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能夠展現(xiàn)出教師在備課中的思維過程,并且顯示出教師對課標、教材、學生的理解和把握的水平以及運用有關教育理論和教學原則組織教學活動的能力。準備了以下內容,供大家參考!
第一單元:《難忘的第》
習作要求:
在口語交際的基礎上,以《難忘的“第”》為題寫一篇習作,要把“第”的經歷寫清楚,還要寫出在經歷“第”之后獲得的啟示。
教學目標:
①激發(fā)學生寫作*,挖掘學生內心真實的獨特的東西。
②引導學生將故事寫具體完整,并表達出真情實感。
③培養(yǎng)學生表達能力,在表達和評價中掌握如何寫好作文。
教學重難點:
①引導學生將“難忘”之處寫具體詳細,突出“第”;
②引導學生寫出真情實感,珍視自己獨特的感悟。
教學準備:
教師:①利用同學們的童年照片制作一份動畫相冊。
②PPT課件(圖片,文字說明)
學生:①收集自己童年難忘的“第”的照片。
教學活動流程:
第一課時
口語交際
一、激趣引入
同學們,在我們成長的經歷中,是不是有很多難忘的“第”,不同的第常常帶給我們不同的感受:有成功,有失敗;有歡笑,有淚水;有滿足,也有遺憾……但無論怎樣,都是令我們難忘的第。你經歷過的這些“第”哪些令你難忘呢?就請你把它從記憶的深處挖掘出來,和大家一起分享好嗎?
二、充分準備
想:
1、回憶自己印象中深刻的“第”,想想事情的經過。
2、想想這件事發(fā)生時的真實感受,你從中得到了什么啟示。
說:
1、練習把事情的經過說得完整有條理。
2、練習把自己的感受、感悟說得簡單、精煉。
3、練習有感情地敘述“難忘的第”。
三、小組演練
1、在小組中練習敘述“難忘的第”,請小組同學就表達內容、語言、語氣、表情等方面提出意見,敘述者要和提意見的同學有交流。
2、吸納同學們的意見,重新組織說話內容和語言。
四、班內交流
1、每組抽簽確定一名講述者輪流到前面講述。
2、全班同學參與評價內容、情感、表達,糾正語病,也可以向發(fā)言的同學提出問題。
3、講述者要及時、得體地應對同學們的意見、建議和提問。
五、總結點撥
1、小組討論:要把“難忘的第”說好,該注意些什么。
2、教師點撥性小結(針對同學們的表現(xiàn)肯定好的見解,補充沒提到的方面,提出建議。)
3、學生結合本次交流所得重新組合發(fā)言內容,練習表述清楚。
第二、三課時
(習作)
一、明確要求
1、自讀本次習作要求,選擇一個自己感興趣的內容。
2、指名說說自己選定的內容及選定的理由。
3、大家交流本次習作的具體要求,在交流中自然總結出本次習作的訓練重點。
二、習作指導
1、回想我們學過的、讀過的含義深刻的文章,作者是怎樣把其中的道理講清楚的。(可翻閱手頭資料)
2、同桌交流:準備用哪種表達方法敘述清楚要表達的內容及想法、感悟。
3、指名簡要談談自己的習作設想或習作結構,教師和同學著情評議,讓其他同學得到借鑒。(習作指導自然化)
三、自主成文
學生書寫習作草稿,教師巡回提示、指導。
四、習作欣賞
1、自主到前面朗讀自己的作文,并試著說出自己習作的優(yōu)點,大家參與評議。
2、教師推薦巡回檢查時發(fā)現(xiàn)的精彩語段,學生自由發(fā)表看法。
3、學生自愿組合,互相尋找作文中的精彩之處。
五、習作修改
1、出示一段習作內容,集體修改。
2、回憶常規(guī)修改內容,根據(jù)同學和老師的建議在草稿上完成習作修改,要注意到錯別字、不合適的標點、不通順的語句等。
3、改完后謄抄到習作本上。
第二單元:《寫民風民俗》
第一課時口語交際
一、談話導入
民俗風情源遠流長,民俗文化斑斕多姿,在燦爛的人類文化中,民俗文化是不可忽視的重要組成部分。本單元所學的文章,都能將極其平常的民間習俗和傳統(tǒng)節(jié)日描繪得妙趣橫生、魅力四射。同學們隨同作者一起走遍大江南北,身臨不同民族、不同地區(qū),共同領略了多姿多彩的民俗風情。但單元為我們呈現(xiàn)的只是民俗風情畫卷的一角,這節(jié)課就讓我們暢所欲言,談談你所調查了解到的民風民俗吧。
二、分組交流
1.出示交流主題:節(jié)日習俗、地方服飾、特色飲食、獨特民居、民間工藝品,根據(jù)學生調查主題將全班分為五個組,進行交流。
交流提示如下:
①說說你要為大家介紹的內容是什么,你的資料從哪得來的?
②把民俗的主要特點講清楚,還可以談談自己的感受。
③認真傾聽組員的講述,把不清楚的地方記下來及時詢問。
2.根據(jù)組員的建議,修改自己的介紹材料,特別是注意把沒講清楚的地方講清楚。
三、全班交流
1.根據(jù)交流主題,每組推薦2—3名同學在全班交流。
2.聽的同學認真傾聽,聽后組織評議??蓮囊韵聨追矫嬖u議:
①主題是否明確,特點是否突出;
②內容是否具體充實;
③表達是否流暢;
④語言是否簡潔。
四、激發(fā)情感,由說到寫。
1.聽了同學的介紹,此時你有什么感受?
