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說新語》是六朝志人小說的代表作,古代小說所記大多是傳聞、軼事,以短篇為主,在寫法上一般都是直敘其事。《世說新語》全書原8卷,分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雅量等36門,《詠雪》選自“言語”一門,《陳太丘與友期》選自“方正”一門。準備了以下教案,希望對你有幫助!
篇一
一、教材分析
《<世說新語>二則》是“親情單元”中的文言文篇目。這兩篇文言文分別從長輩對晚輩的尊重鼓勵,和晚輩對長輩的維護兩個角度出發(fā),反映了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家庭風貌。這與本單元“親情”的主題相呼應。
本課課文選自《世說新語》一書,此書從多方面反應當時的社會生活。除高尚廉潔的品德外,編者猶為贊許深沉豁達的胸懷雅量、機智敏捷的言語應對,所以本課所選兩則都是表現(xiàn)少年兒童聰慧方正的正面形象,側(cè)面體現(xiàn)了當時士人的文化修養(yǎng)、生活情趣和意志追求。
二、學情分析
學生經(jīng)過小學六年的學習,已經(jīng)具備一定的閱讀理解感悟能力,接觸過簡單的詩文,也有過朗讀練習,接受過一定朗讀指導。但本課是學生自進入初中以來第接觸到的文言文課文,學過程中要克服學生的畏難心理和生疏感,所以要“言”“文”兼顧,既要把握文言知識,又要將其作為文章來深入賞析。
三、教學目標
1.學生能夠利用注釋讀懂大意,能用自己的話講述兩則故事。
2.學生能夠?qū)Α对佈分械膬蓚€比喻通過比較其本體與喻體的特點進行賞析。
3.學生能夠通過圈畫謝太傅的行為動作分析謝太傅的人物形象,結(jié)合本單元的“親情”主題評價謝太傅。
四、教學重點
利用注釋讀懂大意,通過比較本體與喻體的特點賞析比喻句。
五、教學難點
通過人物行為分析人物形象及內(nèi)心,關(guān)注文本內(nèi)部的角色,也關(guān)注文本作者(編者)的寫作(編寫)意圖。
六、教學過程
(一)介紹《世說新語》。
1.閱讀《世說新語》中“中朝小兒”故事,初步了解《世說新語》。
中朝①有小兒,父病,行乞藥②。主人問病,曰:“患瘧也。”主人曰:“尊侯③明德④君子,何以病瘧⑤?”答曰:“來?、蘧?,所以為瘧耳!”
注釋:①中朝:西晉,晉帝室南渡后稱渡江前的西晉為中朝。②乞藥:求醫(yī)問藥。乞:求取。③尊侯:尊稱對方的父親。④明德:光明的德行。⑤因為當時俗傳行瘧的是瘧鬼,形體極小,不敢侵犯巨人或君子,所以主人這樣問。⑥病:損害,禍害。
2.引入《世說新語》,明確主要學習目標。
閱讀課*釋一,結(jié)合PPT補充關(guān)于《世說新語》的介紹。(指導學生批注“志人小說”,即中國古典小說的一種,指魏晉六朝流行的專記人物言行和記載歷史人物的傳聞軼事的一種雜錄體小說,又稱清談小說、軼事小說。)
(二)朗讀課文和分角色朗讀課文,初步了解文意。
1.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讀的過程中考慮文中涉及哪幾個人的言語?我們該用怎樣的語氣來讀。自由朗讀完后,可以在課文上做一下簡單的批注,批注你認為朗讀相應詞語或句子時應注意的方面。(指導學生做朗讀批注時要注意斷句,注意批注聲音的輕重、長短和語調(diào)。)
2.請大家按照旁白,謝太傅,兄子,兄女分角色朗讀課文。(指導同前)
3.全班分小組擔任不同角色齊讀。
4.我們在反復朗讀中已經(jīng)能夠初步感受到不同人物的性格特點,下面請大家結(jié)合注釋,同位互相講一講這個故事。之后請學生在班級講這個故事。
(三)比較分析文中的兩個比喻,結(jié)合課文評價謝太傅。
1.同學們,剛才我們把這個故事講的很是生動有趣,你認為謝太傅更欣賞兄子的比喻還是兄女的比喻,為什么呢?
我們發(fā)現(xiàn),在比較比喻句的時候,要關(guān)注本體的特征狀態(tài),喻體的特征狀態(tài)與本體越吻合越恰當。此外,大家有沒有注意到文章的后一句仿佛與這個故事無關(guān),就是交待兄女的具體情況和后來發(fā)展情況。這部書的編者在這里看似閑筆,其實是更為關(guān)注謝道韞的,也說明了編者是更為欣賞謝道韞的比喻的。
2.剛才我們已經(jīng)比較分析過兩個比喻句了,也關(guān)注到了編者的態(tài)度,你們覺得謝太傅聽了這個兩個句子心里會不會有一個答案判斷?但是他是怎樣反應的,他為什么沒有直接作出評判呢?
結(jié)合全文,你覺得謝太傅是一個怎樣的人?
