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這本書主要寫宋江等一百零八個好漢打家劫舍,劫富濟貧的故事,以下是為大家精心整理的《水滸傳》讀后感400字,歡迎大家閱讀,供您參考。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讀后感欄目。
【第1篇】
《水滸傳》一場驚心動魄的官府與梁山英雄好漢的激烈競爭,令人浩氣長舒。
什么“李逵沂嶺殺四虎”;什么“宋江巧遇九天玄女”;什么“晁天王曾頭市中箭”。個個場面都映在我的腦海,再說說梁山上的個個英雄好漢:什么“黑旋風”李逵,什么“及時雨”宋江,什么“神行太保”戴宗,什么“花和尚”魯智深。個個鮮明人物從我的腦海里揮過來揮過去,反反覆覆,反復無常。再看看朝廷貪官,陰險狡詐的蔣門神,蠻橫無理的高俅,無恥笨蛋的狗宋皇帝。
其中我最敬佩最喜歡的一個人是“黑旋風”李逵,李逵雖然做事很沖動,性子急,但是李逵十分仗義,善良。凡是與打仗有關的,那就非由他不可,因為李逵作戰(zhàn)勇猛,所向無敵,無所畏懼。
而我最討厭的莫過于高俅了,不知哪天吃上狗屎運,被一個官人提拔為殿帥,上任后,欺壓百姓,無所欲為,蠻橫無理,陰險狡詐。
在高俅等*臣的欺壓下,終于爆發(fā)了農民起義,就這樣一場驚心動魄的官府與梁山英雄好漢的激烈競爭開始了。
希望大家能看一看《水滸傳》,看一看朝廷貪官給予百姓的欺壓,看一看梁山英雄好漢給予朝廷貪官的有力回擊吧!
【第2篇】
“如果宋江沒有受到招安,沒有投靠朝廷呢?”今天我又捧起那本心愛的《水滸傳》,躺在床上反反復復地想著這個問題。在被宋江的忠心感動的同時,我又想象著另一個問題:如果他選擇了自立為王,義字當先呢?
宋真宗年間,宋江率領一百零八位勇士上梁山,對抗官府的惡勢力。打著“替天行道”的旗子,除暴安良,多次打敗宋朝的軍隊,但最終因為宋江錯忠了朝廷,致使一段轟轟烈烈的英雄故事就此結束。那么為什么宋江要招安?其實,他是完全可以帶著他的一百零七位兄弟,繼續(xù)為民除害,與官府對抗,割據(jù)一方,或者和方臘共同主持大楚政權的。在我看來,也許是他的愚忠在作怪,一顆報效國家的心沒冷;也許是他的目光長遠,為子孫后代著想,不想背負不忠之名;也許是當忠義不能兩全時,他選擇了前者。
然而事實證明,正是因為他的愚忠,使得自己和兄弟們一起葬送在了自己的手中。當時*臣當?shù)?,朝?,投靠就等于去送死。這個連小“燕青”都看得清清楚楚,難道作為一山之主的他不明白這點。如果他真的知道一切,對于招安又是冒著天下的大不為而做,那他的忠心日月可見。不然他是因為什么而這樣一心投靠,力薦招安。為私?他又得到了些什么?難道官封平江御查使就是目的,那還不如落草,做一個“山大王”做的清閑。為公?為國?受到招安后,他就馬上去征討方臘,看似報效朝廷,為國出力,平定叛亂。實則中了朝廷一箭雙雕之計,即消滅了方臘又削弱了他的實力。如果宋江是為了名節(jié),為了自己不再背上“草寇”而投靠朝廷的,那古今成英雄者,不都有一些不忠之跡,不義之名?拘小節(jié)者難成大事,成大事者不拘小節(jié),像曹操、李世民、劉邦……到現(xiàn)在我們談論的不都是他們的豐功偉績嗎?。
當忠義難兩全時,也就是考驗我們的時刻到了。
【第3篇】
寒假里,媽媽給我買了一本我夢寐以求的《水滸傳》,我見了興高采烈。于是,只要我一有空就津津有味地《水滸傳》,里面的英雄好漢各不相同的性格,深深地打動了我。
其中好爽的武松使我記憶猶新。比如說,他路過井岡山的時候,并沒有受到店小二的勸阻,喝了好多酒,又跑去井岡山打死了老虎,他真是勇敢,而且臨危不亂,真是值得我們學習?。?BR> 在生活中,我們平時遇到了困難之后,許多人都會退縮,這樣是不行的,一個人若是一輩子被困難嚇倒的話,是一輩子成不了大器的,我們要努力去面對,這樣無論成敗與否,只要放手一搏就能得一絲希望。所以一個偉大的人必定是一個不怕困難的人。
但是,只靠這一點點是決定不夠的,我們面對困難,不僅要勇敢,而且要鎮(zhèn)定自若,運用自己的智慧來幫助自己克服困難。武松面對氣勢洶洶的老虎并不是一下子把它打死,而是邊打邊想辦法,最后才成功。所以我們遇到困難的時候,并不能魯莽草率,應該仔細觀察事物,然后考慮一會兒,在做出決定,這樣成功的機率就大大增加了。
武松的成功靠的是智勇雙全,兩者缺一不可。只有有這兩方面的本領,加上自己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就能超越自己,成為一名偉大的人。
《水滸傳》這本書真的使我懂得了不少道理,讓我認識到足智多謀的吳用,武功高強的林沖,心胸寬廣的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