2.是啊,真是“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透過這絢麗多彩的民俗,我們感受到的是泱泱華夏民族文化悠久的歷史,獨特的魅力。讓我們快拿起手中的筆,把它寫下來吧!
第二課時習作
一、編寫提綱
1.引導學生根據(jù)提示編寫習作提綱。
提示:
①要介紹的民俗是什么?
②它的主要特點是什么,打算從哪幾方面加以介紹?
③哪一部分作為重點將要進行具體介紹?
④根據(jù)其特點,你打算擬訂什么題目?
2.學生自由編寫提綱。
3.小組內根據(jù)編寫提示,互提建議,修改提綱。
二、學生進行習作練習。
三、初步修改。
1.大聲朗讀自己的習作,把習作中語句不通的地方和錯別字修改過來。
2.小組內互讀互聽習作的重點部分,提出習作中表達不夠清楚和不夠具體的地方,并提出修改建議。
3.根據(jù)同學的建議修改、完善習作。
第三課時習作講評
一、佳文點播臺
1.根據(jù)學生習作情況選擇其中較好的8—10篇,將習作題目和作者羅列出來,供學生自由點播。
2.由作者朗讀自己的作品,其他同學認真聽,找出習作的優(yōu)點。
3.師生互動評議。
二、病文會診室
1.根據(jù)本次習作中普遍存在的典型問題,選擇病文例子供同學閱讀,找出問題,提出修改建議。
2.集體修改,體會修改方法。
三、自主空間
根據(jù)老師的批語,修改自己的習作。
四、匯編民俗作品集
1.為自己的習作配畫,全班匯總。
2.根據(jù)全班的習作題目,討論作品集的分類內容和編排順序。
3.討論作品集的題目。
第三單元:《我的理想》
教學目的:
1、讓學生明確什么是理想。
2、能寫一篇完整的文章。
3、讓學生知道實現(xiàn)理想要不懈的努力,只要你堅持你一定會成功。
教學要求:1、樹立遠大的理想。
2、寫出一篇習作提綱。
情感目標:1、讓學生的理想從這起航。
2、在快樂中習作,在習作中快樂。
教學難點:1、習作篇構思
2、讓孩子們樹立遠大的理想
教學過程:第一課時
課前溝通:
一、創(chuàng)設情境理想起航。
1、回顧本組教材,哪篇文章給你留下深刻的印象?為什么?郝副營長那句話讓我
們記憶猶新“趕明兒勝利了,咱們也能用上電燈,讓孩子們都在那樣亮的燈
底下學習,該多好?。 闭沁@樣美好的憧憬,這樣樸實無華的理想火種,點燃
著郝副營長勇往直前的心。我們沒有理由不說,郝副營長的理想是崇高的。理
想是人生航行的燈塔,是指引我們前進的方向。你還知道哪些名人為理想奮斗
的故事?
2、匯報自己收集名人為理想而奮斗的故事并簡單說自己的感想.
3、板書課題習作《我的理想》
二、名言警句感悟理想
理解什么是理想,結合自己收集理想的格言談自己對理想的理解.
三、理清條理引出提綱。
明確習作要求說說自己對本次習作的理解.并列作文提綱
1、說清楚你的理想是什么;
2、為什么會有這樣的理想;
3、如何(怎樣)實現(xiàn)你的理想。
四、明確要求暢談理想
(一)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有自己的理想你的理想是什么嗎?指名說讓學生充分說,鼓勵他們說清楚,肯定他們,激勵他們充分說。
(二)、你為什么會有這樣的理想?
1、也許是緣于一個感人的故事;也許是受一個人的影響;也許是因為看了一本書;或許是因為一則新聞;甚至是一句話受到了啟發(fā)……
2、讓學生先小組互相說,再指名說。在學生說時指導說具體,詳細敘述事情的經過,抓住語言、動作、神態(tài)等,尤其是心理活動描寫,心理的變化來說(寫)。
3、再指名說。讓學生評一評。(寫出真實的情感)
(三)、怎樣實現(xiàn)我的理想
聽了大家關于為什么有這樣的理想的原因的敘述,與其說是老師給你們上課,倒不如說,你們讓我開闊了眼界,真正地認識一代有理想有抱負的年輕人啊----或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為我們的民族成為利益之邦,而鞠躬盡瘁;或為救死扶傷的白衣天使;或為保家衛(wèi)國,舍我其誰的人民子弟兵;或為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人民公仆……小小年紀有如此崇高的理想,遠大的抱負!你們是祖國的希望,更是祖國的未來!怎樣才能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呢?
1、談得越具體,越細致,可操作性越強,就離自己的理想越近。
2、了解自己的理想的那個職業(yè)特點,然后怎么做才能更接近自己的理想.
3、指名交流,師點評。毅力,品行,奉獻。
4、小組交流再指名交流。生或師點評。
此時,老師想說的一句話是你的理想一定能夠實現(xiàn)。
五、讀下水文有章可依.
1、點評老師的作品.
2、對照提綱領悟文章.
