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不僅僅是總結成績,更重要的是為了研究經(jīng)驗,發(fā)現(xiàn)做好工作的規(guī)律,也可以找出工作失誤的教訓。這些經(jīng)驗教訓是非常寶貴的,對工作有很好的借鑒與指導作用,在今后工作中可以改進提高,趨利避害,避免失誤。那關于總結格式是怎樣的呢?而個人總結又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總結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藏族總結篇一
藏族是居住在我國西部的少數(shù)民族之一,有著許多獨特的風俗和習慣。
相信”酥油茶”這個名字大家應該并不陌生吧,它是藏族人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飲品,可是您了解隱含在”酥油茶”中的藏族文化嗎?接下來,讓我介紹介紹吧!
”酥油茶”是藏族人民待客,禮儀,祭祀等活動當中所不可缺少的用品。比如說,剛進藏區(qū)的漢族干部,首先就要學會喝酥油茶。
顧名思義,酥油茶是由酥油,茶,食鹽制成的。酥油是藏族人民從牛奶,羊奶中提煉出來的一種奶油。提取酥油的方法很簡單:把鮮奶加熱,涼冷之后用一個圓盤用力撞擊鮮奶,直到奶和油分離開來,這個過程就叫做“打酥油”,打完之后,有就會浮出來,把油乘到盤子里,冷卻之后就是酥油了。
酥油茶不僅原料加工非常特別,而且喝酥油茶的時候也有一套規(guī)矩:有客人來訪的時候,等客人坐好,主人取出茶碗端放在客人面前,拿起茶壺,輕輕地將茶壺搖晃兩下,主要是要把茶壺里的酥油茶搖勻,這樣風味更佳,然后恭敬地把酥油茶斟滿,以表示禮貌和對客人的尊敬。客人喝茶也有需要注意的地方,喝的時候不能太急,不能一口喝干,否則會被視為沒禮貌;也不能發(fā)出聲響,如果自己已經(jīng)不想再喝了,就把茶碗擺著不要動,等告別時再一飲而盡,這樣才符合當?shù)氐娘嫴枇曀?。酥油茶的文化?nèi)涵非常豐富,而且有營養(yǎng),喝完能讓人生津止渴。
藏族是一個風俗奇特的民族,從酥油茶文化上,就可見一斑。
藏族總結篇二
(1)農(nóng)區(qū):主要的食品是青稞、小麥、玉米、土豆和其他雜糧;飲用酥油茶、青稞酒。一般為一日三餐,農(nóng)忙時為四至五餐。
(2)牧區(qū):奶類、肉類和糌粑是牧民主要食品。面粉、大米只是偶爾吃一點兒,蔬菜和水果就更少了。牧民們最喜歡吃的莫過于“手抓肉”,主要飲料為奶茶,飯后多飲酸奶。基本為一日三餐。牧區(qū)很少產(chǎn)酒,故所飲白酒主要從外地購來。
(3)城區(qū):居民除食用糌粑、酥油外,還常吃大米、白面及蔬菜。
2、藏民的用餐禮儀
(1)根據(jù)人的不同身份、地位進行獻食進餐。
(2)無論是大的宴會還是小家宴,都要有吉祥、和諧的氣氛。
(3)入席時,年長者、尊貴的客人入上座,年幼者則會受到特殊照顧。一般長者、貴客先動手食用,其次才是家人及年輕人。
(4)席上大家需要互相敬酒、敬茶。
(5)吃飯時不能嚼出聲音。
(6)在端飯、敬茶、斟酒、敬酒時要用雙手捧給對方。
(7)吃肉遞刀時不能將刀刃對準客人。
(8)不用有裂縫、破口的碗、杯、碟、勺。
3、藏民的飲茶禮儀
(1)飲茶講究先長后幼、先賓后主。
(2)客人不能只飲一杯茶。
(3)飲茶時不能太急、太快,不能一飲到底,要先輕輕地吹開茶上的浮油,分飲數(shù)次。
(4)飲茶不能發(fā)出“呼呼”的聲響。
(5)飲完茶后,碗底要留一點兒茶,表示禮貌。
4、飲酒的禮儀
藏族飲酒的禮儀和習俗極為豐富。每釀新酒,必先以“酒新”敬神,然后依循“長幼有序”的古訓首先向家中的長才敬酒,其后家人才能暢飲。在節(jié)日婚慶或眾多人聚會場合,飲酒一般是先向德高望重的長者敬獻,然后按順時外方向依次敬酒。敬酒者一般應用雙手捧酒杯舉過頭頂,敬獻給受酒者,特別對長者更是如此。而受酒者先雙手接過酒杯,然后用左手托住,再用右手的無名指輕輕地蘸上杯中的酒,向空中彈一下,如此反復三次,有的人口中還要輕聲念出“扎西德勒平松措……”等吉樣的祝詞,然后再飲。彈酒三次是對天、地、神的敬奉和對佛法僧三寶的祈祝。
接受敬酒的人,不能一飲而盡,要遵循 “三口一杯”制。在彈酒敬神后,受酒者應先飲一口,敬酒者續(xù)滿酒杯,受酒者第三次飲一口斟滿后將杯中酒一飲而盡。要滴酒不剩者,才是有誠意。
在藏區(qū),有酒就有歌。如果敬酒的人在敬酒時不唱歌,被敬的人可以受酒者可以拒絕飲用。所謂酒歌不分離,主賓雙方都想讓對方多喝酒,或是多唱酒歌。
5、藏族節(jié)日與飲食禁忌
大部分藏族群眾信仰佛教。藏傳佛教認為藏歷每月8日、15日、30日為吉祥日。每逢吉日或重大宗教節(jié)日時,許多人在飲食方面不沾血吃葷,而專做素食。在飲食禁忌方面,不吃馬、驢、狗肉等。很多人也不吃魚、豬、雞蛋。
部分城鎮(zhèn)居民(大多為青年)會少量食用魚、蝦、蛇、鱔以及海鮮類食品,但是廣大農(nóng)區(qū)和特區(qū)的群眾一般不食。即使是吃牛羊肉,也不能吃當天宰殺的鮮肉,必須要過一天才食。因為當天宰殺的肉稱為“寧夏”,人們認為牲畜雖已宰殺,但其靈魂尚存,必須過一天后靈魂才會離開軀體。對鳥類、山雞藏族絕對不捕食,對于象 “拉恰貢姆”這樣的雪山雞藏族人視之為神鳥,忌諱捕獵。
此外,飲食禁忌和地域也有很大關系。衛(wèi)藏地區(qū)的部分城鎮(zhèn)居民會食用魚肉,藏東地區(qū)卻認為魚、蛙這些水生動物是龍神的寵物,若傷害或觸摸會染上疾病。所以去藏東的朋友,絕對不能在當?shù)厥秤敏~類,也不要觸摸蛇、蛙等動物。
藏族人對吃大蒜也有禁忌。一些信仰虔誠的群眾幾乎不食蒜,對于食用蒜的人來說,如果要去轉經(jīng)拜佛朝拜神圣之地就絕對不能吃蒜,忌諱食蒜后的臭氣玷污和熏臟了圣潔之地。
而藏族對火灶有神圣的敬畏之情,認為火塘中有灶神。不能跨越火灶,不能往火灶里吐痰、在灶中燒骨頭、皮毛等物?;鹛烈欢ㄒ3指蓛簦荒軐⒉粷嵉臇|西放在火灶旁,坐在灶邊時,不得把腳擱到灶上,清掃垃圾不能將垃圾投入火灶內(nèi)燒,也忌諱直接在火上烤肉。
五、西藏特色飲食
藏族總結篇三
關于舞蹈的串詞
關于舞蹈的串詞
:秋風颯爽,伴著歲月的步伐,漸行漸遠
:銀裝素裹,合著時代的節(jié)拍,姍姍而來。
:今天,是舞蹈讓我們相聚在一起
:今天,是共同的暢想讓我們手拉手來到這里;
:今天,是夢想讓我們的心碰撞在一起
:今天,是我們用青春的朝氣將激情的火焰點燃的時刻。
,我想告訴您,媽媽,天亮了?,F(xiàn)在請欣賞高二幼一《天亮了》表演
一場舞蹈晚會的串詞
男:哎呀呀,真是鑼鼓喧天鞭炮齊鳴紅旗招展人山人海埃那你給我以及各位同學介紹一下今天各位嘉賓的來頭吧!
