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綜合觀察記錄精選【三篇】

字號:

幼兒園教育的內(nèi)容是廣泛的、啟蒙性的,可按照幼兒學習活動的范疇相對劃分為健康、社會、科學、語言、藝術(shù)等五個方面,還可按其它方式作不同的劃分。那么,作為幼教該如何寫教育筆記?下面為您提供了幼兒園綜合觀察記錄精選【三篇】,供您參考。
    【篇一】
    大班的標標小朋友在班里是出了名的“打架好手”,每天都有關(guān)于他的一些新聞。每當他看到其他孩子做游戲、玩玩具時,他悄悄地靠近他們,趁其不備便伸手去搶玩具,搶不到就撒潑哭鬧,甚至拔出拳頭伸向同伴。他的一對拳頭幾乎成了他的全部語言。由于他愛打人,同伴們都不愿與他一起玩,還不斷地向我告狀,告狀聲越多,他越孤單,拳頭也就越多地伸向別人。
    一、分析
    我想,標標的行為一定與家庭環(huán)境和教育有關(guān)。通過電話家訪和與來接送的家長交談,我了解到他的爸爸文化層次較低,標標的媽媽對標標百依百順,從不對他提出任何要求,而爸爸卻相信“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器”。他的爸爸自述:“標標在家不聽話,跟他講道理太累,還是痛打一頓有效,打痛了,他才會記住。有時被打后還不服,反而發(fā)起了野性,把玩具扔得到處都是?!本枚弥?,在爸爸的影響下,使標標形成了打人的行為。據(jù)觀察,標標在幼兒園,他非常想和別人交流,又因為表達的方式與眾不同,小朋友都不愿與他一起玩。
    二、對策
    1.家園合作。共同要求標標遇到問題先把想法說出來,不能動手打人。要求標標做到這一點的前提是要求標標的爸爸在任何情況下不動手打標標,要做到循循善誘,以理服人;同時要求標標的媽媽也改變與其爸爸在教育上截然不一致的做法,不要去遷就標標的不良行為。我也向家長保證,在任何情況下不摻雜對標標的成見和偏見,公正而耐心地對待標標。當標標動手打人時,我們一定都要弄清楚原因,不要先去責怪或處罰標標。平時,我要求家長多了解標標的閃光點。
    2.我們發(fā)現(xiàn)標標雖然很調(diào)皮,好動,很喜歡打人,但他很喜歡講故事,聽故事。我平時會在自由時間里,讓他坐在我的旁邊給他講故事。如《四個好朋友》,《小紅花找朋友》,《雷鋒的故事》等,并從中引導他要有禮貌,要和小朋友友好相處,懂得愛護公物,做什么事情都要有始有終,做錯了事要說“對不起”。雖然他在聽的時候似懂非懂的樣子,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有時卻也表現(xiàn)得不錯。如:有一次我組織小朋友到草地撿落葉,這時標標說:“要不我也學雷鋒,去撿吧。我笑著說:“好吧,小雷鋒,去撿吧。”他高高興興地去了,而且表現(xiàn)很不錯。
    3.行為專項訓練:由于標標小朋友與同伴交往能力差,解決問題的能力差,因此,培養(yǎng)他合作意識就顯得尤為重要。平時,我經(jīng)常讓他當值日生,使他有更多的機會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分勺子、分碗、分盤子;使他能學會約束自己的行為,學會與同伴交流。
    比如,在玩結(jié)構(gòu)游戲的時候,我提供了豐富的游戲材料,讓他與同伴拼搭動物園的各種動物。他玩得很認真,而且不斷變化手中的作品??旖Y(jié)束時,標標面前的玩具少了,找不到他要的積塑,就離開了自己的位置,到領(lǐng)桌去拿,嘴里還說“借我一塊”。到了評價的時候,我請標標給大家講講自己的作品是什么,漂亮嗎;他很自信地說:“是熊寶寶,漂亮!”我向全體幼兒亮出了他的作品,并表揚了標標懂得向別人借玩具,也表揚了借給他的幾位幼兒。標標體驗到了與人合作,對人禮貌的愉快,并在同伴中樹立了好孩子的形象。
    經(jīng)過一段時間,我們驚異地發(fā)現(xiàn)標標打人的行為明顯減少了,與同伴的關(guān)系也開始變得融洽起來了。在游戲中,他向同伴伸出的不再是拳頭,而是一雙合作和友好的手。
    三、反思
    當孩子有了缺點,犯了錯誤,我們應(yīng)用一顆寬容之心,平常心去看待孩子成長的問題,他們畢竟是年幼的孩子。由此,我深刻領(lǐng)會到家長、老師在孩子一生成長中的重要作用,更領(lǐng)會到了帶領(lǐng)家長共同使用正確的教育方法的重要性。所以,我們在教育教學工作中,對待任何幼兒、任何問題都應(yīng)有冷靜的頭腦,要多細心,多觀察,多思索,在平等,友善但又不失嚴肅的氛圍中教育好我們的孩子。
    【篇二】
    早晨,我正忙著接待來園的孩子,潘郅陽來了。他哭著對爺爺說:“爺爺,吃中飯來??!”爺爺說:“好的,爺爺來?!蔽依氖?,摸摸他的頭,對他說:“潘郅陽,你這幾天沒來幼兒園,老師可想你了。你看,小朋友都在叫你呢!”他看了看,情緒慢慢穩(wěn)定了,在我的引導下參加到活動區(qū)了。
    分析情況:
    潘郅陽從小由爺爺奶奶帶大,爺爺奶奶非常他,孩子有什么要求都會滿足他,而在幼兒園里,他在與同伴、老師的共同生活中,有時會與同伴發(fā)生矛盾,有時午睡睡不著被老師提醒不要動來動去······幼兒園的生活讓他不能象在家里那樣呼風喚雨,情感和需要得不到充分地滿足。因此,他來園的情緒就比較不穩(wěn)定。
    采取措施:
    1、得家長配合,不能一味地滿足孩子的無理要求,做到嚴愛結(jié)合。
    2、堅持每天讓孩子來園,把孩子送到老師手里后,馬上離開。
    3、創(chuàng)設(shè)安全、愉快的氛圍,引導同伴們和他做好朋友。
    【篇三】
    觀察記錄:
    早晨來園后,小朋友們都在區(qū)域里活動,玩得很開心。突然我發(fā)現(xiàn)孫光偉那張桌子下面有一些果殼,我問小朋友這是誰扔的,幾個小朋友都說不是我扔的。只有孫光偉坐在那里不說話。“老師說過的,我們不能亂吃零食,這樣對身材不好,而且,看見果殼在地上應(yīng)該怎么辦呢?”“撿起來,放在垃圾箱里?!薄笆堑模覀儜?yīng)該講衛(wèi)生,注意環(huán)保才行?!蓖ㄟ^這次談話,小朋友們都知道了以后應(yīng)該怎么做了。
    情況分析:
    現(xiàn)在的幼兒在家都有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寵著,有事情時,家長們都舍不得孩子動手,都是自己做,使孩子們養(yǎng)成了不少不良的習慣。
    采取措施:
    通過晨談、集體活動來教育引導幼兒不吃零食,不亂扔垃圾。
    平時從小事做起養(yǎng)成講衛(wèi)生和合理消費的好習慣。并對有進步的幼兒進行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