六、總結布置書寫理想。
為了讓我們的理想早日實現(xiàn),讓我們靜心思考,把他們從我們的心里請出來,流淌在稿紙上。
第四單元:《魯濱遜飄流記》讀后感
教學目標
1.激發(fā)學生珍愛生命,學會生存、具備自我保護的本領。能把自己看到、聽到、讀到的有關事情說清楚,并能發(fā)表自己的看法。
2.能認真傾聽別人發(fā)言,自然地與他人交流。
3.激發(fā)學生表達真情實感的*,能夠寫清事情及感受,并與同學互改習作。
課時安排: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打開思路,引出話題
1.同學們,《魯濱孫漂流記》這部小說一定深深地打動了你。魯濱孫在荒島上戰(zhàn)勝了各種困難,頑強生存下來的精神,使他成為一個英雄的象征。我們可能終生也遇不到那樣的情境。但“學會生存”卻是我們每個人都需要面對的課題。(板書:學會生存)
2.“學會生存”是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首倡的一個概念。國際教育委員會主席埃德加·富爾說:人們再不能一勞永逸獲取知識了,而要終身學習如何建立一個不斷演進的知識體系──學會生存。說說由這四個字你想到些什么。
二、暢所欲言聊話題
1.教師讀一則報道《14歲少女勇斗歹徒惹爭議:該不該見義勇為?》(正方:稱贊她是“小英雄”,社會呼吁見義勇為,有助于弘揚社會風氣;反方:“雞蛋不要碰石頭”,在通常情況下,未成年人還不具備與違法犯罪分子或突發(fā)事件、自然災害作直接面對面抗衡的能力,而見義勇為的后果很可能是徒勞的甚至付出生命。我國未成年人保*體現(xiàn)了尊重生命這一主題,鼓動未成年人“見義勇為”是與法律明顯相悖。)請同學們發(fā)表自己的意見。
2.出示:
經國家教育部批準,北京市教育局主持制定的中小學生守則和日常行為規(guī)范正式出臺,“敢于斗爭”在新版小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中被刪掉,“見義勇為”也從中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中消失?!爸鲃訄蟾妗?、“遇有侵害敢于斗爭,善于斗爭,學會‘自救自護”等有效保護青少年生命安全的內容則首次出現(xiàn)。生命,屬于我們只有。我們要珍視生命,就要學會生存,學會自我保護。
3.小組內交流
(1)交流內容:自己遇到、聽到或從報刊雜志*電視等媒體了解到的有關自我保護的事情。
(2)交流要求:認真傾聽別人講了什么,你從中了解到哪些自我的方法;發(fā)表自己的看法,提出不同見解。然后共同討論:我們可能遇到哪些危險或災難,應該如何應對;小組總結后推選代表參加全班交流。
三、召開“自我保護”座談會
1.請各組代表到主席臺就座;推薦一名主持人與老師共同主持。
2.確定座談會有關要求:
(1)發(fā)言人必須將發(fā)布的內容或事情講清楚。
(2)在發(fā)言過程中說說自己學到了哪些自我保護的方法。
(3)在座的各位同學可以和發(fā)言人共同討論同一個自我保護故事或方法進行提問。同組同學可以隨時進行補充。
3.各位代表分別發(fā)言,每次發(fā)言完畢,主持人組織發(fā)言人與同學們共同討論話題,或回答同學們提出的問題。
4.評選“佳發(fā)言人”和“佳自我保護辦法”,并說明評選理由。
5.引導大家總結,我們可能遇到哪些危險?如何應對?
(1)在家中的自我保護:防火-及時關閉電源、煤氣灶閥門,同時打開門窗,呼喚鄰居、行人幫助滅火。家里或近處有電話,應迅速拔119報警;防水-知道家里水源的總開關在哪里,一旦發(fā)生跑水情況,先把總開關關閉。如果擰不動,要趕快請鄰居幫忙。迅速撥打維修電話。防煤氣-要知道預防煤氣中毒的常識和使用爐火和煤氣灶的方法。屋里要經常通風換氣。防盜-一人在家,把屋門、防盜門從里反鎖上,鑰匙放在固定位置等。
(2)在外邊的自我保護:上學下學盡量走大路,少走僻靜小路好結伴而行。如遇壞人打劫,盡快避開,跑向人多的地方,同時大聲呼救;如發(fā)現(xiàn)火災,有人溺水等要大聲喊人,不要自己去救火,不會游泳,不會救護,千萬不能下水救人;不進網(wǎng)吧,不與網(wǎng)絡聊天中認識的陌生人見面或留下聯(lián)系方式等。
四、總結
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我國平均每天就有十多個未成年人因為天災或人禍而提前結束春天般的生命。在災難面前,生命都會顯得無比脆弱。但是,很多災難的背后,我們又會痛切地感覺到,如果我們的孩子能多點求生意識、求生技能,也許,很多人還是可以逃出死亡。讓我們珍愛生命、善待生命吧!
