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大家收集整理了《兒童樂理知識:談一談什么原因樣電子琴越走越寬廣》供大家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BR> 從86年至今,我在電子琴業(yè)余教學領域里已走過了近20個年頭。因為電子琴引入中國市場也只是在80年代初,因此我也如其他電子琴老師一樣在沒有現(xiàn)成教案的情況下,都是照搬鋼琴的成熟教法。時至今日社會上便有一種偏見,認為電子琴姓“鋼”,又不是鋼琴。偏見把電子琴當成鋼琴的墊腳石,認為學了電子琴后必需轉(zhuǎn)學鋼琴才是之路。這種片面的認識是只見其外而不見其內(nèi)造成的,它完全扼殺了電子琴是一件完全獨立樂器的應有地位。在漫長的教學中我經(jīng)歷了從照搬-探索-實驗-總結等一系列實踐,我切身體會到:電子琴它姓“電”,而不姓“鋼”。
循“電”性—探新路
偏見認為電子琴姓“鋼”,是因為電子琴可以用鋼琴音色來完成鋼琴曲。我認為電子琴姓“電”是因為電子琴能作的,而鋼琴做不到;而且其他樂器也無法做到,這些獨有的功能就是電子琴之所以姓“電“的原因。第一,它有自動伴奏系統(tǒng)。第二,它能模仿中.西各種樂器的音色。第三,它有MIDI接口,可以成為電腦音樂的音源和音響。以上三種沒有任何樂器能以替代的功能使電子琴作為了一件完全獨立的樂器,讓它在20世紀80代初踏上了歷史的舞臺。
電子琴既然是一件全新的樂器,因此教材.教學方法等都要經(jīng)歷從無到有的不斷探索而走向成熟。比如市面上大量的電子琴入門教材.考級教材.電子琴曲選集等,就借鑒了大量鋼琴的成熟經(jīng)驗使電子琴教學得以開展。但是,也帶來了它的負面效應—“用電子琴來學鋼琴”之嫌。因此,要使電子琴的教學也同樣姓“電”,除了借鑒以外還要根據(jù)電子琴自身的特征,闖出一條能充分展示其功能的一系列教材和教學之路來。本文就我在電子琴特色教學探索中的體會與熱心電子琴事業(yè)的朋友們進行交流,盼以專家指正。
在電子琴教學領域里,專業(yè)與業(yè)余的教學目標是不同的。我從事的是少兒校外課余教育,要確立業(yè)余電子琴的教學目標首先要分析市場的需求是什么?從與家長們的接觸中了解到,他們送孩子來學彈電子琴主要是希望提高素質(zhì).培養(yǎng)興趣,今后不一定成為專家但在以后的工作.娛樂中具有應用能力,這一點尤其看重。因此,我把培養(yǎng)興趣.應用能力作為教學的目標,循著電子琴的“電”性不斷地探索。我把整個教學規(guī)劃為模仿與應用兩大塊教學階段:前3~4年為打基礎的模仿階段,后3~4年為培養(yǎng)興趣的應用階段。
考級教學——模仿階段
在電子琴的業(yè)余教學中,幾乎所有的教學都是圍繞著“考級”這根指揮棒來轉(zhuǎn)的,因此家長們對老師的評價也是根據(jù)“考級”的好壞來判斷老師的良莠與水平的。我認為這個評價方法也無可厚非,基本上還是客觀。因此在模仿階段的教學中,可以按照鋼琴教學成熟的套路;比如五線譜讀譜.手形. 基本觸鍵方法.手指的獨立性練習.左.右手協(xié)調(diào)配合等等進行教學,這些基本功對于同屬于鍵盤樂的電子琴也是必不可少的,應該“拿來主義”沒有必要另劈蹊徑。但是僅有這些是不完整的,不要忽略了屬于電子琴特色方面的教學?!?BR> (一)音色的教學
在考級教材上,凡是電子琴樂曲都存在選用什么音色,或曲間轉(zhuǎn)換音色的問題。有的作者會標出參考音色,而有的就必須學生自己來選取,如果說由老師指定一下簡單從事的話那就錯了。由于各個學生的電子琴型號.品牌不可能統(tǒng)一,無論是按書上標的,還是按老師指定的都會出現(xiàn)許多張冠李戴的錯誤,更重要的是作為學習電子琴這件樂器的學生,如何正確地通過音色來表達作品的內(nèi)容,恰如學美術的必須學習“色彩”這一科目一樣,“音色”也應該是一門必修課。
我在講授音色時根據(jù)學生的接受能力,把電子琴的音色從三大方面進行對比性與適應性的歸類:
(1)從聲音是由振動產(chǎn)生的原理而告訴學生,不同的音色在振動時有的作持續(xù)性振動,有的只作衰減性振動。比如講衰減性音色,可把電子琴調(diào)到鋼琴音色按住某鍵奏四拍,鋼琴音色的音量自然由強漸弱而衰減下來;講持續(xù)性音色,可把電子琴調(diào)到弦樂合奏音色同樣奏四拍,弦樂合奏音色的音量始終保持不變,老師接著選取多種音色讓學生進行正確區(qū)分。然后如何運用呢?老師分別用上述兩種音色同彈一段慢板“梁?!?,直觀的感受使學生都作出了正確的選擇。這時可以要學生記住規(guī)律“節(jié)奏疏松.長音為主的旋律宜選用持續(xù)性音色,節(jié)奏密集.短音為主的旋律宜選用衰減性音色”。
(2)作一個測試,如果畫太陽與月亮只有紅與白兩種顏色時,你作如何選擇?學生一致會選紅色畫太陽而選白色畫月亮,顏色是有鮮艷與暗淡之分的。人們遇高興事會獻上鮮艷的花,若遇上悲傷事獻花也相應是暗淡的,顏色能傳達人的心情。這時應該告訴學生,音色與顏色一樣也有著“明色”與“暗色”之分,它們是靠聽覺憑內(nèi)心的想象來體驗。老師可以推薦一些如:小提琴.小號.嗩吶等亮音色與大提琴.長號.大管等暗音色給學生,從此學生也就懂得要根據(jù)樂曲的喜.怒.哀.樂來選擇相適的“明”與“暗”音色了。
(3)音色的區(qū)域,(這個提法不一定準確)。除了前面提到的音色可以進行明.暗之分外,還有第三類屬“中性”音色。如:鋼琴.長笛.單簧管等它們具有明.暗的“雙重性”,它們在高音區(qū)域顯“明色”而在低音區(qū)域顯“暗色”。我們可以引導學生利用音色的“雙重性”在表現(xiàn)音樂形象的大與小.遠與近.強與弱方面發(fā)揮“中性”音色的對比作用。另外音色的區(qū)域還有另一層意思。每一種音色在電子琴的鍵盤區(qū)域中都有“逼真區(qū)”與“失真區(qū)”,如果超出了這個區(qū)域音色便不象了。
(二)伴奏型.速度的教學 在考級教材上,凡是電子琴樂曲都有一個設置伴奏型與選擇速度的問題,同樣若樂譜有說明的自然可以參考,但教給學生如何設置伴奏型與正確選擇樂曲的速度,這是電子琴教學里不可缺少的一課。在教授選擇速度時首先要澄清一個誤區(qū),速度的快.慢不是彈奏水平的衡量標志;我們在學習一首新曲時可以自由選擇練習速度,而老師講的速度是指演奏速度,不能隨心所欲,它是由樂曲的感情來決定的。我在教學時要學生們按四個步驟來進行選擇:
