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jié)古詩詞:黃庭堅《謝張仲謀端午送巧作》原文翻譯及賞析

字號:

端午節(jié)起源于中國,是古代百越地區(qū)(即今江蘇南部沿著東南沿海的上海、浙江、福建、廣東、海南、廣西及越南北部一帶)崇拜龍圖騰的部族舉行圖騰祭祀的節(jié)日,該地區(qū)在端午日有以龍舟競渡形式舉行部族圖騰祭祀的習俗。戰(zhàn)國時期的楚國(今湖北)詩人屈原在該日抱石跳汨羅江自盡,統(tǒng)治者為樹立忠君愛國標簽將端午作為紀念屈原的節(jié)日;個別地區(qū)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等說法。下面是為大家?guī)淼模憾宋绻?jié)古詩詞:黃庭堅《謝張仲謀端午送巧作》原文翻譯及賞析,歡迎大家閱讀。
    謝張仲謀端午送巧作
    宋代:黃庭堅
    君家玉女從小見,聞道如今畫不成。
    翦裁似借天女手,萱草石榴偏眼明。
    注釋
    玉女:對他人之女的美稱。
    聞道:“聞”聽說,在這里引申為“得到”,明白事物發(fā)展的規(guī)律,或者是懂得道理。
    畫不成:一種惋惜之情。
    翦裁:原指裁制衣服,后常比喻大自然對景物的安排。
    萱草:屬于一種植物。
    賞析
    《謝張仲謀端午送巧作》這首詩是北宋詩人黃庭堅的一首詩,在端午節(jié)這個特別的日子,送別友人,或是還鄉(xiāng),或是感慨于時光的流逝,總是別樣的日子別樣的情啊。
    整首詩運用了對仗,比喻的手法。表現(xiàn)了對友人離別時的勸慰,同時也對自己的一種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