女:你站穩(wěn)了。他們是**********(帶頭鼓掌)
藏族總結篇四
幾年前,我隨媽媽去西藏旅游。正好,趕上了西藏的一個特殊而又熱鬧的節(jié)日——雪頓節(jié)。
每年每年藏歷六月底七月初,是西藏傳統(tǒng)的雪頓節(jié)。雪頓節(jié)按藏語解釋就是吃酸奶x的節(jié)日,因此又叫“酸奶節(jié)”。我中不禁起了疑惑問媽媽,這雪頓節(jié)是怎么來的呢?我媽媽微微一笑,給我講了雪頓節(jié)的由來。雪頓節(jié)起源于公元11世紀中葉,那時雪頓節(jié)是一種純宗教活動。民間相傳,佛教的戒律有三百多條,最忌諱的是殺生害命。由于夏季天氣變暖,草木滋長,百蟲驚蟄,萬物復蘇,其間僧人外出活動難免踩殺生命,有違“不殺生”之戒律。因此,格魯派的戒律中規(guī)定藏歷四月至六月期間,喇嘛們只能在寺院待著,關門靜靜地修煉,稱為“雅勒”,意即“夏日安居”,直到六月底方可開禁。待到解制開禁之日,僧人紛紛出寺下山,世俗老百姓為了犒勞僧人,備釀酸奶,為他們舉行郊游野宴,并在歡慶會上表演藏戲。這就是雪頓節(jié)的由來。
在雪頓節(jié)那天,火紅的一抹朝霞從東方飄出時,一副巨大無比的緞制釋迦摩尼佛像將掛在高高的懸崖上。
太陽還未升起,天上一片淺青色。數(shù)以萬計的佛教信徒們聚集在展佛崖下。僧人們吹出洪亮有力的號角聲。洪亮的號角聲傳到哪里,那里就開始煨桑;煨桑這是一向藏族特有的宗教祈愿習俗,據(jù)說迎請神靈前首先要焚香凈化周圍環(huán)境,消除不凈和穢氣,而普通人生活之處隨時都有污染,是一種污垢,一種不凈。燃桑是凈化行為,每個污點、鬼、魔和穢物都會由此而排除,具有凈化環(huán)境、消除邪氣、穢氣和凈化之功效。
隨著這煙緩緩升起,幾百位身披紅色袈裟的僧人兩個一排,抬著卷成捆的綢緞佛像,從神宮中魚貫而出。他們步伐一致,像高聳的懸崖走去,好似一條紅色的巨龍。聚集在一旁的香客們立刻擠上前去,獻哈達、用額頭頂禮佛像。
當卷成長龍的緞子佛像搬上山崖時,好些喇嘛已在山崖上磕頭迎接。四位僧人樂師登上山崖,舉起嗩吶吹起樂曲,一旁的喇嘛開始在嗩吶聲中。
藏族總結篇五
尊敬的游客們,大家好!
歡迎大家來到布達拉宮!我是導游林xxx,非常高興認識大家。今天我將帶領你們游覽布達拉宮,希望我能幫助大家!在游覽之前,大家一定要記住一些注意事項:不要掉隊,不要破壞遺產(chǎn),不要亂丟紙張。
布達拉宮位于西藏自治區(qū)首府拉薩市西北郊區(qū)約兩千米處的一座小山上。在當?shù)匦叛霾貍鞣鸾痰娜嗣裥闹校@坐小山猶如觀音菩薩居住的普陀山,因而用藏語稱此為布達拉(普陀之意)。
布達拉宮重重疊疊,迂回曲折,同山體融合在一起,高高聳立,壯觀巍峨。宮墻紅白相間,宮頂金碧輝煌,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它是拉薩城的標志,也是西藏人民巨大創(chuàng)造力的象征,是西藏建筑藝術的珍貴財富,也是獨一無二的雪城高原上的人類文化遺產(chǎn)。
布達拉宮是“世界遺產(chǎn)”之一,始建于公元7世紀藏王松贊干布時期距今已有1300年的歷史。唐初,松贊干布迎娶唐朝宗室女文成公主為妻,為夸耀后世,在當時的紅山上建九層樓宮殿一千間,取名布達拉宮以居公主。據(jù)史料記載,紅山內(nèi)外圍城三重,松贊干布和文成公主宮殿之間有一道銀銅合制的橋相連。布達拉宮東門外有松贊干布的跑馬場。當由松贊干布建立的吐王朝滅之之時,布達拉宮的大部分毀于戰(zhàn)火。
布達拉宮不僅歷史悠久,關于它的民間故事也很多。幾年前,有位陌生的老人在街頭告訴一位男人,你前世沒有修足情道,落不了俗,你的根必將落入西藏布達拉宮,再次修行才能得到真愛。他不相信,他終于遇見了他的她,卻真的果如那位老人說的`,他上心了,她卻不在意,他努力了,她還是不上心。他信了,去了西藏。她后悔了,追著他去西藏,他卻已落發(fā)遁佛。她便在布達拉宮匍匐做禱告,一步一跪膝,三步一叩頭,叩得滿頭滿臉是鮮血,跟盛開的玫瑰花一樣燦爛。他終被感動,跟隨她回了塵世間。
關于布達拉宮不僅有民間故事,詩句也很多。例如:
白宮紅殿湛藍天,
蓋世高原氣萬千。
竺法漸傳三界遠,
盛音近繞佛堂前。
它的意思是:布達拉宮,在拉薩市西北,瑪布日山上。“布達拉”是觀音勝地普陀羅的梵語音譯,即佛教圣地之意。始建于公元七世紀中葉,相傳是松贊干布專為迎娶文成公主而建。殿堂房舍近萬間,有宮殿、佛殿、靈塔、經(jīng)堂、僧舍、平臺、庭院等。紅宮居中,白宮橫列東西兩翼,殿宇嵯娥,富麗輝煌,上聳藍天,氣勢磅礴,令人神往。布達拉宮是藏族古建筑藝術的代表作,也是我國著名的宮堡式建筑群,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
關于布達拉宮我就介紹到這里,大家盡情游覽游覽吧!如果哪些問題不會可以找我!祝大家玩得開心!
藏族總結篇六
婚禮,是人生禮儀中的一項大禮,長期受到個人、家庭和社會的高度重視。在過去的藏族地區(qū),婚姻禮俗等級森嚴,而且各地的程序和風俗也有所不同,這里只能就衛(wèi)藏地區(qū)一般家庭的情況介紹藏族傳統(tǒng)的婚姻禮俗。你見過藏族的婚禮嗎?以下是本站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的藏族婚禮儀式,歡迎閱讀收藏哦!