(1)拿到一首樂曲先哼一哼它的旋律,或者上琴彈一彈;聽聽音樂似乎在講怎樣一個故事,想象一下故事里的畫面?zhèn)鬟_著一種什么樣的感情。
(2)根據(jù)學生的年令和閱歷,把感情的激烈程度按由快到慢,由強到弱分成四個檔次。A)奔放.跳躍的歡快型;B)自豪.熱情的贊美型;C)整潔.有力的莊嚴型;D)憂柔.悲傷的思念型。
(3)四種不同的感情檔次對應著不同的速度范圍。歡快型可在130~110拍之間選擇;贊美型可在120~100拍之間選擇;莊嚴型可在110~90拍之間選擇;思念型可在80~60拍之間選擇。這些規(guī)定不一定準確,但對少年兒童來講畢竟找到了選擇速度的方向與一定的范圍。
(4)當速度確定以后暫不要在電子琴的速度紐上輸入,(因為電子琴的每種伴奏型在選定時,都會同時設定該伴奏型的默認速度)應先設置伴奏型,后輸入速度值。伴奏型的選擇必須按樂曲的拍號來選取。原則上2/4拍.4/4拍,可以共用絕大多數(shù)伴奏型;而3/4拍只能用“華爾茲”,6/8拍只能用“慢搖滾”。為了方便學生選取,我按四個感情的分檔相應推薦了常用的伴奏型:A)歡快型可選“中國節(jié)奏”.“迪斯科”,B)贊美型可選“波爾卡”.“玻莎諾娃”,C)莊嚴型可選“進行曲”.“波爾卡”,D)“8步舞”.“慢搖滾”。
興趣教學—應用階段
在我們南昌的電子琴業(yè)余教學中,電子琴學生一般學到3~4年以后會出現(xiàn)兩種現(xiàn)象,少量的學生由家長作主轉(zhuǎn)學鋼琴,而大量的學生是自己選擇了放棄。轉(zhuǎn)學鋼琴其原因正如前面所述,家長認為“電子琴是鋼琴的墊腳石”遲早要轉(zhuǎn)學鋼琴。大量選擇放棄的學生我作了調(diào)查,學生.家長曾為學琴辛苦了幾年,其實誰也舍不得扔掉。由于單一的考級模式孩子沒有興趣,于是考級成了負擔。又因幾年學琴下來家長看到孩子離開了彈考級曲就什么也不會,選擇放棄實屬無奈。因此“放棄”現(xiàn)象是由教學目標不明,教學方法不切實際而造成的。學生選擇放棄做老師的也很痛心,針對這種現(xiàn)狀我干脆來個分流。把不愿繼續(xù)考級的學生組成一個“電子琴樂團班”,它的顯著特點是:
(1)解除了學生的心理壓力。
(2)一切教學都服務于興趣.應用。
(3)上課家長一律不陪,從“會看.會唱.會彈.會寫.會編.會制作”六個方面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應用能力。在十多年的艱難探索中,有過坎坷,有過徘徊,但是耕耘終于換來了收獲?!皹穲F”使我自己的學生不會流失,以興趣與應用為特色的教學更吸引來其他的琴童們,也得到了專家.社會的認可。“樂團班”從初的十幾人一個班的規(guī)模發(fā)展到現(xiàn)在的基礎班.中級班.高級班.電腦音樂班分四年制的教學,至06年“電子琴樂團班”總共有學生120多人,學歷從小學三年級至高中二年級。
要提高學習興趣,那就必須解剖一下在少兒這個年齡段里興趣的內(nèi)涵是什么。我發(fā)現(xiàn):
(1)學生喜歡彈他們自己愛聽的曲子。
(2)少兒有好動與結伴傾向,若讓小伙伴們聚在一起互動游戲那可開心了。
(3)學生有強烈的好奇與求知欲,凡事都想親手嘗試表現(xiàn)一番。因此我擬定用獨奏曲.合奏曲.課題曲三種不同的形式作為三種載體來展開教學。
(一)獨奏曲——很好聽 獨奏曲包括鋼琴曲與電子琴曲兩類。這些曲目可以通過家長.學生推薦,也可從廣播.電視里常播出的曲中選,在考級教材上選。這些曲子一旦選定,我便利用電腦音樂做出CD光碟讓學生在家聽著示范,用自學的方法來自學。因為是學生喜歡的,自然也就不需要家長.老師的督促。學生從模仿進入自學,光靠喜歡是不夠的,在教學上要抓住兩點:
(1)視唱節(jié)奏教學。對于鍵盤樂器它的音準已不是問題,音高上的錯誤都是由于粗心造成的,然而節(jié)奏的準確吟唱無論是自學曲還是合奏曲在教學時要重點抓,人人要過關。第一,要規(guī)范用手跟隨電子琴不同速度的節(jié)拍器劃拍子。第二,教會學生如何畫拍線(音符.休止符的時值線)。第三,統(tǒng)一學生視唱節(jié)奏的吟唱方法,為了便于記憶我給學生們編了吟唱口訣;長音數(shù)拍數(shù)/相同(時值)都唱“嗒”/休止當“空”唱/短.長(時值)唱“德.嗒”。通過這些訓練后,學生拿到一首新曲就能像朗讀報紙一樣把樂曲的節(jié)奏視唱出來,節(jié)奏準了家庭的自學就有保障。
(2)指法設計教學。在考級教學的模仿階段,學生已接觸了大量規(guī)范的指法,對于指法的規(guī)律會有一些感受。這時只要老師抓住時機加以歸納和總結,那么指法設計的基本技能也能掌握。在教學時要告訴學生幾條原則:A)指法不能“硬跳”,一段旋律可以出現(xiàn)多種指法設計,只要流暢.簡潔即可。B)指法標注,順指法只標“頭音”,其余的指法都必須標出“兩個音”應能說明白指法由何處來往哪處去。C)順指法簡便,要根據(jù)旋律找到相應的“把位”;穿指法.跨指法,擴指法.縮指法,都是分別用于旋律的上.下行,設計時究竟穿.跨第幾指要做到“不多也不少”;在擴指時只有第一指與其余四指配合可擴出三個以上的音,二.三. 四.五指只能擴三個音。D)同音換指法適用于在相同兩音時實現(xiàn)手位的移動,或者使密集的同音奏得清晰有“顆?!备小)在指法設計時,還必須有“前瞻性” 即在編上一句時要為下一句“留有后路”。
(二)合奏曲——很好玩 合奏曲包括兩種,一是中國音協(xié)所編的四重奏曲,聲部少并有自動和弦與節(jié)奏聲部保駕,由于相對易行我在考級教學階段就采納了。本文所指的合奏曲是沒有了自動和弦與節(jié)拍器的約束,電子琴的一種音色(含打擊樂器音色)就是一種樂器,完全按 “管.弦樂”的大譜表來演奏,這種電子琴合奏曲有四個特點:A)沒有了自動節(jié)拍器,因此必須要有指揮。B)學生必須高度注意指揮的手勢與表情,緊隨指揮作輕.重.緩.急的變化;指揮.樂手眾人一心猶如在做精彩的音樂游戲,好玩。C)因為電子琴有著無以倫比的音色庫和豐富的打擊樂器,因此西洋管.弦樂,民族管.弦樂,電聲流行樂三種風格不同的樂曲都能演奏,排練合奏曲仿佛把孩子們領進了一座神秘的音樂殿堂,好奇。D)聲部在8~12個之內(nèi)。分工又合作“一個都不能少”很有凝聚力。總譜的來源有的可以直接照搬,大量的需要老師進行移植或改編,全新的就需要重新配器創(chuàng)作了。十多年來我試寫了大量的電子琴合奏曲,更希望同行們都動起手來為孩子們創(chuàng)作。排練一首合奏曲大致分三個過程:
