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閱讀不恰當?shù)谋憩F(xiàn)有很多種,總的來說就是立足大人的需求和目的,背離兒童的心理規(guī)律和興趣培養(yǎng)的原則。以下為您介紹的這些親子閱讀中的不恰當做法,您有過嗎?歡迎廣大家長及時關(guān)注。
01、考試性的閱讀
你看,這是什么?
告訴媽媽,這是什么動物。你知道的。我教過你。
想想看,他對不對?
他為什么這么做啊?
……
以上的互動反映出,這些大人可能有這樣的想法:
第一,閱讀就是要知道各種知識;
第二,不問怎么知道孩子懂不懂;
第三,這是互動。
很遺憾,這樣的問題把閱讀變成考試性的帶著緊張的學(xué)習(xí)了,而不再是輕松的閱讀游戲了!
產(chǎn)生這樣的閱讀行為的原因在于,大人把親子閱讀中的大人和孩子的關(guān)系,看成是教與被教的關(guān)系。
考試性閱讀的壞處多多。
1)首先,從你口里問出的這些問題,大多是你想要孩子知道的,很可能會破壞這個閱讀的連貫性和孩子沉浸書中的情感體驗。
2)其次,你問了問題,對孩子的思維發(fā)散性是一個很大的限制,因為你看問題的角度本來就定性了,提出的問題也很單一,沒有聽到問題的孩子,可能看到畫面就會天馬行空地理解和思考。
3)最后,不恰當?shù)膯栴}提多了,孩子答不上來或者感覺無趣,孩子就會產(chǎn)生閱讀焦慮感,并演變成拒絕閱讀。
02、點讀字的閱讀
點讀字(指讀)來閱讀,大概是出于我們的本能的閱讀行為了吧,不點著字怎么讀???再者說,這樣可以幫助孩子更快地認字。
我們認為在認字敏感期到來之前,點讀字的閱讀是不恰當?shù)摹?BR> 閱讀的眼動研究發(fā)現(xiàn)3歲及3歲前的孩子無論在有大人陪伴下閱讀還是沒有大人陪伴下翻書閱讀,他們對文字都沒有興趣,他們都從圖畫里搜索信息。也就是說,大人點讀不點讀對幼兒來說都無意義。
不僅如此,這還是放棄森林撿了片樹葉的做法(其實連樹葉都撿不到),因為繪本對孩子的意義在于那些會說故事的圖畫,孩子的形象思維被那個具有情節(jié)的圖畫帶動,他們自由徜徉,然后按照自己的興趣和理解能力去關(guān)注角色,關(guān)注他們在做什么,圖畫里有什么好玩的。
這才是孩子的閱讀,他們的理解能力也慢慢得到培養(yǎng)。不要背離孩子的心理去執(zhí)著于那幾個字的認識。長大的孩子,從來不靠認識幾個字來區(qū)別于別人,而理解能力可能就區(qū)別開了吧。
當然,到了認字敏感期的時候,孩子指著字,很想知道這是什么字的時候,咱們可以圖文結(jié)合和孩子玩起認字、認句的游戲。
03、道理歸納的閱讀
幾乎所有人,包括我自己,都很難克制在共讀的末了,跟孩子說:你看,這個故事想說的是……最壞的是……媽媽希望你做的是……類似這樣的話。
這樣的道理歸納是否過早的讓孩子不能本真地吸收閱讀的童真意味?
那個光*的大衛(wèi)、不愿意上幼兒園的兔子、頂著嗯嗯去找別人算賬的小鼴鼠,這些讓全世界孩子都喜歡的角色難道還要一個老師或家長來毫無趣味地擺出講道理的架勢說明,這些都是不對的?
那作者為什么不直接寫,直接畫,甚至直接畫那些我們認為對的道理,就像那些動畫片里、點讀機里不厭其煩地告訴你,我很乖,我排隊不插隊,我愛吃青菜,我不罵人?
