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源出:蒼(Cāng蒼)姓與倉姓源流相同,源出有四:1、出自姬姓,起源于遠古,以祖名為氏。
黃帝的后代,黃帝有二十五個兒子,其中有一個叫做蒼林,蒼林的后代就跟隨他的祖先以蒼為姓。
2、亦出自姬姓,以祖字為氏。
黃帝的孫子顓頊高陽氏,有八個聰明的兒子,都是治世能臣,他們幫助堯處理國家大事,政績很好。世稱八愷。其中大兒子名叫蒼舒(又作倉舒)。
蒼舒的后代以他的字為姓,形成蒼姓的又一支。3、起源于周朝時候的一種叫作倉人的官職,其后人以官職名為氏。
周朝在朝廷里面設有倉人這一官職,專門官理糧食,是很重要的官職。
倉人的后代有的以官名作為姓氏,稱為倉氏,后來改倉為蒼,成為蒼姓的又一支來源。
4、出自蒼與倉通。
古代蒼與倉通,傳說創(chuàng)造文字的倉頡,古代的書中也寫做蒼潁大約漢代以后,有蒼姓改為倉姓。
蒼(倉)姓始祖:蒼舒、蒼林。
據《風俗通》記載,蒼氏是傳自3000多年前顓頊帝的后代、才子蒼舒。
顓頊帝的后代高陽氏有子弟8人,都是治世能人,稱為八愷,蒼舒為8人中的老大,所享的壽祚很長,一直到虞舜君臨天下的時候,還曾被舉之使主后土,以撰百事。
他的后世子孫即以蒼為姓,稱為蒼氏。另外,傳說黃帝之子有蒼林,其后世子孫以蒼為姓,亦稱蒼氏。望族居武陵郡(今湖南省淑浦縣南),故蒼(倉)氏后人奉蒼舒、蒼林為(倉)姓的始祖。
二、遷徙分布(缺)蒼姓在大陸和臺灣都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
上古時候的黃帝,是的氏族首領,他的部落崇拜龍圖騰。黃帝和炎帝一起被看作是中華民族始祖。
黃帝的兒子當中,有一個叫作蒼林。
蒼林的后代都以蒼作為姓氏,世代相傳。
在黃帝的孫子當中,有一個叫作顓頊的,也是當時的氏族部落首領。
顓頊的后代高陽氏子弟八人,都是治國安邦的賢人,被稱為高陽氏八愷。這八人中老大叫蒼舒,他的后代也以蒼作為姓氏,又形成一支蒼姓。
黃帝有個史官叫作倉頡,也是當時的氏族首領。
他的部落文化很興盛,而傳說漢字,八卦也都是倉頡所發(fā)明的。
在古代,蒼和倉是通用的,所以倉頡有稱為蒼潁而倉頡的后代,就有以蒼作為姓氏的,是今天蒼姓的又一個來源。
堂號創(chuàng)文堂:出自上古時黃帝史官倉頡,據說倉頡出生時很奇特神圣,有四目能觀鳥獸之跡,遂按鳥獸之形態(tài)而創(chuàng)造象形文字,以取代能結繩記事的舊法。
倉頡造字一說久而流傳,倉姓人家遂以創(chuàng)文為堂號,一直沿用至今。
此外,蒼(倉)姓的主要堂號有:武陵堂、等。
[蒼(倉)姓宗祠通用對聯]蒼(倉)姓宗祠四言通用聯姓啟帝裔;望出武陵?!n(倉)姓宗祠通用聯全聯典指蒼(倉)姓的源流和郡望。
(見上題頭《一、姓氏源流》和《四、郡望堂號》介紹)符分江夏;字創(chuàng)軒轅。
——佚名撰蒼(倉)姓宗祠通用聯上聯典指漢代人蒼英,曾任江夏太守。
符,古代朝廷傳達命令或征兵調將用的憑證。