求婚
這是婚姻的最初程序。男方一旦看中某個姑娘,便求取女方屬相、年齡和生辰,到星象師處進行卜算(藏語稱“帕孜”)。若屬相相合,男方選擇吉日,帶著哈達、茶酒等禮物到女方家庭,正式求婚。
訂婚
雙方同意婚事,便選良辰吉日由雙方家庭代表及證婚人一起擬定婚約。婚約內(nèi)容多為男女雙方互敬互愛、孝敬長輩、品德應當高尚,或者有關今后財產(chǎn)繼承等事宜。
訂婚這天,男方要送給女方家中老少尊卑每人一條哈達和豐厚的禮物,女方要準備好茶酒飯等,盛情款待。雙方代表進入正廳依次入座后,主人家端上 “切瑪”敬茶酒。求婚之家獻上禮物,特別向家母送上一塊“幫典”,用來作為母親養(yǎng)育女兒之“奶錢”。之后,便把一式兩份婚約放在高腳盤內(nèi),由證人高聲朗 讀,另一證人認真核對。念畢,證人把兩家的家印當眾蓋在婚書上,然后鄭重地由女方與男方代表分別交給對方父親。接著兩家父母向證人獻哈達,表示謝意。
舉行訂婚儀式時,青年男女都不參加,只是家人出席。儀式結束后,女方家宴請賓客,歡聚一天;傍晚男方家人離開時,女方家庭向每個來客獻一哈達。
結婚前,女方家人也選擇一吉日。移交嫁妝。嫁妝多少,視經(jīng)濟情況不同而異,但其中必有小鋼菩薩一尊、經(jīng)書一冊、佛塔一個。據(jù)說文成公主人嫁西藏時,帶的就是這3件物品,所以流傳下來成為婚俗嫁妝的必備之物。結婚男方家請星相師卜算黃道吉日以確定婚期(藏語“念孜”)。舉行結婚儀式的頭一天,男方派人把一套漂亮的服裝和眼飾用綢緞包好,送到女方家中,讓新娘穿戴。
迎親
迎親這天,男方家要找一位有身份的人,帶上一隊人馬和彩箭,彩箭上有明鏡、璁玉、珠飾等,并牽上一匹顏色與女方屬相吻合且是懷孕的、打扮考究的母馬以供新娘乘騎,前往女方家迎接新娘。女方在馬隊到達之前,要舉行敬“切瑪”茶酒等告別儀式。當男方迎親隊伍進門之后,先把彩箭插在新娘背上,接著又將璁玉放在新娘頭頂,表示新娘已屬于男方家人。女方送新娘出嫁,一般帶去一位陪人,當姑娘出門時,女方家人一手拿彩箭、一手拿羊腿,站在樓上高喊: “不要把我家的福氣帶走呀!”反復多次,直到姑娘走遠。
馬隊起程,領隊的應是屬相最好的(一般都請星相師),他穿著白袍,騎著白馬,手中拿著九宮八卦圖,接著便是迎親代表,然后是娘家隨侍新娘出嫁的隨從。一路上,男方家人要侍候在路旁,向馬隊敬3次酒。如果路上遇到抬病人、倒垃圾、背空筐子的人,便認為是不吉利,婚后要請憎人念經(jīng)消災。馬隊行進期間, 隨行人員高唱“諧青”(大歌),新娘則邊行邊哭。
男方在新娘到達之前,必須裝扮大門,專為新娘下馬準備墊子。墊子是裝著青稞、麥子的口袋,鋪上五彩錦緞,面上用麥粒畫成“?”符號。家人手捧“切瑪”和青稞酒在門口迎候。傳統(tǒng)的進門儀式十分繁瑣,從下馬、進門、上樓到入廳,每次都得喝一次頌歌、獻一條哈達.新娘人廳后,坐在新郎下首,迎、送親隊伍也依次坐定,接著便開始獻“切瑪”,敬茶酒,向佛像、父母獻哈達,感謝眾人。做完這些,新郎新娘入洞房,家人開始宴請賓客,延續(xù)3天。3天中,親朋陸續(xù)送來哈達和禮物。
上述禮儀,非常繁瑣,而且過去也只是具有一定經(jīng)濟實力的家庭才能舉行。當然。當代藏族男女青年的婚姻,在禮俗方面早已是很簡便的了。藏族婚戀的最大禁忌,就是禁止近親婚配,這合人類優(yōu)生學原理。不僅堂兄姐妹之間禁婚,有姨表、姑表關系的人也禁婚。一般母系親族后裔在4代后方能通婚。在某些地區(qū),則要經(jīng)過7~9代才允許通婚。而父系后裔只要知道是同一祖先,都嚴禁通婚。
藏族總結篇七
臨洮趙氏藏族土司(趙氏譜支文研論壇)
也許只有這沉寂的殘垣廢堡才見證過這個顯赫家族的驕傲與榮光
土司制是中國古代政權中的“羈縻”現(xiàn)象,體現(xiàn)著古代王朝的民族政策。唐宋時稱“羈縻”州、縣,明清稱土司,通稱土官。
封于渭源會川鎮(zhèn)的趙土司,是一個世系綿長,功名顯赫,子孫興盛的家庭。這個家庭,千百家來人才輩出,疆場驅馳,戎馬征戰(zhàn),為朝廷效力,演繹了一幕幕悲壯的家國歷史劇,名留史冊。其事跡在宋、金、元、明、清的國史中都有記載。
根據(jù)滿如天先生《會川趙土司》一文對吐蕃族的追溯:大約一千二三百年前,吐蕃東遷而來。據(jù)說西藏王業(yè)尺贊普后裔噶一喜達吉,率部落東下放牧。先至四川若爾蓋地區(qū),后經(jīng)岷山到甘肅白龍江上游,再后來游牧于上下早格、洮河中游一帶。
唐安史之亂后,西北吐蕃大舉進入隴右,前部占據(jù)今甘肅天水一帶,戰(zhàn)火曾一度蔓延到陜西關中平原中西部。渭源趙氏的始祖能考知的是宋朝在青海、甘肅等地建立吐番政權的口角斯口羅。他是個非常出色的人物,本名欺南陵溫逋,被人稱“口角斯口羅”,藏語是佛的兒子的意思,《宋史》說他“緒出贊普”。被吐蕃人何郎業(yè)賢、聳昌廝均、李立遵、溫逋哥略等擁立為吐蕃王。初立國在郭州,后遷宗哥城。
口角斯口羅在與西夏李元昊的戰(zhàn)爭中迭出奇計,經(jīng)常獲勝。宋仁宗景右年間,李元昊入侵青海。口角斯口羅收兵鄯州(今西寧),堅壁清野。避不與戰(zhàn)。瞅準敵人暮氣漸增,怠懈無備時,帥兵奇襲,奮擊西夏兵,西夏兵潰敗,爭相逃命。那次李元昊本派人探測了黃河的深淺,做好了記號,口角斯口羅派人將記號暗中調(diào)換,顛倒了深淺標志。元昊敗軍在標有淺水的地方,爭渡逃命,恰好水深沒頂,被黃河淹死了十之八九。
口角斯口羅與宋朝保有較好的關系。向宋進貢馬匹等物。宋對他的賞賜豐厚,有一次就賜他布帛二萬多匹。有時他也對宋耍點小聰明,玩點計謀。有次他向宋廷上書,要從西北進攻西夏國。那時的西夏國是宋朝心腹之患,于是宋朝給了他厚賜。等賜物到手,他帶兵到邊界,捕殺了幾十個西夏的巡卒了事。宋派人催戰(zhàn),他虛與逶迤,猴年馬月的談計劃,決不行動。
口角斯口羅為波士頓蕃王時,特別注重與各國通商互市。《宋史》記載當時的商人皆趨鄯州貿(mào)賣,因此非常富有。
治平三年(1065年)口角斯口羅死亡,第三子董氈嗣位。
口角斯口羅共生三子,長子瞎氈、次子磨氈、三子董氈,董氈的母親喬氏很受寵,故嗣位。瞎氈、磨氈母李氏失寵,嗣位無望。
渭源趙氏祖瞎氈所領之地在龕谷(今榆中縣),與宋關系很好。受宋封澄州團練使。先其父而亡。
瞎氈有子六人,依次為木征、董谷、結吳延征、瞎吳叱、巴氈角、巴氈抹。渭源趙氏祖木征是瞎氈長子。
瞎氈失寵無勢,木征無力自立,后來由青唐部落的酋長瞎藥、雞口羅、喇嘛鹿尊等接到洮州,立為首領。觀后因受軍迫脅遷到河州(今臨夏)。熙寧七年,宋王韶經(jīng)略熙河路。采用唐代李靖滅突厥之計,先派了智圓和尚向木征勸降,答應了許多優(yōu)厚條件,卻暗自派兵襲擊。木征敗后以洮州、河州二州之地降宋,并到汴京朝見了宋神宗趙頊。
宋賜木征漢姓“趙”,名思忠,官封榮州團練使,母郢成結封“遂寧郡太夫人”,妻包氏封“咸寧君”。他的弟弟們依次賜名“趙繼忠、趙濟忠、趙紹忠、趙醇忠、趙存忠”,俱有官職。
木征有三子。長子隴拶,漢名趙懷德。次子邦辟勿下,漢名趙懷義。三子蓋口瓦,漢名趙秉義。趙秉義后來留守洮、河二州,或是渭源趙氏之祖。
木征死后,宋贈鎮(zhèn)洮軍節(jié)度使觀察留后,謚“忠武王”。
