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 子規(guī)詳細講解(上)第三部分

字號:


    大家好!我們接下來再繼續(xù)看《*規(guī)》。前面講到「入則孝」,第三部分我們解析以下的內(nèi)容:
    【出則弟】
    什么叫『出則弟』?就是離開家里,或者我們要外出的時候,我們應(yīng)該如何注意我們的行為。請看第八條: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BR>    從第八條開始,就講到如何與人相處。我們都曉得,一個人不能離開社會而自己獨居。既要與眾相處,我們就不得不注意我們的言行舉止,我們的行為,我們一切的造作,都要特別的留心注意。這里一開頭就講『兄道友,弟道恭』,在家里我們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能跟兄弟姊妹和睦相處。此地的「兄道友」,「道」就是做哥哥的如何來跟弟弟相處?!傅艿拦А梗艿苡謶?yīng)該如何來對待哥哥?!感值烙选梗@個「友」就是友愛。做哥哥的要友愛弟弟,做弟弟的要恭敬自己的兄長,還有姊妹,彼此都要互相的尊重。
    我們再看下一句:
    『兄弟睦,孝在中』。如果兄弟姊妹在家里能和睦共處,這個就是屬于孝道了。怎么說?如果你經(jīng)常跟兄弟姊妹吵架,讓父母操心,每要把爸爸媽媽氣得半死,這就是不孝了。所以,從小孩子建立這個友愛的觀念非常的重要,因為影響將來非常的大。
    【財物輕。怨何生。言語忍。忿自泯?!?BR>    也就是說孩子在家里從小就要建立他一個觀念,不可以讓他感覺錢財非常的重要。如果從小他知道這個物質(zhì)享受非常重要,而且相當?shù)闹匾?,他對錢財看得那么重,將來都會有很大的禍害。
    如果把物質(zhì)、錢財看得非常重,很重視物質(zhì)的享受,將來如果面對有財產(chǎn)的紛爭,這個彼此的怨恨都會從此而產(chǎn)生。所以能輕財物,我們把物質(zhì)看得很輕,你能看得很輕,你就有布施的心,會把你多余的財產(chǎn)、多余的財物分散與人,同時也可以減少許多的怨恨,很多的紛爭都是由于錢財太多所引起的。
    除了錢財外,『言語忍,忿自泯』。從小我們要懂得言語能控制。「忿自泯」,這個忿就是生氣。我們都曉得人與人在談吐當中,我們都希望對方講話能很好聽。自己講話,我們也要特別注意。你講話很急、很緊張,又很大聲,對別人來講,可能會誤以為你在罵他,你在兇他,很多誤會也會因此而產(chǎn)生。產(chǎn)生之后,大家內(nèi)心起了不愉快,很多憤怒就會因此起來。所以,我們在談吐當中,應(yīng)該要特別注意。
    我們看完第八條,請再看第九條:
    【或飲食?;蜃?。長者先。幼者后。】
    前面是講對錢財,還有言語,如何與自己的兄弟姊妹相處。你能與自己的兄弟姊妹好好的相處,你將來在外面也同時可以跟你的朋友好好的相處。這些重要之外,我們的飲食也是非常的重要,我們的日常生活的規(guī)范,也是特別的要注意到。這里就舉到了飲食,應(yīng)該怎么樣才符合禮節(jié)?坐的姿勢,還有走路的禮節(jié),又應(yīng)該如何?