(1)分練教學。我把合奏曲都做成了CD示范碟,讓學生先聽合奏效果并適當?shù)亟榻B一些樂曲的背景,然后拿出總譜進行聲部的分工,布置本周在家分練的樂段(一般控制在20小節(jié)左右)。業(yè)余學習有出勤率.個人水平差異的限制,因此每個聲部應配雙人且以好帶差來分聲部。聲部分完則按聲部與指揮的習慣重新坐位,課堂上給點時間讓各聲部輕聲吟唱各自的聲部節(jié)奏,然后分別檢查各聲部全體都來當評委。這個過程可以當堂糾錯以確保聲部的錯誤消滅在家庭分練之前。聲部分練全在家完成,要求下堂課能達到熟練視奏即可。
(2)合成教學。第二周上合成課以前老師應該先分別到聲部上去檢查或解答學生們的問題,然后全體把電子琴的主音量調(diào)到弱檔,(先前已把主音量的范圍按強.中.弱三檔規(guī)定了約定的位置)用極慢的速度聽著老師的擊拍聲進行“模糊合成”。目的讓大家感受各個聲部在合奏中的相互關系,當本聲部在小段休止時可以數(shù)拍子,大段休止時借此記住其他聲部的旋律。“模糊合成”約3~4遍后進入分聲部“獨奏”。所謂“獨奏”是指除獨奏聲部音量調(diào)到強以外,其他聲部音量不變的“清晰合成”。聲部獨奏的順序一般按先旋律性聲部,后和聲.伴奏性聲部,再低音.打擊樂聲部。在“模糊合成”時即使有錯也不要叫停以求感受合成效果的連續(xù)與完整,在“清晰合成”時獨奏聲部有錯老師應叫停糾錯,而且不宜從頭開始應養(yǎng)成哪幾小節(jié)有錯就在原處糾正,目的是節(jié)約時間養(yǎng)成視奏的好習慣。全體“獨奏”一輪后進入“響排合成”,這時全體主音量調(diào)到強檔讓學生享受幾遍合作的成果即止,因為合成教學只是搭“架子”,已合成的部分還有一個熟練過程,切不可一步到位應該往后布置新的樂段。
(3)精排教學。當一首合奏曲全部合成完后只是完成了它的“毛坯”。精排是指:A)速度到位,這時老師不能使用擊拍聲要用手勢來指揮速度的快.慢變化。要求學生視譜為輔,看指揮為主,指揮的左.右手勢在某處的特定含義要向?qū)W生解釋清楚,并且要固定下來。B)聲部間的音色平衡。當一支真實的小號與一把真實的小提琴在一起合奏時,它們的音量是懸殊很大的,而在電子琴上則不相上.下,因此精排時老師要從全局考慮每個段落誰是主奏樂器誰是伴奏樂器,要講究音色的平衡防止聲部間的主.次不分,演奏時一般用左手來控制電子琴的主音量紐求得音色的平衡。C)樂曲的句法與強.弱。老師在前期的總譜創(chuàng)作時好按鍵盤樂的習慣把連奏.斷奏.跳奏,力度的f.m..p,以及漸強.漸弱都標注好,合成時這些細部的要求一般難以實現(xiàn)到了精排時絕不能放過。D)為了舞臺效果,有時還需要訓練撤掉譜架甚至站立演奏,劇場音響和具有表演性的形體動作等等
(三)課題曲——很適用
課題曲是指把一首普通的歌曲或旋律作為課題,學生運用在“樂團班”三年里系統(tǒng)學到的樂理知識,把它編寫成一首相當于四.五級技術難度的電子琴曲。它就像學語文必須從識字;組詞;造句;終會寫作文一樣,于是又稱它為“音樂作文”。在學校里3~4年級就能寫作文,而學琴3~4年的孩子則新曲不會彈,有歌不會伴;本可以好好表現(xiàn)一番的機會往往只有遺憾地放棄。進入電子琴樂團班,孩子們的這種求知欲望和好表現(xiàn)的心理都可以得到滿足與實現(xiàn)。系統(tǒng)的樂理和編配學習讓他們?nèi)缁⑻硪?,曲子編配得有模有樣。雖然這些“習作” 還顯稚嫩,因為是拿起筆來寫自己的音樂,勁頭特別高手法還特新潮;在學生的“習作”中常常出現(xiàn)一些“點晶之筆”讓老師.同學們感嘆不已。家長的眼里更把它看作一種生存技能甚至有學鋼琴.小提琴的也來學樂團班?! ≌n題曲的教學并不是一帆風順,如在“基礎樂理”.“和聲”教學中照搬成人教材學生聽不懂,學了還是不會動手,教學一度走入了困境。正是困境逼我編寫了一套樂理教材和找到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
(1)樂理形象化教學。樂理對成人來學也覺得抽象,因此給少年兒童講樂理如何變抽象為形象我采用了三種方法:A)圖畫法。比如說符頭是橢圓形就干脆說畫一個鵪鶉蛋,這個蛋怎么畫有講究,可用口訣記住;符頭像個鵪鶉蛋/別豎.別躺斜著站/線上要從中間穿/間里立地又頂天。比如低音譜號就說畫一個耳朵,畫它的口訣是;低音譜號看三點/耳朵朝左壓三間/一點開在耳孔口/另外兩點夾四線。B)演示法。比如在講到音程的協(xié)和性這一概念,我用清水與墨水進行混和二者難以區(qū)分變成了黑水,再讓學生聽一個純八度音程;前面為視覺上的完全混和,后面為聽覺上的完全協(xié)和。又用白米與黑豆進行混和,二者既混和又可區(qū)分,再讓學生聽一個大三度音程;白米.黑豆為不完全混和,音程則為不完全協(xié)和。后用油與水進行混和,結果油水互不相溶,再讓學生聽一個小二度音程,聲音刺耳;三種演示讓學生理解了完全.不完全.不協(xié)和性的含義。 C)擬人法。比如在講“調(diào)圈”時好比兩個人都從“C大調(diào)”站分東.西相反方向按五角錢(純五度)設一站,每加五角錢“站名”(調(diào)號)就增加一個升或降號;大調(diào)對應的平行小調(diào)就像人的影子緊隨“其后”距離為小三度。
(2)記憶口訣化教學。學生的主要精力是以文化課為主,他們大腦倉庫全被語文.數(shù)學.英語占著,沉重的課業(yè)負擔留給課余已沒有多少空間。據(jù)此我制定的相應對策是當堂消化,牢記精華,作業(yè)簡化。講課時要求學生一不看教材,二不記筆記,三全神貫注盯著老師確保上課聽懂。講完課后用“接龍式”游戲來提問,上一人答不出按規(guī)則要站著,下一個接上回答力求當堂鞏固。每一課必須記住的要點我把它編成口訣寫在教材上,以便學生容易背記得牢。比如寫八分音符的口訣:朝下不象9/朝上不象6/符尾統(tǒng)統(tǒng)寫在右/朝上S往外飄/朝下Z字往里扭。又如寫音程的口訣:寫音程也不難/先看度數(shù)數(shù)線間/度數(shù)相同分大小/有純.有增.還有減/數(shù)完度數(shù)查音數(shù)/全音.半音.看鍵盤/多了降.少了升/兩個步驟寫音程。這些口訣為指導學生完成樂理作業(yè)起了直接的幫助,學生樂于接受效果立竿見影。
