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則寓言故事,讓你認清自己是哪一種人

字號:


    農(nóng)夫有一個葡萄園,到了葡萄成熟的季節(jié),附近的狐貍聞到香味就都悄悄溜進園子,想要偷吃一點。
    第一只狐貍進了園子,一抬頭發(fā)現(xiàn)葡萄都高高掛在葡萄架上,他根本摘不到。
    于是他很沮喪,心想:“我怎么這么可憐,我流了這么多汗、冒了這么大的危險走到這兒,眼看著葡萄熟得這么好,我卻吃不到,實在是太倒霉了?!?BR>    這只狐貍整日郁郁寡歡,最后餓死在了葡萄園外的小水溝邊。
    其實有些人就和這只狐貍一樣,遇到難題,就陷入悲觀思維里。
    一個人躲在自怨自艾的世界里,看不到美好,只會埋怨命運不公,怨恨自己的努力沒能有收獲,終日郁郁寡歡,最后患上抑郁癥,不得而治。
    殊不知,生活就是這樣啊,付出了并沒有收獲,那也許是你的付出還不夠多。如果就此陷入抑郁,卻不去想怎么解決,那樣只會失去更多。
    第二只狐貍來到葡萄園后,看到高高在上的葡萄架,它想到了烏鴉投石喝水的堅持。
    于是他就一直伸著舌頭向上蹦,一開始越蹦越高,偶爾能吃到一顆葡萄,他很開心??陕鼐蜎]力氣了,越蹦越矮,最后累死在園子里。
    這種執(zhí)著,是不講方法、沒有效率的“固執(zhí)”。
    這個世界上,固執(zhí)的人不在少數(shù)。
    有些人是對感情過于固執(zhí),就像歌詞里唱道“得不到的永遠在*動”。
    有些人是對成功太過偏執(zhí),讓生活變得很累很累,一點也享受不到快樂。
    第三只狐貍就聰明多了,他發(fā)現(xiàn)自己根本摘不到葡萄,于是就趁著農(nóng)夫不在,搜遍了整個果園,終于在角落里找到了農(nóng)夫的梯子,他順利爬上梯子,摘到了葡萄架頂端的甜葡萄。
    他就像我們曾經(jīng)都遇到過的那些聰明人一樣,遇到問題,不慌張、不逃避,勇敢面對,冷靜思考,最終找到了出路,獲得了自己想要的成功。
    第四只狐貍呢,剛走到果園外就明白了,這些葡萄不是他自己的,而是農(nóng)夫種出來的,他就算偷吃,也只能趁農(nóng)夫不在的時候,而且偷吃還要承擔被農(nóng)夫抓住的風(fēng)險。既然這樣,他不如自己學(xué)習(xí)種植葡萄的方法,這樣就可以自己獨享了。
    當然,他也沒能馬上吃到葡萄。他學(xué)了一年,一點點摸索實驗,一年后種出了葡萄,但是酸的。他沒放棄,一直到第五年,才種出真正的甜葡萄。
    他其實代表了世間所有自力更生的人。他們明白“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道理,所以他們總能看到別人的優(yōu)點,并且擅長去把別人的長處學(xué)過來,變成真正屬于自己的能力。
    這樣的人,是先苦后甜,也算是不白來人間走一趟。
    第五只狐貍則是不費吹灰之力,坐在葡萄園的陰涼里,就吃到了甜葡萄。他怎么做到的呢?他不過是在聽說了葡萄架很高之后,就馬上去找了長頸鹿。告訴長頸鹿葡萄園的葡萄很好吃,他可以帶長頸鹿去,但摘到的葡萄兩人平分。
    懂得合作共贏的狐貍,就像那些做生意很成功的企業(yè)家。
    任何一個優(yōu)秀的老板,都懂得怎么利用人才。利用自己的人脈,選好事業(yè)方向,再找合適的人才,一起去完成一個事業(yè),最后大家雙贏,達到完美的合作效果。
    第六只狐貍盡管聽說過前輩們的經(jīng)驗,但一走到葡萄架下,他就開始自言自語:甜葡萄一定被摘完了,剩下的一定都是酸的,算了算了,我就不費這個力氣去摘了。
    當然,他這一生都沒能嘗到甜葡萄的味道。不僅如此,他還錯過了很多美好的東西。
    因為美好的東西總是需要花費一點努力才能得到,而當他看到好東西時,總用“酸葡萄心理”來自欺欺人,不愿去努力,就只能安于現(xiàn)狀。
    這不正是我們很多人都存在的問題嗎?
    安于現(xiàn)狀、不愿拼搏的人,不是不想要更好的生活,只是對他們來說,但凡需要努力的,都會讓他們變得更辛苦。
    更何況,辛苦到底能不能換來好生活,對此他們并沒有信心。久而久之,他們就不再會為前進找方法,而是只為自己的不努力找借口。
    希望你不要學(xué)第一只狐貍的“悲觀”、第二只狐貍的“固執(zhí)”和第六只狐貍的“自欺欺人”,你應(yīng)該擁有第三只狐貍的“冷靜”、第四只狐貍的“努力”和第五只狐貍的“機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