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二級建造師考試備考正在進行中,為了方便考生及時有效的備考,那么,為您精心整理了2019二級建造師建筑工程案例分析:土方工程,歡迎大家的關注,如想獲取更多二級建造師考試的模擬題及備考資料,請關注的更新。

01土方工程施工質量管理
案例1
背景:
【案例2A320031】
某醫(yī)院住院樓的建筑面積為14600平方米。地上7層,框架結構;地下2層,筏形基礎。建筑基坑深度為7.2米。按計劃基坑土方施工處于雨期施工季節(jié)?;娱_挖完畢后,總監(jiān)理工程師組織建設單位、施工單位、設計單位、勘察單位等有關人員共同到現(xiàn)場進行檢查、驗槽,核對地質資料,檢查地基土與工程地質勘察報告、設計圖紙要求是否相符合,有無破壞原狀土結構或發(fā)生較大擾動的現(xiàn)象。經(jīng)檢查合格,填寫了基坑槽驗收、隱蔽工程驗收記錄。在地下室結構施工期間發(fā)生了如下事件:
事件1:
公司在季度檢查時發(fā)現(xiàn),基坑外未設置截水、排水設施;在基坑北側坑邊大約1m處堆置了3m高土方。
問題:
1.指出事件1中的不妥之處,分別說明理由。
分析與答案:
不妥之一:基坑外未設置截水、排水設施。
理由:《建筑工程基坑支護技術規(guī)程》JGJ120—2012第8.1.6條規(guī)定:“雨期施工時應在坑頂坑底采取有效的截排水措施”,而本基坑施工正是雨期施工,應在基坑頂都和底部設置有排水溝、集水井等截排水設施。
不妥之二:在基坑北側坑邊大約1m處堆置了3m高土方。
理由:基坑邊緣堆置土方和建筑材料,一般應距基坑上部邊緣不少于2m,堆置高度不應超過1.5m。
案例2
背景:
【案例2A320031】
某醫(yī)院住院樓的建筑面積為14600平方米。地上7層,框架結構;地下2層,筏形基礎。建筑基坑深度為7.2米。挖土施工前,項目部施工員在基坑外圍四周預先設置了軸線控制樁及水準點樁,并定期進行復測和校驗控制樁的位置和水準點標高。其中,工程軸線控制樁設置距離擬建建筑物的水平距離按照大于基坑深度挖深的2倍設置;水準點標高一個設置在已有的建筑物上,一個設置在構筑物上(已穩(wěn)定無變化),一個設置在離建造物稍遠的地方。在基坑土方施工過程中發(fā)生如下事件:
事件1:
土方由挖掘機一次開挖至設計高程,沒有分層開挖。驗槽時發(fā)現(xiàn)基地局部有0.5~1m的軟弱土層,施工單位將軟土挖出,自行回填石屑。
問題:
1.指出事件1中的不妥之處,分別說明理由。
分析與答案:
不妥之一:土方由挖掘機一次開挖至設計高程,沒有分層開挖。
理由:土方開挖一般從上往下分層分段依次進行。
機械挖土時,如深度在5m以內,能夠保證基坑安全的前提條件下,可一次開挖,在接近設計坑底高程時應預留20~30cm厚的土層,用人工開挖和修坡,邊挖邊修坡。
基坑采用機械開挖,當將挖到基底和邊坡設計標高、尺寸時,應預留200~300mm厚度的土方,進行人工清槽、修坡,避免超挖,擾動基底的土層。
不妥之二:驗槽時發(fā)現(xiàn)基地局部有0.5~1m的軟弱土層,施工單位將軟土挖出,自行回填石屑。
理由:發(fā)現(xiàn)問題,施工單位應及時會同勘察、設計單位、監(jiān)理、建設單位,共同商討處理意見,形成書面洽商文件,并簽字認可,這樣不僅能保證地基施工質量,而且為施工單位工程結算提供了依據(jù)。
案例3
背景:
某醫(yī)院住院樓的建筑面積為14600平方米。地上7層,框架結構;地下2層,筏形基礎。建筑基坑深度為7.2米。在基坑土方施工過程中發(fā)生如下事件:
事件1:
基坑驗槽自檢時發(fā)現(xiàn),基坑底部土方有局部超挖現(xiàn)象發(fā)生。超挖深度為1米,范圍為10平方米。施工員要求工人用松土回填到設計高程。
問題:
1.指出事件1中回填材料是否妥當,說明理由。
