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轉(zhuǎn)干申論熱點:每一年的高考作文為什么都叫人念念不忘?

字號:

軍轉(zhuǎn)干申論熱點:每一年的高考作文為什么都叫人念念不忘?由提供:更多關于軍轉(zhuǎn)干申論熱點,軍轉(zhuǎn)干的內(nèi)容請關注!為您提供相關內(nèi)容,希望對您有所幫助!祝您考試成功!
    最近,新浪教育發(fā)起“00后的高考誰做主?”問卷調(diào)查,共計回收有效問卷2萬余份。叫人唏噓的是,超過半數(shù)受訪00后考生并不認同“高考改變命運”的說法,他們認為,高考只是一種經(jīng)歷,不必上升到“改變命運”的高度。誠然,人生的“獨木橋”已經(jīng)變身為“立交橋”,那么,高考作文為何還是叫人念念不忘、且在媒體間“必有回響”?
    這大概無非三個原因:一則,中國人講究耕讀傳家。自古就有“少小須勤學,文章可立身”的規(guī)訓,加之滿分作文被“神化”,民眾亦是借此抒發(fā)某種考試焦慮情緒;二則,在功利而現(xiàn)實的考題里,作文大概是最容易安放詩意靈魂的地方。教育的姿勢、價值的走向,乃至這個社會的溫度與維度,都能在五花八門的題目間窺見一斑。再說,年年高考年年作文,猜題或押寶,各有各的市場,中獎的還要明年繼續(xù)販賣,未中的也能扯個子丑寅卯,偶然的作文里存續(xù)著必然的利益鏈。
    41年過去,高考作文在分省命題后一籮筐都裝不下。
    其實,每年的作文題目雖然千變?nèi)f化,但始終繞不過三種類型:
    要么是“緊跟時代”。比如北京卷的“新時代新青年”,比如天津的“國之重器”等,緊扣這個時代的脈搏、抓住這個社會的熱點,讓考生不能兩耳不聞窗外事,題目背后是大寫的家國情懷。
    要么是敬畏母語。比如江蘇的“生活處處有語言”,比如全國卷的“寫封信給2035年18歲的人讀”等,回歸漢語文化本身,以語言文字的純粹之美、詩意之力,發(fā)掘母語對于考生的價值引領意義。
    要么是哲理思辨,比如上海卷的探討“被需要”的價值,比如浙江的“人生新起點”等,皆需要站在基本哲學思辨的視角,去反芻芳華青春中的點滴感悟,這種反思與頓悟,在于啟蒙人生的理性之路、奮斗之向。凡此種種,不一而足。
    中國人講究“文以載道”,又提出“文如其人”的判斷。于此觀之,高考作文無論正能量爆棚也好,亦或者堅守文字與思想之美的小清新也罷,其實它都指向思維本身,在高考作文中讀懂國家與社會的變化,在高考作文中堅守價值與信仰的方向,從而成就為一個理性的人,一個懂得欣賞母語之美的人,一個心胸豁達眼界高遠的人——這,大概才是我們熱議高考作文的終極意義所在。至于成年人的同題作文,大概就是“懷懷舊”、“過過癮”,畢竟今非昔比、更兼物是人非,哪怕限定時間限定地點,也不是當年的那一篇“高考作文”了。
    高考作文對于考生只是一道考題,對于局外人卻是浮華世相下的思考契機:思考我們這個時代,思考各個冷暖人生。停下來想一想——這大概才是高考作文對我們的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