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薄J澜缟想m然有一些麻煩的事,其實,只要仔細觀察,就可以發(fā)現(xiàn)一些小竅門。下面是整理分享的小學三年級我有一個小竅門作文,歡迎閱讀與借鑒。
【篇一】
生活中,因為有了竅門而多姿多彩,那一次,我偶然知道了擠牙膏的小竅門。
一天晚上,八九點了,我來到廚房,又看見快沒了的牙膏,拿起它,把它彎一彎擠一擠都白費力氣,一點牙膏也沒擠出來。我心想:這是什么破牙膏呀,又快沒了,扔了算了。我走到垃圾桶,剛要把牙膏扔了,在一旁正在看“快樂生活一點通”的奶奶發(fā)話了,“等會兒,千萬別扔,里面的牙膏足可以使用好幾次呢!”說著,奶奶走了過來,擠了半天,以失敗告終。我不耐煩的說:“算了吧,還是扔了吧!”這時,“快樂生活一點通”里正在說如何擠牙膏,我們坐在床上,目不轉睛的看起來。
電視上正在講解,“我們先找一個帶棱的桌子,然后把牙膏從上往下拽一拽,難題就迎刃而解了。”看到牙膏從已經扁了的牙膏管里出來了,我驚訝的說:“不會這么簡單吧,那么容易就擠出來了,會不會是假的?”說完,我向四周望了望,找到了一個有棱有角的桌子后,三步兩步的走了過去,把牙膏從上往下拽了拽,這時我發(fā)現(xiàn)分布在各個部分的牙膏都聚集在大門口,打開牙膏蓋,一擠,擠出了很多牙膏,呀,真是太神奇了!
這個竅門我們一直在用,我發(fā)現(xiàn),在生活中有了竅門就會多姿多彩。
【篇二】
去年,中國政府對全世界公開承諾量化減排指標,決定到2020年溫室氣體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在應對全球氣候變暖和能源危機的跋涉中,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為標志的低碳經濟時代已如約而至,正在深刻地改變著我們的生活。
盡管哥本哈根氣候大會已經召開,但很多人還是對“低碳”不是很了解。其實,“低碳”就在我們身邊。下面,我簡單介紹一下我在“低碳生活”中的一些小竅門。
每一件生活用品,大至家電小到玩具、書籍和擺設,每一樣物品的生產都要消耗資源和能源,都會帶來碳排放,你廢棄的東西也許正是我需要的,不再購買新的生活用品,自然會降低資源和能源的消耗,減少碳的排放量。
平時勤動手動腦,讓舊物換新顏,也可以實現(xiàn)“低碳”。一般家庭都有很多廢棄的盒子,如肥皂盒、牙膏盒、奶盒等,其實稍加裁剪,就可以輕松將它們廢物利用,比如制作成儲物盒,可以在里面放茶葉包、化妝品之類的物品;還可以利用方便面盒、罐頭瓶、酸奶瓶制作一盞漂亮的臺燈;喝過的茶葉渣,曬干做一個茶葉枕頭,既舒適還能改善睡眠……
聽說在網上轉賬,不僅能避免在銀行排隊,還能減少紙質單據在運輸過程中消耗的能源,于是我便開始向朋友學習在網上購物、交水電費、交電話費等,非常省時省力。
我不僅在家中養(yǎng)成了節(jié)約的習慣,在單位也是如此。比如,盡可能少用打印紙,用過的打印紙反面再打印一次,能通過網絡傳閱的材料、文件,都用電子郵件發(fā)給領導和同事。
另外,將普通燈泡換成節(jié)能燈,盡量步行、騎自行車或乘公交車出行,隨手拔下電器插頭……這些看似不經意的小事,都是在為“減碳”做貢獻。
生活中,因為有了竅門而多姿多彩,那一次,我偶然知道了擠牙膏的小竅門。
一天晚上,八九點了,我來到廚房,又看見快沒了的牙膏,拿起它,把它彎一彎擠一擠都白費力氣,一點牙膏也沒擠出來。我心想:這是什么破牙膏呀,又快沒了,扔了算了。我走到垃圾桶,剛要把牙膏扔了,在一旁正在看“快樂生活一點通”的奶奶發(fā)話了,“等會兒,千萬別扔,里面的牙膏足可以使用好幾次呢!”說著,奶奶走了過來,擠了半天,以失敗告終。我不耐煩的說:“算了吧,還是扔了吧!”這時,“快樂生活一點通”里正在說如何擠牙膏,我們坐在床上,目不轉睛的看起來。
電視上正在講解,“我們先找一個帶棱的桌子,然后把牙膏從上往下拽一拽,難題就迎刃而解了。”看到牙膏從已經扁了的牙膏管里出來了,我驚訝的說:“不會這么簡單吧,那么容易就擠出來了,會不會是假的?”說完,我向四周望了望,找到了一個有棱有角的桌子后,三步兩步的走了過去,把牙膏從上往下拽了拽,這時我發(fā)現(xiàn)分布在各個部分的牙膏都聚集在大門口,打開牙膏蓋,一擠,擠出了很多牙膏,呀,真是太神奇了!
這個竅門我們一直在用,我發(fā)現(xiàn),在生活中有了竅門就會多姿多彩。
去年,中國政府對全世界公開承諾量化減排指標,決定到2020年溫室氣體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在應對全球氣候變暖和能源危機的跋涉中,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為標志的低碳經濟時代已如約而至,正在深刻地改變著我們的生活。
盡管哥本哈根氣候大會已經召開,但很多人還是對“低碳”不是很了解。其實,“低碳”就在我們身邊。下面,我簡單介紹一下我在“低碳生活”中的一些小竅門。
每一件生活用品,大至家電小到玩具、書籍和擺設,每一樣物品的生產都要消耗資源和能源,都會帶來碳排放,你廢棄的東西也許正是我需要的,不再購買新的生活用品,自然會降低資源和能源的消耗,減少碳的排放量。
平時勤動手動腦,讓舊物換新顏,也可以實現(xiàn)“低碳”。一般家庭都有很多廢棄的盒子,如肥皂盒、牙膏盒、奶盒等,其實稍加裁剪,就可以輕松將它們廢物利用,比如制作成儲物盒,可以在里面放茶葉包、化妝品之類的物品;還可以利用方便面盒、罐頭瓶、酸奶瓶制作一盞漂亮的臺燈;喝過的茶葉渣,曬干做一個茶葉枕頭,既舒適還能改善睡眠……
聽說在網上轉賬,不僅能避免在銀行排隊,還能減少紙質單據在運輸過程中消耗的能源,于是我便開始向朋友學習在網上購物、交水電費、交電話費等,非常省時省力。
我不僅在家中養(yǎng)成了節(jié)約的習慣,在單位也是如此。比如,盡可能少用打印紙,用過的打印紙反面再打印一次,能通過網絡傳閱的材料、文件,都用電子郵件發(fā)給領導和同事。
另外,將普通燈泡換成節(jié)能燈,盡量步行、騎自行車或乘公交車出行,隨手拔下電器插頭……這些看似不經意的小事,都是在為“減碳”做貢獻。