(3)成效記分化教學。樂理教學中的每一個知識點學生是否已掌握,它對老師把握講課進度以及讓家長了解教學效果都是至關重要的,因此必須找到一個能客觀評價教學成效的反饋方法。我在教學時采用了“等級評定法”與“步驟統(tǒng)分法”。若在課堂作業(yè)中及格率只有50%,它反映出學生掌握不理想,老師應放慢進度或改換闡述角度。由于家長不陪課自己也不懂必然會對孩子學樂理好壞不放心,有了樂理作業(yè)的計分評價也就踏實多了。A)等級評定法。比如在視唱時第一遍成功為“優(yōu)”,第二遍成功為“良”,第三遍成功為“及格”。這種評價適合結果是由多種因素構成的練習,如視唱優(yōu)劣取決于速度.音準.音長等因素。B)步驟統(tǒng)分法,它是象數(shù)學考試一樣按步驟給小分再統(tǒng)計總分。比如寫小三和弦Cm,第一步譜號寫了給 10分,第二步根音.三音.五音三個基本音級寫對了給10分,如果這兩步錯了反映出是粗心造成的,第三步根據(jù)小三和弦的結構下面為小三度音程上面為大三度音程,三音要改為變化音級bE寫對了給20分,這步錯了反映出是理解的問題,假如這種錯誤面大老師應耐心講解反復練習直至及格率達90%以上。
三年的課題曲教學包括寫課題的呈示部(分句,設計指法,選擇節(jié)奏.速度.音色,編配和弦);發(fā)展部(課題的和音手法,手動.鋼琴伴奏法,節(jié)奏.旋律變奏,);課題的高潮與再現(xiàn)部;課題的前奏,尾奏等一系列內(nèi)容。畢業(yè)時學生的課題曲“答卷”含兩項,彈奏自編的獨奏曲,呈上親筆書寫的樂譜。由于會編寫課題曲,又為進入電子琴的飛躍階段——電腦音樂的教學打開了大門。
電腦音樂——飛躍階段
電子琴若繼續(xù)深造或加入專業(yè)者的行列都要轉(zhuǎn)學雙排鍵電子琴,在電子琴業(yè)余教學中我認為還有另外一塊“希望的田野” 可以開拓,它就是電腦音樂的普及教學。電腦音樂就是以電腦作為工具,通過人的寫作與制作你就能集作曲與配器,指揮與演奏為一身做出自己的CD光碟來。學習電腦音樂并不神秘,其中三份是電腦知識而占七份的是人腦的音樂知識。電腦音樂的教學應具備五個基本條件:
(1)有一臺擁有多媒體功能的電腦。電腦音樂真正走到我們身邊約在1993年,但它的迅猛發(fā)展已使得目前任何一臺主流配置的電腦在數(shù)字音頻處理功能上一切都不成問題。
(2)有一個高質(zhì)量的“音源”?,F(xiàn)在的任何一臺電腦主板都有內(nèi)置的軟聲卡,作為電腦音樂入門的音源一般可以。它的不足是音質(zhì)一般,在按GM標準合成的128種音色庫里沒有民族樂器和民族打擊樂的音色。這兩處不足恰恰電子琴可以彌補,只要配一根MIDI連接線就可實現(xiàn)電腦與電子琴的“強強組合“。
(3)在Windows操作系統(tǒng)中安裝一個電腦音樂軟件。比較著明的如Cakewalk4.0,5.0到9.0以及其換代產(chǎn)品Sonar3.0,這些制作軟件都可以從網(wǎng)上下載。
(4)剩下的就是人的因素了。人腦里想到的音樂能夠用五線譜正確書寫,會選音色.節(jié)奏.速度,學過配和弦與編配技法等等。
(5)電腦軟件的使用方法。前面的三個基本條件都容易做到,我們電子琴樂團班的學生已具備了第四個條件,因此電腦音樂班就是教學生如何運用Cakewalk9.0這個軟件。教他們怎樣將自己寫的課題曲分軌輸入電腦變成MIDI文件,又通過試聽電腦的合成效果不斷修改再學習錄音縮混成WAV音頻文件,直至刻成光碟等一系列方法。電腦音樂班的教學對我也是一件新鮮事物,只想拋磚引玉僅供參考。教學時我試著按三步走:
(1)Cakewalke9.0主要工具的使用方法。主要包括主界面的音軌設置,打開“五線譜窗口”怎樣選擇譜表.設置調(diào)號.拍號等準備工作;然后按A)基本音.變化音的寫法,B)各種時值如附點.切分.三連音.及任意音長的寫法,C)樂句的強. 弱.及漸強.漸弱的寫法,D)樂曲基本速度以及漸快.漸慢的寫法等四個方面,告訴學生它們是分別通過那種工具來實現(xiàn)的。這些工具學生必須在電腦上動手親自試一試才能掌握,因此我在視唱教材里選取一些曲子讓學生在家里進行練習。每個學生都備有一個可移動“優(yōu)”盤,里面有“課堂文件夾”.“家庭文件夾”,既是練習本又方便老師檢查與答疑。
(2)Cakewalke9.0軟件的寫作技巧性。這里面包涵的內(nèi)容實在太多,本文難以面面俱到。因為電腦必竟是一臺機器,樂譜中的大量符號電腦并不能識別;比如連音.保持音.跳音.顫音.滑音.漣音,中途換音色.樂段的反復與連接等都必須按人的實際演奏狀態(tài)來輸入。有的軟件具有像電子琴一樣只要輸入和弦符號就能自動伴奏,而Cakewalke9.0必須自己來編寫伴奏音型。我主張自己編寫,由于自動伴奏是由和弦.低音. 打擊樂聲部合成的,它對學生多聲部的寫作是一個很好的煅練。在教學中我采用了兩種辦法,A)“扒帶子”方法。學生在電子琴里選取一種伴奏型用慢速奏一個和弦,分別記住它的三個聲部是什么音色和節(jié)奏,參照這個基本型來寫自己的伴奏。B)電子琴的伴奏型是固定的顯得呆板,沒有變化。于是我寫了一些“示范曲”讓學生們考貝到家里去用于參考,還提出了參考的標準:照搬為“及格”,改動者為“良好”,創(chuàng)新者為“優(yōu)秀”。
(3)Cakewalke9.0綜合應用制作課題曲。有了上述兩個步驟的基礎訓練后,學生就可以將課題曲搬到電腦上來進行制作了。我要求學生用活軟件的強大功能,不要照搬原稿要不斷修改比較,同時還在電腦音樂班里開展“課題曲MIDI音樂制作競賽”活動。通過電腦音樂班的教學,學生一般都能掌握電腦音樂這種高科技的工具;更深層的意義是電子琴的功能及學生們的才藝得到擴展,眼界更高了。他們就象擁有了一支演奏水平高超又任勞任怨的樂隊,有了這支神奇的“樂隊”學生們的創(chuàng)造性將會得到極大的發(fā)揮。事實證明電腦版的課題曲無論在寫作手法上還是整體效果上都超出了老師的預料,更讓家長欣喜的是電腦音樂班又讓孩子們掌握了兩種特長;用電腦打印精美的五線譜,用電腦與電子琴制作自己的CD光碟。
回顧20年的教學歷程,讓我逐漸認識了電子琴這種新型樂器,一條符合它自身規(guī)律的業(yè)余教學之路開始清晰起來,而且路越來越寬。時代在飛速發(fā)展,對人材的素質(zhì)提出了新的標準;比如在理論與實踐中更看重動手能力,在個人與集體中更強調(diào)團隊精神,在借鑒與開發(fā)中更需要創(chuàng)新競爭。因此藝術教育同樣也需要樹立新理念。在電子琴業(yè)余教學領域里,我們可以在獨奏曲教學中以自學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在合奏曲教學中以合作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精神,在課題曲的教學中以編寫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電子琴是現(xiàn)代高科技與傳統(tǒng)藝術相結合的產(chǎn)物,它的生命力是強大的,它的教學之路會越走越寬廣。