補充《世說新語》另一則有關(guān)謝太傅的材料。
謝遏年少時,好著紫羅香囊,垂覆手。太傅患之,而不欲傷其意。乃譎與賭,得即燒之。
注釋:覆手:手巾之類的物件。垂覆手即“掛著手巾”。
通過以上細節(jié)分析和補充的材料,我們不難看出謝太傅是一個重視家庭生活,重視晚輩教育,善于啟發(fā)晚輩思考,尊重鼓勵晚輩學習創(chuàng)作的長輩。
(四)作業(yè)
1.熟練朗讀和背誦《詠雪》課文。
2.預習《陳太丘與友期》試著根據(jù)本課所用的朗讀批注對這篇課文進行批注。
篇二
知識目標1.閱讀淺顯的文言文,積累常見的文言詞語,如“俄而、欣然、擬、未若”等;
2.背誦兩篇短文。能力目標1.結(jié)合注釋,運用工具書,疏通文句,理解文意(重點)
2.;發(fā)揮想象,學習用比喻的修辭方法描寫事物。(難點)情感目標學習古人的智慧,培養(yǎng)誠實、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第一課時《詠雪》
學習
目標1.朗讀文言文,了解文言大意,積累常用的文言詞語。
2.討論分析文中的兩個比喻句,學習摹景狀物的手法。
3.分析人物形象,概括其性格特征。
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雪花是嚴寒的冬天,仁慈的上帝送給我們的禮物,它是那樣的純潔、輕盈,你能拿什么比擬它呢?今天,我們一起學習《詠雪》,你和文中的兩位才子比試比試如何呢?二、教學新課
☞目標導學一:分類積累,疏通文意
1.自讀課文,根據(jù)文意讀準節(jié)奏。
謝太傅/寒雪日/內(nèi)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毙峙?曰:“未若/柳絮因風起?!惫?大笑/樂。即/公大兄/無奕/女,左將軍/王凝之/妻也。
2.讀懂課文,理解重點詞句。
(1)重點字詞解釋:
①內(nèi)集:家庭聚會②兒女:子侄輩③俄而:不久,一會兒。
④欣然:高興的樣子。⑤未若:不如,比不上。⑥講論文義:講解詩文。
(2)重點句子翻譯:
①白雪紛紛何所似
翻譯:這紛紛揚揚的大雪像什么呢?
②撒鹽空中差可擬
翻譯:跟把鹽撒在空中差不多。
③未若柳絮因風起
翻譯:不如比作風把柳絮吹的漫天飛舞。
3.學生用現(xiàn)代漢語復述故事。
一個寒冷的雪天,謝太傅把家人聚會在一起,跟子侄輩的人談詩論文。忽然間,雪下得緊了,太傅高興地說:“這紛紛揚揚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長子胡兒說:“跟把鹽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兒道韞說:“不如比作風把柳絮吹得滿天飛舞。”太傅高興得笑了起來。道韞是太傅大哥謝無奕的女兒、左將軍王凝之的妻子。
【教學備注】
‖學法指導‖
文言文朗讀停頓的“兩個原則”:
1.結(jié)構(gòu)原則:即不要把一個詞或一個短語斷開,要保持詞和短語的完整性。
2.意義原則:即根據(jù)語意停頓,把一句話分成幾個意群,不要改變原句的意思。
‖教學提示‖
本文篇幅不長,疏通不難,可以在串講中明確重點文言字詞,加深記憶。
☞目標導學二:理解內(nèi)容,體會寫法
1.文章開頭一句“謝太傅寒雪日內(nèi)集,與兒女講論文義?!边@句話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涵蓋事件時間、地點、人物及主體事件等豐富的內(nèi)容。正因為“寒雪日”“俄而雪驟”,才能引出“詠雪。
2.“寒雪”“內(nèi)集”“欣然”“大笑”’等詞語營造了一種怎樣的家庭氛圍?
營造了一種融洽、歡快、輕松的家庭氛圍。
3.“詠雪”的過程中,文章特別記載了兩個人的詠,即用“撒鹽空中”和“柳絮因風起”來比擬“大雪紛紛”,你對其中哪一個更欣賞?為什么?