簡單說來,我們聲情并茂或者娓娓道來地把故事演繹了,孩子的閱讀就完成了。畫蛇添足地追加那些大道理,小孩聽不懂,大人反感。
心理學(xué)的角度來說,你用什么方式和孩子交往,孩子就學(xué)會什么方式和別人交往。你喜歡和孩子說道理,那么孩子不是變成懂道理的孩子,而是變成喜歡和別人說道理的孩子。
所以,我們看到一些大人似的教訓(xùn)別人做的不對的孩子很有可能就是在家里經(jīng)常能聽到道理的孩子。
04、獨自翻書的閱讀
我們家里的書他都不看!帶著這樣的控訴的家長通常的做法是把書交給孩子,自己做別的事情去。
但實際上,要達到真正意義的獨立閱讀,必須要度過一個共同閱讀的時期。
這個沒有哪個孩子例外,有人做過這樣的差異化研究,有父母陪伴的閱讀和沒有父母陪伴的閱讀,前者的孩子愛上閱讀、建立閱讀習(xí)慣可能更容易。
這不是吸引孩子眼球讓孩子無法自拔的電視,你放著他看,你離開就可以。
如果孩子能有一個親子陪伴的共同閱讀期,并且堅持的越好,間斷性越短,那么孩子就越容易自主獨立閱讀。而閱讀的力量也會在孩子的小學(xué)、初中以及將來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
基于以上所說的不恰當?shù)拈喿x給孩子帶來的種種負面影響看來,不恰當?shù)挠H子閱讀還不如不讀,保有孩子的天真無知或許更好——因為很多所謂很成功的人,包括愛因斯坦之類的,在童年時期的發(fā)展都出現(xiàn)某些方面的滯后。
之所以這么總結(jié),也是希望有不恰當做法的部分家長能理解、能糾正。
說了那么多不恰當?shù)挠H子閱讀,那么恰當?shù)挠H子閱讀又是什么樣的呢?
下面就與大家分享一些關(guān)于親子閱讀的8條建議。條條中肯,值得細品:
一、我喜歡,我選擇
親子閱讀,選書是第一大難題。很多家長都知道要照顧到孩子的閱讀興趣,但卻忽視了自己:其實,選擇大人自己喜歡的書,同樣重要。
我們的目標是讓孩子感受到閱讀的快樂,如果你發(fā)自內(nèi)心地喜歡某本繪本,那么在給孩子大聲朗讀中,孩子很容易就感受到你的快樂和熱愛——閱讀的快樂,也是會傳染的。
二、邊讀邊玩
在早期教育中,孩子所學(xué)的一切幾乎都是從游戲中獲得的。
俗語說:生個孩子要瘋?cè)辍τ诤⒆觼碚f,閱讀本來就是一種游戲,文字、圖畫與相關(guān)的聲音、觸覺,演化成有趣的故事和千奇百怪的知識,這簡直就是奇跡!
只要你愿意,完全可以把早期教育中的親子閱讀變成瘋讀。
三、讓孩子來做助理
一歲左右的孩子已經(jīng)可以翻頁,讀完一頁大人可以邀請孩子幫助翻頁。
再大一些的孩子已經(jīng)建立書頁與故事內(nèi)容之間的關(guān)系,對于重復(fù)閱讀的書,他們往往憑借書中的圖畫就能準確判斷,這時可以請孩子來主持翻頁。
由孩子來控制閱讀的速度,你可以從側(cè)面了解到孩子對故事的理解和喜愛程度。
四、表演性地大聲朗讀
絕大多數(shù)大人并沒有接受過表演或?qū)I(yè)朗讀的訓(xùn)練,再加上平時工作之余比較疲憊,往往會選擇很直白地為孩子讀書。
這樣做不是不好,只是還不夠瘋,不足以感染孩子而讓孩子迷上閱讀活動。孩子天性喜動,好夸張,喜歡把什么事都當真。
表演性地讀書,正是要利用孩子這種可愛的天性,把他引入到閱讀的殿堂中來。
大人絕不用擔(dān)心自己的表演能力,孩子是世界上最寬容的聽眾,他不但會原諒你表演的拙劣,而且還會對你的努力報以最真誠的喝彩。
五、重視孩子的每一個問題
孩子對世界充滿了好奇,他們似乎有千萬個為什么。
在親子共讀的活動中,孩子往往會提出許多的問題,這是非常重要的交流機會,大人可不要忽視。
大人有時會在孩子的問題面前措手不及,主要是因為不太理解孩子提問的方式。所以大人需要特別多一分耐心,盡量理解孩子的思路,把他們真正的問題引導(dǎo)出來。
實際上,當那些背后的問題被引導(dǎo)出來后,你甚至不需要回答,問題已經(jīng)解決了大半。
六、和孩子輕松聊書
與孩子聊書通常也是從一些問題開始,但這些問題并不是要考察他是否理解正確,而是引導(dǎo)他說出自己的想法來。