資料袋:
2004年12月26日,11歲的英國少女蒂莉·史密斯跟爸爸媽媽已經在泰國度假勝地—攀牙灣游玩時,發(fā)現(xiàn)遠處海水突然不平靜起來時,她馬上覺得非常不安。蒂莉注意到,遠處的海水開始出現(xiàn)泡沫,水流的速度也在加快,且急速后退,這讓她立即聯(lián)想到老師在地理課上講述的有關海嘯將發(fā)生的知識。蒂莉歇斯底里地狂呼“不好了,要發(fā)生海嘯了!”父親帶妻子女兒返回旅館,并將此警告帶給100多位游客和旅館的工作人員。就在人們逃離海灘沒幾分鐘,巨浪襲來,人們卻全都獲救了。
第二課時(習作指導)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
同學們,我們在口語交際課上,聽到了那么多自我保護的故事,這些故事中都蘊含著知識與智慧的力量,還有令人敬佩的堅強、鎮(zhèn)定與樂觀,使危難化險為夷。有些故事讓我們聽起來驚心動魄,有些讓我們贊嘆不已。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寫寫自己經歷或從其他渠道了解到的自我保護的事情,也可以寫《魯濱孫漂流記》的讀后感。
二、打開思路,暢所欲言
1.你想寫的什么事情?
引導學生回憶口語交際上自己或別人說的自我保護的故事,哪些令自己印象深刻或受益非淺。
2.誰來告訴大家你難忘的自我保護的故事?
引導學生暢所欲言,在草稿上寫出題目,用幾句簡練的話列出提綱。
3.通過這件事你想告訴大家什么?
引導學生把握文章的主題,說出自己的感受。
4.今天我們就來寫一寫這些驚險的故事,相信大家都能夠寫得很精彩。
三、回顧寫作方法
1.教師引導學生回憶《湯姆·索亞歷險記》和《魯濱孫漂流記》中的寫作方法:
細節(jié)描寫使人如臨其境;生動的語言描寫使人如聞其聲;心理描寫讓人了解事情背后的變化;側面烘托將使主人公的形象更加鮮明;按事情發(fā)展順序寫使文章條理清楚等。
2.談談你準備用哪些寫作方法。
三、指導學生自由習作
學生作文,教師巡回指導。
第三課時(習作講評)
一、評改作文
1.自我修改:寫完后,自己通過輕聲朗讀的方法來進行修改,注意字、詞、句和標點等,同時對自己不滿意的段落也可以在旁邊重新寫。
2.同學互改:與同桌或自己的好朋友交換,互相用修改符號改一改細節(jié)地方,對文章整體可以在后面寫一寫修改建議或簡單的評價。
二、全班評議
1.教師選擇自己在巡視中發(fā)現(xiàn)的典型作文或由學生推薦,作為講評作文??梢哉垖W生把整篇作文讀完,也可以讀到關鍵地方停下來,就某一點請同學們評議。
2.評議的重點
(1)事情是否完整,有條理,記敘得是否具體生動。
(2)運用了哪些寫作方法,是否恰當。
(3)哪些部分寫得精彩。
3.接受同學們的合理化建議,再次修改完善習作。
第五單元:《科技發(fā)展:利大還是弊大》
教學目標:
1、通過辯論的準備過程,使學生進一步提高有目的搜集材料的能力。
2、通過辯論活動,使學生能夠比較全面地認識科技發(fā)展對人們和生活的影響。
3、在辯論中,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條理清楚、大方得體地表達自己觀點的能力。
教學準備:
1、指導學生根據(jù)意愿和抽簽相結合的方法,讓全班同學分成正反雙方。各自推選出四名主辯手,排出發(fā)言順序:一辯,二辯,三辯,四辯。
2、學習辯論及辯論賽的有關知識。
3、圍繞本方觀點和對方觀點搜集有用的具體事例和材料。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引入辯題
辯論是思想的碰撞,同時也是一門語言的藝術。同學們,今天,我們的口語交際課將進行觀點的碰撞,語言的交鋒。
我們生活在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時代,隨著科技的發(fā)展,人們的生活發(fā)生了根本的變化。不過,這些變化不都是朝著好的方向發(fā)展的,有時候,科技的發(fā)展也給人類帶來新的問題。比如,汽車的發(fā)明,在方便人們出行的同時,也帶來了環(huán)境污染問題。那么,科技的發(fā)展是利大還是弊大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辯論的話題。
二、明確觀點,分組準備
1、明確辯題包含的兩種不同的觀點及雙方的立場。
2、下面,請雙方同學們圍繞本方的基本觀點,從各個方面尋找理由。交流自己找到的具體事例和材料,以選取有說服力的論據(jù),形成自己的立論思路。雙方還可以討論一下對方會從哪些方面提出相反的意見,己方該怎樣反駁。
(給學生一定的時間做好準備,老師巡視了解情況,酌情加以指導)
4、明確本次辯論的規(guī)則:本次辯論分四個環(huán)節(jié)進行。第一個環(huán)節(jié)是開篇立論,由正反方一辯陳述己方觀點;第二個環(huán)節(jié)是攻辯環(huán)節(jié),由正反方二辯、三辯先后防守反擊、提問答疑;第三個環(huán)節(jié)是自由辯論,由正方開始,正反雙方輪流辯論,拓展話題;第四個環(huán)節(jié)是總結陳詞,由反方開始。
三、展開辯論,暢所欲言
1、開篇立論
2、深入探討
3、自由辯論
4、總結陳詞:
(要求語言精煉,有理有據(jù),說理清楚。)
5、這一環(huán)節(jié)完成后,臺下智囊團及聽眾各向正反方各提出問題,也可以展開辯論。
四、評議總結,提高認識
1、引導學生對本次辯論會同學們的表現(xiàn),發(fā)現(xiàn)優(yōu)點和不足。
2、教師對整個辯論過程進行點評,做更全面的評價指導,進一步提高學生對辯題的認識。
3、總結
第一單元:《難忘的第》
習作要求:
在口語交際的基礎上,以《難忘的“第”》為題寫一篇習作,要把“第”的經歷寫清楚,還要寫出在經歷“第”之后獲得的啟示。
教學目標:
①激發(fā)學生寫作*,挖掘學生內心真實的獨特的東西。
②引導學生將故事寫具體完整,并表達出真情實感。
③培養(yǎng)學生表達能力,在表達和評價中掌握如何寫好作文。
教學重難點:
①引導學生將“難忘”之處寫具體詳細,突出“第”;
②引導學生寫出真情實感,珍視自己獨特的感悟。
教學準備:
教師:①利用同學們的童年照片制作一份動畫相冊。
②PPT課件(圖片,文字說明)
學生:①收集自己童年難忘的“第”的照片。
教學活動流程:
第一課時
口語交際
一、激趣引入
同學們,在我們成長的經歷中,是不是有很多難忘的“第”,不同的第常常帶給我們不同的感受:有成功,有失敗;有歡笑,有淚水;有滿足,也有遺憾……但無論怎樣,都是令我們難忘的第。你經歷過的這些“第”哪些令你難忘呢?就請你把它從記憶的深處挖掘出來,和大家一起分享好嗎?
