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韋氏的介紹》

字號(hào):


    韋氏的分布地區(qū):京兆郡:此郡秦朝設(shè)置內(nèi)史官,管轄京師(今陜西省咸陽一帶),漢以京兆尹、左馮翊、右扶風(fēng)為三輔。魏改建京尹郡,治所在長安(今陜西省西安市西北),三國魏時(shí)改稱京兆郡。
    歷史來源
    一﹕出自「祁」姓,以國名為氏,據(jù)《通志.氏族略》所載,在夏朝為御龍氏,在商朝為豕為氏。又《唐書.宰相世系表》所載,豕韋國(河南滑縣南)之后有韋氏。二﹕據(jù)《漢書.西域傳》所載,漢代疏勒國亦有韋氏。三﹕傳說秦漢之際韓信曾藏身于南粵(兩廣一帶)為避仇,以「韓」字的半邊「韋」為姓。今廣西僮族多韋氏。又傳說顓頊孫大彭為夏諸侯,少康封其別孫元哲于豕韋。
    得姓始祖
    元哲,為彭祖四世孫(第4代,曾孫),彭祖為顓頊五世孫(第5代,玄孫),顓頊為黃帝孫(第3代,孫)。這樣,元哲為黃帝十世孫,故韋氏屬黃帝子孫。與錢姓、彭姓同出一宗,形成于商代初年,發(fā)源于今河南省滑縣。少康為夏帝時(shí),封大彭氏國支孫元哲(彭祖四世孫)于豕韋(今河南省滑縣),并建立諸侯國,成為夏的同盟部落,是夏王朝的重要支持力量之一。豕韋國又稱韋國,夏末時(shí)被商湯所滅,韋國王族四散出逃,其子孫后代便以原國名韋為姓,遂成韋氏。
    遷徙分布
    韋孟四世孫韋賢被封為扶陽節(jié)侯,又徙京兆杜陵,這樣一來,漢代韋姓已是分布于河南、山東、陜西、山西、河北等地。三國兩晉南北朝時(shí),韋姓人除避戰(zhàn)亂者有南遷情況外,大部于原籍繁衍生息,“京兆郡”即在此時(shí)產(chǎn)生了,成為以后韋姓分支的主要源頭。隋唐時(shí)期,韋姓的繁衍仍以“京兆郡”即陜西一帶為盛,盛唐時(shí)韋姓名人如韋應(yīng)物、韋莊皆出于“京兆”,另外,因韋姓顯赫之家多居于陜西長安縣,而設(shè)韋曲鎮(zhèn),可見唐朝韋姓的主要居住地為陜西,同時(shí),江蘇、四川、安徽等地有韋姓南遷于此。從五代十國到宋元明清漫長的歷史發(fā)展中,韋姓人又有南遷者,但數(shù)量較之北方留居者仍為少數(shù),基本上是一個(gè)典型的北方姓氏。今日韋姓以廣西、河南等省區(qū)居者最多,約占全國漢族韋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七。韋姓是當(dāng)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一百二十二位的姓氏,人口較多,約占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diǎn)一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