下聯典指傳說中黃帝軒轅氏的史官蒼頡(又作倉蟣),漢字的創(chuàng)造者。
相傳他生而神奇,有四只眼,觀鳥獸之跡,而創(chuàng)制漢字。
符分江夏;德被敦煌。
——佚名撰蒼(倉)姓宗祠通用聯此聯為蒼(倉)姓宗祠創(chuàng)文堂堂聯。
上聯典指漢蒼英。下聯典指三國敦煌太守倉慈。
蒼(倉)姓宗祠六言通用聯名著千秋之后;才推八愷之先。
——佚名撰蒼(倉)姓宗祠通用聯全聯典指上古高陽氏才子蒼(倉)舒,為八愷之一。
萬世文字之祖;一時慈惠之良。——佚名撰蒼(倉)姓宗祠通用聯上聯典指黃帝時左史倉頡,觀鳥獸之跡,體類象形而制文字。
下聯典指元代倉振,知新州,一郡向化。
又于驛路夾植榕松,以便行人,人皆歌頌之。
萬世文字之祖;一時慈惠之家?!n(倉)姓宗祠通用聯同上。
此聯為蒼(倉)姓宗祠創(chuàng)文堂堂聯。
蒼(倉)姓宗祠七言通用聯明月達聰兆四體;觀天察地贊三才。
——佚名撰蒼(倉)姓宗祠通用聯此聯為陜西省白水縣史官鄉(xiāng)蒼王廟聯(1),廟祀蒼(倉)潁白水蒼王廟亦稱倉頡廟,歷史悠久,根據史料記載,早在東漢延熹年間已有建廟之舉并形成一定規(guī)模。所以,有文字可考的廟史已有1800余年,無文字記載的歷史,據民間傳說,則可上溯到黃帝時代。
白水倉頡廟內歷代碑石眾多,雖然戰(zhàn)亂多有散失,現保存的仍有18通,陳列于前殿之內。
年代從東漢起,歷魏、五胡十六國、唐、宋、元、明、清至民國。早期的有東漢延熹五年《倉頡廟碑》、五胡十六國時的《廣武將軍碑》、唐《倉公碑》、宋代《大宋倉公碑》等。
近代有于右任先生,陶峙岳將軍,朱慶瀾將軍題寫的匾額,對聯等存于廟內殿堂之上。
白水倉頡廟占地17畝,基本形狀為長方形。
廟內南北長140余米,東西寬約為48米。廟東側為史官鄉(xiāng)至孫家山的公路,西邊為一條寬10米,深約2米的溝壑。
白水倉頡廟原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6月被國務院批準為全國文物重點保護單位。
蒼(倉)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聯太守仁恩,數年布德;高陽才子,八愷居先。
——佚名撰蒼(倉)姓宗祠通用聯上聯典指三國魏倉慈官敦煌太守,臨政數年,抑強扶弱,民懷其德。
堯時有八個才德之士,稱做八愷,都是高陽氏的后代,蒼舒即為八愷之一。
夫子既圣矣,為人臣史載筆;后世有述焉,今天下書同文。
——王壽田撰蒼(倉)姓宗祠通用聯此聯為王壽田集句題倉頡廟聯。
明四目,別六書,萬世文字之祖;運一心,贊兩儀,千古士儒之題。
——佚名撰蒼(倉)姓宗祠通用聯此聯為陜西省白水縣史官鄉(xiāng)蒼王廟聯(2)。
今之倉頡廟,高垣厚墻,格局完整。倉頡廟的建筑,主體有山門、東西戲樓、前殿、報廳、中殿、寢殿、鐘鼓樓、東西廂房等。
元代修建的寢殿,以蒿木為前殿大檁,長16米,粗55厘米,徑勻體直,世所罕見。
殿內原供泥胎粉身的倉頡像,四目靈光,有雕塑一杰作之譽,可惜*時被毀。