循“電”性—探新路
偏見認為電子琴姓“鋼”,是因為電子琴可以用鋼琴音色來完成鋼琴曲。我認為電子琴姓“電”是因為電子琴能作的,而鋼琴做不到;而且其他樂器也無法做到,這些獨有的功能就是電子琴之所以姓“電“的原因。第一,它有自動伴奏系統(tǒng)。第二,它能模仿中.西各種樂器的音色。第三,它有MIDI接口,可以成為電腦音樂的音源和音響。以上三種沒有任何樂器能以替代的功能使電子琴作為了一件完全獨立的樂器,讓它在20世紀80代初踏上了歷史的舞臺。
電子琴既然是一件全新的樂器,因此教材.教學方法等都要經(jīng)歷從無到有的不斷探索而走向成熟。比如市面上大量的電子琴入門教材.考級教材.電子琴曲選集等,就借鑒了大量鋼琴的成熟經(jīng)驗使電子琴教學得以開展。但是,也帶來了它的負面效應—“用電子琴來學鋼琴”之嫌。因此,要使電子琴的教學也同樣姓“電”,除了借鑒以外還要根據(jù)電子琴自身的特征,闖出一條能充分展示其功能的一系列教材和教學之路來。本文就我在電子琴特色教學探索中的體會與熱心電子琴事業(yè)的朋友們進行交流,盼以專家指正。
在電子琴教學領域里,專業(yè)與業(yè)余的教學目標是不同的。我從事的是少兒校外課余教育,要確立業(yè)余電子琴的教學目標首先要分析市場的需求是什么?從與家長們的接觸中了解到,他們送孩子來學彈電子琴主要是希望提高素質(zhì).培養(yǎng)興趣,今后不一定成為專家但在以后的工作.娛樂中具有應用能力,這一點尤其看重。因此,我把培養(yǎng)興趣.應用能力作為教學的目標,循著電子琴的“電”性不斷地探索。我把整個教學規(guī)劃為模仿與應用兩大塊教學階段:前3~4年為打基礎的模仿階段,后3~4年為培養(yǎng)興趣的應用階段。
考級教學——模仿階段
在電子琴的業(yè)余教學中,幾乎所有的教學都是圍繞著“考級”這根指揮棒來轉(zhuǎn)的,因此家長們對老師的評價也是根據(jù)“考級”的好壞來判斷老師的良莠與水平的。我認為這個評價方法也無可厚非,基本上還是客觀。因此在模仿階段的教學中,可以按照鋼琴教學成熟的套路;比如五線譜讀譜.手形. 基本觸鍵方法.手指的獨立性練習.左.右手協(xié)調(diào)配合等等進行教學,這些基本功對于同屬于鍵盤樂的電子琴也是必不可少的,應該“拿來主義”沒有必要另劈蹊徑。但是僅有這些是不完整的,不要忽略了屬于電子琴特色方面的教學?!?BR> (一)音色的教學
在考級教材上,凡是電子琴樂曲都存在選用什么音色,或曲間轉(zhuǎn)換音色的問題。有的作者會標出參考音色,而有的就必須學生自己來選取,如果說由老師指定一下簡單從事的話那就錯了。由于各個學生的電子琴型號.品牌不可能統(tǒng)一,無論是按書上標的,還是按老師指定的都會出現(xiàn)許多張冠李戴的錯誤,更重要的是作為學習電子琴這件樂器的學生,如何正確地通過音色來表達作品的內(nèi)容,恰如學美術的必須學習“色彩”這一科目一樣,“音色”也應該是一門必修課。
我在講授音色時根據(jù)學生的接受能力,把電子琴的音色從三大方面進行對比性與適應性的歸類:
(1)從聲音是由振動產(chǎn)生的原理而告訴學生,不同的音色在振動時有的作持續(xù)性振動,有的只作衰減性振動。比如講衰減性音色,可把電子琴調(diào)到鋼琴音色按住某鍵奏四拍,鋼琴音色的音量自然由強漸弱而衰減下來;講持續(xù)性音色,可把電子琴調(diào)到弦樂合奏音色同樣奏四拍,弦樂合奏音色的音量始終保持不變,老師接著選取多種音色讓學生進行正確區(qū)分。然后如何運用呢?老師分別用上述兩種音色同彈一段慢板“梁?!?,直觀的感受使學生都作出了正確的選擇。這時可以要學生記住規(guī)律“節(jié)奏疏松.長音為主的旋律宜選用持續(xù)性音色,節(jié)奏密集.短音為主的旋律宜選用衰減性音色”。
(2)作一個測試,如果畫太陽與月亮只有紅與白兩種顏色時,你作如何選擇?學生一致會選紅色畫太陽而選白色畫月亮,顏色是有鮮艷與暗淡之分的。人們遇高興事會獻上鮮艷的花,若遇上悲傷事獻花也相應是暗淡的,顏色能傳達人的心情。這時應該告訴學生,音色與顏色一樣也有著“明色”與“暗色”之分,它們是靠聽覺憑內(nèi)心的想象來體驗。老師可以推薦一些如:小提琴.小號.嗩吶等亮音色與大提琴.長號.大管等暗音色給學生,從此學生也就懂得要根據(jù)樂曲的喜.怒.哀.樂來選擇相適的“明”與“暗”音色了。
(3)音色的區(qū)域,(這個提法不一定準確)。除了前面提到的音色可以進行明.暗之分外,還有第三類屬“中性”音色。如:鋼琴.長笛.單簧管等它們具有明.暗的“雙重性”,它們在高音區(qū)域顯“明色”而在低音區(qū)域顯“暗色”。我們可以引導學生利用音色的“雙重性”在表現(xiàn)音樂形象的大與小.遠與近.強與弱方面發(fā)揮“中性”音色的對比作用。另外音色的區(qū)域還有另一層意思。每一種音色在電子琴的鍵盤區(qū)域中都有“逼真區(qū)”與“失真區(qū)”,如果超出了這個區(qū)域音色便不象了。
(二)伴奏型.速度的教學 在考級教材上,凡是電子琴樂曲都有一個設置伴奏型與選擇速度的問題,同樣若樂譜有說明的自然可以參考,但教給學生如何設置伴奏型與正確選擇樂曲的速度,這是電子琴教學里不可缺少的一課。在教授選擇速度時首先要澄清一個誤區(qū),速度的快.慢不是彈奏水平的衡量標志;我們在學習一首新曲時可以自由選擇練習速度,而老師講的速度是指演奏速度,不能隨心所欲,它是由樂曲的感情來決定的。我在教學時要學生們按四個步驟來進行選擇:
(1)拿到一首樂曲先哼一哼它的旋律,或者上琴彈一彈;聽聽音樂似乎在講怎樣一個故事,想象一下故事里的畫面?zhèn)鬟_著一種什么樣的感情。
(2)根據(jù)學生的年令和閱歷,把感情的激烈程度按由快到慢,由強到弱分成四個檔次。A)奔放.跳躍的歡快型;B)自豪.熱情的贊美型;C)整潔.有力的莊嚴型;D)憂柔.悲傷的思念型。
(3)四種不同的感情檔次對應著不同的速度范圍。歡快型可在130~110拍之間選擇;贊美型可在120~100拍之間選擇;莊嚴型可在110~90拍之間選擇;思念型可在80~60拍之間選擇。這些規(guī)定不一定準確,但對少年兒童來講畢竟找到了選擇速度的方向與一定的范圍。