“柳絮因風起”更好,因為柳絮比鹽更像雪。給人以春天即將到來的感覺,意蘊強,有美感,這是“撒鹽空中”所缺乏的?!叭鳆}空中”比喻了雪的顏色。
4.文章結(jié)尾交待了謝道韞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謝太傅對兩人的答案未做評定,只是“大笑樂”而已,十分耐人尋味。作者也沒有表態(tài),卻在后補充了道韞的身份,這是一個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贊賞道韞的才氣。
‖教學提示‖
通過質(zhì)疑,讓學生感受謝家的濃厚的雅致氛圍,體會作者精巧的構(gòu)思。討論交流解決難點。
☞目標導學三:運用比喻,想象寫作
1.說說還可以用哪些事物來比喻雪?舉出幾句詠雪的名句。
“鵝毛”、“蒲公英的孩子”等。
詠雪的名句有: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瘏ⅰ栋籽└杷臀渑泄贇w京》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臺?!畎住侗憋L行》
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韓愈
2.學生嘗試運用比喻,想像寫作:英語中有26個字母,從這些大寫字母中任選幾個,發(fā)揮想象,仿寫句子。
例句:A是一座金字塔,是進取。
B是兩個聯(lián)結(jié)的心,是友誼。
C是未滿的月牙兒,是缺憾
學生展示自己的比喻……師生共點評!‖教學提示‖
讓學生積累詠雪名句,豐富語言積累。
‖教學提示‖
此題意在鍛煉學生的想象能力,學生說的答案有可能五花八門,教師要多加鼓勵,培養(yǎng)孩子的興趣。
篇三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閱讀淺易文言文。積累常見的文言詞語。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nèi)容。
2.過程與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了解古代聰穎機智少年的故事,學習古人的智慧、誠實、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分析人物形象,獲取情感體驗課前準備
【教學安排】兩教時
第一教時
【教學內(nèi)容和步驟】學習《詠雪》
一、導入:學生課前三分鐘朗讀描寫雪花的句子。
二、誦讀、復述、疏通、討論,多媒體輔助教學。
(一)學生誦讀,教師點撥優(yōu)劣。
(二)學生讀注釋,注意古今異義,了解作者,說出課文的大意。(完成第一和第四題)
1、劉義慶(公元403—公元444),字季伯,漢族,原籍南朝宋彭城(今江蘇徐州)人,文學家,世居京口,南朝宋宗室,南朝宋文學家。劉義慶自幼才華出眾,愛好文學。除《世說新語》外,還著有志怪小說《幽明錄》。《世說新語》是由他組織一批文人編寫的。宋武帝劉裕之侄,長沙景王劉道憐之次子,其叔臨川王劉道規(guī)無子,即以劉義慶為嗣,襲封臨川王贈任荊州刺史等官職,在政8年,政績頗佳。后任江州刺史。劉義慶是劉宋武帝的堂侄,在諸王中頗為出色,十分被看重。
2、《詠雪》譯文:
《詠雪》是一則千古佳話,表現(xiàn)了女才子謝道韞杰出的詩歌才華、對事物細致的觀察和具有靈活想象力。
一個寒冷的雪天,謝太傅把家人聚集在一起,跟子侄輩們談論詩文。忽然間,雪下得緊了,太傅高興地說:“這紛紛揚揚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長子胡兒說:“跟把鹽撒在空中差不多?!彼绺绲呐畠旱理y說:“不如比作風把柳絮吹得滿天飛舞?!碧蹈吲d得笑了起來。(那個女孩)道韞是太傅大哥謝無奕的女兒、左將軍王凝之的妻子。
(三)問題導學:(可根據(jù)學生提出的問題而定)
1、文章開頭一句話,短短十五字,交代了哪些內(nèi)容?
文章第一句“謝太傅寒雪日內(nèi)集,與兒女講論文義?!?,第一句交代了詠雪的背景,短短的十五個字,涵蓋的內(nèi)容相當多。
東晉的謝氏家族是個赫赫有名的詩禮簪纓之家,為首的是謝太傅即謝安。在這樣的家族里,遇到雪天無法外出,才有“講論文義”的雅興。召集人兼主講人自然是謝安,聽眾是“兒女”們.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全都說到了。
2、.“寒雪”“內(nèi)集”“欣然”“大笑”’等詞語營造了一種怎樣的家庭氛圍?
營造了一種和睦、輕松、快樂、融洽的氣氛。
3.聯(lián)系上下文,“兒女”的含義與今天有什么不同?
"兒女"的古意是:子侄輩的年輕一代;今天的意思是:兒子和女兒的合稱,與父母的關(guān)系是被生養(yǎng)關(guān)系。
4.文章結(jié)尾交待了謝道韞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魏晉時極為看重人的出身門第,對于高門大族,特別是王謝兩家,為高貴.謝道韞既是謝家女,又嫁與王家為妻,自然更為高貴。
5.撒鹽空中、柳絮因風起兩個比喻,哪一個更好?
叔父出韻起題,侄子即為唱和,正見其才思敏捷也。平心而論,“撒鹽空中”亦不失為一種比方,雪,以其粉白晶瑩飄散而下,謝朗就近取譬,用撤鹽空中擬之,雖不高明,也差可形容了。
然而,聰穎的妹妹并不迷信兄長的才名。她覺得,以鹽擬雪固然不錯,但沒有形容出雪花六瓣,隨風飄舞,紛紛揚揚,無邊無際的根本特征。于是,針對兄長的原句,她作了大膽的修正:“未若柳絮因風起。”柳絮,作為春時景物,有似花非花,因風而起,飄忽無根,滿天飛舞的特征。
《柳花賦》曾形容:“揚零花而雪飛,或風回而游薄,或霧亂而飆零,野凈*而同降,物均色而齊明。”謝道韞將此來比擬北風吹起漫天飛雪,堪稱契合無間。取柳絮可比其形言其大,點明當時的“雪驟”之景,而“因風起”更指出它隨風飄舞,漫無邊際的自然特點。由此較之,雪花柳絮,可謂是異跡而同趣了。如此再看“撒鹽空中”的比方,則未免有局促見肘之誚了。這次聯(lián)句,遂傳為一時佳話,謝道韞從此也贏得了“詠絮才”的美名。后來南朝梁劉孝綽寫過一首《對雪詩》,其中有“桂華殊皎皎,柳絮亦霏霏。詎比咸池曲,飄飖千里飛”。也許是受到謝道韞的啟發(fā)。
6、說說還可以用哪些事物來比喻雪。積累幾句詠雪的名句。學生從不同角度回答,教師給予鼓勵。對于詠雪的名句,讓學生拓展思維。
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
——韓愈《春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臺。
——李白《北風行》
(四)反復誦讀課文,爭取熟讀。
三、布置作業(yè):
1、完成課后各題中含《詠雪》的題目。2、筆頭翻譯全文,記住注解中的實詞與虛詞的意思。3、查找古代兒童智慧故事一到兩則。
第二教時:教學《陳太丘與友期行》
【教學內(nèi)容與步驟】
一、課前三分鐘:學生介紹古代兒童智慧故事。
二、誦讀課文,讀出文章大意來。教師點評。
三、導入:(先調(diào)動學生課堂學習的積極性,再逐漸地引入課文)
1、“誠信”和“禮貌”是我們在生活中常提及的兩個詞,是否有同學能結(jié)合自己的生活談談你對它們的認識理解呢?