二、充分準備
想:
1、回憶自己印象中深刻的“第”,想想事情的經過。
2、想想這件事發(fā)生時的真實感受,你從中得到了什么啟示。
說:
1、練習把事情的經過說得完整有條理。
2、練習把自己的感受、感悟說得簡單、精煉。
3、練習有感情地敘述“難忘的第”。
三、小組演練
1、在小組中練習敘述“難忘的第”,請小組同學就表達內容、語言、語氣、表情等方面提出意見,敘述者要和提意見的同學有交流。
2、吸納同學們的意見,重新組織說話內容和語言。
四、班內交流
1、每組抽簽確定一名講述者輪流到前面講述。
2、全班同學參與評價內容、情感、表達,糾正語病,也可以向發(fā)言的同學提出問題。
3、講述者要及時、得體地應對同學們的意見、建議和提問。
五、總結點撥
1、小組討論:要把“難忘的第”說好,該注意些什么。
2、教師點撥性小結(針對同學們的表現(xiàn)肯定好的見解,補充沒提到的方面,提出建議。)
3、學生結合本次交流所得重新組合發(fā)言內容,練習表述清楚。
第二、三課時
(習作)
一、明確要求
1、自讀本次習作要求,選擇一個自己感興趣的內容。
2、指名說說自己選定的內容及選定的理由。
3、大家交流本次習作的具體要求,在交流中自然總結出本次習作的訓練重點。
二、習作指導
1、回想我們學過的、讀過的含義深刻的文章,作者是怎樣把其中的道理講清楚的。(可翻閱手頭資料)
2、同桌交流:準備用哪種表達方法敘述清楚要表達的內容及想法、感悟。
3、指名簡要談談自己的習作設想或習作結構,教師和同學著情評議,讓其他同學得到借鑒。(習作指導自然化)
三、自主成文
學生書寫習作草稿,教師巡回提示、指導。
四、習作欣賞
1、自主到前面朗讀自己的作文,并試著說出自己習作的優(yōu)點,大家參與評議。
2、教師推薦巡回檢查時發(fā)現(xiàn)的精彩語段,學生自由發(fā)表看法。
3、學生自愿組合,互相尋找作文中的精彩之處。
五、習作修改
1、出示一段習作內容,集體修改。
2、回憶常規(guī)修改內容,根據(jù)同學和老師的建議在草稿上完成習作修改,要注意到錯別字、不合適的標點、不通順的語句等。
3、改完后謄抄到習作本上。
第二單元:《寫民風民俗》
第一課時口語交際
一、談話導入
民俗風情源遠流長,民俗文化斑斕多姿,在燦爛的人類文化中,民俗文化是不可忽視的重要組成部分。本單元所學的文章,都能將極其平常的民間習俗和傳統(tǒng)節(jié)日描繪得妙趣橫生、魅力四射。同學們隨同作者一起走遍大江南北,身臨不同民族、不同地區(qū),共同領略了多姿多彩的民俗風情。但單元為我們呈現(xiàn)的只是民俗風情畫卷的一角,這節(jié)課就讓我們暢所欲言,談談你所調查了解到的民風民俗吧。
二、分組交流
1.出示交流主題:節(jié)日習俗、地方服飾、特色飲食、獨特民居、民間工藝品,根據(jù)學生調查主題將全班分為五個組,進行交流。
交流提示如下:
①說說你要為大家介紹的內容是什么,你的資料從哪得來的?
②把民俗的主要特點講清楚,還可以談談自己的感受。
③認真傾聽組員的講述,把不清楚的地方記下來及時詢問。
2.根據(jù)組員的建議,修改自己的介紹材料,特別是注意把沒講清楚的地方講清楚。
三、全班交流
1.根據(jù)交流主題,每組推薦2—3名同學在全班交流。
2.聽的同學認真傾聽,聽后組織評議??蓮囊韵聨追矫嬖u議:
①主題是否明確,特點是否突出;
②內容是否具體充實;
③表達是否流暢;
④語言是否簡潔。
四、激發(fā)情感,由說到寫。
1.聽了同學的介紹,此時你有什么感受?
