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約公元前723年-公元前645年),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謚敬,春秋時期法家代表人物,潁上人(今安徽潁上),周穆王的后代。是中國古代的經(jīng)濟學家、哲學家、政治家、軍事家。被譽為"法家先驅(qū)"、"圣人之師"、"華夏文明的保護者"、"華夏第一相"。
地圖
凡兵主者必先審知地圖轘轅之險。濫車之水名山通谷經(jīng)川陵陸丘阜之所在,苴草林木蒲葦之所茂道里之遠近,城郭之大小,名邑廢邑困殖之地必盡知之。地形之出入相錯者盡藏之然后可以行軍襲邑,舉錯知先后,不失地利,此地圖之常也。
人之眾寡,士之精粗,器之功苦盡知之,此乃知形者也,知形不如知能,知能不如知意,故主兵必參具者也,主明、相知、將能之謂參具,故將出令發(fā)士,期有日數(shù)矣,宿定所征伐之國,使群臣大吏父兄便辟左右不能議成敗,人主之任也。*勞,行賞罰,不敢蔽賢有私行,用貨財供給軍之求索,使百吏肅敬,不敢解怠行邪,以待君之令,相室之任也??樒餍担x練士,為教服,連什伍,遍知天下,審御機數(shù),此兵主之事也。
參患
凡人主者,猛毅則伐,懦弱則殺,猛毅者何也?輕誅*之謂猛毅。懦弱者何也,重誅*之謂懦弱。此皆有失彼此。凡輕誅者殺不辜,而重誅者失有皋,故上殺不辜,則道正者不安;上失有皋,則行邪者不變。道正者不安,則才能之人去亡;行邪者不變,則群臣朋黨;才能之人去亡,則宜有外難,群臣朋黨,則宜有內(nèi)亂。故曰猛毅者伐,懦弱者殺也。
君之所以卑尊,國之所以安危者,莫要于兵。故誅暴國必以兵,禁辟民必以刑。然則兵者外以誅暴,內(nèi)以禁邪。故兵者尊主安國之經(jīng)也,不可廢也。若夫世主則不然。外不以兵,而欲誅暴,則地必虧矣。內(nèi)不以刑,而欲禁邪,則國必亂矣。
故凡用兵之計,三驚當一至,三至當一軍,三軍當一戰(zhàn);故一期之師,十年之蓄積殫;一戰(zhàn)之費,累代之功盡;今交刃接兵而后利之,則戰(zhàn)之自勝者也。攻城圍邑,主人易子而食之,析骸而爨之,則攻之自拔者也。是以圣人小征而大匡,不失天時,不空地利,用日維夢,其數(shù)不出于計。故計必先定而兵出于竟,計未定而兵出于竟,則戰(zhàn)之自敗,攻之自毀者也。
得眾而不得其心,則與獨行者同實。兵不完利,與無操者同實,甲不堅密,與俴者同實。弩不可以及遠,與短兵同實。射而不能中,與無矢者同實。中而不能入,與無鏃者同實。將徒人,與俴者同實。短兵待遠矢,與坐而待死者同實。故凡兵有大論。必先論其器,論其士,論其將,論其主,故曰:“器濫惡不利者,以其士予人也,士不可用者,以其將予人也;將不知兵者,以其主予人也;主不積務于兵者,以其國予人也;故一器成,往夫具,而天下無戰(zhàn)心。二器成,驚夫具,而天下無守城。三器成,游夫具,而天下無聚眾?!彼^無戰(zhàn)心者,知戰(zhàn)必不勝,故曰無戰(zhàn)心。所謂無守城者,知城必拔,故曰無守城。所謂無聚眾者,知眾必散,故曰無聚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