2、總結(jié)學生發(fā)言,由此導入新課:
是的,幾千年來“人無信而不立”、童叟無欺的故事不斷地熏陶著我們。老祖宗們反復地告誡我們,誠于中必信于外,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得誠實無妄、信守諾言、言行一致,也就是我們必須講誠信。
當然在為人處世中,我們還得講禮貌,因為這樣更能使自己受到別人的尊重,為自己迎得別人的信任。還記得歌德曾說過的話嗎?——“一個人的禮貌是一面照出它的肖像的鏡子?!倍Y貌待人對于個人來講是一個人內(nèi)在美的體現(xiàn),是社會交往的需要。接下來,我們就要學習一篇與“信”“禮”相關(guān)的文言文。
四、口頭表達活動:那么,誰能講講這則小故事?(講故事,不是翻譯)(教師進行評價)
五、再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內(nèi)容
1、放錄音(或師范讀)。
2、指名學生朗讀課文,師正音,辨形。
3、學生自由朗讀課文2—3遍,爭取讀熟。
4、教師檢查學生的閱讀情況,并糾正閱讀中出現(xiàn)的問題。
六、疏通文意
1、生譯為主,師提示重點詞、句。(放幻燈片)
期:(古義)約定、(今義)星期。不:現(xiàn)寫作“否”,表示不。
引:拉。過:超過。顧:回頭看。委:丟下、拋棄。
2、〈1〉、小組成員結(jié)合課文注譯進行翻譯,并把不理解的詞句勾畫出來,全班一起討論解決。必要時,教師精講點撥。
〈2〉、師生共同明確這則短文的重點詞句,并識記。
七、分組討論質(zhì)疑體會
師預先準備,與學生的質(zhì)疑相結(jié)合。
〈1〉友人未到,陳太丘就獨自走了。假如你是陳太丘,你會怎么做?
(可以選擇陳太丘那樣“舍去”,因為友人不守時,也可以選擇再等等或打電話問明情況,表現(xiàn)你的態(tài)度)。
〈2〉哪些言行表現(xiàn)了陳元方的明白事理和落落大方?
(當父母問年僅七歲的元方“尊君在下”,元方不是簡單的回答“已去”,而是詳細地回答“待君久不至,已去”。當友人怒斥其父“非人哉,與人其行,相委而去”時。元方義正嚴辭地進行駁斥:“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這些都表現(xiàn)了元方的明白事理和落落大方。)
〈3〉“友人漸,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蹦阏J為元方這樣做是否失禮,為什么?(如答失禮,理由可參考:元方批評友人無理,自己更應做到有禮——友人已經(jīng)認錯,又是父親的朋友,是長輩,即是有錯,也應以禮待之。如答不失禮,理由可參考:友人失約在先,是無信;友人罵元方之父,是無禮;對七歲的孩子不應求全責備)
〈4〉假如第二天陳太丘與友人見面,請設想一下,他們倆各自能說些什么?(開放性試題,可以從不同角度去做答,言之成理即可)
針對上述問題及質(zhì)疑采用多形式解答:問題1、2由小組內(nèi)成員自行討論解答:問題3、4、5、師指導生解答。
六、美文共賞活動(拓展延伸)
下面短文,同出自《世說新語》?!蛾愄鹋c友期行》進行比較閱讀
荀巨伯探友
荀巨伯遠看友人疾,值胡賊攻郡。友人語巨伯曰:“吾今死矣,子速去!”巨伯曰:“遠來相視,子令吾去,敗義以求生,豈荀巨伯所行邪?”賊既至,謂巨伯曰:“大軍至,一郡盡空,汝何男子,而敢獨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寧以我身代友人命?!辟\相謂曰:“我輩無義之人,而入有義之國。”遂班軍而還,一郡并獲全。
七、一文一詩活動:
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之習乎?——孔子(讓學生識記)
八、小結(jié),比較兩篇文章在內(nèi)容上的異同:
《詠雪》描寫了人物群像,側(cè)重表現(xiàn)了謝道韞的文采。都與孩子有關(guān)。主要描寫了元方,側(cè)重表現(xiàn)了元方的懂禮識儀,聰明剛正。
九、布置作業(yè)
課本劇表演活動:課外小組成員根據(jù)《期行》的內(nèi)容,適當分配角色,自編臺詞,編排課本劇。(目的:深入體會文章主旨,豐富學生的課外活動。)
附板書設計
陳太丘:與友其行、期日中,過中不至,舍去(守時)
期友人:過中不至(無信)守時