2.是啊,真是“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透過這絢麗多彩的民俗,我們感受到的是泱泱華夏民族文化悠久的歷史,獨特的魅力。讓我們快拿起手中的筆,把它寫下來吧!
第二課時習作
一、編寫提綱
1.引導學生根據(jù)提示編寫習作提綱。
提示:
①要介紹的民俗是什么?
②它的主要特點是什么,打算從哪幾方面加以介紹?
③哪一部分作為重點將要進行具體介紹?
④根據(jù)其特點,你打算擬訂什么題目?
2.學生自由編寫提綱。
3.小組內根據(jù)編寫提示,互提建議,修改提綱。
二、學生進行習作練習。
三、初步修改。
1.大聲朗讀自己的習作,把習作中語句不通的地方和錯別字修改過來。
2.小組內互讀互聽習作的重點部分,提出習作中表達不夠清楚和不夠具體的地方,并提出修改建議。
3.根據(jù)同學的建議修改、完善習作。
第三課時習作講評
一、佳文點播臺
1.根據(jù)學生習作情況選擇其中較好的8—10篇,將習作題目和作者羅列出來,供學生自由點播。
2.由作者朗讀自己的作品,其他同學認真聽,找出習作的優(yōu)點。
3.師生互動評議。
二、病文會診室
1.根據(jù)本次習作中普遍存在的典型問題,選擇病文例子供同學閱讀,找出問題,提出修改建議。
2.集體修改,體會修改方法。
三、自主空間
根據(jù)老師的批語,修改自己的習作。
四、匯編民俗作品集
1.為自己的習作配畫,全班匯總。
2.根據(jù)全班的習作題目,討論作品集的分類內容和編排順序。
3.討論作品集的題目。
第三單元:《我的理想》
教學目的:
1、讓學生明確什么是理想。
2、能寫一篇完整的文章。
3、讓學生知道實現(xiàn)理想要不懈的努力,只要你堅持你一定會成功。
教學要求:1、樹立遠大的理想。
2、寫出一篇習作提綱。
情感目標:1、讓學生的理想從這起航。
2、在快樂中習作,在習作中快樂。
教學難點:1、習作篇構思
2、讓孩子們樹立遠大的理想
教學過程:第一課時
課前溝通:
一、創(chuàng)設情境理想起航。
1、回顧本組教材,哪篇文章給你留下深刻的印象?為什么?郝副營長那句話讓我
們記憶猶新“趕明兒勝利了,咱們也能用上電燈,讓孩子們都在那樣亮的燈
底下學習,該多好?。 闭沁@樣美好的憧憬,這樣樸實無華的理想火種,點燃
著郝副營長勇往直前的心。我們沒有理由不說,郝副營長的理想是崇高的。理
想是人生航行的燈塔,是指引我們前進的方向。你還知道哪些名人為理想奮斗
的故事?
2、匯報自己收集名人為理想而奮斗的故事并簡單說自己的感想.
3、板書課題習作《我的理想》
二、名言警句感悟理想
理解什么是理想,結合自己收集理想的格言談自己對理想的理解.
三、理清條理引出提綱。
明確習作要求說說自己對本次習作的理解.并列作文提綱
1、說清楚你的理想是什么;
2、為什么會有這樣的理想;
3、如何(怎樣)實現(xiàn)你的理想。
四、明確要求暢談理想
(一)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有自己的理想你的理想是什么嗎?指名說讓學生充分說,鼓勵他們說清楚,肯定他們,激勵他們充分說。
(二)、你為什么會有這樣的理想?
1、也許是緣于一個感人的故事;也許是受一個人的影響;也許是因為看了一本書;或許是因為一則新聞;甚至是一句話受到了啟發(fā)……
2、讓學生先小組互相說,再指名說。在學生說時指導說具體,詳細敘述事情的經過,抓住語言、動作、神態(tài)等,尤其是心理活動描寫,心理的變化來說(寫)。
3、再指名說。讓學生評一評。(寫出真實的情感)
(三)、怎樣實現(xiàn)我的理想
聽了大家關于為什么有這樣的理想的原因的敘述,與其說是老師給你們上課,倒不如說,你們讓我開闊了眼界,真正地認識一代有理想有抱負的年輕人啊----或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為我們的民族成為利益之邦,而鞠躬盡瘁;或為救死扶傷的白衣天使;或為保家衛(wèi)國,舍我其誰的人民子弟兵;或為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人民公仆……小小年紀有如此崇高的理想,遠大的抱負!你們是祖國的希望,更是祖國的未來!怎樣才能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呢?
1、談得越具體,越細致,可操作性越強,就離自己的理想越近。
2、了解自己的理想的那個職業(yè)特點,然后怎么做才能更接近自己的理想.
3、指名交流,師點評。毅力,品行,奉獻。
4、小組交流再指名交流。生或師點評。
此時,老師想說的一句話是你的理想一定能夠實現(xiàn)。
五、讀下水文有章可依.
1、點評老師的作品.
2、對照提綱領悟文章.