因此這種聊書應(yīng)當是無壓力的、發(fā)散性的、結(jié)論開放的。
七、鼓勵孩子自主閱讀
在親子共讀中,除了大人為孩子大聲讀外,我們也應(yīng)當鼓勵孩子自主閱讀。
從什么時候開始培養(yǎng)孩子的自主閱讀習(xí)慣呢?大概從孩子能用手抓住卡片時就可以開始了。
這里可能有個概念問題,許多人認為自主閱讀必須是要在識字量達到足夠多以后,他們不認為看著圖畫的閱讀也能算是閱讀。
但是你只要細致觀察一下拿著卡片琢磨的嬰兒,還有一頁一頁翻著圖畫書念念有詞的幼兒,你就會知道他們的專注程度一點不亞于捧著文字書閱讀的大人。
不過,培養(yǎng)幼兒自主閱讀的習(xí)慣,切忌操之過急。
八、閱讀成長記錄
不少家長喜歡為孩子做成長記錄,這是非常好的習(xí)慣。
如果我們也能將孩子的閱讀成長經(jīng)歷記錄下來,不但會非常有趣,而且會對引導(dǎo)孩子閱讀很有幫助。
最簡單的記錄是記下每個階段孩子讀過的書。僅僅列出時間段和書名,就已經(jīng)很有價值。
不過,做這樣的記錄是能讓孩子一起參與,而且以有趣的形式直觀顯示出來。比如,每個階段畫一幅大表,類似列車時刻表,填入孩子在每個時間段讀過的書;或者,掛一幅類似地圖的圖表,將書名寫在小旗上,逐個貼在地圖上。
還有個方法:做一些卡片,第一個卡片是蟲子或龍的頭,最后一個卡片是尾巴,書名寫在中間做身體那些卡片上,孩子讀的書越多,這個蟲子或龍的身體就會越來越長,然后把它掛在房間里。
這種直觀的記錄對孩子是一種很好的刺激,他會迷上把圖表填滿或把龍的身體拉長的游戲,而這就意味著不斷讀下去。
01、考試性的閱讀
你看,這是什么?
告訴媽媽,這是什么動物。你知道的。我教過你。
想想看,他對不對?
他為什么這么做啊?
……
以上的互動反映出,這些大人可能有這樣的想法:
第一,閱讀就是要知道各種知識;
第二,不問怎么知道孩子懂不懂;
第三,這是互動。
很遺憾,這樣的問題把閱讀變成考試性的帶著緊張的學(xué)習(xí)了,而不再是輕松的閱讀游戲了!
產(chǎn)生這樣的閱讀行為的原因在于,大人把親子閱讀中的大人和孩子的關(guān)系,看成是教與被教的關(guān)系。
考試性閱讀的壞處多多。
1)首先,從你口里問出的這些問題,大多是你想要孩子知道的,很可能會破壞這個閱讀的連貫性和孩子沉浸書中的情感體驗。
2)其次,你問了問題,對孩子的思維發(fā)散性是一個很大的限制,因為你看問題的角度本來就定性了,提出的問題也很單一,沒有聽到問題的孩子,可能看到畫面就會天馬行空地理解和思考。
3)最后,不恰當?shù)膯栴}提多了,孩子答不上來或者感覺無趣,孩子就會產(chǎn)生閱讀焦慮感,并演變成拒絕閱讀。
02、點讀字的閱讀
點讀字(指讀)來閱讀,大概是出于我們的本能的閱讀行為了吧,不點著字怎么讀???再者說,這樣可以幫助孩子更快地認字。
我們認為在認字敏感期到來之前,點讀字的閱讀是不恰當?shù)摹?BR> 閱讀的眼動研究發(fā)現(xiàn)3歲及3歲前的孩子無論在有大人陪伴下閱讀還是沒有大人陪伴下翻書閱讀,他們對文字都沒有興趣,他們都從圖畫里搜索信息。也就是說,大人點讀不點讀對幼兒來說都無意義。
不僅如此,這還是放棄森林撿了片樹葉的做法(其實連樹葉都撿不到),因為繪本對孩子的意義在于那些會說故事的圖畫,孩子的形象思維被那個具有情節(jié)的圖畫帶動,他們自由徜徉,然后按照自己的興趣和理解能力去關(guān)注角色,關(guān)注他們在做什么,圖畫里有什么好玩的。
這才是孩子的閱讀,他們的理解能力也慢慢得到培養(yǎng)。不要背離孩子的心理去執(zhí)著于那幾個字的認識。長大的孩子,從來不靠認識幾個字來區(qū)別于別人,而理解能力可能就區(qū)別開了吧。
當然,到了認字敏感期的時候,孩子指著字,很想知道這是什么字的時候,咱們可以圖文結(jié)合和孩子玩起認字、認句的游戲。
03、道理歸納的閱讀
幾乎所有人,包括我自己,都很難克制在共讀的末了,跟孩子說:你看,這個故事想說的是……最壞的是……媽媽希望你做的是……類似這樣的話。
這樣的道理歸納是否過早的讓孩子不能本真地吸收閱讀的童真意味?
