顯著的,但大功告成之后國君的品德就開始衰微了。國君開頭做得好的確實很多,能夠堅持到底的大概不多,難道是取得天下容易守住天下困難嗎?過去奪取天下時力量有余,現(xiàn)在守衛(wèi)天下卻力量不足,這是為什么呢?通常處在深重的憂慮之中一定能竭盡誠心來對待臣民,已經(jīng)成功,就放縱自己的性情來傲視別人。竭盡誠心,雖然一在北方,一在南方,也能結成一家,傲視別人,就會使親人成為陌路之人。即使用嚴酷的刑罰來督責(人們),用威風怒氣來嚇唬(人們),(臣民)只求茍且免于刑罰而不懷念感激國君的仁德,表面上恭敬而在內心里卻不服氣。(臣民)對國君的怨恨不在大小,可怕的只是百姓;(他們像水一樣)能夠負載船只,也能*船只,這是應當深切謹慎的。疾馳的馬車卻用腐爛的繩索駕馭,怎么可以疏忽大意呢?
    做國君的人,如果真的能夠做到一見到能引起(自己)喜好的東西就要想到用知足來自我克制,將要興建什么就要想到適可而止來使百姓安定,想到帝位高高在上就想到要謙虛并加強自我約束,害怕驕傲自滿就想到要像江海那樣能夠(處于)眾多河流的下游,喜愛狩獵就想到網(wǎng)三面留一面,擔心意志松懈就想到(做事)要慎始慎終,擔心(言路)不通受蒙蔽就想到虛心采納臣下的意見,考慮到(朝中可能會出現(xiàn))讒佞*邪就想到使自身端正(才能)罷黜*邪,施加恩澤就要考慮到不要因為一時高興而獎賞不當,動用刑罰就要想到不要因為一時發(fā)怒而濫用刑罰。全面做到這十件應該深思的事,弘揚這九種美德,選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挑選好的意見而聽從它。那么有智慧的人就能充分獻出他的謀略,勇敢的人就能完全使出他的力量,仁愛的人就能散播他的恩惠,誠信的人就能獻出他的忠誠。文臣武將爭先恐后前來效力,國君和大臣沒有大事煩擾,可以盡情享受出游的快樂,可以頤養(yǎng)得像赤松子與王子喬那樣長壽,皇上彈著琴垂衣拱手就能治理好天下,不用再說什么,天下人就已經(jīng)都有教化了。為什么一定要(自己)勞神費思,代替臣下管理職事,役使自己靈敏、明亮的耳、眼,減損順其自然就能治理好天下的大道理呢!
    簡介:
    《諫太宗十思疏》是魏徵于貞觀十一年(637)寫給唐太宗的奏章。唐初政治家。字玄成,館陶(今屬河北)人。少年出家。曾參加隋末農(nóng)民起義。后入唐為太子*。太宗即位后,被擢為議諫大夫,歷任秘書監(jiān)、侍中等職。
    背景:
    唐太宗李世民跟隨其父親李淵反隋時作戰(zhàn)勇敢,生活儉樸,頗有作為。公元627年李世民即位,改元貞觀。在貞觀初年,他借鑒隋煬帝覆亡的教訓,進一步保持了節(jié)儉、謹慎的作風,實行了不少有利于國計民生的政策。
    字詞:
    通假字
    1、振之以威怒“振”通“震”,威嚇。
    2、則思無以怒而濫刑無,通“毋“,不要
    措詞
    1.名詞用作狀語
    貌恭而不心服貌:指表面上。心:指內心里。
    2.名詞作動詞
    江海下百川下:居……之下。
    君人者,誠能見可欲君:做君主,統(tǒng)治。
    3.形容詞用作名詞
    人君當神器之重重:重權。
    居域中之大大:重大的位置。
    懼讒邪邪:*的小人。
    擇善而從之善:好的、可行的意見。
    則思正身以黜惡惡:*惡的小人、不好的行為等。
    簡能而任之,擇善而從之能:有才能的人。善:好的意見。
    居安思危安:安逸的環(huán)境。危:危險的情形。
    4.形容詞用作動詞
    智者盡其謀盡:窮盡。
    源不深而望流之遠遠:遠長。
    塞源而欲流長者長:長遠。
    克終者蓋寡終:堅持到底。
    5.形容詞使動用法
    欲流之遠者遠:使……流得遠。
    必固其根本固:使……牢固。
    知止以安人安:使……安寧。
    正身以黜惡正:使……端正。
    思虛心以納下虛:使……謙虛。
    宏茲九德弘:使……光大。
    何必勞神苦思勞:使……勞累。:使……辛苦。
    6.動詞用作名詞
    君人者,誠能見可欲可欲:指看見想要的東西。
    7.形容詞意動用法
    樂盤游,則三思以為度樂:以……為樂,喜歡。
    憂懈怠,則慎思而敬終憂:以……為憂,擔心。
    8.重要虛詞
    之:
    ①臣聞求木之長者:結構助詞,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②人君當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結構助詞,的。
    ③豈取之易而守之難乎?:代詞,指代天下。
    以:
    ①蓋在殷憂,必竭誠以待下。來,表目的的連詞。
    ②雖董之以嚴刑。介詞,用。
    ③將有作,則思知止以安人。來,表目的的連詞。
    ④則思無以怒而濫刑。介詞,因為。
