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jié)的高一作文700字

字號:


    清明的微風,攜帶無限的哀思吹過你長眠的山谷;清明的細雨,飽含深情的緬懷潤澤你腳下的土壤;清明的鮮花,承載無聲的祭奠,祈愿你在天國安心長眠!下面就給大家分享三篇清明節(jié)的高一作文,歡迎閱讀!
    清明節(jié)的作文一
    站在烈士墓前,我們心潮起伏,思緒萬千。革命先烈們有的為了民族獨立和國家尊嚴獻出了寶貴的生命;有的為了徹底埋葬舊世界,建立社會主義新中國而前赴后繼,英勇作戰(zhàn),拋頭顱、灑熱血;也有的在和平建設時期,為了祖國的繁榮富強而獻出青春和熱血。
    先烈們,在中華民族面臨生死存亡的危險時刻,是你們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筑起了長城,與日本帝國主義侵略者進行著拼搏。你們倒下了,但成千上萬“不愿做奴隸的人們”站起來了,他們高唱著“義勇軍進行曲”,去繼承你們未完成的事業(yè);先烈們,是你們把對國家、對勞苦大眾的愛化作戰(zhàn)斗中同敵人拼殺的精神力量,不怕犧牲,勇往直前,建立了人民當家作主的新中國;先烈們,在社會主義建設最需要的時刻,又是你們拋去了家庭和個人的一切,毫不猶豫,挺身而出,把寶貴的生命無私地獻給了祖國和人民,把滿腔的熱血灑遍祖國大地。
    面對你們,我們怎么能不肅然起敬?你們的輝煌業(yè)績,將深深地刻在史記上!
    你們的英名將與日月同輝,與江河共存!
    我們敬慕你們,無私奉獻的英雄!
    正是因為有了你們這些無數的革命先烈,有了你們的崇高,有了你們的無私才有了今天的和平環(huán)境,才有了祖國的繁榮昌盛。
    戰(zhàn)爭的年代照就了烈士們的勇敢與堅強,和平美好的環(huán)境為我們提供了學知識、長才能、為祖國奉獻的機會。我們有信心,因為我們有榜樣!
    同學們,我們是時代的幸運兒,我們應該懂得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我們更應該懂得所肩負的歷史責任和歷史使命。我們要愛自己,更要愛祖國,我們要發(fā)奮學習,為她增光,為她添彩!
    清明節(jié)的作文二
    “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凈。故謂之清明?!鼻迕鲿r節(jié),氣候多變。但不管是細雨紛飛還是春光明媚,我們總是按照傳統(tǒng),與家人一起去掃墓踏青。清明掃墓是古代中國文化以孝為中心的具體表現(xiàn),成為相沿積久的社會風尚。這樣的時節(jié),我們對先人的懷念愈濃、思念愈切。
    過去,墓地一般就在鄉(xiāng)下荒野或城郊山坡?,F(xiàn)如今,隨著經濟的發(fā)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城市建設的需要,城市周邊有了景色秀麗的標準化陵園,為先人提供安息的場所,也方便后人適時前往祭奠。
    清明,更是在祭祖、踏青過程中感悟生命本身的過程。清明祭祖,追憶已故的親人,是一次生者與死者對話、思考生命的意義、尋求內心平靜的過程。在這樣的時節(jié),我們走進環(huán)境優(yōu)美的陵園,手捧鮮花祭品獻給先人,緬懷他們與我們一起走過的日子,感恩他們對家庭、家族的貢獻。同時,腳踏草地,用心呼吸郊外清新的空氣,手插楊柳,植樹造綠,在這樣的過程中,更能體會生命的珍貴和生活的美好。在祭掃的過程中,獲得情感的凈化與升華。
    但是,這悠揚的春之序曲里,有時也會出現(xiàn)不和諧的音符:有人違章違規(guī)亂停車輛,阻礙交通;有人亂丟垃圾,不講衛(wèi)生;有人違規(guī)燃放煙花爆竹,我行我素;有人對勸阻者惡語相加,甚至打架斗毆……相比較“煙霧繚繞”式的祭祀儀式,新時期的祭祀更應提倡綠色、創(chuàng)新,比如一束鮮花、一杯清酒、一聲問候,足以表達我們心底的思念。
    為了不負春光,為了盡情表達對先人的感恩和懷念,我們應以一種文明、低碳環(huán)保的方式來過清明節(jié),做到遵章守紀,出入有序;互諒互讓,與人為善。在祥和的氣氛中度過清明節(jié)。只有回歸“清凈”與“文明”,清明節(jié)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才能得以更好地繼承與發(fā)展,清明節(jié)才能真正“清明”起來。
    清明節(jié)的作文三
    清明節(jié)是中國最重要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之一。它不僅是人們祭奠祖先、緬懷先人的節(jié)日,也是中華民族認祖歸宗的紐帶,更是一個遠足踏青、親近自然、催護新生的春季儀式。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碧崞鹎迕?,人們自然會想起唐代詩人杜牧的這首詩。但在起初,清明并不具有這種意味,而只是一種節(jié)氣的名稱。
    清明時節(jié),正是四月,氣候轉暖,萬物復蘇,正是耕種的時間,田里到處都可以看到農民忙碌的身影,春天的時候,天氣很難把握,剛剛還是晴天,一會兒就下起了雨來。所以農民下田的時候,經常被雨淋濕。于是就有了在清明那日吃一種用艾草拌和制成的食品,如糕、餃等可保一年不被雨淋壞這樣的說法。
    我的家鄉(xiāng)在紹興。紹興人過清明節(jié)也有與其他地方不同的過法。
    每到清明,姥姥就會做很多艾餃,蒸在籠里,熱氣騰騰,使人垂涎欲滴。我們有時做的很考究,不僅吃起來讓人贊不絕口,連看上去都十分漂亮,綠色的外衣,形狀美觀。
    清明的時候還要上墳,也就是要去“看望”一下死去的親人。上墳的時候,我們會帶很多水果,和一些“活口”,就是將雞鴨鵝要等到用的時候才殺死。比如說“上墳鵝”?!吧蠅烓Z”因為飼養(yǎng)精,飼養(yǎng)時間短,又是春季,所以它的肉又嫩又肥,實在是上品。不過紹興農家上墳用鵝,倒不是單單為了它的味道,而是另有寄托。“鵝”諧音“我”,列祖列宗、已故的親人看到之后不是很高興嗎?
    這就是清明節(jié),這就是紹興人的清明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