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孩子學習看圖寫話的四個步驟

字號:

小學低年級看圖寫話是作文初步的訓練,是培養(yǎng)初入學兒童向觀察客觀事物過渡的一個橋梁和憑借,是培養(yǎng)兒童提高認識能力、形象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的良好途徑。以下是整理的相關資料,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1、認識事物的特征,讓語言表達更具體。
    對于二年級的孩子來說,對于事物的感知還停留在比較抽象和概括的層面上,比如說知道“書”這類事物,但是不知道“書”可以分為教科書、參考書、課外書等等,因此,家長要在平時多帶領孩子認識具體的事物,引導孩子了解每一種事物的特點和屬性,比如“桌子”這個物體,家長就可以告訴孩子“桌子”有書桌、餐桌、會議桌等,可以讓孩子觀察它們在形狀、大小、材質以及用途上的差異,在描述事物的時候要孩子盡量說得具體一些,擴充詞匯量。通過這樣的練習,才會讓孩子有話可說。
    2、積累詞語。
    除了通過認識事物來積累素材,還要在平時讓孩子多積累詞語。家長可以按照詞語的分類循序漸進的讓孩子每天積累5~10個,切記不要太多,以免消減孩子學習的積極性。在讓孩子積累的詞語的時候不要生硬地讓孩子背,而要有情境性,好是在和孩子一起玩游戲的時候積累一些相關詞語。如充分利用每一個孩子玩耍的時間,和小朋友在一起的時候就多積累與人物有關的詞語;在春游的時候就多積累描寫春天的詞語。將生活和積累聯(lián)系在一起,孩子在學習的時候就不會覺得那么枯燥了。
    3、引導孩子有順序的觀察事物。
    孩子寫話除了詞匯量不夠之外,另一個主要問題就是沒有順序,眉毛胡子一把抓,想到什么寫什么。因此,培養(yǎng)孩子有條理有邏輯的寫話是作文訓練的重中之重。小學生的家長要有每天給孩子讀書的意識,一定要選擇有圖畫的書,在給孩子讀書的過程中也要讓孩子看著圖畫,引導孩子按照遠近順序或者是上下順序描述圖畫里面的內(nèi)容;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培養(yǎng)孩子有順序說話的意識。在孩子向家長描述一件事情的時候,要告訴他用“首先、然后、后”等詞語。當孩子出現(xiàn)說話沒有邏輯或是語序不當?shù)臅r候,家長要適時糾正。
    4、造句訓練。
    作文是由一句句通順且有聯(lián)系的話組成的,在二年級,首要的任務就是要讓孩子學會寫出通順的話。家長可以用漢字卡片讓孩子練習造句。將能組成一句話的詞語卡片順序打亂,讓孩子自己安排卡片位置組成通順的句子。家長還可以在孩子造句的基礎上進行擴句的訓練,讓孩子運用上之前積累的相關詞語,豐富語言。
    語文來源于生活,家庭生活中的一點小事都可以成為孩子學習語文的時機。家長要注意把握住這樣的時機,從低年級開始就培養(yǎng)孩子對語文的感知能力,才會在以后的學習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