那個光*的大衛(wèi)、不愿意上幼兒園的兔子、頂著嗯嗯去找別人算賬的小鼴鼠,這些讓全世界孩子都喜歡的角色難道還要一個老師或家長來毫無趣味地擺出講道理的架勢說明,這些都是不對的?
那作者為什么不直接寫,直接畫,甚至直接畫那些我們認為對的道理,就像那些動畫片里、點讀機里不厭其煩地告訴你,我很乖,我排隊不插隊,我愛吃青菜,我不罵人?
簡單說來,我們聲情并茂或者娓娓道來地把故事演繹了,孩子的閱讀就完成了。畫蛇添足地追加那些大道理,小孩聽不懂,大人反感。
心理學(xué)的角度來說,你用什么方式和孩子交往,孩子就學(xué)會什么方式和別人交往。你喜歡和孩子說道理,那么孩子不是變成懂道理的孩子,而是變成喜歡和別人說道理的孩子。
所以,我們看到一些大人似的教訓(xùn)別人做的不對的孩子很有可能就是在家里經(jīng)常能聽到道理的孩子。
04、獨自翻書的閱讀
我們家里的書他都不看!帶著這樣的控訴的家長通常的做法是把書交給孩子,自己做別的事情去。
但實際上,要達到真正意義的獨立閱讀,必須要度過一個共同閱讀的時期。
這個沒有哪個孩子例外,有人做過這樣的差異化研究,有父母陪伴的閱讀和沒有父母陪伴的閱讀,前者的孩子愛上閱讀、建立閱讀習(xí)慣可能更容易。
這不是吸引孩子眼球讓孩子無法自拔的電視,你放著他看,你離開就可以。
如果孩子能有一個親子陪伴的共同閱讀期,并且堅持的越好,間斷性越短,那么孩子就越容易自主獨立閱讀。而閱讀的力量也會在孩子的小學(xué)、初中以及將來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
基于以上所說的不恰當?shù)拈喿x給孩子帶來的種種負面影響看來,不恰當?shù)挠H子閱讀還不如不讀,保有孩子的天真無知或許更好——因為很多所謂很成功的人,包括愛因斯坦之類的,在童年時期的發(fā)展都出現(xiàn)某些方面的滯后。
之所以這么總結(jié),也是希望有不恰當做法的部分家長能理解、能糾正。
說了那么多不恰當?shù)挠H子閱讀,那么恰當?shù)挠H子閱讀又是什么樣的呢?
下面就與大家分享一些關(guān)于親子閱讀的8條建議。條條中肯,值得細品:
一、我喜歡,我選擇
親子閱讀,選書是第一大難題。很多家長都知道要照顧到孩子的閱讀興趣,但卻忽視了自己:其實,選擇大人自己喜歡的書,同樣重要。
我們的目標是讓孩子感受到閱讀的快樂,如果你發(fā)自內(nèi)心地喜歡某本繪本,那么在給孩子大聲朗讀中,孩子很容易就感受到你的快樂和熱愛——閱讀的快樂,也是會傳染的。
二、邊讀邊玩
在早期教育中,孩子所學(xué)的一切幾乎都是從游戲中獲得的。
俗語說:生個孩子要瘋?cè)辍τ诤⒆觼碚f,閱讀本來就是一種游戲,文字、圖畫與相關(guān)的聲音、觸覺,演化成有趣的故事和千奇百怪的知識,這簡直就是奇跡!