行對子罵父(無禮)守信
元方:怒斥友人,有理有據(jù)
主題思想:通過陳大丘與友期行的故事,說明了“守時”、“守信”、“有禮”的重要性。
六、教師小結(jié)及作業(yè)的布置。
作業(yè):復習記憶注釋,完成練習。
板書設計(略,見課件)
篇一
一、教材分析
《<世說新語>二則》是“親情單元”中的文言文篇目。這兩篇文言文分別從長輩對晚輩的尊重鼓勵,和晚輩對長輩的維護兩個角度出發(fā),反映了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家庭風貌。這與本單元“親情”的主題相呼應。
本課課文選自《世說新語》一書,此書從多方面反應當時的社會生活。除高尚廉潔的品德外,編者猶為贊許深沉豁達的胸懷雅量、機智敏捷的言語應對,所以本課所選兩則都是表現(xiàn)少年兒童聰慧方正的正面形象,側(cè)面體現(xiàn)了當時士人的文化修養(yǎng)、生活情趣和意志追求。
二、學情分析
學生經(jīng)過小學六年的學習,已經(jīng)具備一定的閱讀理解感悟能力,接觸過簡單的詩文,也有過朗讀練習,接受過一定朗讀指導。但本課是學生自進入初中以來第接觸到的文言文課文,學過程中要克服學生的畏難心理和生疏感,所以要“言”“文”兼顧,既要把握文言知識,又要將其作為文章來深入賞析。
三、教學目標
1.學生能夠利用注釋讀懂大意,能用自己的話講述兩則故事。
2.學生能夠?qū)Α对佈分械膬蓚€比喻通過比較其本體與喻體的特點進行賞析。
3.學生能夠通過圈畫謝太傅的行為動作分析謝太傅的人物形象,結(jié)合本單元的“親情”主題評價謝太傅。
四、教學重點
利用注釋讀懂大意,通過比較本體與喻體的特點賞析比喻句。
五、教學難點
通過人物行為分析人物形象及內(nèi)心,關(guān)注文本內(nèi)部的角色,也關(guān)注文本作者(編者)的寫作(編寫)意圖。
六、教學過程
(一)介紹《世說新語》。
1.閱讀《世說新語》中“中朝小兒”故事,初步了解《世說新語》。
中朝①有小兒,父病,行乞藥②。主人問病,曰:“患瘧也。”主人曰:“尊侯③明德④君子,何以病瘧⑤?”答曰:“來?、蘧?,所以為瘧耳!”
注釋:①中朝:西晉,晉帝室南渡后稱渡江前的西晉為中朝。②乞藥:求醫(yī)問藥。乞:求取。③尊侯:尊稱對方的父親。④明德:光明的德行。⑤因為當時俗傳行瘧的是瘧鬼,形體極小,不敢侵犯巨人或君子,所以主人這樣問。⑥病:損害,禍害。
2.引入《世說新語》,明確主要學習目標。
閱讀課*釋一,結(jié)合PPT補充關(guān)于《世說新語》的介紹。(指導學生批注“志人小說”,即中國古典小說的一種,指魏晉六朝流行的專記人物言行和記載歷史人物的傳聞軼事的一種雜錄體小說,又稱清談小說、軼事小說。)
(二)朗讀課文和分角色朗讀課文,初步了解文意。
1.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讀的過程中考慮文中涉及哪幾個人的言語?我們該用怎樣的語氣來讀。自由朗讀完后,可以在課文上做一下簡單的批注,批注你認為朗讀相應詞語或句子時應注意的方面。(指導學生做朗讀批注時要注意斷句,注意批注聲音的輕重、長短和語調(diào)。)
2.請大家按照旁白,謝太傅,兄子,兄女分角色朗讀課文。(指導同前)
3.全班分小組擔任不同角色齊讀。
4.我們在反復朗讀中已經(jīng)能夠初步感受到不同人物的性格特點,下面請大家結(jié)合注釋,同位互相講一講這個故事。之后請學生在班級講這個故事。
(三)比較分析文中的兩個比喻,結(jié)合課文評價謝太傅。
1.同學們,剛才我們把這個故事講的很是生動有趣,你認為謝太傅更欣賞兄子的比喻還是兄女的比喻,為什么呢?
我們發(fā)現(xiàn),在比較比喻句的時候,要關(guān)注本體的特征狀態(tài),喻體的特征狀態(tài)與本體越吻合越恰當。此外,大家有沒有注意到文章的后一句仿佛與這個故事無關(guān),就是交待兄女的具體情況和后來發(fā)展情況。這部書的編者在這里看似閑筆,其實是更為關(guān)注謝道韞的,也說明了編者是更為欣賞謝道韞的比喻的。
2.剛才我們已經(jīng)比較分析過兩個比喻句了,也關(guān)注到了編者的態(tài)度,你們覺得謝太傅聽了這個兩個句子心里會不會有一個答案判斷?但是他是怎樣反應的,他為什么沒有直接作出評判呢?
結(jié)合全文,你覺得謝太傅是一個怎樣的人?