木征的長子隴拶后得奇遇。這得從他的三祖父說起,口角斯口羅當年傳位隴拶的三爺爺董氈。董氈一子早亡,傳位給養(yǎng)子阿里骨,阿里骨傳位已子瞎征。瞎征做王后,諸部落不服,起了內(nèi)亂。瞎征離開了國都宗哥城,吐蕃國無主。于是在宋哲宗元符二年(1099年)被董氈舊部以口角斯口羅嫡長曾孫的身份迎往鄯州,立為國王。受宋封河西節(jié)度使,知鄯州,封爵武威郡公。二弟懷義被封郭州團練使,知湟州。
崇寧四年(1105年)趙懷德歸居宋朝汴京,被封為感軍節(jié)度使。并依次拜過宋太保、太傅、太尉等職,爵安化郡王。
終北宋一朝,渭源趙氏祖先為吐蕃王的五人,口角斯口羅、董氈、阿骨里、瞎征、隴拶。受宋封王位有五人。封太保、太傅、太尉三個銜的有董氈、隴拶等人?!端问贰窞橹?,記載詳盡。
趙氏在金、元交替時期著名人物有巴命、趙阿哥昌二人。
巴命是木征后裔,吐蕃酋長,統(tǒng)領著一支強大的部落,其勢力范圍兼有今渭源、臨洮、漳縣、卓尼、臨潭直到迭部等地。他的先祖木征,在宋熙寧年間(公元1074年)歸順。一直受宋封。到了公元1130年,趙氏降金。巴命主要生活在金朝后期,任過熙河路節(jié)度使,迭州安撫使等職。
趙阿哥昌是巴命的兒子,生活在金蒙交替時期。公元1232年,金國中央政權在蔡州死亡。
兩年后,即公元1234年,元統(tǒng)帥闊端在鞏昌降服汪世顯。這時趙阿哥昌任金國熙河節(jié)度使,率部退守蓮花山,收集散眾,后來也投順了蒙古。歸順元朝的時間是元太宗窩闊臺六年。被蒙古封為迭州安撫使。趙阿哥昌在迭州“招撫逃亡,立城壘,課農(nóng)桑”,安輯人民,行了許多善政。一直活到八十歲,死于按撫使任上。
趙阿哥昌的兒子趙阿哥潘,是元朝有名的猛將,曾經(jīng)跟著元憲宗蒙哥伐蜀攻宋,立有奇功。蒙哥賜號“拔都”?!鞍味肌痹诿晒耪Z中是勇士的意思。他曾經(jīng)作為一路統(tǒng)帥,跟忽必烈取過大理。元憲宗蒙哥攻四川時作過蒙哥的先鋒,也曾為蒙人攻開過西安等城。蒙哥曾賜他金符,授職臨洮元帥。
趙阿哥潘喜好收購飼養(yǎng)良馬。他家常常畜有上千馬匹,每年他都要從中精選最好的良馬五匹,進獻朝廷。后來,他的子孫一直遵循這條祖?zhèn)饕?guī)矩。從未間斷的過。渭源大安鄉(xiāng)有條溝叫選馬溝,據(jù)傳說,是趙氏為朝廷選馬的地方。他與朝中重臣的關系也一直很好,忽必烈的國師八思巴來臨洮時,他熱情招待,陪侍其旁。八思巴在渭源、臨洮一住四年,渭源、臨洮修了不少密宗寺院。
在以前,據(jù)說有許多功勛世家的子孫們,在父親死后,向元朝皇帝請求謚號,元帝經(jīng)常勒勒肯肯的。而趙阿哥潘死后,卻大大方方的讓大臣們討論個好謚號,最后賜了“桓勇侯”。他在元朝的任職是臨洮元帥?!对贰分杏兴牧袀鳌?BR> 趙阿哥潘的兒子趙重喜,在元朝任過鞏昌等二十四處行軍元帥,為元帝國打過許多勝仗。入覲皇帝時,朝廷賜給金鑄虎符。直到年老解除軍職時,按理應交納虎符,元帝特旨讓其永遠佩帶收藏。他最后死于鞏昌二十四處宣慰使職任上。元朝賜褒,謚號“桓襄”,追封“鞏昌郡侯”。
趙重喜的弟弟趙如礪,因軍功被元朝授“鎮(zhèn)國將軍”,封爵“開國公”。是元代趙家封爵最高的一位。
元明之交時趙氏當家人為趙琦,他的蒙古名叫脫貼木爾。是元末名將李思齊的心腹部將,有說是李思齊養(yǎng)子。曾任過元朝榮祿大夫、陜西行省平章政事。跟著李思齊打過很多仗。李思齊當時統(tǒng)帥著陜甘勁旅,奉旨鎮(zhèn)壓朱元璋等元末農(nóng)民起義軍。卻因為爭奪權位,與元河南王擴廓貼木爾構兵征戰(zhàn),抗命爭雄,打了個不亦樂乎。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派兵北伐。李思齊棄潼關、走鳳翔、退臨洮。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四月,徐達駐兵隴西,派副將馮勝攻臨洮。李思齊留趙琦守臨洮城,自率大軍在渭源決戰(zhàn)。李思齊在渭源戰(zhàn)敗,步步敗退。趙琦為了家庭利益,背棄了李思齊,暗與明軍聯(lián)絡,從南部引明軍截斷思齊歸路。李思齊前后受敵,歸降于渭源慶坪。趙琦在關鍵時刻,以非常方式,保住家庭利益,客觀上促使了戰(zhàn)事結束。他在明代任過肅州衛(wèi)指揮使,明洪武二十六年“坐罪”死。文史學家王繼光先生考證趙琦是受蘭玉一案的牽連而被誅。
明代趙氏最顯赫人物,要數(shù)封為會川伯的趙安。
趙安是趙琦的堂房弟弟,受了趙琦牽累,被“謫戍甘州”。他在明永樂年間,向永樂皇帝進獻許多馬匹,得了臨洮“百戶”的職務。此后積極進取,為明朝做了許多要事。獲得明王朝的充分信賴和任用。
他的主要勞績是多次出使西藏。第一次是永樂四年。為朝廷與西藏地區(qū)的聯(lián)系,社會的穩(wěn)定,做了卓著貢獻。另外他又是朝廷在西北邊防的著名良將。與王驥、任禮、蔣貴等人,頡頏齊名。成為邊防柱石,同瓦制、韃靼等蒙古部落長期作戰(zhàn),以“勇敢有將略”而稱著,積功甚多。
由于趙安為明王朝立下無數(shù)汗馬功勞。有明英宗正統(tǒng)五年,被封“會川伯”爵位。趙安在《明史》中有傳記,封爵事在《明史〃功臣表》記載。明英宗年號“正統(tǒng)”共十四年。在此十四年中,除了承襲先輩爵位的幾位“侯”外。因功封爵,最高的爵位是“伯爵”,一共封了十位。也就是說,當年的趙安,屬于明王朝“正統(tǒng)”十四年中封爵最高的十人之一。從個人立功看,應是最拔尖的人物之一。在冊封的同時,還被賜予“免死鐵券”。這在當時是一種殊榮與特權。
趙安是一位極其堅毅的人,從明洪武二十六年(1 393年)謫甘州,到明正統(tǒng)五年(1 441年)封伯爵,其間經(jīng)歷了四十九年。他忍辱負重,不悲觀,不厭世,積極向上,尋找良機,報效朝廷,經(jīng)漫長的磨練,終于脫穎而出。完成了他的罪人到功臣的蛻變過程。
趙安中興,他的后代世襲臨洮衛(wèi)指揮使之職,成了明清兩朝數(shù)豐提間雄據(jù)隴右的土司世家,又是眾土司的“九土之王”,也有說“五土之首”的大土司。權勢顯赫。世系錦長。其土司聯(lián)位世襲有十八代二十一人。趙氏子孫功績大多以武功稱,官秩多在二品、三品之間。為西北地區(qū)的穩(wěn)定,曾有諸多貢獻。
趙氏土司,從明代算起,共歷明、清、民國五百五十七年之久。往前推溯,從木征歸宋算,約有九百多年。從口角斯口羅稱王建吐蕃國,及其子孫占有隴右臨洮、渭源諸地,做為部落首領算,大約有一千余年。歸宋以來,所封爵位有王、公、侯、伯等。如此綿長旺發(fā)達的世家體系在中國歷史上也是為數(shù)不多的。
明趙安免死鐵券銘文
藏族總結篇八
我總是想讓自己跳出最優(yōu)美的舞蹈,可總是辦不到。
我決心要發(fā)明一種讓人從不會跳舞到會跳舞的裙子。
這種裙子是透明的,需要戴上一種特殊的眼鏡才能看見。
當你穿上它時,就會感覺有一種力量使你轉起來,轉啊轉,你就會覺得自己好像在跳舞了。你想知道怎樣才能使自己明白有沒有會跳舞了呢?你只需要看裙子就可以了,當你越跳越感覺自己會跳舞時,裙子就會一層一層變亮,一層一層變得跟平常一樣的裙子。
我非常非常喜歡這條裙子,因為這條裙子能使你成為芭蕾舞演員,能使你成為舞蹈家,能使你成為舞王。當我穿上這條裙子時,只要我想跳什么舞,裙子就會立馬有一股力量使你跳出這種舞來。此時,我頓時成為眾人注目的焦點,看著彩帶飄落,聽著觀眾們的掌聲,別提有多棒了!