(4)當速度確定以后暫不要在電子琴的速度紐上輸入,(因為電子琴的每種伴奏型在選定時,都會同時設定該伴奏型的默認速度)應先設置伴奏型,后輸入速度值。伴奏型的選擇必須按樂曲的拍號來選取。原則上2/4拍.4/4拍,可以共用絕大多數(shù)伴奏型;而3/4拍只能用“華爾茲”,6/8拍只能用“慢搖滾”。為了方便學生選取,我按四個感情的分檔相應推薦了常用的伴奏型:A)歡快型可選“中國節(jié)奏”.“迪斯科”,B)贊美型可選“波爾卡”.“玻莎諾娃”,C)莊嚴型可選“進行曲”.“波爾卡”,D)“8步舞”.“慢搖滾”。
興趣教學—應用階段
在我們南昌的電子琴業(yè)余教學中,電子琴學生一般學到3~4年以后會出現(xiàn)兩種現(xiàn)象,少量的學生由家長作主轉(zhuǎn)學鋼琴,而大量的學生是自己選擇了放棄。轉(zhuǎn)學鋼琴其原因正如前面所述,家長認為“電子琴是鋼琴的墊腳石”遲早要轉(zhuǎn)學鋼琴。大量選擇放棄的學生我作了調(diào)查,學生.家長曾為學琴辛苦了幾年,其實誰也舍不得扔掉。由于單一的考級模式孩子沒有興趣,于是考級成了負擔。又因幾年學琴下來家長看到孩子離開了彈考級曲就什么也不會,選擇放棄實屬無奈。因此“放棄”現(xiàn)象是由教學目標不明,教學方法不切實際而造成的。學生選擇放棄做老師的也很痛心,針對這種現(xiàn)狀我干脆來個分流。把不愿繼續(xù)考級的學生組成一個“電子琴樂團班”,它的顯著特點是:
(1)解除了學生的心理壓力。
(2)一切教學都服務于興趣.應用。
(3)上課家長一律不陪,從“會看.會唱.會彈.會寫.會編.會制作”六個方面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應用能力。在十多年的艱難探索中,有過坎坷,有過徘徊,但是耕耘終于換來了收獲?!皹穲F”使我自己的學生不會流失,以興趣與應用為特色的教學更吸引來其他的琴童們,也得到了專家.社會的認可。“樂團班”從初的十幾人一個班的規(guī)模發(fā)展到現(xiàn)在的基礎班.中級班.高級班.電腦音樂班分四年制的教學,至06年“電子琴樂團班”總共有學生120多人,學歷從小學三年級至高中二年級。
要提高學習興趣,那就必須解剖一下在少兒這個年齡段里興趣的內(nèi)涵是什么。我發(fā)現(xiàn):
(1)學生喜歡彈他們自己愛聽的曲子。
(2)少兒有好動與結伴傾向,若讓小伙伴們聚在一起互動游戲那可開心了。
(3)學生有強烈的好奇與求知欲,凡事都想親手嘗試表現(xiàn)一番。因此我擬定用獨奏曲.合奏曲.課題曲三種不同的形式作為三種載體來展開教學。
(一)獨奏曲——很好聽 獨奏曲包括鋼琴曲與電子琴曲兩類。這些曲目可以通過家長.學生推薦,也可從廣播.電視里常播出的曲中選,在考級教材上選。這些曲子一旦選定,我便利用電腦音樂做出CD光碟讓學生在家聽著示范,用自學的方法來自學。因為是學生喜歡的,自然也就不需要家長.老師的督促。學生從模仿進入自學,光靠喜歡是不夠的,在教學上要抓住兩點:
(1)視唱節(jié)奏教學。對于鍵盤樂器它的音準已不是問題,音高上的錯誤都是由于粗心造成的,然而節(jié)奏的準確吟唱無論是自學曲還是合奏曲在教學時要重點抓,人人要過關。第一,要規(guī)范用手跟隨電子琴不同速度的節(jié)拍器劃拍子。第二,教會學生如何畫拍線(音符.休止符的時值線)。第三,統(tǒng)一學生視唱節(jié)奏的吟唱方法,為了便于記憶我給學生們編了吟唱口訣;長音數(shù)拍數(shù)/相同(時值)都唱“嗒”/休止當“空”唱/短.長(時值)唱“德.嗒”。通過這些訓練后,學生拿到一首新曲就能像朗讀報紙一樣把樂曲的節(jié)奏視唱出來,節(jié)奏準了家庭的自學就有保障。
(2)指法設計教學。在考級教學的模仿階段,學生已接觸了大量規(guī)范的指法,對于指法的規(guī)律會有一些感受。這時只要老師抓住時機加以歸納和總結,那么指法設計的基本技能也能掌握。在教學時要告訴學生幾條原則:A)指法不能“硬跳”,一段旋律可以出現(xiàn)多種指法設計,只要流暢.簡潔即可。B)指法標注,順指法只標“頭音”,其余的指法都必須標出“兩個音”應能說明白指法由何處來往哪處去。C)順指法簡便,要根據(jù)旋律找到相應的“把位”;穿指法.跨指法,擴指法.縮指法,都是分別用于旋律的上.下行,設計時究竟穿.跨第幾指要做到“不多也不少”;在擴指時只有第一指與其余四指配合可擴出三個以上的音,二.三. 四.五指只能擴三個音。D)同音換指法適用于在相同兩音時實現(xiàn)手位的移動,或者使密集的同音奏得清晰有“顆?!备小)在指法設計時,還必須有“前瞻性” 即在編上一句時要為下一句“留有后路”。
(二)合奏曲——很好玩 合奏曲包括兩種,一是中國音協(xié)所編的四重奏曲,聲部少并有自動和弦與節(jié)奏聲部保駕,由于相對易行我在考級教學階段就采納了。本文所指的合奏曲是沒有了自動和弦與節(jié)拍器的約束,電子琴的一種音色(含打擊樂器音色)就是一種樂器,完全按 “管.弦樂”的大譜表來演奏,這種電子琴合奏曲有四個特點:A)沒有了自動節(jié)拍器,因此必須要有指揮。B)學生必須高度注意指揮的手勢與表情,緊隨指揮作輕.重.緩.急的變化;指揮.樂手眾人一心猶如在做精彩的音樂游戲,好玩。C)因為電子琴有著無以倫比的音色庫和豐富的打擊樂器,因此西洋管.弦樂,民族管.弦樂,電聲流行樂三種風格不同的樂曲都能演奏,排練合奏曲仿佛把孩子們領進了一座神秘的音樂殿堂,好奇。D)聲部在8~12個之內(nèi)。分工又合作“一個都不能少”很有凝聚力。總譜的來源有的可以直接照搬,大量的需要老師進行移植或改編,全新的就需要重新配器創(chuàng)作了。十多年來我試寫了大量的電子琴合奏曲,更希望同行們都動起手來為孩子們創(chuàng)作。排練一首合奏曲大致分三個過程:
(1)分練教學。我把合奏曲都做成了CD示范碟,讓學生先聽合奏效果并適當?shù)亟榻B一些樂曲的背景,然后拿出總譜進行聲部的分工,布置本周在家分練的樂段(一般控制在20小節(jié)左右)。業(yè)余學習有出勤率.個人水平差異的限制,因此每個聲部應配雙人且以好帶差來分聲部。聲部分完則按聲部與指揮的習慣重新坐位,課堂上給點時間讓各聲部輕聲吟唱各自的聲部節(jié)奏,然后分別檢查各聲部全體都來當評委。這個過程可以當堂糾錯以確保聲部的錯誤消滅在家庭分練之前。聲部分練全在家完成,要求下堂課能達到熟練視奏即可。