補充《世說新語》另一則有關(guān)謝太傅的材料。
謝遏年少時,好著紫羅香囊,垂覆手。太傅患之,而不欲傷其意。乃譎與賭,得即燒之。
注釋:覆手:手巾之類的物件。垂覆手即“掛著手巾”。
通過以上細節(jié)分析和補充的材料,我們不難看出謝太傅是一個重視家庭生活,重視晚輩教育,善于啟發(fā)晚輩思考,尊重鼓勵晚輩學習創(chuàng)作的長輩。
(四)作業(yè)
1.熟練朗讀和背誦《詠雪》課文。
2.預習《陳太丘與友期》試著根據(jù)本課所用的朗讀批注對這篇課文進行批注。
篇二
知識目標1.閱讀淺顯的文言文,積累常見的文言詞語,如“俄而、欣然、擬、未若”等;
2.背誦兩篇短文。能力目標1.結(jié)合注釋,運用工具書,疏通文句,理解文意(重點)
2.;發(fā)揮想象,學習用比喻的修辭方法描寫事物。(難點)情感目標學習古人的智慧,培養(yǎng)誠實、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第一課時《詠雪》
學習
目標1.朗讀文言文,了解文言大意,積累常用的文言詞語。
2.討論分析文中的兩個比喻句,學習摹景狀物的手法。
3.分析人物形象,概括其性格特征。
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雪花是嚴寒的冬天,仁慈的上帝送給我們的禮物,它是那樣的純潔、輕盈,你能拿什么比擬它呢?今天,我們一起學習《詠雪》,你和文中的兩位才子比試比試如何呢?二、教學新課
☞目標導學一:分類積累,疏通文意
1.自讀課文,根據(jù)文意讀準節(jié)奏。
謝太傅/寒雪日/內(nèi)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毙峙?曰:“未若/柳絮因風起?!惫?大笑/樂。即/公大兄/無奕/女,左將軍/王凝之/妻也。
2.讀懂課文,理解重點詞句。
(1)重點字詞解釋:
①內(nèi)集:家庭聚會②兒女:子侄輩③俄而:不久,一會兒。
④欣然:高興的樣子。⑤未若:不如,比不上。⑥講論文義:講解詩文。
(2)重點句子翻譯:
①白雪紛紛何所似
翻譯:這紛紛揚揚的大雪像什么呢?
②撒鹽空中差可擬
翻譯:跟把鹽撒在空中差不多。
③未若柳絮因風起
翻譯:不如比作風把柳絮吹的漫天飛舞。
3.學生用現(xiàn)代漢語復述故事。
一個寒冷的雪天,謝太傅把家人聚會在一起,跟子侄輩的人談詩論文。忽然間,雪下得緊了,太傅高興地說:“這紛紛揚揚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長子胡兒說:“跟把鹽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兒道韞說:“不如比作風把柳絮吹得滿天飛舞。”太傅高興得笑了起來。道韞是太傅大哥謝無奕的女兒、左將軍王凝之的妻子。
【教學備注】
‖學法指導‖
文言文朗讀停頓的“兩個原則”:
1.結(jié)構(gòu)原則:即不要把一個詞或一個短語斷開,要保持詞和短語的完整性。
2.意義原則:即根據(jù)語意停頓,把一句話分成幾個意群,不要改變原句的意思。
‖教學提示‖
本文篇幅不長,疏通不難,可以在串講中明確重點文言字詞,加深記憶。
☞目標導學二:理解內(nèi)容,體會寫法
1.文章開頭一句“謝太傅寒雪日內(nèi)集,與兒女講論文義?!边@句話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涵蓋事件時間、地點、人物及主體事件等豐富的內(nèi)容。正因為“寒雪日”“俄而雪驟”,才能引出“詠雪。
2.“寒雪”“內(nèi)集”“欣然”“大笑”’等詞語營造了一種怎樣的家庭氛圍?
營造了一種融洽、歡快、輕松的家庭氛圍。
3.“詠雪”的過程中,文章特別記載了兩個人的詠,即用“撒鹽空中”和“柳絮因風起”來比擬“大雪紛紛”,你對其中哪一個更欣賞?為什么?
“柳絮因風起”更好,因為柳絮比鹽更像雪。給人以春天即將到來的感覺,意蘊強,有美感,這是“撒鹽空中”所缺乏的?!叭鳆}空中”比喻了雪的顏色。
4.文章結(jié)尾交待了謝道韞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謝太傅對兩人的答案未做評定,只是“大笑樂”而已,十分耐人尋味。作者也沒有表態(tài),卻在后補充了道韞的身份,這是一個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贊賞道韞的才氣。
‖教學提示‖
通過質(zhì)疑,讓學生感受謝家的濃厚的雅致氛圍,體會作者精巧的構(gòu)思。討論交流解決難點。
☞目標導學三:運用比喻,想象寫作
1.說說還可以用哪些事物來比喻雪?舉出幾句詠雪的名句。
“鵝毛”、“蒲公英的孩子”等。
詠雪的名句有: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瘏ⅰ栋籽└杷臀渑泄贇w京》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臺?!畎住侗憋L行》
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韓愈
2.學生嘗試運用比喻,想像寫作:英語中有26個字母,從這些大寫字母中任選幾個,發(fā)揮想象,仿寫句子。
例句:A是一座金字塔,是進取。
B是兩個聯(lián)結(jié)的心,是友誼。
C是未滿的月牙兒,是缺憾
學生展示自己的比喻……師生共點評!‖教學提示‖
讓學生積累詠雪名句,豐富語言積累。
‖教學提示‖
