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則短篇謎語故事之《徐孺子隨父訪友》閱讀

字號:


    謎語后*人的加工、創(chuàng)新有了文義謎。一般稱民間謎為謎語,文義謎為燈謎,也統(tǒng)稱為謎語。下面就給孩子們分享三篇謎語小故事,一起也來猜一猜,歡迎閱讀!
    徐孺子隨父訪友
    徐孺子跟隨父親走訪朋友,不料到朋友家的時候,朋友正在院子里砍樹。父親忙問:“老哥,這么好的樹,為什么要砍掉?”朋友說:“院子方方正正像‘口’字,樹就是木,口中加木就是困,不吉利!”
    一旁的徐孺子聽了,不覺笑了起來。他對父親的朋友說:“大伯,你要砍了這棵樹,更加不吉利!”說著便給這位大伯講了一些道理。這位大伯聽了以后,立即笑著說:“對,賢侄說的對,這樹不能砍。”
    你知道徐孺子說了什么道理嗎?
    謎底:砍了樹后,院子里就只剩下人,于是變成了“囚”,囚比困更不吉利。
    特殊的禮物
    從前,有個國王想找一位既健康又幽默的青年給他當貼身侍衛(wèi),就決定公開招聘,在全國貼出了招聘幽默侍衛(wèi)的布告。
    一周過去,已有數(shù)百個青年落選。一天下午,一個小伙子胸有成竹地前來應(yīng)聘。
    國王門見山地開始考他,“你聽著,我有個謎語:‘站也坐,臥也坐,行也坐’,說出謎底來吧!”
    青年笑笑,說道:“陛下,我已經(jīng)猜出來了。行也臥,站也臥,坐也臥,我這個謎的謎底能吃掉您那個謎底?!?BR>    國王高興極了,當即就讓這個青年做了侍衛(wèi)。他對大臣們說:“記住,幽默是上帝賜給聰明和快樂的人特殊的禮物?!?BR>    請問,你能說出國王和青年二人的謎底嗎?
    謎底:國王的謎底是青蛙;青年的謎底是蛇。
    李白飲茶
    一天,唐朝大詩人李白騎著一匹小毛驢在趕路。當時正是夏天,烈日炎炎,李白口渴難忍,心想要是有個酒店就好了,我可以痛快地暢飲一番。忽然,他發(fā)現(xiàn)前面不遠處有戶人家,門前挑出一面小旗。李白心中一陣高興,“啪啪”兩鞭,驅(qū)趕著小毛驢直奔那家小店。到了跟前一看,才看清小旗上寫的不是“酒”字,而是“醋”!李白興致頓時消去大半,原來是醋店。他轉(zhuǎn)念一想,倒也罷了,喝上幾口茶水,也比干渴著強。于是走進店里,只見屋里桌旁坐著一個縣令正在歇息。
    李白對店主說:“一人一口又一丁,竹林有寺沒有僧,女人懷中抱一子,二十一日酉時生”。
    店主是個很聰明的人,他聽出李白是用詩謎在問他,心中十分佩服,就答道:“跟您說吧,這是有名的山西老陳醋,味道極佳,先生盡可品嘗?!?BR>    李白說:“醋我可以買一壇,不過我口渴極了,煩店主給沏壺茶?!闭f罷掏出銀兩遞給店主。
    店主高高興興地給李白沏好了茶,又挑了一壇醋。李白端起茶碗一飲而盡,然后對店主說道:“鵝山一鳥鳥不在,西下一女人人愛,大口一張吞小口,法去三點水不來?!?BR>    店主點頭應(yīng)道:“多謝光顧小店,先生走好?!?BR>    李白手提醋壇,剛要邁出門坎兒,只見那個縣令站起來喝道:“你是何等淺薄之人,竟敢在本官面前咬文嚼字,好不自量!”
    李白瞥了他一眼,一板一眼地說道:“豆在山根下,月亮半空掛,打柴不見木,王里是一家!”
    說罷,走出門,騎上毛驢,一甩鞭子,揚長而去。蠢縣令卻不知道李白話中的含義,聽后,反而暗自發(fā)笑。心想:可不是么,我好比那一輪明月,他就是那山下的豆;我姓王,我老婆姓李,本來就是一家嘛!
    聰明的讀者,你知道李白的三句話都說了什么內(nèi)容嗎?
    謎底:第一句的內(nèi)容是“何等好醋”;第二句的內(nèi)容是“我要回去”;第三句的內(nèi)容是“豈有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