只要你愿意,完全可以把早期教育中的親子閱讀變成瘋讀。
三、讓孩子來做助理
一歲左右的孩子已經(jīng)可以翻頁,讀完一頁大人可以邀請孩子幫助翻頁。
再大一些的孩子已經(jīng)建立書頁與故事內(nèi)容之間的關(guān)系,對于重復(fù)閱讀的書,他們往往憑借書中的圖畫就能準確判斷,這時可以請孩子來主持翻頁。
由孩子來控制閱讀的速度,你可以從側(cè)面了解到孩子對故事的理解和喜愛程度。
四、表演性地大聲朗讀
絕大多數(shù)大人并沒有接受過表演或?qū)I(yè)朗讀的訓(xùn)練,再加上平時工作之余比較疲憊,往往會選擇很直白地為孩子讀書。
這樣做不是不好,只是還不夠瘋,不足以感染孩子而讓孩子迷上閱讀活動。孩子天性喜動,好夸張,喜歡把什么事都當真。
表演性地讀書,正是要利用孩子這種可愛的天性,把他引入到閱讀的殿堂中來。
大人絕不用擔(dān)心自己的表演能力,孩子是世界上最寬容的聽眾,他不但會原諒你表演的拙劣,而且還會對你的努力報以最真誠的喝彩。
五、重視孩子的每一個問題
孩子對世界充滿了好奇,他們似乎有千萬個為什么。
在親子共讀的活動中,孩子往往會提出許多的問題,這是非常重要的交流機會,大人可不要忽視。
大人有時會在孩子的問題面前措手不及,主要是因為不太理解孩子提問的方式。所以大人需要特別多一分耐心,盡量理解孩子的思路,把他們真正的問題引導(dǎo)出來。
實際上,當那些背后的問題被引導(dǎo)出來后,你甚至不需要回答,問題已經(jīng)解決了大半。
六、和孩子輕松聊書
與孩子聊書通常也是從一些問題開始,但這些問題并不是要考察他是否理解正確,而是引導(dǎo)他說出自己的想法來。
因此這種聊書應(yīng)當是無壓力的、發(fā)散性的、結(jié)論開放的。
七、鼓勵孩子自主閱讀
在親子共讀中,除了大人為孩子大聲讀外,我們也應(yīng)當鼓勵孩子自主閱讀。
從什么時候開始培養(yǎng)孩子的自主閱讀習(xí)慣呢?大概從孩子能用手抓住卡片時就可以開始了。
這里可能有個概念問題,許多人認為自主閱讀必須是要在識字量達到足夠多以后,他們不認為看著圖畫的閱讀也能算是閱讀。
但是你只要細致觀察一下拿著卡片琢磨的嬰兒,還有一頁一頁翻著圖畫書念念有詞的幼兒,你就會知道他們的專注程度一點不亞于捧著文字書閱讀的大人。
不過,培養(yǎng)幼兒自主閱讀的習(xí)慣,切忌操之過急。
八、閱讀成長記錄
不少家長喜歡為孩子做成長記錄,這是非常好的習(xí)慣。
如果我們也能將孩子的閱讀成長經(jīng)歷記錄下來,不但會非常有趣,而且會對引導(dǎo)孩子閱讀很有幫助。
最簡單的記錄是記下每個階段孩子讀過的書。僅僅列出時間段和書名,就已經(jīng)很有價值。
不過,做這樣的記錄是能讓孩子一起參與,而且以有趣的形式直觀顯示出來。比如,每個階段畫一幅大表,類似列車時刻表,填入孩子在每個時間段讀過的書;或者,掛一幅類似地圖的圖表,將書名寫在小旗上,逐個貼在地圖上。
還有個方法:做一些卡片,第一個卡片是蟲子或龍的頭,最后一個卡片是尾巴,書名寫在中間做身體那些卡片上,孩子讀的書越多,這個蟲子或龍的身體就會越來越長,然后把它掛在房間里。
這種直觀的記錄對孩子是一種很好的刺激,他會迷上把圖表填滿或把龍的身體拉長的游戲,而這就意味著不斷讀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