(2)合成教學。第二周上合成課以前老師應該先分別到聲部上去檢查或解答學生們的問題,然后全體把電子琴的主音量調(diào)到弱檔,(先前已把主音量的范圍按強.中.弱三檔規(guī)定了約定的位置)用極慢的速度聽著老師的擊拍聲進行“模糊合成”。目的讓大家感受各個聲部在合奏中的相互關系,當本聲部在小段休止時可以數(shù)拍子,大段休止時借此記住其他聲部的旋律。“模糊合成”約3~4遍后進入分聲部“獨奏”。所謂“獨奏”是指除獨奏聲部音量調(diào)到強以外,其他聲部音量不變的“清晰合成”。聲部獨奏的順序一般按先旋律性聲部,后和聲.伴奏性聲部,再低音.打擊樂聲部。在“模糊合成”時即使有錯也不要叫停以求感受合成效果的連續(xù)與完整,在“清晰合成”時獨奏聲部有錯老師應叫停糾錯,而且不宜從頭開始應養(yǎng)成哪幾小節(jié)有錯就在原處糾正,目的是節(jié)約時間養(yǎng)成視奏的好習慣。全體“獨奏”一輪后進入“響排合成”,這時全體主音量調(diào)到強檔讓學生享受幾遍合作的成果即止,因為合成教學只是搭“架子”,已合成的部分還有一個熟練過程,切不可一步到位應該往后布置新的樂段。
(3)精排教學。當一首合奏曲全部合成完后只是完成了它的“毛坯”。精排是指:A)速度到位,這時老師不能使用擊拍聲要用手勢來指揮速度的快.慢變化。要求學生視譜為輔,看指揮為主,指揮的左.右手勢在某處的特定含義要向?qū)W生解釋清楚,并且要固定下來。B)聲部間的音色平衡。當一支真實的小號與一把真實的小提琴在一起合奏時,它們的音量是懸殊很大的,而在電子琴上則不相上.下,因此精排時老師要從全局考慮每個段落誰是主奏樂器誰是伴奏樂器,要講究音色的平衡防止聲部間的主.次不分,演奏時一般用左手來控制電子琴的主音量紐求得音色的平衡。C)樂曲的句法與強.弱。老師在前期的總譜創(chuàng)作時好按鍵盤樂的習慣把連奏.斷奏.跳奏,力度的f.m..p,以及漸強.漸弱都標注好,合成時這些細部的要求一般難以實現(xiàn)到了精排時絕不能放過。D)為了舞臺效果,有時還需要訓練撤掉譜架甚至站立演奏,劇場音響和具有表演性的形體動作等等
(三)課題曲——很適用
課題曲是指把一首普通的歌曲或旋律作為課題,學生運用在“樂團班”三年里系統(tǒng)學到的樂理知識,把它編寫成一首相當于四.五級技術難度的電子琴曲。它就像學語文必須從識字;組詞;造句;終會寫作文一樣,于是又稱它為“音樂作文”。在學校里3~4年級就能寫作文,而學琴3~4年的孩子則新曲不會彈,有歌不會伴;本可以好好表現(xiàn)一番的機會往往只有遺憾地放棄。進入電子琴樂團班,孩子們的這種求知欲望和好表現(xiàn)的心理都可以得到滿足與實現(xiàn)。系統(tǒng)的樂理和編配學習讓他們?nèi)缁⑻硪?,曲子編配得有模有樣。雖然這些“習作” 還顯稚嫩,因為是拿起筆來寫自己的音樂,勁頭特別高手法還特新潮;在學生的“習作”中常常出現(xiàn)一些“點晶之筆”讓老師.同學們感嘆不已。家長的眼里更把它看作一種生存技能甚至有學鋼琴.小提琴的也來學樂團班?! ≌n題曲的教學并不是一帆風順,如在“基礎樂理”.“和聲”教學中照搬成人教材學生聽不懂,學了還是不會動手,教學一度走入了困境。正是困境逼我編寫了一套樂理教材和找到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
(1)樂理形象化教學。樂理對成人來學也覺得抽象,因此給少年兒童講樂理如何變抽象為形象我采用了三種方法:A)圖畫法。比如說符頭是橢圓形就干脆說畫一個鵪鶉蛋,這個蛋怎么畫有講究,可用口訣記住;符頭像個鵪鶉蛋/別豎.別躺斜著站/線上要從中間穿/間里立地又頂天。比如低音譜號就說畫一個耳朵,畫它的口訣是;低音譜號看三點/耳朵朝左壓三間/一點開在耳孔口/另外兩點夾四線。B)演示法。比如在講到音程的協(xié)和性這一概念,我用清水與墨水進行混和二者難以區(qū)分變成了黑水,再讓學生聽一個純八度音程;前面為視覺上的完全混和,后面為聽覺上的完全協(xié)和。又用白米與黑豆進行混和,二者既混和又可區(qū)分,再讓學生聽一個大三度音程;白米.黑豆為不完全混和,音程則為不完全協(xié)和。后用油與水進行混和,結果油水互不相溶,再讓學生聽一個小二度音程,聲音刺耳;三種演示讓學生理解了完全.不完全.不協(xié)和性的含義。 C)擬人法。比如在講“調(diào)圈”時好比兩個人都從“C大調(diào)”站分東.西相反方向按五角錢(純五度)設一站,每加五角錢“站名”(調(diào)號)就增加一個升或降號;大調(diào)對應的平行小調(diào)就像人的影子緊隨“其后”距離為小三度。
(2)記憶口訣化教學。學生的主要精力是以文化課為主,他們大腦倉庫全被語文.數(shù)學.英語占著,沉重的課業(yè)負擔留給課余已沒有多少空間。據(jù)此我制定的相應對策是當堂消化,牢記精華,作業(yè)簡化。講課時要求學生一不看教材,二不記筆記,三全神貫注盯著老師確保上課聽懂。講完課后用“接龍式”游戲來提問,上一人答不出按規(guī)則要站著,下一個接上回答力求當堂鞏固。每一課必須記住的要點我把它編成口訣寫在教材上,以便學生容易背記得牢。比如寫八分音符的口訣:朝下不象9/朝上不象6/符尾統(tǒng)統(tǒng)寫在右/朝上S往外飄/朝下Z字往里扭。又如寫音程的口訣:寫音程也不難/先看度數(shù)數(shù)線間/度數(shù)相同分大小/有純.有增.還有減/數(shù)完度數(shù)查音數(shù)/全音.半音.看鍵盤/多了降.少了升/兩個步驟寫音程。這些口訣為指導學生完成樂理作業(yè)起了直接的幫助,學生樂于接受效果立竿見影。
(3)成效記分化教學。樂理教學中的每一個知識點學生是否已掌握,它對老師把握講課進度以及讓家長了解教學效果都是至關重要的,因此必須找到一個能客觀評價教學成效的反饋方法。我在教學時采用了“等級評定法”與“步驟統(tǒng)分法”。若在課堂作業(yè)中及格率只有50%,它反映出學生掌握不理想,老師應放慢進度或改換闡述角度。由于家長不陪課自己也不懂必然會對孩子學樂理好壞不放心,有了樂理作業(yè)的計分評價也就踏實多了。A)等級評定法。比如在視唱時第一遍成功為“優(yōu)”,第二遍成功為“良”,第三遍成功為“及格”。這種評價適合結果是由多種因素構成的練習,如視唱優(yōu)劣取決于速度.音準.音長等因素。B)步驟統(tǒng)分法,它是象數(shù)學考試一樣按步驟給小分再統(tǒng)計總分。比如寫小三和弦Cm,第一步譜號寫了給 10分,第二步根音.三音.五音三個基本音級寫對了給10分,如果這兩步錯了反映出是粗心造成的,第三步根據(jù)小三和弦的結構下面為小三度音程上面為大三度音程,三音要改為變化音級bE寫對了給20分,這步錯了反映出是理解的問題,假如這種錯誤面大老師應耐心講解反復練習直至及格率達90%以上。