六、總結布置書寫理想。
為了讓我們的理想早日實現(xiàn),讓我們靜心思考,把他們從我們的心里請出來,流淌在稿紙上。
第四單元:《魯濱遜飄流記》讀后感
教學目標
1.激發(fā)學生珍愛生命,學會生存、具備自我保護的本領。能把自己看到、聽到、讀到的有關事情說清楚,并能發(fā)表自己的看法。
2.能認真傾聽別人發(fā)言,自然地與他人交流。
3.激發(fā)學生表達真情實感的*,能夠寫清事情及感受,并與同學互改習作。
課時安排: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打開思路,引出話題
1.同學們,《魯濱孫漂流記》這部小說一定深深地打動了你。魯濱孫在荒島上戰(zhàn)勝了各種困難,頑強生存下來的精神,使他成為一個英雄的象征。我們可能終生也遇不到那樣的情境。但“學會生存”卻是我們每個人都需要面對的課題。(板書:學會生存)
2.“學會生存”是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首倡的一個概念。國際教育委員會主席埃德加·富爾說:人們再不能一勞永逸獲取知識了,而要終身學習如何建立一個不斷演進的知識體系──學會生存。說說由這四個字你想到些什么。
二、暢所欲言聊話題
1.教師讀一則報道《14歲少女勇斗歹徒惹爭議:該不該見義勇為?》(正方:稱贊她是“小英雄”,社會呼吁見義勇為,有助于弘揚社會風氣;反方:“雞蛋不要碰石頭”,在通常情況下,未成年人還不具備與違法犯罪分子或突發(fā)事件、自然災害作直接面對面抗衡的能力,而見義勇為的后果很可能是徒勞的甚至付出生命。我國未成年人保*體現(xiàn)了尊重生命這一主題,鼓動未成年人“見義勇為”是與法律明顯相悖。)請同學們發(fā)表自己的意見。
2.出示:
經國家教育部批準,北京市教育局主持制定的中小學生守則和日常行為規(guī)范正式出臺,“敢于斗爭”在新版小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中被刪掉,“見義勇為”也從中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中消失?!爸鲃訄蟾妗?、“遇有侵害敢于斗爭,善于斗爭,學會‘自救自護”等有效保護青少年生命安全的內容則首次出現(xiàn)。生命,屬于我們只有。我們要珍視生命,就要學會生存,學會自我保護。
3.小組內交流
(1)交流內容:自己遇到、聽到或從報刊雜志*電視等媒體了解到的有關自我保護的事情。
(2)交流要求:認真傾聽別人講了什么,你從中了解到哪些自我的方法;發(fā)表自己的看法,提出不同見解。然后共同討論:我們可能遇到哪些危險或災難,應該如何應對;小組總結后推選代表參加全班交流。
三、召開“自我保護”座談會
1.請各組代表到主席臺就座;推薦一名主持人與老師共同主持。
2.確定座談會有關要求:
(1)發(fā)言人必須將發(fā)布的內容或事情講清楚。
(2)在發(fā)言過程中說說自己學到了哪些自我保護的方法。
(3)在座的各位同學可以和發(fā)言人共同討論同一個自我保護故事或方法進行提問。同組同學可以隨時進行補充。
3.各位代表分別發(fā)言,每次發(fā)言完畢,主持人組織發(fā)言人與同學們共同討論話題,或回答同學們提出的問題。
4.評選“佳發(fā)言人”和“佳自我保護辦法”,并說明評選理由。
5.引導大家總結,我們可能遇到哪些危險?如何應對?
(1)在家中的自我保護:防火-及時關閉電源、煤氣灶閥門,同時打開門窗,呼喚鄰居、行人幫助滅火。家里或近處有電話,應迅速拔119報警;防水-知道家里水源的總開關在哪里,一旦發(fā)生跑水情況,先把總開關關閉。如果擰不動,要趕快請鄰居幫忙。迅速撥打維修電話。防煤氣-要知道預防煤氣中毒的常識和使用爐火和煤氣灶的方法。屋里要經常通風換氣。防盜-一人在家,把屋門、防盜門從里反鎖上,鑰匙放在固定位置等。
(2)在外邊的自我保護:上學下學盡量走大路,少走僻靜小路好結伴而行。如遇壞人打劫,盡快避開,跑向人多的地方,同時大聲呼救;如發(fā)現(xiàn)火災,有人溺水等要大聲喊人,不要自己去救火,不會游泳,不會救護,千萬不能下水救人;不進網(wǎng)吧,不與網(wǎng)絡聊天中認識的陌生人見面或留下聯(lián)系方式等。
四、總結
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我國平均每天就有十多個未成年人因為天災或人禍而提前結束春天般的生命。在災難面前,生命都會顯得無比脆弱。但是,很多災難的背后,我們又會痛切地感覺到,如果我們的孩子能多點求生意識、求生技能,也許,很多人還是可以逃出死亡。讓我們珍愛生命、善待生命吧!
