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的美國移民政策議題中,其中對華人影響的是終止家庭的“鏈式移民”。下面就來說說2018年美國親屬移民政策對華人意味著什么,一起來看。
如果實施,將意味著以往那種一人成功移民入籍,全家大小老少連串投親移民來美的日子終結。
特朗普提出的四大支柱是:
第一,為現(xiàn)有180萬未成年時來到美國的沒有合*份的所謂“夢想者”提供身份合法化的途徑,合格者可以在12年內入籍美國;
第二,加強邊境保護,投資250億美元在美國與墨西哥邊境建墻;
第三,終止現(xiàn)有每年5萬個名額的“綠卡抽簽項目”,改為“基于價值”(merit-based);
第四,終止以家庭為單位的“鏈式移民”(chainmigration),也就是只允許美國公民的“核心家庭成員”,即配偶和未成年子女跟著移民。
當?shù)貢r間2018年1月30日,美國華盛頓,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發(fā)表國情咨文演說,這是他本年度最重大的演說,預計將吸引4000萬美國人觀看。
據中評社報道,這些改革設想已經體現(xiàn)于日前由國會共和黨人提出的《保障美國未來法桉》中,提交國會進行辯論。其中能為“夢想者”提供出路,是白宮為了解決2月8日聯(lián)邦政府又將面臨關門問題而與*黨妥協(xié)的結果,其原則最后在美國國會獲得通過的可能性比較大,只是具體方桉可能還會進一步拉鋸妥協(xié)。
另外,共和黨參議員哈奇和弗雷克日前也提出議桉,要求改革美國H1B工作簽證體系,建議將現(xiàn)有的每年H1B名額從6萬5千個增加到8萬5千個。此外還設置了根據市場需求的“升降機”制度,即美國市場雇傭外國人需求強盛時,最多可額外增加11萬個H1B配額,也就是說美國的H1B配額每年最多可達19.5萬個。
同時按照申請人學歷排序,有美國博士和碩士的人可以獲得更高分數(shù);取消現(xiàn)有的高學歷人才每年兩萬個名額的限制,以及對每個國家通過職業(yè)移民獲得綠卡的額度限制。這個議桉獲得高科技業(yè)界的廣泛歡迎,但預計會遭遇特朗普政府和國會保守派的抵制,最后會是什么樣的結果,現(xiàn)在還難以預計。
當?shù)貢r間2017年5月17日,哥倫比亞大學畢業(yè)典禮上的中國留學生。當日,紐約哥倫比亞大學在校園舉行畢業(yè)典禮,15000余名學生學成畢業(yè)。
最新美國移民改革設想對華人的影響在于,它一方面想大幅度削減親屬移民的配額,如果議案獲得通過,將是美國近百年來削減合法移民數(shù)量力度的一次;另一方面有可能增加職業(yè)移民的配額,尤其是有美國高學歷的技術人才將更受歡迎。而這兩方面都是中國人移民美國的主要途徑。2015年,中國大陸來美移民有3成是通過職業(yè)移民,有3成7是通過非直系親屬,有2成是通過直系親屬。
按照最新的議桉,2019財政年度,全美新增合法移民人數(shù)將減少42萬,即銳減38%,減幅大于預想。其中包括美國公民的父母、成年子女和兄弟姐妹都將不能依親移民美國,只有他們的配偶和未成年子女可以辦親屬移民,而且未成年的定義也從21歲降到18歲。這就斷了原先一個人移民來美,“七大姑八大姨”都跟著來美的路數(shù),這也跟特朗普治外國低技能移民來美吃福利的思路是一致的。
當?shù)貢r間2018年1月30日晚,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在美國國會大廈發(fā)表上任以來的首份國情咨文。白宮此前公布稱,特朗普將在國情咨文中談到經濟就業(yè)、基建、移民、貿易和國家安全五大議題。
當?shù)貢r間2018年1月30日晚,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在美國國會大廈發(fā)表上任以來的首份國情咨文。白宮此前公布稱,特朗普將在國情咨文中談到經濟就業(yè)、基建、移民、貿易和國家安全五大議題。
大砍親屬移民一定會遭到*黨人和移民團體的強烈反對,華人社區(qū)對此亦有擔憂。許多80后、90后通過職業(yè)移民來美的中國人,正是在美成家立業(yè)的時候,但他們屬于中國獨生子女的一代。以往他們可以待自己入籍美國后,將年老的父母移民來美,但此路不通,這些年輕人就要考慮如何敬老養(yǎng)老了,有些華人可能將不得不海歸。不過,現(xiàn)在已有參議員提出設立新的非移民居住簽證類別,不讓這些老人獲得綠卡,但可以來美與有美國公民身份的子女長期同住。父母不能跟著子女移民,還可能給“來美旅游生子熱”降溫,因為“定錨嬰兒”將來長大了也不能給父母辦理移民。
此外一些中國人熱衷的庇護移民的名額也可能被削減兩萬個?!熬G卡抽簽”與中國大陸居民無關,但以往港、澳、臺居民及其配偶是有資格通過綠卡抽簽移民美國的,今后他們也將不能靠碰運氣,像中彩票似地獲得美國綠卡了。
與此同時,職業(yè)移民的名額可望從13萬8千個增加到19萬5千個。尤其是以技能和學歷為標準所謂“基于價值”的移民審核標準,對于外國來美留學獲得碩士以上學位的理工科學生而言,如果想留在美國工作,這應該算是一個利好消息。職業(yè)移民綠卡國別配額如果取消,也有利于以往走職業(yè)移民道路通常需要漫長排隊等待期的印度人和中國人。不過,增加職業(yè)移民名額暫未列入特朗普的移民改革框架中,能否加入,能否成真,變數(shù)更大。
不久前,僑報曾發(fā)表社論文章《謹防移民改革變成變相排外》,文章指出在反政治正確和反多元化文化下的許多移民改革提案,對有色人種移民不利是難以否定的。
文章說,特朗普在競選時表示要讓“美國再次偉大”。而歷史地看,美國的偉大少不了移民的貢獻,那些把美國看成“我們的美國”的右翼白人族群,300年前也是移民。因此,問題恐怕不是在移民身上,而是在何種移民身上。
特朗普在移民改革中力爭取消“鏈式移民”,指的是公民及永久居民配偶和未成年子女以外的親屬移民(包括公民父母,成年子女和兄弟姐妹以及永久居民的成年未婚子女)。眾所周知這些親屬移民絕大多數(shù)來自亞洲、拉美和其他地方。特朗普指取消鏈式移民可以杜絕恐怖嫌疑分子入境,但國土安全部并沒有更多證據指向被監(jiān)控的嫌疑者是依據鏈式移民入境。
毋庸諱言,親屬移民中確有出現(xiàn)濫用福利和欺瞞的現(xiàn)象,立法機構和政府完全可以采取措施制定和實施法規(guī)來避免,例如對公民成年子女和兄弟姐妹可以參考特朗普背書的“積分制移民計算法”,或者制定子女保證贍養(yǎng)父母的辦法等等來避免濫用福利。
移民改革確有必要,特朗普倡導的積分制移民體系也有其合理內核,事實上也在加拿大等國實施。
但問題在于,不應采用一刀切的辦法,完全排斥親屬移民。讓公民和父母、成年子女及兄弟姐妹不得團聚,永久居民和成年子女不能團聚,無視本是美國人最重視的家庭關系,其中使人嗅到了排外的意味。
因此,移民改革中應慎重處理這一問題。在一年前我們就提到,反非法移民的立場,不要擴大成反移民的潮流。華人作為少數(shù)族裔,對此是高度敏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