分析與答案:
不妥
理由:超挖時,不準用松土回填到設計高程,應用砂、碎石或低強度混凝土填實至設計高程。

01土方工程施工質量管理
案例1
背景:
【案例2A320031】
某醫(yī)院住院樓的建筑面積為14600平方米。地上7層,框架結構;地下2層,筏形基礎。建筑基坑深度為7.2米。按計劃基坑土方施工處于雨期施工季節(jié)?;娱_挖完畢后,總監(jiān)理工程師組織建設單位、施工單位、設計單位、勘察單位等有關人員共同到現(xiàn)場進行檢查、驗槽,核對地質資料,檢查地基土與工程地質勘察報告、設計圖紙要求是否相符合,有無破壞原狀土結構或發(fā)生較大擾動的現(xiàn)象。經(jīng)檢查合格,填寫了基坑槽驗收、隱蔽工程驗收記錄。在地下室結構施工期間發(fā)生了如下事件:
事件1:
公司在季度檢查時發(fā)現(xiàn),基坑外未設置截水、排水設施;在基坑北側坑邊大約1m處堆置了3m高土方。
問題:
1.指出事件1中的不妥之處,分別說明理由。
分析與答案:
不妥之一:基坑外未設置截水、排水設施。
理由:《建筑工程基坑支護技術規(guī)程》JGJ120—2012第8.1.6條規(guī)定:“雨期施工時應在坑頂坑底采取有效的截排水措施”,而本基坑施工正是雨期施工,應在基坑頂都和底部設置有排水溝、集水井等截排水設施。
不妥之二:在基坑北側坑邊大約1m處堆置了3m高土方。
理由:基坑邊緣堆置土方和建筑材料,一般應距基坑上部邊緣不少于2m,堆置高度不應超過1.5m。
案例2
背景:
【案例2A320031】
某醫(yī)院住院樓的建筑面積為14600平方米。地上7層,框架結構;地下2層,筏形基礎。建筑基坑深度為7.2米。挖土施工前,項目部施工員在基坑外圍四周預先設置了軸線控制樁及水準點樁,并定期進行復測和校驗控制樁的位置和水準點標高。其中,工程軸線控制樁設置距離擬建建筑物的水平距離按照大于基坑深度挖深的2倍設置;水準點標高一個設置在已有的建筑物上,一個設置在構筑物上(已穩(wěn)定無變化),一個設置在離建造物稍遠的地方。在基坑土方施工過程中發(fā)生如下事件:
事件1:
土方由挖掘機一次開挖至設計高程,沒有分層開挖。驗槽時發(fā)現(xiàn)基地局部有0.5~1m的軟弱土層,施工單位將軟土挖出,自行回填石屑。
問題:
1.指出事件1中的不妥之處,分別說明理由。
分析與答案:
不妥之一:土方由挖掘機一次開挖至設計高程,沒有分層開挖。
理由:土方開挖一般從上往下分層分段依次進行。
機械挖土時,如深度在5m以內,能夠保證基坑安全的前提條件下,可一次開挖,在接近設計坑底高程時應預留20~30cm厚的土層,用人工開挖和修坡,邊挖邊修坡。
基坑采用機械開挖,當將挖到基底和邊坡設計標高、尺寸時,應預留200~300mm厚度的土方,進行人工清槽、修坡,避免超挖,擾動基底的土層。
不妥之二:驗槽時發(fā)現(xiàn)基地局部有0.5~1m的軟弱土層,施工單位將軟土挖出,自行回填石屑。
理由:發(fā)現(xiàn)問題,施工單位應及時會同勘察、設計單位、監(jiān)理、建設單位,共同商討處理意見,形成書面洽商文件,并簽字認可,這樣不僅能保證地基施工質量,而且為施工單位工程結算提供了依據(jù)。
案例3
背景:
某醫(yī)院住院樓的建筑面積為14600平方米。地上7層,框架結構;地下2層,筏形基礎。建筑基坑深度為7.2米。在基坑土方施工過程中發(fā)生如下事件:
事件1:
基坑驗槽自檢時發(fā)現(xiàn),基坑底部土方有局部超挖現(xiàn)象發(fā)生。超挖深度為1米,范圍為10平方米。施工員要求工人用松土回填到設計高程。
問題:
1.指出事件1中回填材料是否妥當,說明理由。
分析與答案:
不妥
理由:超挖時,不準用松土回填到設計高程,應用砂、碎石或低強度混凝土填實至設計高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