    這里講到『長者先,幼者后』。如果我們跟長輩在一起走路,肯定一定要先禮讓長輩。長輩走在前面,做晚輩的應(yīng)該走在后面,走在后方,一定要禮讓長輩。如果我們沒有禮讓,我們就不懂得尊卑次序,也不曉得這個次第怎樣,這樣就是沒有禮節(jié)。我們想一想,年紀大的人或者尊長,他們走路行動比較緩慢,我們走在后面,同時也可以看顧他們。你能禮讓長者,長者也會很歡心。
    有一天我們也都會老。如果我們看到現(xiàn)代這一輩能敬老尊賢,等到我們老的時候,我們的下一代,他也會尊敬我們。所以從小要告誡自己的子女,不管是對自己的親人也好,將來在外頭也一樣,面對老者,我們應(yīng)該要禮讓。懂得禮讓,這是很好的美德,做晚輩的一定要注意到。
    接下來我們看:
    【長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
    這里也提到,當父母呼喚兒女,或者當長輩叫喚子女或者家里的成員,我們聽到,如果這個人不在旁邊,應(yīng)該要趕緊的代替父母去轉(zhuǎn)達?!负簟?,就是叫喚的意思?!杭创小?,「即」就是很快,要趕快的去代為找來。如果找不到的話,『人不在,己即到』,如果找不到父母所要找的人,你就要趕快來回應(yīng),跟父母跟長輩報告說此人不在,應(yīng)該要把轉(zhuǎn)達的情形,再向父母轉(zhuǎn)達。好比我們在一個團體里頭,如果主管叫我們代為找人,我們現(xiàn)在可以透過電話,我們可以直接叫喚他來,也可以透過種種的無線電傳呼就可以轉(zhuǎn)達到。
    請看第十條:
    【稱尊長。勿呼名。對尊長。勿見能?!?BR>    這個『稱』就是稱謂尊長。我們對于尊長,如何來稱呼他?『勿呼名』,「勿」就是不可以,「呼」就是叫他的名字。呼名,直接叫他的名字。我們要對長者尊敬。有很多父母,他在家里,*之間的應(yīng)對,往往連名帶姓,互相的叫喚。兒女從小他也聽到父親這樣喚母親,母親也這樣直呼父親的名字,姓名統(tǒng)統(tǒng)叫出來。所以,難免做兒女的他也會,偶爾也會脫口而出。
    『對尊長,勿見能』,這是什么意思?就是如果長輩在場的地方,做為晚輩的,從小父母就要告誡他,不可以在長輩之前好象故意賣弄你的才華,你的才藝。此地的「勿見能」,這個「見」,我們在這里讀成「現(xiàn)」,表現(xiàn)的意思,很特別會來表現(xiàn)自己,這是不禮貌的。為什么?因為孩子如果從小有這種情形,他愛現(xiàn),從小就愛表達,把自己的鋒芒畢露,將來會隱藏很大的危機。
    我們都曉得,社會上往往很有才藝的人、很有才華的人,他很容易遭到嫉妒,有時候我們可以說是他鋒芒太露了。所以古人很重視韜光養(yǎng)晦,即使你有才華,也不能在大庭廣眾當中故意賣弄,這樣對自己有很不好的負面作用。
    我們再往下看:
    【路遇長。疾趨揖。長無言。退恭立?!?BR>    這里是講到當我們在路上看到有長輩、有老師或者有長輩親戚,我們應(yīng)該要過去跟他打招呼。這個「疾」是有一點快步走過去,「趨」也是小步的走過去,「揖」就是很恭敬的來向他問候。
    『長無言,退恭立』。如果長輩沒有跟我們講話,我們就退后一點,禮讓長者先過去。這是一個相當重要的禮節(jié)。
    【騎下馬。乘下車。過猶待。百步余?!?BR>    我們今人,我們應(yīng)該怎樣『騎下馬,乘下車』?我們?nèi)绾蝸韺Υ覀兊拈L輩?今天馬車已經(jīng)沒有,今天所取代的是汽車,我們就要懂得對于長者、長輩,他搭乘交通工具的時候,我們要特別注意,要先禮讓他。幫他開門,為他開門,然后看他坐好之后,我們再輕輕的把門給關(guān)上,讓老者他坐得很舒服。長輩要下車的時候,做晚輩的一定要先去開門,讓他輕輕的很安全的下來。所以雖然時代不一樣,但是我們的做法可以隨著交通工具的不同,我們也要懂得如何幫助老者。在交通工具上,我們要幫助他;在禮節(jié)上面,我們也要懂得禮讓,禮讓老者乘車或者下車,我們都要特別的禮讓他們。