此題意在鍛煉學生的想象能力,學生說的答案有可能五花八門,教師要多加鼓勵,培養(yǎng)孩子的興趣。
篇三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閱讀淺易文言文。積累常見的文言詞語。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nèi)容。
2.過程與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了解古代聰穎機智少年的故事,學習古人的智慧、誠實、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分析人物形象,獲取情感體驗課前準備
【教學安排】兩教時
第一教時
【教學內(nèi)容和步驟】學習《詠雪》
一、導入:學生課前三分鐘朗讀描寫雪花的句子。
二、誦讀、復述、疏通、討論,多媒體輔助教學。
(一)學生誦讀,教師點撥優(yōu)劣。
(二)學生讀注釋,注意古今異義,了解作者,說出課文的大意。(完成第一和第四題)
1、劉義慶(公元403—公元444),字季伯,漢族,原籍南朝宋彭城(今江蘇徐州)人,文學家,世居京口,南朝宋宗室,南朝宋文學家。劉義慶自幼才華出眾,愛好文學。除《世說新語》外,還著有志怪小說《幽明錄》。《世說新語》是由他組織一批文人編寫的。宋武帝劉裕之侄,長沙景王劉道憐之次子,其叔臨川王劉道規(guī)無子,即以劉義慶為嗣,襲封臨川王贈任荊州刺史等官職,在政8年,政績頗佳。后任江州刺史。劉義慶是劉宋武帝的堂侄,在諸王中頗為出色,十分被看重。
2、《詠雪》譯文:
《詠雪》是一則千古佳話,表現(xiàn)了女才子謝道韞杰出的詩歌才華、對事物細致的觀察和具有靈活想象力。
一個寒冷的雪天,謝太傅把家人聚集在一起,跟子侄輩們談論詩文。忽然間,雪下得緊了,太傅高興地說:“這紛紛揚揚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長子胡兒說:“跟把鹽撒在空中差不多?!彼绺绲呐畠旱理y說:“不如比作風把柳絮吹得滿天飛舞?!碧蹈吲d得笑了起來。(那個女孩)道韞是太傅大哥謝無奕的女兒、左將軍王凝之的妻子。
(三)問題導學:(可根據(jù)學生提出的問題而定)
1、文章開頭一句話,短短十五字,交代了哪些內(nèi)容?
文章第一句“謝太傅寒雪日內(nèi)集,與兒女講論文義?!?,第一句交代了詠雪的背景,短短的十五個字,涵蓋的內(nèi)容相當多。
東晉的謝氏家族是個赫赫有名的詩禮簪纓之家,為首的是謝太傅即謝安。在這樣的家族里,遇到雪天無法外出,才有“講論文義”的雅興。召集人兼主講人自然是謝安,聽眾是“兒女”們.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全都說到了。
2、.“寒雪”“內(nèi)集”“欣然”“大笑”’等詞語營造了一種怎樣的家庭氛圍?
營造了一種和睦、輕松、快樂、融洽的氣氛。
3.聯(lián)系上下文,“兒女”的含義與今天有什么不同?
"兒女"的古意是:子侄輩的年輕一代;今天的意思是:兒子和女兒的合稱,與父母的關(guān)系是被生養(yǎng)關(guān)系。
4.文章結(jié)尾交待了謝道韞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魏晉時極為看重人的出身門第,對于高門大族,特別是王謝兩家,為高貴.謝道韞既是謝家女,又嫁與王家為妻,自然更為高貴。
5.撒鹽空中、柳絮因風起兩個比喻,哪一個更好?
叔父出韻起題,侄子即為唱和,正見其才思敏捷也。平心而論,“撒鹽空中”亦不失為一種比方,雪,以其粉白晶瑩飄散而下,謝朗就近取譬,用撤鹽空中擬之,雖不高明,也差可形容了。
然而,聰穎的妹妹并不迷信兄長的才名。她覺得,以鹽擬雪固然不錯,但沒有形容出雪花六瓣,隨風飄舞,紛紛揚揚,無邊無際的根本特征。于是,針對兄長的原句,她作了大膽的修正:“未若柳絮因風起。”柳絮,作為春時景物,有似花非花,因風而起,飄忽無根,滿天飛舞的特征。
《柳花賦》曾形容:“揚零花而雪飛,或風回而游薄,或霧亂而飆零,野凈*而同降,物均色而齊明。”謝道韞將此來比擬北風吹起漫天飛雪,堪稱契合無間。取柳絮可比其形言其大,點明當時的“雪驟”之景,而“因風起”更指出它隨風飄舞,漫無邊際的自然特點。由此較之,雪花柳絮,可謂是異跡而同趣了。如此再看“撒鹽空中”的比方,則未免有局促見肘之誚了。這次聯(lián)句,遂傳為一時佳話,謝道韞從此也贏得了“詠絮才”的美名。后來南朝梁劉孝綽寫過一首《對雪詩》,其中有“桂華殊皎皎,柳絮亦霏霏。詎比咸池曲,飄飖千里飛”。也許是受到謝道韞的啟發(fā)。
6、說說還可以用哪些事物來比喻雪。積累幾句詠雪的名句。學生從不同角度回答,教師給予鼓勵。對于詠雪的名句,讓學生拓展思維。
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
——韓愈《春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臺。
——李白《北風行》
(四)反復誦讀課文,爭取熟讀。
三、布置作業(yè):
1、完成課后各題中含《詠雪》的題目。2、筆頭翻譯全文,記住注解中的實詞與虛詞的意思。3、查找古代兒童智慧故事一到兩則。
第二教時:教學《陳太丘與友期行》
【教學內(nèi)容與步驟】
一、課前三分鐘:學生介紹古代兒童智慧故事。
二、誦讀課文,讀出文章大意來。教師點評。
三、導入:(先調(diào)動學生課堂學習的積極性,再逐漸地引入課文)
1、“誠信”和“禮貌”是我們在生活中常提及的兩個詞,是否有同學能結(jié)合自己的生活談談你對它們的認識理解呢?