這條裙子這么厲害,所以,我稱它為“舞王裙”。它就像舞者中的王者那樣厲害!
藏族總結篇一
藏族是居住在我國西部的少數(shù)民族之一,有著許多獨特的風俗和習慣。
相信”酥油茶”這個名字大家應該并不陌生吧,它是藏族人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飲品,可是您了解隱含在”酥油茶”中的藏族文化嗎?接下來,讓我介紹介紹吧!
”酥油茶”是藏族人民待客,禮儀,祭祀等活動當中所不可缺少的用品。比如說,剛進藏區(qū)的漢族干部,首先就要學會喝酥油茶。
顧名思義,酥油茶是由酥油,茶,食鹽制成的。酥油是藏族人民從牛奶,羊奶中提煉出來的一種奶油。提取酥油的方法很簡單:把鮮奶加熱,涼冷之后用一個圓盤用力撞擊鮮奶,直到奶和油分離開來,這個過程就叫做“打酥油”,打完之后,有就會浮出來,把油乘到盤子里,冷卻之后就是酥油了。
酥油茶不僅原料加工非常特別,而且喝酥油茶的時候也有一套規(guī)矩:有客人來訪的時候,等客人坐好,主人取出茶碗端放在客人面前,拿起茶壺,輕輕地將茶壺搖晃兩下,主要是要把茶壺里的酥油茶搖勻,這樣風味更佳,然后恭敬地把酥油茶斟滿,以表示禮貌和對客人的尊敬。客人喝茶也有需要注意的地方,喝的時候不能太急,不能一口喝干,否則會被視為沒禮貌;也不能發(fā)出聲響,如果自己已經(jīng)不想再喝了,就把茶碗擺著不要動,等告別時再一飲而盡,這樣才符合當?shù)氐娘嫴枇曀?。酥油茶的文化?nèi)涵非常豐富,而且有營養(yǎng),喝完能讓人生津止渴。
藏族是一個風俗奇特的民族,從酥油茶文化上,就可見一斑。
藏族總結篇二
(1)農(nóng)區(qū):主要的食品是青稞、小麥、玉米、土豆和其他雜糧;飲用酥油茶、青稞酒。一般為一日三餐,農(nóng)忙時為四至五餐。
(2)牧區(qū):奶類、肉類和糌粑是牧民主要食品。面粉、大米只是偶爾吃一點兒,蔬菜和水果就更少了。牧民們最喜歡吃的莫過于“手抓肉”,主要飲料為奶茶,飯后多飲酸奶。基本為一日三餐。牧區(qū)很少產(chǎn)酒,故所飲白酒主要從外地購來。
(3)城區(qū):居民除食用糌粑、酥油外,還常吃大米、白面及蔬菜。
2、藏民的用餐禮儀
(1)根據(jù)人的不同身份、地位進行獻食進餐。
(2)無論是大的宴會還是小家宴,都要有吉祥、和諧的氣氛。
(3)入席時,年長者、尊貴的客人入上座,年幼者則會受到特殊照顧。一般長者、貴客先動手食用,其次才是家人及年輕人。
(4)席上大家需要互相敬酒、敬茶。
(5)吃飯時不能嚼出聲音。
(6)在端飯、敬茶、斟酒、敬酒時要用雙手捧給對方。
(7)吃肉遞刀時不能將刀刃對準客人。
(8)不用有裂縫、破口的碗、杯、碟、勺。
3、藏民的飲茶禮儀
(1)飲茶講究先長后幼、先賓后主。
(2)客人不能只飲一杯茶。
(3)飲茶時不能太急、太快,不能一飲到底,要先輕輕地吹開茶上的浮油,分飲數(shù)次。
(4)飲茶不能發(fā)出“呼呼”的聲響。
(5)飲完茶后,碗底要留一點兒茶,表示禮貌。
4、飲酒的禮儀
藏族飲酒的禮儀和習俗極為豐富。每釀新酒,必先以“酒新”敬神,然后依循“長幼有序”的古訓首先向家中的長才敬酒,其后家人才能暢飲。在節(jié)日婚慶或眾多人聚會場合,飲酒一般是先向德高望重的長者敬獻,然后按順時外方向依次敬酒。敬酒者一般應用雙手捧酒杯舉過頭頂,敬獻給受酒者,特別對長者更是如此。而受酒者先雙手接過酒杯,然后用左手托住,再用右手的無名指輕輕地蘸上杯中的酒,向空中彈一下,如此反復三次,有的人口中還要輕聲念出“扎西德勒平松措……”等吉樣的祝詞,然后再飲。彈酒三次是對天、地、神的敬奉和對佛法僧三寶的祈祝。
接受敬酒的人,不能一飲而盡,要遵循 “三口一杯”制。在彈酒敬神后,受酒者應先飲一口,敬酒者續(xù)滿酒杯,受酒者第三次飲一口斟滿后將杯中酒一飲而盡。要滴酒不剩者,才是有誠意。
在藏區(qū),有酒就有歌。如果敬酒的人在敬酒時不唱歌,被敬的人可以受酒者可以拒絕飲用。所謂酒歌不分離,主賓雙方都想讓對方多喝酒,或是多唱酒歌。
5、藏族節(jié)日與飲食禁忌
大部分藏族群眾信仰佛教。藏傳佛教認為藏歷每月8日、15日、30日為吉祥日。每逢吉日或重大宗教節(jié)日時,許多人在飲食方面不沾血吃葷,而專做素食。在飲食禁忌方面,不吃馬、驢、狗肉等。很多人也不吃魚、豬、雞蛋。
部分城鎮(zhèn)居民(大多為青年)會少量食用魚、蝦、蛇、鱔以及海鮮類食品,但是廣大農(nóng)區(qū)和特區(qū)的群眾一般不食。即使是吃牛羊肉,也不能吃當天宰殺的鮮肉,必須要過一天才食。因為當天宰殺的肉稱為“寧夏”,人們認為牲畜雖已宰殺,但其靈魂尚存,必須過一天后靈魂才會離開軀體。對鳥類、山雞藏族絕對不捕食,對于象 “拉恰貢姆”這樣的雪山雞藏族人視之為神鳥,忌諱捕獵。
此外,飲食禁忌和地域也有很大關系。衛(wèi)藏地區(qū)的部分城鎮(zhèn)居民會食用魚肉,藏東地區(qū)卻認為魚、蛙這些水生動物是龍神的寵物,若傷害或觸摸會染上疾病。所以去藏東的朋友,絕對不能在當?shù)厥秤敏~類,也不要觸摸蛇、蛙等動物。
藏族人對吃大蒜也有禁忌。一些信仰虔誠的群眾幾乎不食蒜,對于食用蒜的人來說,如果要去轉經(jīng)拜佛朝拜神圣之地就絕對不能吃蒜,忌諱食蒜后的臭氣玷污和熏臟了圣潔之地。
而藏族對火灶有神圣的敬畏之情,認為火塘中有灶神。不能跨越火灶,不能往火灶里吐痰、在灶中燒骨頭、皮毛等物?;鹛烈欢ㄒ3指蓛簦荒軐⒉粷嵉臇|西放在火灶旁,坐在灶邊時,不得把腳擱到灶上,清掃垃圾不能將垃圾投入火灶內(nèi)燒,也忌諱直接在火上烤肉。
五、西藏特色飲食
藏族總結篇三
關于舞蹈的串詞
關于舞蹈的串詞
:秋風颯爽,伴著歲月的步伐,漸行漸遠
:銀裝素裹,合著時代的節(jié)拍,姍姍而來。
:今天,是舞蹈讓我們相聚在一起
:今天,是共同的暢想讓我們手拉手來到這里;
:今天,是夢想讓我們的心碰撞在一起
:今天,是我們用青春的朝氣將激情的火焰點燃的時刻。
,我想告訴您,媽媽,天亮了?,F(xiàn)在請欣賞高二幼一《天亮了》表演
一場舞蹈晚會的串詞
男:哎呀呀,真是鑼鼓喧天鞭炮齊鳴紅旗招展人山人海埃那你給我以及各位同學介紹一下今天各位嘉賓的來頭吧!