    看完了第十條,我們接著再往下看十一條:
    【長者立。幼勿坐。長者坐。命乃坐。】
    這里也是教導我們在行儀上面,我們應(yīng)該重視社交禮節(jié)。我們經(jīng)常參加一些聚會的時候,每一個人都有這樣的感受到,譬如說有一些帶小孩子到現(xiàn)場,如果小孩沒有受到約束,他往往會在會場里頭東跑西跑,非常沒有禮貌,也沒有禮節(jié)。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就是從小父母沒有約束他。當有長者有長輩在場的時候,做兒女的應(yīng)該要懂得進退應(yīng)對,統(tǒng)統(tǒng)要了解。
    所以此地這一條就告訴我們,長者如果沒有坐下來,「幼勿坐」,所有的晚輩統(tǒng)統(tǒng)不能坐下來;這個主人沒有坐,所有的客人也不能坐下來。所以這里就講到『長者立,幼勿坐』,做為晚輩的就不能坐下來。『長者坐』,長者已經(jīng)有跟大家講:大家請坐!晚輩才可以做下來,這是一種非常重要的社交禮節(jié)。
    【尊長前。聲要低。低不聞。卻非宜?!?BR>    這里也提到在長輩尊長或者長官主管的前面,我們講話聲量要放低一點,要小聲一點。有很多人往往不知道自己的聲量很大,講起話來許多人都要為之側(cè)目,都會看看他,但是他往往不曉得自己的講話聲音非常的大。
    『低不聞,卻非宜』。如果講話會緊張,在長輩之前講話很緊張、很小聲,這樣也不對?!傅筒宦劇?,聲量小到對方?jīng)]有辦法聽到,這樣也不對,也是沒有禮貌?!竻s非宜」,「宜」就是適合,「非宜」就是不適宜。所以講話,從小我們就要訓練孩子要落落大方,即使有客人來,有尊長在面前,我們也要指導他,他的行儀也要很自然,很大方。
    【進必趨。退必遲。問起對。視勿移。】
    『進必趨,退必遲』,就好比我們在一起聚會的時候,當會議結(jié)束,或者有人要進出,當長輩要進出的時候,我們一定要先趕在前面,為長輩開門關(guān)門;等他進了以后,再把門關(guān)起來。如果有離開的時候,散會要離開的時候,一定先禮讓長輩先走,做晚輩的就跟在后面。
    可是我們現(xiàn)代有很多情景是不太相同的,譬如說要先打開每一道每一道的門,即使在散會的時候,要有一個人先替長輩開門,或者按電鈕,或者按電梯,在電梯外面先等候??梢缘群虻臅r候,我們就有人先在外面等候長者,為長者開關(guān)門,其余之人就跟在后面。我們要懂得,一定要尊重長輩。如果你能懂得尊重長輩,尊重你的長官,你一定可以深得大家的喜歡。因為人家看你彬彬有禮,溫文儒雅,肯定你的前途是一片光明的。
    『問起對,視勿移』。這里就談到與人對話的時候,我們的眼睛,我們的視線,應(yīng)該怎么擺。當長輩跟你講話的時候,你不能害羞,頭低低的,應(yīng)該眼睛目視著長輩,不能眼睛看別的地方,這個都是不禮貌的。如果你不懂得這樣的話,往往會吃了很大的虧。尤其是你有職業(yè),你有經(jīng)商的經(jīng)驗,我們都曉得,與人對談的時候往往都是看你的眸子,看你的眼神。眼神正,就表示你這個人為人正直。眼神不對、飄浮,也可以看得出來你內(nèi)心是輕浮、是不正之人。所以「問起對,視勿移」,這個「對」就是對答,當長輩問我們的時候,我們的回答,我們的回應(yīng),要注意我們的目光不可以隨便的飄移,應(yīng)該要注視著對方,注視著長者。除了對長輩如此,我們跟一般人交往,在談吐當中,我們也要特別注意到「視勿移」這一點,這是一種相當重要的禮儀??赐炅说谑粭l,我們接下來再看第十二條。請看課本:
    【事諸父。如事父。事諸兄。如事兄?!?BR>    我們都曉得,當我們跟群體在一起的時候,或者工作、或者職業(yè),我們都會與人相處在一起。在團體里頭,如果有長輩,不一定他是我們的主管,但是他的年紀比我們還大,如果我們有共事,一起合作,一起工作,我們要用什么樣的心來對待這樣的長者?此地告訴我們『事諸父,如事父』,就是他的年紀像父執(zhí)輩這樣的人,我們對待他,也要像對待自己的父親那樣的來敬重他。如果也像兄弟姊妹,我們的年齡差不多是在我們的兄長當中,我們也要愛惜他,珍惜這樣的友誼,珍惜這樣的因緣,可以相聚在一起工作的因緣,或者相聚在一起學習的這種因緣,我們都要珍惜。怎么相處?『事諸兄,如事兄』,對待這樣年紀的人,就好象家里的兄長一樣來尊敬他。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貴在能和睦。一個團體不能和睦,這個團體肯定不能興旺。同理,家庭不能和睦共處,這個家也不能興盛。所以與人和睦共處,非常的重要。當然首先我們的出發(fā)點,一定要懂得,凡是年紀比我們年長的,我們一定要守住一條,要尊敬他,要尊重他。你能尊敬他,你能尊重他,他會把他所學的他會的,他一定會提攜你,教導你。如果你瞧不起他,你認為他沒有什么,你有傲慢的這種心態(tài),別人也不會幫助你,也不會提攜你。
    看完了第十二條,我們繼續(xù)再看:
    【謹】
    前面「出則弟」已經(jīng)告訴我們一些行儀,日常行儀應(yīng)該如何。接下來「謹」,它告訴我們自身這個態(tài)度,也是屬于居家生活的一些細節(jié),我們也要特別的留意。請看第十二條:
    【朝起早。夜眠遲。老易至。惜此時?!?BR>    這里就講到人一定要珍惜光陰,我們都曉得「一年之計在于春,一日之計在于晨」。早上起來,可以說精神好,抖擻的這個時段,所以一定要珍惜。古者他們對于子女非常重視,要早起。
    所以這里講『朝起早,夜眠遲』。在往昔我們可以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古者晚上很晚睡,也不像我們現(xiàn)在幾乎到半夜凌晨還在那里讀書也好,做事也好。因為畢竟環(huán)境不同。以前教育子女它是這樣子的,父母還沒有睡的時候,為人子女的一定要等待父母都去睡了,然后他們目送父母就寢之后,把家里再打理,再看看,有沒有門窗哪里沒有關(guān)好,或者東西沒有處理好,等檢查一切沒有安全顧慮之后,為人子女的再*睡覺。早上在父母還沒有起床的時候,為人子女就已經(jīng)先起來問候父母。跟我們現(xiàn)代的情形恰恰相反。
    『老易至,惜此時』。這里就講到時光匆匆,人往往回頭一看,已經(jīng)好幾十歲了。這個時候我們想到要努力已經(jīng)來不及了,有道是「黑發(fā)不知勤學早,白發(fā)方悔讀書遲」。所以為人父母的,孩子在很小的時候,我們就要記得要好好的教導他。
    【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輒凈手?!?BR>    這一條很多人從小父母就已經(jīng)教得很好。早上起來,第一件事情就是要盥洗梳洗,把自己打理得干凈。刷牙漱口一定三餐都要做到,尤其晚上睡覺的時候,更要特別的一定要落實,才能保健牙齒。
    『便溺回,輒凈手』,幾乎每一個小朋友在學校里頭,老師都有教,父母從小也會教他們。所以這一點一般小朋友都已經(jīng)可以落實,而且做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