2、總結(jié)學生發(fā)言,由此導入新課:
是的,幾千年來“人無信而不立”、童叟無欺的故事不斷地熏陶著我們。老祖宗們反復地告誡我們,誠于中必信于外,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得誠實無妄、信守諾言、言行一致,也就是我們必須講誠信。
當然在為人處世中,我們還得講禮貌,因為這樣更能使自己受到別人的尊重,為自己迎得別人的信任。還記得歌德曾說過的話嗎?——“一個人的禮貌是一面照出它的肖像的鏡子?!倍Y貌待人對于個人來講是一個人內(nèi)在美的體現(xiàn),是社會交往的需要。接下來,我們就要學習一篇與“信”“禮”相關(guān)的文言文。
四、口頭表達活動:那么,誰能講講這則小故事?(講故事,不是翻譯)(教師進行評價)
五、再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內(nèi)容
1、放錄音(或師范讀)。
2、指名學生朗讀課文,師正音,辨形。
3、學生自由朗讀課文2—3遍,爭取讀熟。
4、教師檢查學生的閱讀情況,并糾正閱讀中出現(xiàn)的問題。
六、疏通文意
1、生譯為主,師提示重點詞、句。(放幻燈片)
期:(古義)約定、(今義)星期。不:現(xiàn)寫作“否”,表示不。
引:拉。過:超過。顧:回頭看。委:丟下、拋棄。
2、〈1〉、小組成員結(jié)合課文注譯進行翻譯,并把不理解的詞句勾畫出來,全班一起討論解決。必要時,教師精講點撥。
〈2〉、師生共同明確這則短文的重點詞句,并識記。
七、分組討論質(zhì)疑體會
師預先準備,與學生的質(zhì)疑相結(jié)合。
〈1〉友人未到,陳太丘就獨自走了。假如你是陳太丘,你會怎么做?
(可以選擇陳太丘那樣“舍去”,因為友人不守時,也可以選擇再等等或打電話問明情況,表現(xiàn)你的態(tài)度)。
〈2〉哪些言行表現(xiàn)了陳元方的明白事理和落落大方?
(當父母問年僅七歲的元方“尊君在下”,元方不是簡單的回答“已去”,而是詳細地回答“待君久不至,已去”。當友人怒斥其父“非人哉,與人其行,相委而去”時。元方義正嚴辭地進行駁斥:“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這些都表現(xiàn)了元方的明白事理和落落大方。)
〈3〉“友人漸,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蹦阏J為元方這樣做是否失禮,為什么?(如答失禮,理由可參考:元方批評友人無理,自己更應做到有禮——友人已經(jīng)認錯,又是父親的朋友,是長輩,即是有錯,也應以禮待之。如答不失禮,理由可參考:友人失約在先,是無信;友人罵元方之父,是無禮;對七歲的孩子不應求全責備)
〈4〉假如第二天陳太丘與友人見面,請設想一下,他們倆各自能說些什么?(開放性試題,可以從不同角度去做答,言之成理即可)
針對上述問題及質(zhì)疑采用多形式解答:問題1、2由小組內(nèi)成員自行討論解答:問題3、4、5、師指導生解答。
六、美文共賞活動(拓展延伸)
下面短文,同出自《世說新語》?!蛾愄鹋c友期行》進行比較閱讀
荀巨伯探友
荀巨伯遠看友人疾,值胡賊攻郡。友人語巨伯曰:“吾今死矣,子速去!”巨伯曰:“遠來相視,子令吾去,敗義以求生,豈荀巨伯所行邪?”賊既至,謂巨伯曰:“大軍至,一郡盡空,汝何男子,而敢獨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寧以我身代友人命?!辟\相謂曰:“我輩無義之人,而入有義之國。”遂班軍而還,一郡并獲全。
七、一文一詩活動:
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之習乎?——孔子(讓學生識記)
八、小結(jié),比較兩篇文章在內(nèi)容上的異同:
《詠雪》描寫了人物群像,側(cè)重表現(xiàn)了謝道韞的文采。都與孩子有關(guān)。主要描寫了元方,側(cè)重表現(xiàn)了元方的懂禮識儀,聰明剛正。
九、布置作業(yè)
課本劇表演活動:課外小組成員根據(jù)《期行》的內(nèi)容,適當分配角色,自編臺詞,編排課本劇。(目的:深入體會文章主旨,豐富學生的課外活動。)
附板書設計
陳太丘:與友其行、期日中,過中不至,舍去(守時)
期友人:過中不至(無信)守時
行對子罵父(無禮)守信
元方:怒斥友人,有理有據(jù)
主題思想:通過陳大丘與友期行的故事,說明了“守時”、“守信”、“有禮”的重要性。
六、教師小結(jié)及作業(yè)的布置。
作業(yè):復習記憶注釋,完成練習。
板書設計(略,見課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