1991年民間聚資重塑。
緊貼后殿為倉頡墓冢和墓園。倉頡墓,圓錐形,圍以六角形磚砌花墻。
登于墓頂四望,不遠處的黃帝陵使人肅穆,一種中華民族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墓園圍墻北端有民國時修建的窯洞一排十余孔。
廟內現存建筑的年代多為元明清三朝代,其裝飾華麗,地方色彩濃厚。
倉頡廟的三門,它是廟內的疊式建筑,下層內涵四窯洞,外開明三門;上層是門樓、南北兩面為雕花木制檐屏通風采光。
緊貼三門建有兩座戲樓,這在中國為數眾多的祠廟中,是的現象。
首韌生風,飛霧精華,光照日月;宏開緯地,經天事業(yè),勛滿乾坤。——佚名撰蒼(倉)姓宗祠通用聯此聯為陜西省白水縣史官鄉(xiāng)蒼王廟聯(3)。
明四目而制六書,萬世文字之祖;運一心以贊兩儀,千古士儒之師。
——佚名撰蒼(倉)姓宗祠通用聯此聯為陜西省白水縣史官鄉(xiāng)蒼王廟聯(4),比(2)聯僅多一字。
蒼天寫葬生躬于陽武,俾傳六書字法;黃帝赤葵仙骨于利鄉(xiāng),命享萬代香壇。
——佚名撰蒼(倉)姓宗祠通用聯此聯為陜西省白水縣史官鄉(xiāng)蒼王廟聯(5)。
一畫本天開,破上古洪荒,草昧無須繩更結;六書隨世換,供后人摹寫,英雄未免筆難投。
——清彭玉麟撰蒼(倉)姓宗祠通用聯此為聯清彭玉麟題浙江省杭州市吳山倉(頡)圣廟聯。
上古結繩,惟軒轅史官,察見帝跡,克繼庖犧而圣;新祠釋奠,愿湖湘辟彥,搜羅鐘鼎,勤研洨長之書?!n(倉)姓宗祠通用聯此聯為陜西省白水縣史官鄉(xiāng)蒼王廟聯(6)。
倉頡廟院內古樹參天,郁郁蔥蔥,生長茂盛。
倉頡廟里有48棵古柏樹,樹齡均已上了千年。倉頡廟古柏是我國三大古柏群之一,這里的古柏論起年齡來,可比山東曲阜孔廟、黃帝陵的古柏都長壽,居我國三大古柏群之首。
48珠古柏都有漂亮的名字和動人的傳說。以年齡的倉頡手植柏奎星點元為首,從廟門口的驚賊柏,西北角圍墻外的不進柏,到廟里面的喜鵲柏、柏抱槐、青龍柏、白虎柏、猴頭柏、蛇身柏、鳳鳴柏、孔雀開屏、二龍戲珠、干枝梅、寶蓮燈等,千姿百態(tài),妙趣橫生。
廟內石碑多座,皆是書法名貴寶物。今存碑16通,尤以《倉圣鳥跡書碑》最為珍貴。
該碑立于清乾隆十九年十月(1754年)。
碑面所鐫28字由白水知縣梁善長摹寫。
立石于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冬,共28字,重現了象形文字的原貌,這28字相傳為倉頡當年所造象形文字之本形。
字形若圖若畫,不易辨認。
好在上海書店1984年翻印的宋代王著《淳化閣帖》已經破譯為:戊己甲乙,居首共友,所止列世,式氣光名,左互X家,受赤水尊,戈矛釜芾。其中《廣武將軍碑》曾失落千年。于右任先生于1920年得見其碑拓,喜曰:千年出土光騰射、老見異物眼復明,揮毫大書《文化祖廟》四字并讓刻成大匾,懸于廟中。古文仰作家,論周孔神靈,也當瞻拜門墻,于此同來問字;大筆驚雄鬼,除梵盧伯仲,可以別開徑術,其他未敢抗衡?!尻愅╇A撰蒼(倉)姓宗祠通用聯此聯為清末湖南省大庸縣人陳桐階題倉頡廟聯。