女:你站穩(wěn)了。他們是**********(帶頭鼓掌)
藏族總結篇四
幾年前,我隨媽媽去西藏旅游。正好,趕上了西藏的一個特殊而又熱鬧的節(jié)日——雪頓節(jié)。
每年每年藏歷六月底七月初,是西藏傳統(tǒng)的雪頓節(jié)。雪頓節(jié)按藏語解釋就是吃酸奶x的節(jié)日,因此又叫“酸奶節(jié)”。我中不禁起了疑惑問媽媽,這雪頓節(jié)是怎么來的呢?我媽媽微微一笑,給我講了雪頓節(jié)的由來。雪頓節(jié)起源于公元11世紀中葉,那時雪頓節(jié)是一種純宗教活動。民間相傳,佛教的戒律有三百多條,最忌諱的是殺生害命。由于夏季天氣變暖,草木滋長,百蟲驚蟄,萬物復蘇,其間僧人外出活動難免踩殺生命,有違“不殺生”之戒律。因此,格魯派的戒律中規(guī)定藏歷四月至六月期間,喇嘛們只能在寺院待著,關門靜靜地修煉,稱為“雅勒”,意即“夏日安居”,直到六月底方可開禁。待到解制開禁之日,僧人紛紛出寺下山,世俗老百姓為了犒勞僧人,備釀酸奶,為他們舉行郊游野宴,并在歡慶會上表演藏戲。這就是雪頓節(jié)的由來。
在雪頓節(jié)那天,火紅的一抹朝霞從東方飄出時,一副巨大無比的緞制釋迦摩尼佛像將掛在高高的懸崖上。
太陽還未升起,天上一片淺青色。數(shù)以萬計的佛教信徒們聚集在展佛崖下。僧人們吹出洪亮有力的號角聲。洪亮的號角聲傳到哪里,那里就開始煨桑;煨桑這是一向藏族特有的宗教祈愿習俗,據(jù)說迎請神靈前首先要焚香凈化周圍環(huán)境,消除不凈和穢氣,而普通人生活之處隨時都有污染,是一種污垢,一種不凈。燃桑是凈化行為,每個污點、鬼、魔和穢物都會由此而排除,具有凈化環(huán)境、消除邪氣、穢氣和凈化之功效。
隨著這煙緩緩升起,幾百位身披紅色袈裟的僧人兩個一排,抬著卷成捆的綢緞佛像,從神宮中魚貫而出。他們步伐一致,像高聳的懸崖走去,好似一條紅色的巨龍。聚集在一旁的香客們立刻擠上前去,獻哈達、用額頭頂禮佛像。
當卷成長龍的緞子佛像搬上山崖時,好些喇嘛已在山崖上磕頭迎接。四位僧人樂師登上山崖,舉起嗩吶吹起樂曲,一旁的喇嘛開始在嗩吶聲中。
藏族總結篇五
尊敬的游客們,大家好!
歡迎大家來到布達拉宮!我是導游林xxx,非常高興認識大家。今天我將帶領你們游覽布達拉宮,希望我能幫助大家!在游覽之前,大家一定要記住一些注意事項:不要掉隊,不要破壞遺產(chǎn),不要亂丟紙張。
布達拉宮位于西藏自治區(qū)首府拉薩市西北郊區(qū)約兩千米處的一座小山上。在當?shù)匦叛霾貍鞣鸾痰娜嗣裥闹校@坐小山猶如觀音菩薩居住的普陀山,因而用藏語稱此為布達拉(普陀之意)。
布達拉宮重重疊疊,迂回曲折,同山體融合在一起,高高聳立,壯觀巍峨。宮墻紅白相間,宮頂金碧輝煌,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它是拉薩城的標志,也是西藏人民巨大創(chuàng)造力的象征,是西藏建筑藝術的珍貴財富,也是獨一無二的雪城高原上的人類文化遺產(chǎn)。
布達拉宮是“世界遺產(chǎn)”之一,始建于公元7世紀藏王松贊干布時期距今已有1300年的歷史。唐初,松贊干布迎娶唐朝宗室女文成公主為妻,為夸耀后世,在當時的紅山上建九層樓宮殿一千間,取名布達拉宮以居公主。據(jù)史料記載,紅山內(nèi)外圍城三重,松贊干布和文成公主宮殿之間有一道銀銅合制的橋相連。布達拉宮東門外有松贊干布的跑馬場。當由松贊干布建立的吐王朝滅之之時,布達拉宮的大部分毀于戰(zhàn)火。
布達拉宮不僅歷史悠久,關于它的民間故事也很多。幾年前,有位陌生的老人在街頭告訴一位男人,你前世沒有修足情道,落不了俗,你的根必將落入西藏布達拉宮,再次修行才能得到真愛。他不相信,他終于遇見了他的她,卻真的果如那位老人說的`,他上心了,她卻不在意,他努力了,她還是不上心。他信了,去了西藏。她后悔了,追著他去西藏,他卻已落發(fā)遁佛。她便在布達拉宮匍匐做禱告,一步一跪膝,三步一叩頭,叩得滿頭滿臉是鮮血,跟盛開的玫瑰花一樣燦爛。他終被感動,跟隨她回了塵世間。
關于布達拉宮不僅有民間故事,詩句也很多。例如:
白宮紅殿湛藍天,
蓋世高原氣萬千。
竺法漸傳三界遠,
盛音近繞佛堂前。
它的意思是:布達拉宮,在拉薩市西北,瑪布日山上。“布達拉”是觀音勝地普陀羅的梵語音譯,即佛教圣地之意。始建于公元七世紀中葉,相傳是松贊干布專為迎娶文成公主而建。殿堂房舍近萬間,有宮殿、佛殿、靈塔、經(jīng)堂、僧舍、平臺、庭院等。紅宮居中,白宮橫列東西兩翼,殿宇嵯娥,富麗輝煌,上聳藍天,氣勢磅礴,令人神往。布達拉宮是藏族古建筑藝術的代表作,也是我國著名的宮堡式建筑群,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
關于布達拉宮我就介紹到這里,大家盡情游覽游覽吧!如果哪些問題不會可以找我!祝大家玩得開心!
藏族總結篇六
婚禮,是人生禮儀中的一項大禮,長期受到個人、家庭和社會的高度重視。在過去的藏族地區(qū),婚姻禮俗等級森嚴,而且各地的程序和風俗也有所不同,這里只能就衛(wèi)藏地區(qū)一般家庭的情況介紹藏族傳統(tǒng)的婚姻禮俗。你見過藏族的婚禮嗎?以下是本站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的藏族婚禮儀式,歡迎閱讀收藏哦!