    而:
    ①源不深而望流之遠:連詞,表轉折。
    ②則思謙沖而自牧:連詞,表遞進。
    ③垂拱而治:連詞,表順承
    ④子產(chǎn)而死,誰氣嗣之:連詞,表假設。
    哉:
    ①何必勞神苦思,代百司之職哉。表反問語氣,呢。
    ②豈人主之子孫則必不善哉。表反問語氣,嗎。
    ③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出自《史記·陳涉世家》。表反問語氣,呢。
    重點實詞
    蓋:
    ①善始者實繁,克終者蓋寡:表示不十分肯定的判斷,大概。
    ②蓋在殷憂,必竭誠以待下:連詞,承接上文,表示推斷原因,因為。
    雖:
    ①臣雖下愚,知其不可:雖然。
    ②雖董之以嚴刑:即使。
    誠:
    ①必竭誠以待下:形容詞作名詞,誠心。
    ②誠能見可欲:如果。
    下:
    ①慮壅蔽,則思虛心以納下:方位狀語作名詞,臣下的意見。
    ②臣雖下愚,知其不可:智力低下。
    ③懼滿溢,則思江海下百川:居于……之下。
    ④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出自《論語·公冶長》第五篇):地位低下的人或學識比自己低的人。
    當:
    ①盛夏之時,當風而立:對著,面對。
    ②人君當神器之重:掌握,主持。
    ③安步當(dàng)車:當作。
    安:
    ①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安定。
    ②燕雀安知鴻之志哉:怎么,哪里。
    ③項王曰:“沛公安在?”:哪里。
    ④衣食所安,弗敢專也:養(yǎng)生,所能養(yǎng)生的。
    ⑤不念居安思危:安全的環(huán)境。
    信:
    ①信者效其忠:誠實。
    ②愿陛下親之信之:信任。
    ③小信未孚,神弗福也:信用。
    ④忌不自信:相信。
    求:
    ①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追求。
    ②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探求。
    ③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請求。
    ④不求聞達與諸侯:追求。
    ⑤府史聞此變,因求假暫歸:請求。
    治:
    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治理。
    ②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將恐深:醫(yī)治。
    ③不效則治臣之罪:懲治。
    所:
    ①恩所加,則思無因喜以謬賞?!八奔觿釉~的固定結構。
    ②山巒為晴雪所洗。表被動。
    克:
    ①能克終者蓋寡:能夠。
    ②然操雖能克紹:戰(zhàn)勝。
    ③公乃與克日會戰(zhàn):約定。
    ④克己復禮為仁:約束。
    終:
    ①終茍免而不懷仁:最終。
    ②能克終者蓋寡:堅持到底。
    固:
    ①臣聞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使……牢固,鞏固。
    ②據(jù)秦孝公崤函之固,擁雍州之地:堅固······。
    ③藺相如固止之:堅決,堅持。
    ④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本來,原來。
    ⑤*之心,日益驕固:頑固,固執(zhí)。
    ⑥斯固百世之遇也:確實,實在。
    古今異義
    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根本:古義,樹木的根;今義,指國家的基礎。
    既得志,則縱情以傲物縱情:古義,放縱情感,即“驕傲”;今義,盡情。
    慮壅蔽,則思虛心以納下虛心:古義,使……謙虛;今義,一種謙虛的美德。
    承天景命景:古義:重大。今義:景色。
    樂盤游,則思三驅以為度以為:古義:以(之)為;把......當作。今義:認為。樂:意動,以......為樂。
    人君當神器之重神器:古義:特指封建社會的國家政權。今義:泛指祭祀用品。
    臣雖下愚(下愚,最愚昧無知的人。謙詞。今無此意。)
    傲物則骨肉為行路行路:古義:形同陌路。今義: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