上溯羲皇畫八卦時,文字權輿,秦而篆,漢而隸;任后來縑素流傳,不外六書體例;高踞吳山第一峰頂,川原環(huán)抱,江為襟,湖為帶;看從此菁華大啟,振興兩浙人材。
——清俞樾題浙江省杭州市吳山倉[頡]圣廟(31+3162字)倉頡廟在杭州吳山第一峰,是祭祀我國古代傳說的漢字創(chuàng)造者倉頡的。
該廟始建于隋唐以前,明清兩代都曾重新修建。今已不存。
上聯羲皇,即伏羲,我國傳說中的古皇帝。
八卦,《周易》中的八種符號,相傳為伏羲所作。
權輿,起始。
縑素,白絹,供作書畫用。六書,漢代學者許慎分析小篆的形音義而歸納出來的六種造字條例:指事、象形、形聲、會意、轉注、假借。
下聯江為襟,江,指錢塘江,錢塘江如吳山的衣襟。
湖為帶,湖,指西湖。
西湖如吳山的衣帶。
以襟、帶作比,形象之極。
家族名人:
歷史名人:
三、歷史名人蒼葛:周朝時期陽樊人,襄王以陽樊溫原攢茅之田與晉,陽樊不服,晉師圍之。
蒼葛大呼道:德以柔中國,刑以威四夷。宜吾不敢服也,此誰非王之親姻,其俘之也,乃出其民。
蒼舒:又作倉舒,上古高陽氏八才子之一。
據《左傳文公十八年》記載八人是:蒼舒、隤(Tuí頹)敳(ái挨)、梼戭(Yǎn演)、大臨、尨(Máng忙)降、庭堅、仲容、叔達。都是治世能臣,他們幫助堯處理國家大事,政績很好。齊、圣、廣、淵、明、允、篤、誠,天下之民,謂之八愷,孔穎達疏:愷,和也言其和于物也。
倉舒為八人之中的老大,所享的壽祚很長,一直到禹舜君臨天下,還曾禎舉之使主后土,以撰百事,他的后世子孫即以倉為姓,亦稱倉氏。蒼頡:又作倉蟣,是古代神話人物,相傳為黃帝史官,文字發(fā)明家,觀鳥獸之跡,體類象形而制字,以代結繩之政,后世奉為神。
古籍亦有將蒼頡作倉蟣的,《漢書藝文志》及東漢延熹五年這蒼頡廟碑,均明書蒼蟣。壁畫中蒼頡形象為六目(傳說為四目)老翁,濃眉深目,躬身謙和,使人感到智慧無窮。蒼英:漢代人,曾官江夏太守,后其子孫遂為江夏人。倉慈:三國時期敦煌太守,百姓對他是清官還是貪官議論紛紛。
一日,貧民王老漢狀告當地一霸張財主,強買他的土地,強納他女兒小蘭為妾,小蘭不堪受辱而跳河,至今下落不明。張財主在堂上百般抵賴,退堂后還指使同僚對倉慈行賄。倉慈為查明*,微服私訪,得知當地財主一貫欺壓百姓,歧視胡人,強買、強賣,小蘭原先已與胡人二虎相愛,張財主橫刀奪愛,逼得小蘭無奈投河的事實。
第二次升堂,倉慈巧妙地懲治了張財主,把他行賄的錢用于二虎和被二虎所救的小蘭的婚禮上,并且頒布了均田賦、保護工商的新法令,大快人心,使敦煌百姓過上了安定的生活。倉振:元朝人,他因為諭降徭,帖然向化,而著稱,曾幫助瑤族百姓學習文化,并在驛道兩旁種植松樹、榕樹,以便行者,為后人稱頌。
這樣造福于民的好官,當然會被老百姓感念不已。
分布地區(qū):
郡望武陵郡:漢高帝置,治所在義陵,今湖南省境內溆浦縣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