求婚
這是婚姻的最初程序。男方一旦看中某個姑娘,便求取女方屬相、年齡和生辰,到星象師處進行卜算(藏語稱“帕孜”)。若屬相相合,男方選擇吉日,帶著哈達、茶酒等禮物到女方家庭,正式求婚。
訂婚
雙方同意婚事,便選良辰吉日由雙方家庭代表及證婚人一起擬定婚約。婚約內(nèi)容多為男女雙方互敬互愛、孝敬長輩、品德應當高尚,或者有關今后財產(chǎn)繼承等事宜。
訂婚這天,男方要送給女方家中老少尊卑每人一條哈達和豐厚的禮物,女方要準備好茶酒飯等,盛情款待。雙方代表進入正廳依次入座后,主人家端上 “切瑪”敬茶酒。求婚之家獻上禮物,特別向家母送上一塊“幫典”,用來作為母親養(yǎng)育女兒之“奶錢”。之后,便把一式兩份婚約放在高腳盤內(nèi),由證人高聲朗 讀,另一證人認真核對。念畢,證人把兩家的家印當眾蓋在婚書上,然后鄭重地由女方與男方代表分別交給對方父親。接著兩家父母向證人獻哈達,表示謝意。
舉行訂婚儀式時,青年男女都不參加,只是家人出席。儀式結束后,女方家宴請賓客,歡聚一天;傍晚男方家人離開時,女方家庭向每個來客獻一哈達。
結婚前,女方家人也選擇一吉日。移交嫁妝。嫁妝多少,視經(jīng)濟情況不同而異,但其中必有小鋼菩薩一尊、經(jīng)書一冊、佛塔一個。據(jù)說文成公主人嫁西藏時,帶的就是這3件物品,所以流傳下來成為婚俗嫁妝的必備之物。結婚男方家請星相師卜算黃道吉日以確定婚期(藏語“念孜”)。舉行結婚儀式的頭一天,男方派人把一套漂亮的服裝和眼飾用綢緞包好,送到女方家中,讓新娘穿戴。
迎親
迎親這天,男方家要找一位有身份的人,帶上一隊人馬和彩箭,彩箭上有明鏡、璁玉、珠飾等,并牽上一匹顏色與女方屬相吻合且是懷孕的、打扮考究的母馬以供新娘乘騎,前往女方家迎接新娘。女方在馬隊到達之前,要舉行敬“切瑪”茶酒等告別儀式。當男方迎親隊伍進門之后,先把彩箭插在新娘背上,接著又將璁玉放在新娘頭頂,表示新娘已屬于男方家人。女方送新娘出嫁,一般帶去一位陪人,當姑娘出門時,女方家人一手拿彩箭、一手拿羊腿,站在樓上高喊: “不要把我家的福氣帶走呀!”反復多次,直到姑娘走遠。
馬隊起程,領隊的應是屬相最好的(一般都請星相師),他穿著白袍,騎著白馬,手中拿著九宮八卦圖,接著便是迎親代表,然后是娘家隨侍新娘出嫁的隨從。一路上,男方家人要侍候在路旁,向馬隊敬3次酒。如果路上遇到抬病人、倒垃圾、背空筐子的人,便認為是不吉利,婚后要請憎人念經(jīng)消災。馬隊行進期間, 隨行人員高唱“諧青”(大歌),新娘則邊行邊哭。
男方在新娘到達之前,必須裝扮大門,專為新娘下馬準備墊子。墊子是裝著青稞、麥子的口袋,鋪上五彩錦緞,面上用麥粒畫成“?”符號。家人手捧“切瑪”和青稞酒在門口迎候。傳統(tǒng)的進門儀式十分繁瑣,從下馬、進門、上樓到入廳,每次都得喝一次頌歌、獻一條哈達.新娘人廳后,坐在新郎下首,迎、送親隊伍也依次坐定,接著便開始獻“切瑪”,敬茶酒,向佛像、父母獻哈達,感謝眾人。做完這些,新郎新娘入洞房,家人開始宴請賓客,延續(xù)3天。3天中,親朋陸續(xù)送來哈達和禮物。
上述禮儀,非常繁瑣,而且過去也只是具有一定經(jīng)濟實力的家庭才能舉行。當然。當代藏族男女青年的婚姻,在禮俗方面早已是很簡便的了。藏族婚戀的最大禁忌,就是禁止近親婚配,這合人類優(yōu)生學原理。不僅堂兄姐妹之間禁婚,有姨表、姑表關系的人也禁婚。一般母系親族后裔在4代后方能通婚。在某些地區(qū),則要經(jīng)過7~9代才允許通婚。而父系后裔只要知道是同一祖先,都嚴禁通婚。
藏族總結篇七
臨洮趙氏藏族土司(趙氏譜支文研論壇)
也許只有這沉寂的殘垣廢堡才見證過這個顯赫家族的驕傲與榮光
土司制是中國古代政權中的“羈縻”現(xiàn)象,體現(xiàn)著古代王朝的民族政策。唐宋時稱“羈縻”州、縣,明清稱土司,通稱土官。
封于渭源會川鎮(zhèn)的趙土司,是一個世系綿長,功名顯赫,子孫興盛的家庭。這個家庭,千百家來人才輩出,疆場驅馳,戎馬征戰(zhàn),為朝廷效力,演繹了一幕幕悲壯的家國歷史劇,名留史冊。其事跡在宋、金、元、明、清的國史中都有記載。
根據(jù)滿如天先生《會川趙土司》一文對吐蕃族的追溯:大約一千二三百年前,吐蕃東遷而來。據(jù)說西藏王業(yè)尺贊普后裔噶一喜達吉,率部落東下放牧。先至四川若爾蓋地區(qū),后經(jīng)岷山到甘肅白龍江上游,再后來游牧于上下早格、洮河中游一帶。
唐安史之亂后,西北吐蕃大舉進入隴右,前部占據(jù)今甘肅天水一帶,戰(zhàn)火曾一度蔓延到陜西關中平原中西部。渭源趙氏的始祖能考知的是宋朝在青海、甘肅等地建立吐番政權的口角斯口羅。他是個非常出色的人物,本名欺南陵溫逋,被人稱“口角斯口羅”,藏語是佛的兒子的意思,《宋史》說他“緒出贊普”。被吐蕃人何郎業(yè)賢、聳昌廝均、李立遵、溫逋哥略等擁立為吐蕃王。初立國在郭州,后遷宗哥城。
口角斯口羅在與西夏李元昊的戰(zhàn)爭中迭出奇計,經(jīng)常獲勝。宋仁宗景右年間,李元昊入侵青海。口角斯口羅收兵鄯州(今西寧),堅壁清野。避不與戰(zhàn)。瞅準敵人暮氣漸增,怠懈無備時,帥兵奇襲,奮擊西夏兵,西夏兵潰敗,爭相逃命。那次李元昊本派人探測了黃河的深淺,做好了記號,口角斯口羅派人將記號暗中調(diào)換,顛倒了深淺標志。元昊敗軍在標有淺水的地方,爭渡逃命,恰好水深沒頂,被黃河淹死了十之八九。
口角斯口羅與宋朝保有較好的關系。向宋進貢馬匹等物。宋對他的賞賜豐厚,有一次就賜他布帛二萬多匹。有時他也對宋耍點小聰明,玩點計謀。有次他向宋廷上書,要從西北進攻西夏國。那時的西夏國是宋朝心腹之患,于是宋朝給了他厚賜。等賜物到手,他帶兵到邊界,捕殺了幾十個西夏的巡卒了事。宋派人催戰(zhàn),他虛與逶迤,猴年馬月的談計劃,決不行動。
口角斯口羅為波士頓蕃王時,特別注重與各國通商互市。《宋史》記載當時的商人皆趨鄯州貿(mào)賣,因此非常富有。
治平三年(1065年)口角斯口羅死亡,第三子董氈嗣位。
口角斯口羅共生三子,長子瞎氈、次子磨氈、三子董氈,董氈的母親喬氏很受寵,故嗣位。瞎氈、磨氈母李氏失寵,嗣位無望。
渭源趙氏祖瞎氈所領之地在龕谷(今榆中縣),與宋關系很好。受宋封澄州團練使。先其父而亡。
瞎氈有子六人,依次為木征、董谷、結吳延征、瞎吳叱、巴氈角、巴氈抹。渭源趙氏祖木征是瞎氈長子。
瞎氈失寵無勢,木征無力自立,后來由青唐部落的酋長瞎藥、雞口羅、喇嘛鹿尊等接到洮州,立為首領。觀后因受軍迫脅遷到河州(今臨夏)。熙寧七年,宋王韶經(jīng)略熙河路。采用唐代李靖滅突厥之計,先派了智圓和尚向木征勸降,答應了許多優(yōu)厚條件,卻暗自派兵襲擊。木征敗后以洮州、河州二州之地降宋,并到汴京朝見了宋神宗趙頊。
宋賜木征漢姓“趙”,名思忠,官封榮州團練使,母郢成結封“遂寧郡太夫人”,妻包氏封“咸寧君”。他的弟弟們依次賜名“趙繼忠、趙濟忠、趙紹忠、趙醇忠、趙存忠”,俱有官職。
木征有三子。長子隴拶,漢名趙懷德。次子邦辟勿下,漢名趙懷義。三子蓋口瓦,漢名趙秉義。趙秉義后來留守洮、河二州,或是渭源趙氏之祖。
木征死后,宋贈鎮(zhèn)洮軍節(jié)度使觀察留后,謚“忠武王”。
木征的長子隴拶后得奇遇。這得從他的三祖父說起,口角斯口羅當年傳位隴拶的三爺爺董氈。董氈一子早亡,傳位給養(yǎng)子阿里骨,阿里骨傳位已子瞎征。瞎征做王后,諸部落不服,起了內(nèi)亂。瞎征離開了國都宗哥城,吐蕃國無主。于是在宋哲宗元符二年(1099年)被董氈舊部以口角斯口羅嫡長曾孫的身份迎往鄯州,立為國王。受宋封河西節(jié)度使,知鄯州,封爵武威郡公。二弟懷義被封郭州團練使,知湟州。