三年的課題曲教學包括寫課題的呈示部(分句,設計指法,選擇節(jié)奏.速度.音色,編配和弦);發(fā)展部(課題的和音手法,手動.鋼琴伴奏法,節(jié)奏.旋律變奏,);課題的高潮與再現(xiàn)部;課題的前奏,尾奏等一系列內(nèi)容。畢業(yè)時學生的課題曲“答卷”含兩項,彈奏自編的獨奏曲,呈上親筆書寫的樂譜。由于會編寫課題曲,又為進入電子琴的飛躍階段——電腦音樂的教學打開了大門。
電腦音樂——飛躍階段
電子琴若繼續(xù)深造或加入專業(yè)者的行列都要轉(zhuǎn)學雙排鍵電子琴,在電子琴業(yè)余教學中我認為還有另外一塊“希望的田野” 可以開拓,它就是電腦音樂的普及教學。電腦音樂就是以電腦作為工具,通過人的寫作與制作你就能集作曲與配器,指揮與演奏為一身做出自己的CD光碟來。學習電腦音樂并不神秘,其中三份是電腦知識而占七份的是人腦的音樂知識。電腦音樂的教學應具備五個基本條件:
(1)有一臺擁有多媒體功能的電腦。電腦音樂真正走到我們身邊約在1993年,但它的迅猛發(fā)展已使得目前任何一臺主流配置的電腦在數(shù)字音頻處理功能上一切都不成問題。
(2)有一個高質(zhì)量的“音源”?,F(xiàn)在的任何一臺電腦主板都有內(nèi)置的軟聲卡,作為電腦音樂入門的音源一般可以。它的不足是音質(zhì)一般,在按GM標準合成的128種音色庫里沒有民族樂器和民族打擊樂的音色。這兩處不足恰恰電子琴可以彌補,只要配一根MIDI連接線就可實現(xiàn)電腦與電子琴的“強強組合“。
(3)在Windows操作系統(tǒng)中安裝一個電腦音樂軟件。比較著明的如Cakewalk4.0,5.0到9.0以及其換代產(chǎn)品Sonar3.0,這些制作軟件都可以從網(wǎng)上下載。
(4)剩下的就是人的因素了。人腦里想到的音樂能夠用五線譜正確書寫,會選音色.節(jié)奏.速度,學過配和弦與編配技法等等。
(5)電腦軟件的使用方法。前面的三個基本條件都容易做到,我們電子琴樂團班的學生已具備了第四個條件,因此電腦音樂班就是教學生如何運用Cakewalk9.0這個軟件。教他們怎樣將自己寫的課題曲分軌輸入電腦變成MIDI文件,又通過試聽電腦的合成效果不斷修改再學習錄音縮混成WAV音頻文件,直至刻成光碟等一系列方法。電腦音樂班的教學對我也是一件新鮮事物,只想拋磚引玉僅供參考。教學時我試著按三步走:
(1)Cakewalke9.0主要工具的使用方法。主要包括主界面的音軌設置,打開“五線譜窗口”怎樣選擇譜表.設置調(diào)號.拍號等準備工作;然后按A)基本音.變化音的寫法,B)各種時值如附點.切分.三連音.及任意音長的寫法,C)樂句的強. 弱.及漸強.漸弱的寫法,D)樂曲基本速度以及漸快.漸慢的寫法等四個方面,告訴學生它們是分別通過那種工具來實現(xiàn)的。這些工具學生必須在電腦上動手親自試一試才能掌握,因此我在視唱教材里選取一些曲子讓學生在家里進行練習。每個學生都備有一個可移動“優(yōu)”盤,里面有“課堂文件夾”.“家庭文件夾”,既是練習本又方便老師檢查與答疑。
(2)Cakewalke9.0軟件的寫作技巧性。這里面包涵的內(nèi)容實在太多,本文難以面面俱到。因為電腦必竟是一臺機器,樂譜中的大量符號電腦并不能識別;比如連音.保持音.跳音.顫音.滑音.漣音,中途換音色.樂段的反復與連接等都必須按人的實際演奏狀態(tài)來輸入。有的軟件具有像電子琴一樣只要輸入和弦符號就能自動伴奏,而Cakewalke9.0必須自己來編寫伴奏音型。我主張自己編寫,由于自動伴奏是由和弦.低音. 打擊樂聲部合成的,它對學生多聲部的寫作是一個很好的煅練。在教學中我采用了兩種辦法,A)“扒帶子”方法。學生在電子琴里選取一種伴奏型用慢速奏一個和弦,分別記住它的三個聲部是什么音色和節(jié)奏,參照這個基本型來寫自己的伴奏。B)電子琴的伴奏型是固定的顯得呆板,沒有變化。于是我寫了一些“示范曲”讓學生們考貝到家里去用于參考,還提出了參考的標準:照搬為“及格”,改動者為“良好”,創(chuàng)新者為“優(yōu)秀”。
(3)Cakewalke9.0綜合應用制作課題曲。有了上述兩個步驟的基礎訓練后,學生就可以將課題曲搬到電腦上來進行制作了。我要求學生用活軟件的強大功能,不要照搬原稿要不斷修改比較,同時還在電腦音樂班里開展“課題曲MIDI音樂制作競賽”活動。通過電腦音樂班的教學,學生一般都能掌握電腦音樂這種高科技的工具;更深層的意義是電子琴的功能及學生們的才藝得到擴展,眼界更高了。他們就象擁有了一支演奏水平高超又任勞任怨的樂隊,有了這支神奇的“樂隊”學生們的創(chuàng)造性將會得到極大的發(fā)揮。事實證明電腦版的課題曲無論在寫作手法上還是整體效果上都超出了老師的預料,更讓家長欣喜的是電腦音樂班又讓孩子們掌握了兩種特長;用電腦打印精美的五線譜,用電腦與電子琴制作自己的CD光碟。
回顧20年的教學歷程,讓我逐漸認識了電子琴這種新型樂器,一條符合它自身規(guī)律的業(yè)余教學之路開始清晰起來,而且路越來越寬。時代在飛速發(fā)展,對人材的素質(zhì)提出了新的標準;比如在理論與實踐中更看重動手能力,在個人與集體中更強調(diào)團隊精神,在借鑒與開發(fā)中更需要創(chuàng)新競爭。因此藝術教育同樣也需要樹立新理念。在電子琴業(yè)余教學領域里,我們可以在獨奏曲教學中以自學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在合奏曲教學中以合作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精神,在課題曲的教學中以編寫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電子琴是現(xiàn)代高科技與傳統(tǒng)藝術相結合的產(chǎn)物,它的生命力是強大的,它的教學之路會越走越寬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