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齡(698—757),字少伯,漢族,河東晉陽(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說京兆長安人(今西安)人。盛唐邊塞詩人。代表作有《從軍行七首》《出塞》《閨怨》等。王昌齡與李白、高適、王維、王之渙、岑參等人交往深厚。其詩以七絕見長,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邊塞所作邊塞詩最著,有“詩家夫子王江寧”之譽,又被后人譽為“七絕圣手”。王昌齡詩緒密而思清,與高適、王之渙齊名,時謂王江寧。有文集六卷,今編詩四卷。下面是為大家?guī)淼耐醪g《代扶風主人答》及賞析,歡迎大家閱讀。
代扶風主人答
唐代:王昌齡
殺氣凝不流,風悲日彩寒。
浮埃起四遠,游子彌不歡。
依然宿扶風,沽酒聊自寬。
寸心亦未理,長鋏誰能彈。
主人就我飲,對我還慨嘆。
便泣數(shù)行淚,因歌行路難。
十五役邊地,三四討樓蘭。
連年不解甲,積日無所餐。
將軍降匈奴,國使沒桑乾。
去時三十萬,獨自還長安。
不信沙場苦,君看刀箭瘢。
鄉(xiāng)親悉零落,冢墓亦摧殘。
仰攀青松枝,慟絕傷心肝。
禽獸悲不去,路旁誰忍看。
幸逢休明代,寰宇靜波瀾。
老馬思伏櫪,長鳴力已殫。
少年興運會,何事發(fā)悲端。
天子初封禪,賢良刷羽翰。
三邊悉如此,否泰亦須觀。
譯文
一路上到處彌漫著肅殺凄涼之氣,空氣好像凝固了似的,一會兒悲風四起,落日的余暉似乎被籠上了一層寒意。
四周的空氣中彌漫著浮動的塵埃,這使得行走在路上的游子心情更加抑郁不樂。
于是跟往常一樣,晚上依然留宿在扶風這個地方,買酒獨自消遣。
沒想到幾杯酒下肚,心中的愁緒卻更加難以排解,竟忍不住發(fā)出了“長鋏歸來乎”的感嘆。
扶風主人走過來和我一起舉杯共飲,閑聊之中流露出頗多感慨。
他忍不住流下了幾行眼淚,悲慨之中竟然唱起了那令人聞而生悲的《行路難》。
扶風主人說他從十五歲就去邊境當兵,曾經(jīng)多次參加了討伐異族的戰(zhàn)爭。
邊境戰(zhàn)事頻繁,一年之中兵甲常備,有時作戰(zhàn)緊張,一連幾天都吃不上一頓飯。
在最后那次惡戰(zhàn)之中,我軍寡不敵眾,彈盡糧絕,最后軍中統(tǒng)帥*投降,朝廷派去求和的使節(jié)投河自盡。
當時一起出征的幾十萬人馬,現(xiàn)在只有我自己一人活著回到了長安。
你要是不相信沙場征戰(zhàn)的艱苦,請你看看我這滿身的傷痕。
回到長安后,鄉(xiāng)里親朋都已四處分散,而祖上的墳墓也早已破敗不堪。
面對此情此景,禁不住拉著松枝,仰天慟哭,悲痛之情撕心裂肺,草木為之含悲,風云因而變色。
如此凄慘的情景竟然時禽獸都不忍離去,路過此地的人哪還能忍心目睹這凄慘的一幕。
幸好趕上現(xiàn)在這樣一個政治清明的時代,普天之下一片祥和安寧,四海升平,老百姓安居樂業(yè)。
自己雖然還想為國出力,但無奈已年老體衰,希望能好好休養(yǎng)。
你現(xiàn)在正趕上這樣一個好的時運,為什么還這樣悶悶不樂呢?
當今皇上任用賢能,勵精圖治,正是才智之士奮飛得志的好時機。
現(xiàn)在邊境的情況也都是這樣,將士用命,眾志成城,這些都是好兆頭啊!時運變遷,世事通塞需要精心地體察,你自己好好把握吧。
注釋
⑴扶風:唐代郡名,在今天的陜西省鳳翔縣附近。主人:是指客舍主人。
⑵殺氣:指秋天的肅殺蕭條之氣。日彩:指太陽的光輝。日:一本作“月”。
⑶四遠:周圍。
⑷彌:一本作“迷”。
⑸長鋏:用馮諼客孟嘗君典故,見《戰(zhàn)國策·齊策四》。
⑹就:靠近。
⑺嘆:一本作“然”。
⑻行路難:樂府舊題,屬《雜曲歌辭》,多為敘述離別悲傷,世路艱難之意。
⑼地:一本作“城”。
⑽樓蘭:漢代西域國名,在今新疆若羌和羅布泊一帶。
⑾桑乾:水名,在今河北西北部和山西北部。
⑿休明:指政治清明。
⒀寰宇:即海內(nèi),天下。
⒁少年:指詩人。
⒂封禪:指古代帝王到泰山筑壇祭祀天地。
⒃刷羽翰:指賢良才智之士奮飛得志。
⒄三邊:泛指邊境地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