崇寧四年(1105年)趙懷德歸居宋朝汴京,被封為感軍節(jié)度使。并依次拜過宋太保、太傅、太尉等職,爵安化郡王。
終北宋一朝,渭源趙氏祖先為吐蕃王的五人,口角斯口羅、董氈、阿骨里、瞎征、隴拶。受宋封王位有五人。封太保、太傅、太尉三個銜的有董氈、隴拶等人?!端问贰窞橹?,記載詳盡。
趙氏在金、元交替時期著名人物有巴命、趙阿哥昌二人。
巴命是木征后裔,吐蕃酋長,統(tǒng)領著一支強大的部落,其勢力范圍兼有今渭源、臨洮、漳縣、卓尼、臨潭直到迭部等地。他的先祖木征,在宋熙寧年間(公元1074年)歸順。一直受宋封。到了公元1130年,趙氏降金。巴命主要生活在金朝后期,任過熙河路節(jié)度使,迭州安撫使等職。
趙阿哥昌是巴命的兒子,生活在金蒙交替時期。公元1232年,金國中央政權在蔡州死亡。
兩年后,即公元1234年,元統(tǒng)帥闊端在鞏昌降服汪世顯。這時趙阿哥昌任金國熙河節(jié)度使,率部退守蓮花山,收集散眾,后來也投順了蒙古。歸順元朝的時間是元太宗窩闊臺六年。被蒙古封為迭州安撫使。趙阿哥昌在迭州“招撫逃亡,立城壘,課農(nóng)桑”,安輯人民,行了許多善政。一直活到八十歲,死于按撫使任上。
趙阿哥昌的兒子趙阿哥潘,是元朝有名的猛將,曾經(jīng)跟著元憲宗蒙哥伐蜀攻宋,立有奇功。蒙哥賜號“拔都”?!鞍味肌痹诿晒耪Z中是勇士的意思。他曾經(jīng)作為一路統(tǒng)帥,跟忽必烈取過大理。元憲宗蒙哥攻四川時作過蒙哥的先鋒,也曾為蒙人攻開過西安等城。蒙哥曾賜他金符,授職臨洮元帥。
趙阿哥潘喜好收購飼養(yǎng)良馬。他家常常畜有上千馬匹,每年他都要從中精選最好的良馬五匹,進獻朝廷。后來,他的子孫一直遵循這條祖?zhèn)饕?guī)矩。從未間斷的過。渭源大安鄉(xiāng)有條溝叫選馬溝,據(jù)傳說,是趙氏為朝廷選馬的地方。他與朝中重臣的關系也一直很好,忽必烈的國師八思巴來臨洮時,他熱情招待,陪侍其旁。八思巴在渭源、臨洮一住四年,渭源、臨洮修了不少密宗寺院。
在以前,據(jù)說有許多功勛世家的子孫們,在父親死后,向元朝皇帝請求謚號,元帝經(jīng)常勒勒肯肯的。而趙阿哥潘死后,卻大大方方的讓大臣們討論個好謚號,最后賜了“桓勇侯”。他在元朝的任職是臨洮元帥?!对贰分杏兴牧袀鳌?BR> 趙阿哥潘的兒子趙重喜,在元朝任過鞏昌等二十四處行軍元帥,為元帝國打過許多勝仗。入覲皇帝時,朝廷賜給金鑄虎符。直到年老解除軍職時,按理應交納虎符,元帝特旨讓其永遠佩帶收藏。他最后死于鞏昌二十四處宣慰使職任上。元朝賜褒,謚號“桓襄”,追封“鞏昌郡侯”。
趙重喜的弟弟趙如礪,因軍功被元朝授“鎮(zhèn)國將軍”,封爵“開國公”。是元代趙家封爵最高的一位。
元明之交時趙氏當家人為趙琦,他的蒙古名叫脫貼木爾。是元末名將李思齊的心腹部將,有說是李思齊養(yǎng)子。曾任過元朝榮祿大夫、陜西行省平章政事。跟著李思齊打過很多仗。李思齊當時統(tǒng)帥著陜甘勁旅,奉旨鎮(zhèn)壓朱元璋等元末農(nóng)民起義軍。卻因為爭奪權位,與元河南王擴廓貼木爾構兵征戰(zhàn),抗命爭雄,打了個不亦樂乎。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派兵北伐。李思齊棄潼關、走鳳翔、退臨洮。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四月,徐達駐兵隴西,派副將馮勝攻臨洮。李思齊留趙琦守臨洮城,自率大軍在渭源決戰(zhàn)。李思齊在渭源戰(zhàn)敗,步步敗退。趙琦為了家庭利益,背棄了李思齊,暗與明軍聯(lián)絡,從南部引明軍截斷思齊歸路。李思齊前后受敵,歸降于渭源慶坪。趙琦在關鍵時刻,以非常方式,保住家庭利益,客觀上促使了戰(zhàn)事結束。他在明代任過肅州衛(wèi)指揮使,明洪武二十六年“坐罪”死。文史學家王繼光先生考證趙琦是受蘭玉一案的牽連而被誅。
明代趙氏最顯赫人物,要數(shù)封為會川伯的趙安。
趙安是趙琦的堂房弟弟,受了趙琦牽累,被“謫戍甘州”。他在明永樂年間,向永樂皇帝進獻許多馬匹,得了臨洮“百戶”的職務。此后積極進取,為明朝做了許多要事。獲得明王朝的充分信賴和任用。
他的主要勞績是多次出使西藏。第一次是永樂四年。為朝廷與西藏地區(qū)的聯(lián)系,社會的穩(wěn)定,做了卓著貢獻。另外他又是朝廷在西北邊防的著名良將。與王驥、任禮、蔣貴等人,頡頏齊名。成為邊防柱石,同瓦制、韃靼等蒙古部落長期作戰(zhàn),以“勇敢有將略”而稱著,積功甚多。
由于趙安為明王朝立下無數(shù)汗馬功勞。有明英宗正統(tǒng)五年,被封“會川伯”爵位。趙安在《明史》中有傳記,封爵事在《明史〃功臣表》記載。明英宗年號“正統(tǒng)”共十四年。在此十四年中,除了承襲先輩爵位的幾位“侯”外。因功封爵,最高的爵位是“伯爵”,一共封了十位。也就是說,當年的趙安,屬于明王朝“正統(tǒng)”十四年中封爵最高的十人之一。從個人立功看,應是最拔尖的人物之一。在冊封的同時,還被賜予“免死鐵券”。這在當時是一種殊榮與特權。
趙安是一位極其堅毅的人,從明洪武二十六年(1 393年)謫甘州,到明正統(tǒng)五年(1 441年)封伯爵,其間經(jīng)歷了四十九年。他忍辱負重,不悲觀,不厭世,積極向上,尋找良機,報效朝廷,經(jīng)漫長的磨練,終于脫穎而出。完成了他的罪人到功臣的蛻變過程。
趙安中興,他的后代世襲臨洮衛(wèi)指揮使之職,成了明清兩朝數(shù)豐提間雄據(jù)隴右的土司世家,又是眾土司的“九土之王”,也有說“五土之首”的大土司。權勢顯赫。世系錦長。其土司聯(lián)位世襲有十八代二十一人。趙氏子孫功績大多以武功稱,官秩多在二品、三品之間。為西北地區(qū)的穩(wěn)定,曾有諸多貢獻。
趙氏土司,從明代算起,共歷明、清、民國五百五十七年之久。往前推溯,從木征歸宋算,約有九百多年。從口角斯口羅稱王建吐蕃國,及其子孫占有隴右臨洮、渭源諸地,做為部落首領算,大約有一千余年。歸宋以來,所封爵位有王、公、侯、伯等。如此綿長旺發(fā)達的世家體系在中國歷史上也是為數(shù)不多的。
明趙安免死鐵券銘文
藏族總結篇八
我總是想讓自己跳出最優(yōu)美的舞蹈,可總是辦不到。
我決心要發(fā)明一種讓人從不會跳舞到會跳舞的裙子。
這種裙子是透明的,需要戴上一種特殊的眼鏡才能看見。
當你穿上它時,就會感覺有一種力量使你轉起來,轉啊轉,你就會覺得自己好像在跳舞了。你想知道怎樣才能使自己明白有沒有會跳舞了呢?你只需要看裙子就可以了,當你越跳越感覺自己會跳舞時,裙子就會一層一層變亮,一層一層變得跟平常一樣的裙子。
我非常非常喜歡這條裙子,因為這條裙子能使你成為芭蕾舞演員,能使你成為舞蹈家,能使你成為舞王。當我穿上這條裙子時,只要我想跳什么舞,裙子就會立馬有一股力量使你跳出這種舞來。此時,我頓時成為眾人注目的焦點,看著彩帶飄落,聽著觀眾們的掌聲,別提有多棒了!
這條裙子這么厲害,所以,我稱它為“舞王裙”。它就像舞者中的王者那樣厲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