資料袋:
2004年12月26日,11歲的英國少女蒂莉·史密斯跟爸爸媽媽已經在泰國度假勝地—攀牙灣游玩時,發(fā)現(xiàn)遠處海水突然不平靜起來時,她馬上覺得非常不安。蒂莉注意到,遠處的海水開始出現(xiàn)泡沫,水流的速度也在加快,且急速后退,這讓她立即聯(lián)想到老師在地理課上講述的有關海嘯將發(fā)生的知識。蒂莉歇斯底里地狂呼“不好了,要發(fā)生海嘯了!”父親帶妻子女兒返回旅館,并將此警告帶給100多位游客和旅館的工作人員。就在人們逃離海灘沒幾分鐘,巨浪襲來,人們卻全都獲救了。
第二課時(習作指導)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
同學們,我們在口語交際課上,聽到了那么多自我保護的故事,這些故事中都蘊含著知識與智慧的力量,還有令人敬佩的堅強、鎮(zhèn)定與樂觀,使危難化險為夷。有些故事讓我們聽起來驚心動魄,有些讓我們贊嘆不已。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寫寫自己經歷或從其他渠道了解到的自我保護的事情,也可以寫《魯濱孫漂流記》的讀后感。
二、打開思路,暢所欲言
1.你想寫的什么事情?
引導學生回憶口語交際上自己或別人說的自我保護的故事,哪些令自己印象深刻或受益非淺。
2.誰來告訴大家你難忘的自我保護的故事?
引導學生暢所欲言,在草稿上寫出題目,用幾句簡練的話列出提綱。
3.通過這件事你想告訴大家什么?
引導學生把握文章的主題,說出自己的感受。
4.今天我們就來寫一寫這些驚險的故事,相信大家都能夠寫得很精彩。
三、回顧寫作方法
1.教師引導學生回憶《湯姆·索亞歷險記》和《魯濱孫漂流記》中的寫作方法:
細節(jié)描寫使人如臨其境;生動的語言描寫使人如聞其聲;心理描寫讓人了解事情背后的變化;側面烘托將使主人公的形象更加鮮明;按事情發(fā)展順序寫使文章條理清楚等。
2.談談你準備用哪些寫作方法。
三、指導學生自由習作
學生作文,教師巡回指導。
第三課時(習作講評)
一、評改作文
1.自我修改:寫完后,自己通過輕聲朗讀的方法來進行修改,注意字、詞、句和標點等,同時對自己不滿意的段落也可以在旁邊重新寫。
2.同學互改:與同桌或自己的好朋友交換,互相用修改符號改一改細節(jié)地方,對文章整體可以在后面寫一寫修改建議或簡單的評價。
二、全班評議
1.教師選擇自己在巡視中發(fā)現(xiàn)的典型作文或由學生推薦,作為講評作文??梢哉垖W生把整篇作文讀完,也可以讀到關鍵地方停下來,就某一點請同學們評議。
2.評議的重點
(1)事情是否完整,有條理,記敘得是否具體生動。
(2)運用了哪些寫作方法,是否恰當。
(3)哪些部分寫得精彩。
3.接受同學們的合理化建議,再次修改完善習作。
第五單元:《科技發(fā)展:利大還是弊大》
教學目標:
1、通過辯論的準備過程,使學生進一步提高有目的搜集材料的能力。
2、通過辯論活動,使學生能夠比較全面地認識科技發(fā)展對人們和生活的影響。
3、在辯論中,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條理清楚、大方得體地表達自己觀點的能力。
教學準備:
1、指導學生根據(jù)意愿和抽簽相結合的方法,讓全班同學分成正反雙方。各自推選出四名主辯手,排出發(fā)言順序:一辯,二辯,三辯,四辯。
2、學習辯論及辯論賽的有關知識。
3、圍繞本方觀點和對方觀點搜集有用的具體事例和材料。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引入辯題
辯論是思想的碰撞,同時也是一門語言的藝術。同學們,今天,我們的口語交際課將進行觀點的碰撞,語言的交鋒。
我們生活在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時代,隨著科技的發(fā)展,人們的生活發(fā)生了根本的變化。不過,這些變化不都是朝著好的方向發(fā)展的,有時候,科技的發(fā)展也給人類帶來新的問題。比如,汽車的發(fā)明,在方便人們出行的同時,也帶來了環(huán)境污染問題。那么,科技的發(fā)展是利大還是弊大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辯論的話題。
二、明確觀點,分組準備
1、明確辯題包含的兩種不同的觀點及雙方的立場。
2、下面,請雙方同學們圍繞本方的基本觀點,從各個方面尋找理由。交流自己找到的具體事例和材料,以選取有說服力的論據(jù),形成自己的立論思路。雙方還可以討論一下對方會從哪些方面提出相反的意見,己方該怎樣反駁。
(給學生一定的時間做好準備,老師巡視了解情況,酌情加以指導)
4、明確本次辯論的規(guī)則:本次辯論分四個環(huán)節(jié)進行。第一個環(huán)節(jié)是開篇立論,由正反方一辯陳述己方觀點;第二個環(huán)節(jié)是攻辯環(huán)節(jié),由正反方二辯、三辯先后防守反擊、提問答疑;第三個環(huán)節(jié)是自由辯論,由正方開始,正反雙方輪流辯論,拓展話題;第四個環(huán)節(jié)是總結陳詞,由反方開始。
三、展開辯論,暢所欲言
1、開篇立論
2、深入探討
3、自由辯論
4、總結陳詞:
(要求語言精煉,有理有據(jù),說理清楚。)
5、這一環(huán)節(jié)完成后,臺下智囊團及聽眾各向正反方各提出問題,也可以展開辯論。
四、評議總結,提高認識
1、引導學生對本次辯論會同學們的表現(xiàn),發(fā)現(xiàn)優(yōu)點和不足。
2、教師對整個辯論過程進行點評,做更全面的評價指導,進一步提高學生對辯題的認識。
3、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